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策行三国 >

第453章

策行三国-第453章

小说: 策行三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有序的人员分布和波澜不惊来看,这些人也不是乌合之众,而是接受过基本军事训练的精锐,说明鲁肃本人通晓兵法,有治兵之能。
  千里马常有,伯乐不常有。吴景显然不具备伯乐的眼光,鲁肃愿意搭理他才怪。
  “来者何人?光临寒舍有何贵干?”城头人群散开,一个身材魁梧的年轻汉子出现在孙策面前,国字脸,浓眉大眼,唇上一抹短须,神情从容,根本没把孙策和他身边的千余骑放在眼里。数名彪形大汉站在他身后,却被他的威势所掩。
  孙策打量着此人,心道罗贯中真是坑人不浅。如此一个豪气逼人的英雄,怎么到了他的书里就成了一个软弱无能的老好人?最过份的是颠倒是非,明明是鲁肃单刀赴会,痛斥关羽,却成了关羽单刀赴会,把鲁肃吓得魂不附体。
  孙策下意识地看了一眼不远处的关羽。关羽已经下了马,一手提着青龙偃月刀,挽着马缰,一手抚着胡须,仰头观望着鲁家的坞堡,也不知道是羡慕还是不屑。
  “云长。”孙策招了招手,把关羽叫了过来。“你嗓子好,声音洪亮,又读过书,为我上前通报姓名。”
  关羽很得意,一推胡须,慨然应诺。他倒提青龙偃月刀,大步来到吊桥前,城头鲁肃看了,不禁眼神一缩。关羽的外形太出众了,九尺多的身材,漂亮的胡须,手里又提着一口从未见过的长刀,龙形虎步,一看就知道武功高强,绝非等闲之辈。他也算见过不少英雄,本人也有一身好武功,箭术、刀法都出类拔萃,自认罕逢敌手。可是看到关羽,他第一次没有必胜的信心。
  孙策离得并不远,也就是一箭之地,他看得清关羽的位置。关羽离孙策比较远,说明他不是孙策身边的人,很可能只是一个普通的部下。这样一个伟丈夫甘心做孙策的部下,可见孙策亦非等闲之辈。
  虽然还不知道对面那人究竟是谁,鲁肃已经生出三分景仰之心。
  关羽运足丹田气,大声说道:“大汉讨逆将军,领会稽太守,江东孙策孙伯符,率麾下勇士五百,精骑一千,巡猎至此,闻说鲁君侠义,特来拜会,欲与鲁君共论天下大势。”
  城头一片哗然,像风掠过水面,随即又安静了下来。
  鲁肃神情微变,抬起头,看了看远处的孙策,尤其是盯着孙策身后大纛上的烈焰凤凰看了又看,已经知道来人是谁,不禁心中一喜,大声说道:“你说的可是人称小霸王的孙将军?”
  “正是。某乃……”关羽很满意,正准备报一下自己的名字,抬头一看,鲁肃已经不见了,顿时无语,讪讪地闭上了嘴巴。正在这时,吱吱咯咯一阵响,吊桥放下,堡门轰隆隆地打开,鲁肃大步流星地从里面走了出来。他来到护城河边的时候,吊桥还没放平,鲁肃紧走几步,冲上吊桥,站在吊桥前端,吊桥刚刚落地,他便赶了过来,拱手施礼。
  “在下正是鲁肃,观足下容貌奇伟,想必是孙将军麾下勇士,敢问足下高姓大名,身居何职?”
  关羽张着嘴,却不知道说什么才好。他从来没有把自己当作孙策的部下,但这时候和鲁肃说这些似乎又不太合适。怎么介绍自己,他还真没准备,想了好一会儿,只好含糊的说道。
  “在下河东关羽,字云长。”
  鲁肃看着关羽,等着下文。按照惯例,他身为主人,与关羽这样一个通报姓名的人打招呼,不管孙策是什么样的身份,都算给关羽面子。关羽不仅应该报上姓名,而且应该报上官职。初次见面,他不方便直呼其字,称呼官职是最合适的。
  但是关羽迟迟没有下文,尴尬地看着鲁肃。两人四目相对,都有点懵。


第910章 天生有才
  孙策站在远处,看到关羽和鲁肃拱着手,躬着腰,半天没动弹,不禁哑然失笑。
  这是几个意思,要干架还是亲嘴?
  孙策轻踢马腹。战马迈着悠闲的步子,缓缓来到鲁肃和关羽的面前。孙策翻身下马,手握着马鞭背在身后,看看关羽,又看看鲁肃,咳嗽了一声:“二位,看够了没有?”
  鲁肃连忙转身施礼。“乡鄙之人鲁肃,见过将军。失礼失礼。”
  孙策笑道:“听我阿舅吴九江说子敬慷慨好义,我今天不请自来,还请子敬不要嫌我冒昧。”
  鲁肃眉梢微挑,笑道:“肃虽与将军初次见面,却是闻名已久。将军大驾光临寒舍,蓬荜生辉,将军但有所需,肃一定拱手奉上。”
  孙策抬起头,看看鲁肃身后的坞堡。“子敬,这坞堡虽然坚固,却太小了些,即使称寒舍过于谦虚,也容不下子敬的鸿鹄之志。我想借子敬三十年光阴,共平天下,建万世太平,不知子敬肯赏光否?”
  鲁肃心中微动。孙策开门见山,的确有些冒昧,但这些话却说到了他的心里。他读书习武,散尽家财,招揽轻侠少年,以兵法部勒,岂是为了守住这小小的坞堡。他想建功立业,他想光宗耀祖,他想封妻荫子,青史留名。
  但是没人看得上他。他去过下邳、广陵,也去过阴陵、历阳,都没有遇到赏识他的人。那些人要么见不着,见着了也是坐谈经义,说些空洞无义的废话。也有愿意招揽他的,但只是将他当武夫看待,比如吴景。游历数年,见过无数人,只有成德人刘晔与他性情相投,一见定交。
  孙策不同,一见面就邀他平天下,要成就他的鸿鹄之志。看似冒失,却一下子说中了他的心思。唯非常之人,能有非常之行。怪不得他刚刚出道数年就打下如此基业。这是一个好机会,不能轻易放过。
  鲁肃再次拱手。“将军谬赞,肃愧不敢当。乡野之人,坐井观天,哪知天下之大。蒙将军不弃,大驾光临,已是邀天之幸。还请将军暂住,容肃略进东道之谊,聆听将军教诲,启我茅塞。”
  孙策点点头。“能与子敬一席谈,也是平生快事。只是我军务紧张,最多只能在这里停留一夜,明天清晨就必须离开。三千胡骑扰我豫州,杀我吏民,我要赶去报仇。”
  鲁肃吃了一惊。“将军,胡骑进入徐州了?”
  “还没有,不过随时有可能。”
  鲁肃的眉毛轻扬,心中涌过一阵激动。听孙策的意思,胡骑在淮水以北,孙策却来了东城,不用说,这是特地为他而来。这一趟可不近,来回有六百多里,就算是骑兵也要走四五天。
  “将军,请。”鲁肃侧身,伸手相邀。
  “子敬,请。”孙策背着手,跟着鲁肃向堡门走去,没有丝毫犹豫。鲁肃看在眼里,更是钦佩。鲁家坞堡可不是普通门户,堡壁上能看到的就有近百名全副武装的士卒,孙策却一点也不迟疑,这人要么是自信到狂妄,要么就是他心情坦荡,以君子之心度人。
  鲁肃陪着孙策来到堡门口,吩咐迎上来的门客引孙策的部下进堡,安排住处。他当着孙策的面安排,以便让孙策放心。孙策能以坦诚待人,他的部下却很难说,一千多人,而且是杀气腾腾的悍卒,他不想发生任何误会,这不仅会耽误他的前程,还会带来血光之灾。
  孙策看着鲁肃安排,一句话也不说,一副客随主便的模样。其实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机会,如何安排客人,尤其是这种客强主弱的局面,非常考验主人的水平。既要让客人安心,又不能显得卑躬屈膝。既要考虑双方的安全距离,避免发生冲突,又不能太远,显得防备心理过重,引发不必要的猜忌。
  东吴四都督中,鲁肃以外交见长。他在任的时候孙刘的关系是最和睦的,不是没有矛盾,而是他能控制好矛盾。以刘备那德性,双方即使发生了长沙争夺战,最后还能维持结盟关系,鲁肃是功臣。他一死,吕蒙继任,孙刘就撕破脸皮开打了。
  鲁肃安排得很妥当。他安排孙策住在主宅,典韦、许褚率领的义从营就在身边,保证孙策的安全无虞。骑兵安排在城外。人数太多,坞堡里实在住不下,但是他提供了足够的粮草酒食,还安排了人专门侍候,并约定了联络方式,以便突发情况下能及时沟通,不会引发误会。
  一切安排妥当,鲁肃设宴为孙策接风。部曲中的主要人物都来作陪,以示不会有任何行动。
  孙策很满意。这种才能是天生的。鲁肃幼年丧父,由祖母抚养成人,受过的家族教育非常有限,换作一个普通人,他充其量就是一个小地主,不会有太大的成就。就算家里有钱,能招揽游侠儿,也未必能控制得住。看到一千多人突然登门拜访,也不会如此镇定从容。
  即使是在平舆,这也是一般世家几辈子都未必能遇到的事,更何况是东城这么偏僻的地方。
  孙策对鲁肃越看越赏识。两人推杯换盏,酒过三巡,孙策便开门见山,问起鲁肃对当前形势的见解。
  历史上的鲁肃有著名的榻上对,与诸葛亮的隆中对、张纮的江都对并称。其实细说起来,鲁肃的榻上对最为难得,因为他获得信息的来源最少。张纮年轻时曾游历洛阳,交往的都是名士,见多识广。诸葛亮虽说在隆中隐居,可他是半隐居,与他交往的庞德公、水镜先生、他的丈人黄承彦、两个姊夫都是荆州名士,是当地的精英阶层,还有机会参加刘表举办的聚会,有很多信息来源。而鲁肃困居东城,能接触到的人非常少,他能提出榻上对的构想,更多是出于自己的悟性。
  如果不是周瑜英年早逝,榻上对得以实现,隆中对连面世的机会都没有。
  说起来,这件事的根源还在孙策。如果孙策没有遇刺身亡,鲁肃就有机会向他而不是孙权提出榻上对,以他的用兵能力,可以分担大部分战事,周瑜也不用那么拼命。
  现在,弥补这个遗憾的机会来了。虽然形势与原本的历史大相径庭,但鲁肃不知道这些,他会按照他的惯性提出属于他自己的见解,只是不知道会与郭嘉、张纮等人的建议有什么不同。


第911章 以武会友
  鲁肃连连摇手,含笑谢绝。“肃穷居僻壤,与世隔绝,唯知力耕垄亩,修身齐家,岂敢妄论天下这样的大事。将军有问,肃却愧不敢言,不敢误将军大事。”说着,端起酒杯,向孙策敬酒谢罪。
  孙策看着他,沉吟了片刻,嘴角扯了扯,无声地笑了,端起酒杯,与鲁肃一起饮尽。他放下酒杯,说道:“子敬,我虽然是第一次和你见面,却是神交已久,一见如故。今天本当一醉方休,奈何军情紧急,不能痛饮。我读书少,见识有限,仅对军旅之事略知一二。观子敬部曲整齐,调度有方,在座诸位气度不凡,想必不乏高手,不如讲武论兵,互观有无,以期有所增益,如何?”
  “唯将军之命是从。”鲁肃拱拱手,笑着应了。
  孙策举起双手,轻轻拍了拍。众人一直在看着他们,见此情景,立刻放下手中的酒杯,正襟危坐,静听孙策说话。一时间,堂上堂下鸦雀无声,无数双眼睛落在孙策的脸上。
  “诸君,策也惭愧,虽然少有壮志,思报效朝廷,位列公卿,名留青史,奈何智力浅陋,不知书籍,不得与士大夫共游处。好在略有拳勇,粗知兵法,尚堪爪牙之任,抚定一方。今日有幸,得与子敬及诸君共饮,圣人经义我是不会的,吟诗作赋对我来说也难于上青天,尚请子敬及诸君见谅。”
  鲁肃目光闪动,嘴角带笑,欠身致意。“将军谦虚了,我等皆是粗鄙之人,如果将军讲述圣人经义,吟诗作赋,纵使口吐金玉,我等也不识其贵。”
  众人会心而笑。在座的大多是武夫,纵使读过书,也不过是《孝经》、《论语》这些入门的浅显学问,真正读过经的没几个,就算读过也不过是略知大义,没有底气和人谈论,更没有吟诗作赋的本事。身为武夫,对读书人大多有一种既羡慕又鄙视的心理。羡慕是因为自己学问不好,高攀不起,鄙视是因为很多读书人除了一张嘴之外并无长技,连谋生都是问题,反倒不如他们这些武夫进可从军征战,退可落草为寇,至少能混个肚饱。
  孙策自认没什么学问,以武夫自居,一下子拉近了他们之间的距离。
  孙策朗声大笑,再次拱手。“多谢诸位宽容。常言道:云从龙,风从虎,唯有英雄能惜英雄。如今天下大乱,正是用武之时。今日相遇,愿与诸君以武会友,手谈一番。”他转向关羽,点点头,使了个眼色。
  听说比武,关羽已经心痒痒的,但他自认不是孙策心腹,估计不会让自己第一个出战,正觉得遗憾,忽然见孙策向自己点头示意,顿时大喜,立刻起身来到席间,左手托着长须向外轻轻一推,双手抱拳,环顾一周,含笑道:“河东关羽不才,敢请诸君赐教。”
  鲁肃的部曲门客们面面相觑。俗话说得好,身大力不亏,此人身材魁梧,力量必然过人,再想想他那口奇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