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策行三国 >

第1253章

策行三国-第1253章

小说: 策行三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关毅跪坐在帐外,听着关羽撕心裂肺的痛哭,不住地抹着眼泪。知子莫若父,听到这从所未有的哭声,他能感受关羽内心的痛苦,却也充满了希望,期待着关羽如同刘晔说的那样去除心中执念,在烈火中百炼成钢,成为一个真正的英雄。
  “列祖列宗啊,你们帮帮长生吧。”关毅双手合什,喃喃祈祷。


第2255章 用与藏
  卢奴城西南,十里长亭。
  一辆平平无奇的四轮马车静静地停在路边,拉车的马低着头啃路边的草,还有几匹马立在一旁,不时的打个喷鼻,刨刨地面,悠闲自在。几个侍者散在四边,衣着普通,只是眼神偶透凌厉。
  一旁的土坡上,两个人影并肩而立。一个高大俊朗,英气勃勃,一个白面长须,风度翩翩,正是吴王孙策和青州名士华歆。
  “先生此去,关山万重,一路辛苦。”
  “无妨。”华歆微微一笑,充满自信。他今天的心情出奇的好。中山国破,刘备、逢纪却逃了,他的任务还没有结束,还要一路跟过去,原本是有些郁闷的,但孙策亲自来送他,让他所有的不快都化为动力,如果不是要保持风度,他恨不得长啸几声。“大王远征,军旅劳顿,都不觉得辛苦,我只是鼓唇摇舌,又有何累。”
  孙策笑了。“先生这三寸舌,当得十万精兵。”他伸手一指天边的太行山。“山东已定,接下来仰攻山西,一战更比一战艰苦。如果没有先生为前锋,孤真不知道该怎么办。这些天,孤一直在想,周灭商,秦灭六国,都是居高临下,顺势而击,如今孤逆势而行,不知几时才能平定天下。”
  华歆扬扬眉,不紧不慢地说道:“大王,有光武故事在前,何忧之有?”
  孙策转头看看华歆。“先生,只怕在很多人的眼里,孤非光武,而是王莽啊。”
  华歆哈哈一笑。“俗人岂知大势,大王不必在意。”他转头看看孙策,又道:“说起来,光武定都洛阳时,年纪似乎也和大王相仿,基业却不如大王远甚。若有区别,只在于光武本是儒生,而大王出自将门,不过大王虽不读书,见识却有过之而无不及。依歆愚见,大王大可不必妄自菲薄。”
  “哈哈,有先生这句话,孤心里有底多了。”孙策拱拱手。“本该多与先生盘桓几日,奈何天色不早,先生还有很远的路要赶,孤就不耽搁先生了。祝先生一路顺风。”
  “多谢大王相送。”华歆向后退了一步,深施一礼,再拜,转身下了土坡,登上马车,关上车门,又拉开车窗,向孙策挥手致意。车夫扬起马鞭,轻轻一抖,马车起动,向西南轻驰而去。
  孙策站在土坡上,看着华歆的马车渐渐消失在官道上的烟柳之中,脸上的笑容渐渐的淡了。华歆劝他效仿光武,看似一片好心,甚至有劝进的意思,但听话听音,华歆这句话背后还有另外一层含义,或者说,那一层含义才是关键。
  光武帝为什么能走得那么顺?因为他倚重豪强,重视儒术,而这两点都是他所不取的。他并非不知道这么做可以加快平定天下的速度,但那只是饮鸩止渴,换了一批豪强而已,解决不了真正的问题,就算平定了天下,用不了多久,各种矛盾就会激化,说不定会更加严重。所以他宁愿慢一点,稳一点,哪怕暂时不进攻,也不会给豪强们翻盘的机会。
  袁谭已经在路上,田丰、沮授很快就要见面,他要拿出一套方案来推行新政,消化冀州。华歆是书生,沮授、田丰可不是,没有足够的说服力是无法得到他们支持的。他承诺五年之后冀州世家的财富只增不减,可不想到时候打脸,或者被迫让步。
  孙策又站了一会,下了山坡,郭武、马超等人围了过来,拥着他上了马,向大营奔去。
  ……
  关毅站在中军大帐前,来回踱着步,不时抬头看一眼。留守帐的步练师请他到一旁的小帐里休息一下,他也不肯。看到孙策一行奔来,他连忙迎了上去。
  孙策勒住坐骑,翻身下马,与关毅见礼。“关公,有事?”
  关毅讪讪地“啊”了两声,神情中既有欢喜,又有些不好意思。孙策见状,忍着笑,一边命人去传全柔、陈到等人,一边引着关毅入帐。关毅有些拘谨,又舍不得推辞,半推半就的跟着孙策进了帐,分宾主落座,见孙策张罗着让人上茶点,与当年在豫州时一样热情,感慨不已。
  “数年不见,大王赤子之心不改,真是难能可贵。”
  “哈哈。”孙策大笑,指指关毅,又指指自己。“孤愿与关公为忘年之交,不拘君臣之礼。关公,昨天事多,没来得及问候,还望关公见谅。怎么样,这几年在幽州住得还好?”
  关毅连连摇头。“不如中原,不如中原,尤其是这中山立国之后,一个个沭猴而冠,走路都端着膀子,哪里像大王这样发乎自然。我早就说过这中山国长不了,果其不然,尚未期年便成一地残花,倒是连累了中山靖王,平白被人掘了坟。”
  见关毅说得有趣,孙策忍不住放声大笑,一旁侍候的步练师也忍俊不禁。关毅说了几句,见气氛不错,便趁势说道:“大王,长生已然知错,本该自来向大王请罪,只是……只是……”
  孙策心中明镜一般,关毅在他帐前晃,肯定是有事,而且十有八九和关羽有关。三天期限已到,关羽还没露面,怕是拉不下这个脸,只好让老爹来传个消息。孙策笑道:“他不肯来?”
  “不,不,不是不肯,是不能。”关毅严肃起来,一本正经,却有些心虚,不时的偷看孙策脸色。
  “不能?”
  “是的,他……三天没有吃喝,又没日没夜的反省,心神损耗过度,嗯……晕了。那个……医匠说,他要休息两日才能起身,所以……所以……”
  孙策一点也不意外。如果三天期限一到就爽快地来认错,那就不是关羽了。他也不点破,眉头皱了皱。“原来云长身体这么差啊,我还以为他很强壮的呢,看来这段时间的确太辛苦了。既然如此,那就好好休息几日吧,不必着急。”
  关毅如释重负,连连称谢。这时,全柔走了进来,关毅见状,连忙起身告辞。孙策摆摆手,又叫住了他。“劳烦关公转告云长,让他不要心急,慢慢休养。另外还有一件事要与关公商量,云长年纪也不小了,至今不娶妻,不生子,哪天能让能关公抱上孙子?不如趁这个机会成家立业,关公意下如何?”
  关毅正中下怀,连声答应,欢天喜地地走了。全柔站在一旁,听得真切,一直没吭声,等关毅走了,这才“噗嗤”一声笑出声来。孙策让关羽娶妻生子,也就是说至少一年内不会用关羽,对他们来说,这可是一个不错的消息。
  “大王。”全柔收起笑容,拱手施礼。
  孙策示意全柔入座。他叫全柔来,没有别的事。冀州已经平定,幽州还没拿下,他需要继续用兵。在此之前,他要留几个人镇守冀州,尤其是常山这样的要害之处。全柔这段时间表现不错,可以用了。这个人进取不够,守成还是可以的,上次在颍川守阳翟就很称职。
  “伯仁,最近几次演习成绩不错,有进步。”
  “不敢。”全柔心花怒放,却不敢放肆,还要表现得谦虚些。孙策叫他来,肯定是要给他机会,不能太得意,让等了很久的机会又飞了。“要说进步,臣不如仲谋。”
  “你对仲谋怎么看?”孙策顺势问道。
  全柔不敢大意,斟酌了一下,才说道:“仲谋武艺不错,也能吃苦,只是有时候略显急了些。不过这也不是什么大问题,年轻人嘛,血气方刚,都是这样。”
  孙策微微颌首。孙权这段时间表现得的确不错,但性子躁的毛病却没怎么改。他想来想去,还是觉得留在身边也没什么用,还是放出去比较好。当然也不能一下子就脱手,要找一个稳重的人带带他。全柔就是一个不错的人选。与其他将领相比,全柔人到中年,处事经验更丰富,为人也相对圆滑,与孙权发生冲突的可能性不大。其他人对孙权印象大多不好,很难配合。
  不出孙策所料,他一露出这个意思,全柔就欣然答应,拍着胸脯保证一定好好协助孙权。
  孙策摇摇头。“不是你协助他,是你带他,该说的要说,该教训的要教训。他若是不听,你一定要及时报告,千万不能敷衍。”
  全柔满口答应。
  正说着,孙权也来了。孙策把自己的计划说了一下,他打算让全柔、孙权统兵去迎战张飞、张郃,夺取常山。常山有井陉,是进出太行的要道,必须有重将把守。击退张飞、张郃后,陈到等人率领骑兵撤回来,全柔留守常山,孙权为副,具体负责井陉关。
  “仲谋,有信心吗?”
  孙权又惊又喜,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王兄,这……这是真的吗?”
  孙策曲起手指,轻叩案几,神情严肃。“这是军国大事,只有君臣,没有兄弟。”
  “喏,大王。”孙权立刻改口。
  “你可知道其中利害?”
  孙权犹豫了一下,不敢说得太满。“略知一二。”
  “略知一二是不够的,要一清二楚。你们先去常山接战,趁这个机会看一看常山的地理,然后准备一个方略,交由军师处质询。如果不能通过,这个任务就归其他人了。”
  孙权和全柔互相看了一眼,躬身领命。


第2256章 不得不然
  时间不长,陈到、文丑进来了。
  孙策宣布了命令,让他们统领中军骑兵,协助全柔、孙权击退张飞、张郃,夺取常山。陈到、文丑没什么意见,当下答应。孙策又对文丑说,冀州基本平定,你可以回家了,任骁骑将军,组建一支五千人左右的精骑,冀北有事,由你就近增援。
  文丑又惊又喜,躬身再拜。他是巨鹿人,在冀北任职,离家很近,荣归故里,不仅有面子,对整个家族的发展都有帮助。文家在落寞了近百年之后,终于又看到了希望。
  陈到等人纷纷向文丑祝贺。全柔心中欢喜,文丑武艺精湛,这几年进步很快,上次临阵劝降张辽,已经展露出方面之将的潜力,有他统领骑兵,冀北的安全又多了三分保障。尤其重要的是冀北还缺一个督将,应该是为孙权预留的,可是在孙权正式履职之前,他最有可能成为那个过渡的人。
  这可是一个连升三级的好机会。
  宣布完命令,全柔为首,向孙策表忠心,一定完全任务,夺取常山,起身出帐。孙策起身,送他们出帐,看似随意的将手搭在孙权肩上,轻轻拍了拍。
  “仲谋,努力!”
  “喏。”孙权鼻子一酸,用力地点点头。他看得出来,孙策对他还是不怎么放心,却还是将机会摆在了他的面前。能不能抓住这个机会,就看他自己的了。
  孙策站在大帐前,看着孙权离开,暗自叹了一口气。这大概是他这十年以来第一件明知不理智却还是要做的事。希望孙权能吸取之前的教训,不要再鲁莽行事。
  也不知道老爹孙坚怎么样了,这么久也没消息来。
  孙策正想着,有虎卫从远处快步走来,行了礼,报告说外面来了一个长安来的使者,在营外等着求见。孙策看了名刺,看到“秦谊,字宜禄”几个字,顿时心中一动。这恐怕不是长安的使者,是吕布的残部,他们从长安来,应该是长安出事了。
  孙策没有立刻接见,命人叫来刘晔,让他去接待一下,问问情况。刘晔转身去了,孙策又在帐前站了一会,让人去请甄俨。
  ……
  关羽坐在帐中,一手抚着胡须,一手握着笔,在砚中来回濡墨,案上铺着纸,却一个字也没有。
  他这一辈子写过不少文书,唯独没写过检讨书,这可把他难坏了。他想了两天,算是想明白了,可是想明白了不代表就能写出来。这要是落在纸上,以后弄不好要写进史书的。
  可是不写又不行。这可怎么办?愁死人了。
  “长生,长生。”关毅冲了进来,气喘吁吁,满头是汗。
  “阿翁,你怎么了?”关羽吃了一惊,连忙起身相迎。“吴王……为难你了?”
  “吴王才没为难我,他对我好得很,要做忘年之交呢。”关毅推开关羽的手,心满意足的说道:“长生啊,我跟你说,吴王贵不易交,是个真正的君子,你跟着他,将来一定有大成就。”
  “吴王……答应了?”
  “答应了。他让你不要急,好好休养身体,还让你趁着这段时间没有战事娶妻生子,成家立业。”
  关羽听着话音不对,连忙再问,关毅却有些兴奋过度,没心思细说,关羽好容易才让他冷静下来,将孙策的话复述了一遍。听完之后,关羽的脸色就有些难看了,瞪着关毅,哭笑不得。
  “阿翁,你怕是会错了意。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