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策行三国 >

第317章

策行三国-第317章

小说: 策行三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孙策忍不住哈哈大笑。“看来杜伯侯这个刺史做得很称职啊,连你这个南阳太守都这么紧张,那些世家豪强应该更老实。”
  “将军所言甚是,现在全南阳的世家豪强都盼着周公瑾能尽快收复江夏、南郡,让他去那两个郡巡查,别老盯着南阳。将军,你知道现在南阳百姓称他什么吗?”
  “看起来,应该不是什么好名称。”
  “杜白虎。”
  “为什么叫这个名字?讹音?”
  “原本的确是个讹传,他为人廉正,又不遗余力的整治豪强,南阳因此财赋充足,减免了不少杂税,百姓爱戴他,豪强则畏之如虎,私下里戏称他白虎。白言其清白,虎言其威猛,一来二去就传开了,反倒比他的本名更受人欢迎。”
  孙策很欣慰。杜畿不愧是干才,这个刺史做得有声有色啊。他虽然常常收到杜畿的报告,也收到不少关于杜畿的消息,却不知道他有这么一个外号。南阳能治理得这么好,杜畿的功劳大于阎象。
  荆州刺史非他莫属了。


第635章 反目成仇
  孙策将杨弘的来意告诉阎象。阎象虽然没有当场发作,脸色却也不怎么好看。这不仅是因为杨弘有意夺取南阳太守这个职位,更因为杨弘经过宛城时只字不提此事,现在却将袁耀带来突然袭击,心里显然没有把他这个老朋友、旧日同僚放在心上。
  难道只有你是袁将军的忠臣,我就不是?孙策是袁将军指定的继续者,你我都是亲眼所见,我这么做有什么错,怎么就成了必除之而后快的人。说白了,还不是因为杨彪做了司徒,你以朝廷大臣自居,看不起我们这些跟着孙策的人。
  阎象思索片刻,笑了。“原来将军赶来宛城是为了护送袁耀啊。将军对袁耀的爱护着实令人钦佩,袁将军在天之灵一定会很欣慰。”
  孙策叹了一口气。“受人之托,忠人之事,侥幸做得还不错,他不骂我就行了,不敢奢求太多。只是委屈阎君了,辛苦一年,南阳刚刚走上正轨,不仅不能嘉奖你,还要你让贤。”
  阎象轻笑一声:“将军言重了。袁耀是我故主之子,我让贤于他乃是应有之义。只不过他还年幼,南阳的事务又与他郡不同,我着实有些担心。”
  孙策与郭嘉交换了一个会心的眼神。阎象的话中怨气很重,不过不是针对他,也不是针对袁耀,以阎象的智商,不可能看不出这是朝廷的计策,他所有的怨气都冲着杨修。他只字不提杨弘,这本身就已经足以说明问题。
  “是吗?”
  “将军应该知道这一年从南阳调走了多少物资。南阳虽然富庶,可是黄巾之乱才过去几年,去年又大战一场,府库皆空。将军今年所用的物资几乎都是赊欠的,周将军这次出征的军械也是欠的,根据今年的上计,南阳五年以内的赋税都已经用完了,这南阳太守其实很不好做,我也想歇歇了。”
  孙策大笑。他挽着阎象的手臂,轻轻拍了拍。“府君的辛苦我是知道的,不过你还不能休息。袁耀年幼,没有你这样的老臣扶持寸步难行。太守不能做,郡丞却非你莫属。阎君,你别急着推辞,这不仅是我的意思,也是夫人的意思。她正忙着准备祭祀,不能亲自来,委托我向你致意,请你无论如何帮帮袁耀。”
  阎象也是聪明人,一听这句话就明白了。孙策是不会放弃南阳的,他只是将太守的虚名让出去,利益、权力一点也不会少,而且还得到了袁权的感激。袁权是袁术的长女,孙策的夫人,甚得孙策信赖,将来袁衡再嫁给孙策,袁家的影响力非他人能及。有了袁权这份感激,他的前途就更有保障了。
  阎象笑道:“多谢将军信任。不过,我的确也有些累,想休息几天。自从送袁将军入土之后,我也有很长时间没有拜祭他了,趁着这次周年祭,我想赶过去看一看。”
  孙策心知肚明,欣然允诺。
  ……
  阎象作为东道主兼袁氏故吏,热情接待了袁耀,席间免不了追溯一下昔日时光,感慨一下袁术的英年早逝,又畅谈了一番这一年来的变化,搞得杨弘窘迫不堪。阎象对杨弘很冷漠,从头至尾没正眼看他,连杨弘主动敬酒也不受。
  张勋也在座。他听孙策说了杨弘等人的来意,也非常不满。他不像阎象这么直接,但笑得也很勉强,有非常明显的敷衍之意。不久前,庞德公从襄阳赶来为庞统提亲,他已经答应了,等于绑在了孙策这条船上,对朝廷来抢夺南阳自然没什么好感。
  杨弘迫不得已,只得拿出诏书,公事公办。在朝廷的诏书面前,阎象倒也配合,接了诏书,当场交出了南阳太守的印信,约张勋一起去汝阳祭拜袁术。张勋心领神会,一口答应。
  杨弘更加尴尬,只能装糊涂。原本杨修让他拉拢阎象、张勋,允诺请朝廷任命他们为江夏、南郡太守,现在诏书迟迟未至,他也搞不清朝廷的意思,不敢乱说,只能看着阎象、张勋与他绝交。
  阎象和张勋第二天就走了。袁耀本该走马上任,却托言累了,把公务全部交给杨弘去处理。杨弘立刻进入工作状态,进驻太守府,接管一应事务。各曹掾吏首先向他汇报工作,年关将近,各县的上计已经结束,太守府应该派人去长安上计,进贡方物,接受司徒府的问询,参与朝会。杨弘急急忙忙赶到南阳来,就是为了这一刻,朝廷需要南阳的财税缓解窘境。
  天子新年时要赏赐大臣,如今长安生活艰苦,很多人就等着这笔赏赐过年呢,两手空空怎么赏?
  但结果让杨弘大吃一惊,南阳的人口、赋税的确都有大幅度的增加,数字喜人,但南阳欠的帐更多,五年以内的税赋都已经赊欠一空,一粒粮、一枚五铢钱都没有。
  杨弘气急败坏,想让人去追阎象,却被杨修阻止了。杨修说,你追上阎象也没用,别说他不想帮你,就算他愿意帮你,没有孙策点头,他也不敢自作主张。与其去追阎象,不如去求孙策。
  杨弘沉默以对,不置可否。
  杨修无奈,只得自己去找孙策。他的伤已经好了一大半,勉强能走路,只是时间长了还是不太得劲,大部分时间还是趴在床上静养。孙策大部分时间并不住在城里,而是在城外的大营。他赶到城外,正当孙策检阅人马,听说要到很晚才能结束。杨修知道孙策故意刁难他,只得来到中军,勉为其难的登上将台。
  “将军好威风。”杨修扶着栏杆,话里有话。平地走他勉强还能应付,这三丈高的将台却让他吃尽了苦头,疼得浑身是汗。
  孙策微微一笑,伸手一指台上的将士。“杨德祖,你看我这些将士比车骑将军的部下如何?”
  杨修一路走来,已经听到将士们整齐雄壮的吼声,知道这是一支精锐。此刻登高望远,将万余将士的军阵尽收眼底,更加震撼。兵法有云:无邀正正之旗,毋击堂堂之阵。从列阵是否严整可以看出这支人马的精气神,从他们的变阵是否顺畅可以看出是否训练有素,令行禁止,而孙策的部下完全符合这两个条件,当之无愧的精锐,即使是皇甫嵩本人来了也要赞一声好。
  可是让他更不安的是孙策念念不忘与皇甫嵩比较,他练兵就是为了迎战皇甫嵩。
  “将军觉得呢?”杨修反问道:“如果将军与车骑将军对阵,胜算几何?”
  孙策含笑打量了杨修片刻,举起手指。“如果我攻关中,胜率大概只有三成,如果我守南阳,待车骑将军来攻,胜率至少八成。”
  杨修笑了。“将军不愧是少年英雄,不仅自信,而且自负。”


第636章 秀才遇到兵
  孙策既不生气,也不着急,慢悠悠的说道:“还请指教。”
  杨修有备而来。他很清楚,不让孙策看到朝廷的决心,他是不会俯首听命的。对于这种少年成名,而且是一战成名的武人来说,打破他对武力的迷信是直接的办法,荀彧也知道这一点,皇甫嵩驻兵蓝田大营就是为了威慑孙策。
  杨修故意漫不经心的扫了一眼,摆出一副看不眼的模样。“劳师远征,舟车劳顿,兵力不足,尤其没有骑兵,孙将军说你攻关中胜率只有三成,恐怕就是这个原因吧?”
  “是啊,这很自负吗?”
  “这一点虽然有些夸大,还不算过份,但你说车骑将军攻南阳,你的胜率有八成,这太自负了。车骑将军不是徐荣,他是凉州人,深得凉州将士尊崇,不会给你离间分化的机会,也不会让你堵在死地,背水列阵,白白丧失骑兵的优势。别的不说,他麾下有近万并凉精骑,有吕布、张辽、马超、阎行这样善将骑兵的勇士,你应付得来吗?”
  孙策歪着头,打量着杨修,嘴角挑起一抹浅笑。杨修不甘示弱,同样报以冷笑。两人像斗鸡似的互相看了好一会,孙策忍不住笑了。“杨德祖,我们应该差不多大吧?”
  “我是乙卯年生人,熹平四年。”
  “那我们同岁。”孙策轻轻拍打着栏杆。“我和周瑜都是乙卯年生人,非常谈得来,都是同龄人嘛,有共同语言。本来以为也能和你谈得来,现在想想,我有些想当然了。”
  杨修哈哈一笑,不接孙策的话题,以免被他带着走。“孙将军,道不同,不相为谋,你是名将,我只是一介儒生,可不敢奢望与你做朋友。我们还是谈点正事吧。”
  “嗯,你是四世三公的弘农杨氏,读两句书、拽两句子曰诗云就能拜相封侯,我是卖瓜的富春孙氏,要想封侯就只能拿命去拼,我们的确不是一路人,尿不到一个壶里去。还是说正事吧。你来找我,是因为南阳郡丞的事吧?”
  杨修愕然。他不接孙策套近乎的话题,孙策也还以颜色,不讨论皇甫嵩的事了,直接挑明他来的目的,直接得让他措手不及,一时不知该说什么。
  “你不用紧张。”孙策笑笑。“我的对手不是你,我也没打算为难你。你上次挨打是你自己的问题,与我无关。我直接挑明了吧,南阳我不会放弃,袁耀做太守我不反对,杨弘做郡丞是绝不可能。”
  杨修咬了咬牙,强抑怒火。他听得懂孙策的意思,孙策的对手是荀彧,是他的父亲杨彪,他根本不够格。这激起了他的怒火,却没有让他乱了方寸。现在不是和孙策斗气的时候,有正事要办。
  “为什么?杨文明也是……”
  “不为什么。”孙策直接打断杨修,顿了顿,又道:“如果你一定要我说个理由,我当然也有,只不过那些和泼妇骂街没什么区别,我没兴趣。你们要南阳,先得打赢我,我就在南阳等着,管他是徐荣还是皇甫嵩,我都无所谓。”
  杨修暗自皱眉。惹恼了孙策,这道理没法讲了。
  “孙将军,南阳还是朝廷的南阳吗?”
  孙策反唇相讥。“冀州还是朝廷的冀州吗?”
  杨修骇然变色,心跳加速。袁绍有不臣之心是人人皆知的事,孙策拿冀州做对比,这是要和朝廷撕破脸的意思吗?在荀彧的计划中,孙策的确有不臣的可能,但眼下还不会,他根基未固,又有强敌在侧,不会与朝廷翻脸,为众矢之的,反而有可能为朝廷所用,成为平衡甚至攻击袁绍的力量。这本来很顺利,孙策同意袁耀出任南阳太守,杨弘也成了郡丞,眼看着大功告成,孙策却突然翻了脸。
  “冀州……当然还是朝廷的冀州。”
  “冀州与荆州人口相当。冀州交多少赋税,荆州就交多少赋税,没钱我去借,绝不欠朝廷。”
  杨修又气又急,手心全是汗。他很想大骂孙策一通,但这样一来,他的任务就彻底失败了。不仅杨弘要被赶走,他也无法留在袁耀身边。也许……孙策就是这个目的?不行,不能和他硬碰硬,必须顾全大局,隐忍一时。
  杨修强忍怒气,挤出一丝笑容。“孙将军此言差矣,荆州怎么能和冀州类比?虽说冀州牧姓袁,故荆州牧也姓袁,却大有区别。孙将军这么说,我担心故荆州牧在九泉之下不能安心啊。”
  孙策瞅瞅杨修,哼了一声,勾了勾手指,庞统上前,双手奉上一张纸卷。孙策接在手中,曲指一弹,又转手交给杨修。“劳烦你把这份名单送到朝廷。”
  杨修接过来,迅速扫了一眼,暗自叫苦。孙策胃口很大,不仅要将南阳控制在手中,整个荆州他都要,连荆州刺史都任命好了。叫苦之余,又有些庆幸,孙策要求由阎象担任南阳郡丞,把杨弘赶走,却没有提其他的事,看来并不清楚朝廷这步棋的真正用意。虽然这份名单会让朝廷难堪,父亲杨彪未必能同意,却没有超出荀彧的估计范围。
  尽管如此,他还是不能轻易松口,以免孙策得寸进尺。
  “孙将军,我可以将这份名单送到长安,不过朝廷能不能准,我不抱什么希望。”
  孙策耸耸肩。“朝廷准不准,对我来说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