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策行三国 >

第346章

策行三国-第346章

小说: 策行三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击鼓,迎战——”周昕厉声大喝。
  传令兵挥动战旗,发出命令,鼓手敲响牛皮大鼓,鼓声炸响,被一阵急射射乱了阵脚的弓弩手想起了自己的使命,连忙开始射击,刹间那,千余枝羽箭跃起空中,飞向甘宁等人。
  “举盾——”甘宁狂吼,握紧了铁楫,做好了迎接箭雨的准备。


第693章 多算者胜
  手握铁揖的士卒立刻跟上,抵在甘宁身后,后面的人依次接上。
  上百枝箭矢飞至。射在铁楫上,啪啪作响;射在重甲上,火花四射;射在江水中,水花飞溅。
  甘宁咬着牙。虽然有铁楫护住要害,虽然有重甲护体,他还是中了好几箭,但他连吭都不吭一声,顶着箭雨的压力继续前进,冲上了岸,双手一翻,手持楫柄,当作撑杆,一跃上岸,抡起铁揖,扫向迎上来的丹阳兵。
  “啪啪啪!”数杆长矛被拍断,两面盾牌被砸歪,盾牌手立足不稳,踉踉跄跄地向后退去。
  甘宁趁势抢入,抡圆了铁楫猛砸,没有任何招数,就是蛮力横扫。铁楫又长又沉,而且重心在前,旋转起来力量惊人,几个盾牌手上前拦截都被拍倒,一时间竟奈何不得。趁着这个机会,其他士卒也抢上岸,冲到甘宁身边,挥舞铁楫猛扑。
  丹阳兵被他们打懵了,节节败退。
  又有一艘斗舰冲向岸边,二十名战士跳下船,踩着水向岸边狂奔。
  甘宁虽然力气大,但铁楫太重了,时间一长,他也有些支撑不住,看到又一批人上岸,便喝令结阵。四十人分成两排,前排攻击,后排抓紧时间休息,不断向前推进,一口气突入丹阳兵阵地十余步。
  更多的丹阳兵围了上来,将甘宁等人围住。
  战线胶着起来,每一步都变得极其艰难。
  双方的弓弩手还在对射,却没人顾得上搅在一起的甘宁等人。丹阳兵的弓弩手胜在多,箭雨一阵接着一阵,楼船很快就被射成了刺猬,但谢宽等人躲在木墙后面,根本不用担心安全,一门心思寻找合适的狙击目标,五人齐发,被他们盯上基本就意识着离死不远了。
  双方你来我往,一个人多势众,一个射艺高超,倒也拼了个不分胜负。
  周昕焦躁不已,在将台上来回踱步。战局出乎他的意料,对方第一次攻击就得手了,仅仅三四十人就攻上了岸,而且在岸边立稳了脚跟,眼下虽然无力继续推进,可是要将他们杀死似乎也不太容易。两艘楼船上的箭手杀伤力也不小,又远又准,让弓弩手遭受了不小的损失。
  刚开始就这么难,等孙策的主力开始攻击,还能守得住吗?
  周昕有些后悔,不该让陈登带走两千人。他现在只有七千多人,除了在牛渚矶上的千余人之外,他能调动的只有五千多人,没有必胜的把握。他不时抬头看向大江对面,但大江宽阔,他什么也看不到。
  在甘宁等人胶着的时候,又有一艘斗舰上了岸,六十名将士以甘宁为锋,布成一个锥形阵,不断地向前突击。他们大部分人陆续扔掉了沉重的铁楫,改用熟悉的刀盾战斗。甘宁手持双戟,劈刺勾拿,虎虎生风,一个又一个丹阳兵倒在他的面前,他也挂了彩,几次被长矛洞穿铁甲,鲜血横流。
  “杀!”甘宁咆哮着,左手戟勾住一面盾牌的边缘,用手一拉,右手戟寻隙而入,将盾牌后面的对手刺倒,又回手横扫,戟胡勾住另一个长矛手的脖子,用力一拉,鲜血迸射,长矛手惨叫着,瞪圆了眼睛,发力直冲,将长矛刺入甘宁身后一个战士的胸口,两人一起倒了下去。
  丹阳兵越围越多,甘宁等人的伤亡也迅速增加,伤亡积累到十余人。
  “撤!”甘宁大喝着,挥舞双戟,接连逼开几名丹阳兵,下令撤退。
  周昕松了一口气,腿有些软。甘宁虽然退了,但他已经突入到阵中五十余步,江边横七竖八的倒了很多尸体,粗粗一看,至少也有近百人。如果再算上被远程射杀的弓弩手,损失会更大。
  ……
  孙策站起身,迎接大步走来的甘宁。
  甘宁浑身是血,脸也被血染得通红,粘稠的血液不断地往下滴,也不知道是他的还是敌人,离着老远就能闻到血腥味,即使江风强劲也无法吹散。他走到孙策面前,步履坚定,落地有声,每一步都是一个血印。杨修看在眼中,心惊肉跳,眼角不由自主的抽搐,还不如冯宛来得镇定。
  “都尉辛苦,伤亡如何?”
  “不辛苦,痛快,痛快。”甘宁挥着手臂,满不在乎的说道。“我们伤了十一人,阵亡七人,杀死多少人不太清楚,没法统计,不过应该在百人以上,我自己就杀了二十多。”他拉开钉了好几枝羽箭的重甲,露出里面的金丝锦甲,大笑道:“将军,这是个好东西,能保命。”又转向黄月英,拱手深施一礼。“多谢大匠,如果每个读书人都像大匠这么聪明,而不是坐而论道,我们一定能横行天下,所向无敌。”
  杨修听得刺耳,本想嘲讽甘宁几句,可是一看甘宁那凶神恶煞的模样,又把那些难听的话咽了回去。孙策自己就是武人,现在又是用人之计,他和甘宁闹翻了,孙策肯定不舒服,又不知道会怎么整他。
  “还能再战吗?”
  “让杨宏他们打一阵,我们喝口酒,吃点东西,待会儿再攻一次。不多攻几次,退得太容易,周昕不会相信的。”
  “那你小心点,控制好节奏,不要蛮干。”
  “多谢将军。”甘宁喜滋滋地说道:“如果不是将军提醒,准备充足,今天的伤亡至少要翻一倍。将军,我原本觉得自己已经很能打了,和你一比,简直是小巫见大巫啊。你算得太精了,比账房还精。”
  孙策忍不住大笑。“算账不精,最多损失一些钱。用兵算得不精,损失的不仅是钱,更是人命。你以为孙子兵法第一句就说要算是说了玩的?这是提纲挈领,兵法的不传之秘啊。”
  甘宁哈哈大笑。“有道理,有道理。我以后就跟将军学,多算账。我走了,晚上再和将军痛饮。”说完,挥挥手,转身大步离去,只有甲板上几个带血的脚印赫然在目。
  小船驶离楼船,再次奔赴战场,甘宁挺立船头,放声高歌。
  “丈夫立世兮,当立功名;得遇伯乐兮,授我旌节。锦帆百丈兮,万里纵横。宝刀耀日兮,奸邪退避。英雄奋武兮,天下太平。将军百战兮,荣归故里。封妻荫子兮,长乐未央……”
  向朗神往不已,击掌而赞。“壮哉,大丈夫,当如是。”


第694章 杨修献计
  一天之内,甘宁接连发起了七次攻击,虽然因为兵力不足,始终没能真正突破周昕的阻击,但一次比一次深入,有一次几乎攻及周昕的本阵。甘宁大展神威,先后斩杀了近百人,丹阳兵前后阵亡三百余,伤者不计其数,号称精锐的丹阳兵被杀得失魂落魄,狼狈不堪。如果不是有绝对的兵力优势,周昕又派亲卫强力压制,说不定就被甘宁得手了。
  因为准备得当,有谢宽等人进行远程压制,有重甲、铁楫防身,甘宁的损失比预期的要小得多,一百勇士阵亡十七人,重伤三十一人,其余都是轻伤。杨宏所部阵亡五十七人,受伤三百余。甘宁本人受伤最多,大小伤口十余处,以箭伤为主。有金丝锦甲护身,箭矢无法深入,都是皮肉伤。金丝锦甲也毁了,不仅沾满了血,而且完全变形,很难修复。
  夕阳西斜,双方鸣金收兵,孙策等人缓缓退去,周昕如释重负,一屁股坐在将台上,半天没缓过神来。损失虽然不算特别大,但双方的气势差距太大了。已方占据地利,又有十倍的兵力优势,居然会打得这么艰难,完全出乎周昕的预料。
  孙家父子善战,果然名不虚传。
  回到大营,周昕叫到部将于糜、樊盖等人商议。弩手损失严重,必须进行补充,否则明天会更难打。牛渚矶上还有三百弓弩手,但不能动,要防着孙策转而攻击牛渚矶,唯有从石城调人,再派人联系江北的张英、樊能等人,看他们能不能撤回江南,协同防守。如果陈温、陈登也能撤回来,那就再好不过了。
  周昕不敢怠慢,连夜派人向各部传令,并重新加固江边阵地,多建营栅,同时准备大盾。双方弩手的水平差距比较大,己方虽然人多,但射程和精准度都不够,完全被对方压制住了,没能充分发挥强弩破甲的作用。同时增加长矛手。对方有重甲保护,丹阳兵惯用的刀没什么杀伤力,长矛破甲能力更强。
  在周昕绞尽脑汁地想办法时,孙策也在与诸将复盘,分析双方的得失。
  甘宁、杨宏和一些参战的什长、队长一起与会,尽可能的回忆当时的战况,总结经验教训。经过认真讨论,他们得出一个结论:如果强攻的话,取胜的机会肯定有,但伤亡会比较大。因为地形限制,每次只能安排四五十人冲击,在不能迅速突破对方防守,向纵深拓展的情况下,他们被压制在岸边,如果没有重甲大盾保护,就是对方弓弩的活靶子。杨宏部伤亡的主要原因就是箭矢,他们没有重甲,也没有铁楫,只有步卒用的大盾,而且携带也不怎么方便,严重影响行动。
  不是每个人都有甘宁那样的力气和武功,穿着重甲还能挥舞沉重的铁楫战斗。
  孙策决定,按照原计划先取石城,从周昕背后发起攻击,尽可能减少无谓的伤亡。
  正在商量的时候,孙策接到了程普的消息。他攻击横江受挫,已经撤出战场,准备渡江。不过天色将晚,今天没法渡江,要到明天才行。按照兵力和船只的数量估算,可能要一天时间才能渡完。
  孙策有些头疼。如果明天不能发起对石城的攻击,就势必要继续攻击周昕的阵地,又要增加不少伤亡。但夜间渡江确实危险,一不小心翻了船,那也是近百人。
  杨修冷笑一声:“这有什么难的,战船不够,商船来凑。这儿交战,你知道有多少商船无法通行?他们都停泊在天门山一带,等待战事结束。按照之前几日看到的情形,这两天至少滞留了三四百艘船,全部征发来,与现有的战船一起,半天就能把程校尉部送到江南。”
  孙策觉得是个办法,但他不相信会有这么多船。长江是重要的水道,来往做生意的很多,但两天时间滞留三四百艘船,这还是有点夸张。
  陈端支持杨修的看法。他是广陵人,广陵是长江下游的重要城市,也是沟通江淮的中渎水入江的所在地。因为商船通常都是内河船,抗风浪的能力有限,不适宜入海,大多会选择在广陵入中渎水,转往淮阴,再溯淮水而上,经泗水到达彭城一带。他对这条水道有多少船来往很清楚,眼下新年将至,数量比平时多一倍以上,广陵城外经常是船满为患,两天时间滞留三四百艘完全是有可能的。商船要赶时间做生意,如果能提前结束战事,他们肯定愿意帮忙。
  孙策大喜,立刻派蔡瑁和向朗去联络。
  会议告一段落,孙策安排众人吃工作餐。饭菜很简单,比普通士卒稍好一些,多两样荤菜,一角酒。不丰盛,只能管饱。甘宁等人意犹未尽,三两口吃完,接着商量军务,而且声音还不小,和吵架差不多。杨修低着头吃饭,过了一会儿,他实在忍受不了甘宁等人的聒噪,起身走了出去。
  孙策看在眼里,起身离席出了大帐,见杨修站在十余步外。他走了过去。
  “没吃饱吧?走吧,去你帐中,重开一席。”
  杨修看看孙策,脸色缓和了些。“将军不必如此,我并没有鄙视他们的意思,只是与我的习惯不符。”
  “我知道,食不语嘛。”孙策表示理解,拉着杨修的手臂,向杨修的帐篷走去。杨修与袁耀住一个帐篷,是一个普通的行军帐篷,除了两张床铺之外,只能摆下一个竹制的小书架,摆了一些文具和书籍。虽然逼仄,却很整洁,看起来很舒服。
  孙策让刘斌取来杨修的食案,杨修也不拒绝,坐下便吃。孙策在一旁坐着,顺手翻看袁耀放在木枕里的一卷书,上面写着几个古文字,他看了一下,像是“论衡”二字,翻开一看,里面却是隶书,是杨修的笔迹。杨修的书法很好,字字严整,雍容大度,又有浓浓的书卷气,比常见的汉隶多了几分妍秀。
  杨修吃完了,放下碗筷,擦嘴净手,一丝不苟。
  “会稽人王仲任的作品,从蔡伯喈处得来。可恨老蔡自珍,不肯传人。这次去会稽,我想寻得全本,一观究竟。想不到会稽也有这样的人才,倒是大出我的意料。”
  孙策笑笑,放下书。“连楚地都不在你们中原人的眼里,更何况吴越。德祖,今天多谢你提醒啊,要不然耽误了时间,又不知道要死多少人。”
  杨修眼神闪动,沉默了良久。“将军,我不是在帮你,我是在帮朝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