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策行三国 >

第206章

策行三国-第206章

小说: 策行三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见张邈无意深谈,曹昂、曹纯说完了事就告退了。他们回到驿馆,等张邈安排人将贡品送来。曹昂和卞夫人、曹丕、曹彰告辞。曹彰搂着曹昂的脖子不肯放手。卞夫人也有些唏嘘。曹昂虽然不是她生的,但曹昂对她一直很尊敬,对她生的几个孩子也非常好,从来没有嫡庶之见,比丁夫人和善多了。
  “孝廉,临行在即,有件事,妾身想提醒孝廉,还请孝廉留心。”
  曹昂连忙躬身请教。“什么事?”
  “你阿翁去长安,未必是因为兵败,也许有另外一层用意。”
  曹昂大惑不解。“夫人,你这是……说什么?”
  “孝廉,你父亲对你期望甚高。天下大乱,正是英雄立功之时。袁家久有不臣之志,但汉家四百年天下,革命绝非易事。当此胜负未分之际,各家族都不会将所有的希望寄托在一方,不留退路。你叔父无建功立业之心,你父亲依赖不了别人,只能把希望寄托在你身上。他侍候朝廷,你侍奉袁氏,不论谁成功,曹家都不会走投无路。袁谭临兖州,这是你的机会来了,你可千万别让你父亲失望。”
  曹昂愣了一会,惊讶不已,躬身致谢。


第413章 袁家的号召力
  一家人挥手道别,曹丕、曹彰眼泪汪汪地看着曹昂,不住的摇着小手。
  曹昂举着手,看着曹纯等人渐渐远处,消失在浓密的树荫中,再也看不见一点影子,才慢慢放下手,怅然若失,屹立良久。
  他的耳边不时响起卞夫人的话,父亲去长安不是走投无路,而是另一种选择。朝廷、袁家胜负未明,曹家要两头下注,而他就是下在袁家这一头的赌注。
  这样的可能,他以前想过,却是第一次听其他人说起。曹昂知道这位卞夫人有见识,当初父亲曹操逃离洛阳,在中牟被人抓住,袁术派人传来凶讯,全家惊慌失措,最后还是这位卞夫人稳住了局面,又想办法逃离了洛阳。能在那场大乱里把一家人带出洛阳,仅这一点而言,曹昂自认做不到。
  曹昂觉得肩头沉甸甸的,眉宇间的忧郁更浓。整个曹家的希望有一半在他的肩头,他无法轻松。他拨转马头,向雍丘急驰而去。接上了丁夫人,他们又一起赶往襄邑。曹英很兴奋,念叨着到了襄邑一定要买几身好衣裳,曹昂掩饰着自己的不安,欢乐地答应着。
  赶了一天路,进襄邑的时候已经是晚上。曹昂安顿好丁夫人和曹英,又赶去城上巡视。曹仁赶过来通报情况。斥候送来消息,孙策已经进入陈县,刘宠也回到了陈县,现在驻守在阳夏的是陈国主簿袁敏。就目前的形势看来,孙策似乎没有出兵的意思。不过双方相距较近,还是不能放松警惕。
  曹昂将曹仁拉到一旁,将去雍丘、陈留的经过说了一遍。曹仁与卞夫人接触比较多,对她印象不错,当下颇以为然,觉得卞夫人所说很有一定道理。只是这样一来,曹昂肩上的担子重了,他的责任也重了。不过他毕竟是混过江湖的,思路要比曹昂开阔得多,他给曹昂出了两个主意。
  其一,与丁夫人商量这件事。丁家是士族,虽然名声也不是很好,总比曹家好一点。有丁夫人相衬,曹昂以后招揽人才人方便一些;其二,立刻去拜见袁谭。袁谭是袁绍长子,是继承人,和他搞好关系对曹昂有好处。袁谭初到兖州,正是需要人帮忙的时候。曹昂这时候去投效,有机会得到重用。
  巡视完城防,曹昂回到住处,将卞夫人的分析说起丁夫人听了。虽然他没有提卞夫人的名字,丁夫人却还是一下子猜了出来。曹昂瞒不住,只好认了。丁夫人冷笑一声:“她以为她们母子去了长安,你阿翁的基业就由她的儿子继承了?真是笑话。子修,你是我的孩子,又是长子,不管你阿翁创下什么基业都是你的,和她们母子无关。”
  曹昂哭笑不得。丁夫人见状,也不好多说,转而为曹昂参谋起来。“你阿翁身边那个卫孝廉,你还记得吗?我记得他是襄邑人。”
  “当然记得,他对阿翁有大恩,又战殁在荥阳,我岂能忘怀。他儿子卫公振前些天还来见过我。”
  “嗯,既然你阿翁要让你独领一部,你就需要更多的帮手,一个人怎么建功立业呢。去请卫公振与你一起去拜见袁谭吧。除此之外,再留心有什么人才可以招揽的,多多益善。还有,你大父去徐州避难,你派人去找找看,想办法把他接来。曹家的财产大部分都在他的手上,有了那些钱,你才能养士,才能招募兵马,壮大实力。你是他的长孙,又一向疼你,他会支持你的。”
  曹昂连连点头。
  第二天一早,曹昂就去请卫臻。卫臻也没推辞,爽快地答应了曹昂的邀请,与曹昂一起赶去拜见袁谭。
  ……
  袁谭身材修长,仪表堂堂。他比曹昂长七八岁,对曹昂印象很不错。曹昂到时,他正和满堂的客人说话,亲自起身迎接。曹昂连称不敢当,又向袁谭引荐了卫臻。袁谭没见过卫臻,但他知道卫兹,知道这是曹操的至友,战死在荥阳,也非常礼敬。
  袁谭向曹昂介绍在座的客人。曹昂一一致意,心里暗自羡慕。这些大多是兖州的名士,他平时想见一个都不容易的,袁谭刚临兖州,这些人就成了他的座上客,袁家四世三公的底蕴果然不可小觑。张邈还想让袁谭以晚辈身份前去拜见,只怕要落空了。这陈留诸县不知道有多少人是袁家故吏呢,他要以陈留对抗袁谭,有几个人会支持他?
  别忘了酸枣还驻扎着朱灵的一万大军。
  与曹昂有同样心情的还有刘备。刘备随袁谭重返兖州,那些对他爱理不理的兖州名士蜂拥而至,边让也在其中,而且成了袁谭的贵宾,让他看到了袁家的强大号召力,不免自惭形秽。
  袁谭随即问起了张邈的情况。他到兖州的消息一传开,兖州诸郡国或是太守国相亲至,或是派使者前来问候,陈留作为兖州第一大郡,却是来得最迟的一个,他自然要关心一下。听说张邈病了,袁谭立刻表示要亲自赶往陈留探望。
  张孟卓是家父的至交,是我的长辈,我不该以刺史的身份去见他,而应该以晚辈的身份去见他。
  袁谭的话一出口,便赢得一片赞誉声。袁谭随即安排了防务。因为济北相鲍信战死,由刘备接任济北相,立刻赴任,领济北、东平、任城三国郡兵与黄巾作战。其他各郡国也要行动起来,不能让黄巾横行无忌,以免影响即将到来的秋收。在拜见张邈后,他将亲自率军作战。
  众人再一次异口同声的表示钦佩。
  刘备听在耳中,心里很不是滋味。他在兖州战斗了那么久,多次打败黄巾,这些兖州人都没夸过他一句。袁谭一仗还没打,只是说了几句空话,这些兖州人就忙不迭的送上奉承。这差距也太大了。会议一结束,他就起身离开,出了门,翻身上马,正准备离开,曹昂从后面追了过来,挽着他的马缰。
  “刘将军,请留步,昂有一事相求。”
  刘备连忙下马。从袁谭对曹昂的态度就可以知道,袁曹两家关系不错,曹昂很快就能升迁,与曹昂结交对他有好处。“子修,不必如此客气。我与令尊有一面之缘,算不上至交,也算是志同道合的朋友。你有什么事,尽管说,只要是我力所能及,一定办到。”
  曹昂再三致谢,最后说道:“济北与泰山相近,我想请刘将军帮我留意家大人的行踪。如果能联系上,请立刻通知我,我派人去接他回来。”
  刘备大喜,拍着胸脯笑道:“这点小事,何必你亲自去。放心吧,如果能找到他们,我亲自护送他们,保证万无一失。”


第414章 无隙不钻
  孙策打量着路粹,又看看手里的信。
  “这是路君的大作吧?”
  路粹矜持地笑笑,不承认,也不否认,心里却多少有些得意。蔡邕给他写过信,让他辅佐孙策,但他拒绝了。现在孙策一眼就看出是他的文章,自然是蔡邕在孙策面前提过他的文章。蔡邕是当世大儒,能在别人面前提他的文章是对他的一种认可。在孙策面前,他有足够的底气。
  像我这样的人,你怎么可能请得到。
  孙策将路粹的得意看在眼里,不禁暗自发笑。这么一个无行文人,不知道有什么好得意的,不就是会写几篇文章嘛。你难道不知道老子手下现在也有张昭、张纮两支笔吗?何况你的老师蔡邕都被老子忽悠来了,你有什么好得意的。当时请你,只是想应个急而已,你还以为缺了你就不行?
  不过,对于这种自以为是的货色,孙策一向不介意再烧一把火,让他更膨胀一些。
  “说起来,我与曹子修还是有仇的,曹子修能捐弃旧怨,重修于好,又派人送来典韦的家人,这其中必有路君的劝说之功。大恩不言谢,南阳新纸五百枚,聊表谢意。希望这些纸能借路君佳作流传后世。”
  孙策一摆手,有人送来一只竹匣,里面是五百张新纸。南阳已经普及新纸,几乎淘汰了竹木简和缣帛,但对其他各郡来说,纸还不多见,是送礼的上好选择,特别是对路粹这样的文士来说。即使是到了东晋甚至宋代,送几张好纸也是一个大人情。
  果然,路粹被挠到痒处,难得地露出了几分笑容。“多谢将军。”
  “路君,你是陈留名士,见多识广,我能否向你请教一个问题?”
  “将军请说。”
  “袁显思临兖州,是准备东进,还是准备南下?”
  路粹打量着孙策,看到了孙策眼中藏得不够好的忧虑,不禁微微一笑。袁谭入主兖州,孙策紧张了,怕袁谭打豫州的主意。这么说来,他到陈县来并不是为了进攻,而是怕袁谭进攻豫州。想到曹昂的紧张,他便有些不屑。
  “朝廷有三互法,袁使君是不可能临豫州的,将军大可放心。”
  孙策一拍额头,摆出一副如梦初醒的模样,干笑了两声,又命人送上一匣纸。“与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啊。小小谢意,请路君不要推辞。”
  路粹坦然受礼,心里对孙策更加鄙视。白痴啊,袁谭不能做豫州牧,其他人不能?说起来,会是谁呢?路粹一下子动了心思。如果袁谭拿下豫州,谁会是豫州牧?主动一下,说不定我也有机会哟。即使没有机会做豫州牧,做个颍川太守、汝南太守也行啊。
  “既然如此,我就放心了。请路君回复曹子修,我奉朝廷法令,无意进入兖州,此次来陈国只是行使我的本职,巡视各郡国,并无他意,切莫误会。如果路君有机会见到袁使君,也请代我向他致意。我身临豫州,无以无报,愿举他为茂才,以结盟好。”
  茂才也是举荐一种,与孝廉相似,但孝廉按人口比例来,每二十万口举一人,各郡太守都有权力,人数相对多一点,像汝南郡多的时候十几人,少的时候也有七八人。茂才就少了,每州一年限举一人,比孝廉更难得。对孙策来说,这绝对是送给袁谭的一份大礼。他举曹昂为孝廉,曹昂都要派人致谢,他举袁谭为茂才,就是袁谭的举将,袁谭于礼也应该感激他一下。
  历史上,刘备任豫州牧时就举袁谭为茂才,他后来兵败去投袁绍,经过青州,时为青州刺史的袁谭就派步骑相迎。这个时代的人——尤其是世家子弟——就讲究这一套。换成郭嘉,他才不在乎这样的虚名呢。
  路粹一口答应,带着两匣纸和孙策送给曹昂的礼物,告辞而去。孙策让蒋干送路粹,两人都是名士,有共同语言。论文章,路粹略胜一筹。论口才,蒋干完虐路粹。两人说了半天,路粹便将蒋干引为知已,甚是惋惜蒋干明珠暗投,很隐晦地说,如果蒋干有心改换门庭,他可以代为引荐。
  蒋干“受宠若惊”,看看四周,说道:“兖州人才济济,又有像路君这样的英俊,我能有机会吗?”
  路粹本来就有心去见袁谭,现在蒋干送来一个借口,他正中下怀,拍着胸脯,大包大揽,让蒋干等他的消息。蒋干“感激不尽”,将路粹哄得眉开眼笑,大有指点江山,舍我其谁的豪迈。
  蒋干更加热情,一送再送,一直将路粹送出郡县。这一路上,他舌灿莲花,将路粹知道的那点事挖得一清二楚,结合郭嘉细作打听来的情报,他对陈留的事比路粹还清楚。路粹却还蒙在鼓里,一副要救蒋干于水火的热心肠,浑不知已经将整个陈留的底细都卖了。
  与路粹分别之后,蒋干一路急行,赶回陈县,立刻向孙策汇报。很快,他们就意识到一个异常现象:张邈身为陈留太守,却没有主动去拜见袁谭,也没有及时派使者去,而是等到曹昂去请示才顺水推舟,这里面有文章。
  郭嘉随即提到一件事:韩馥让出冀州后,被袁绍逼迫,不敢在冀州停留,就去投靠张邈,后来又死在陈留。这件事是袁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