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言情电子书 > 80小龙女她三岁半 >

第9章

80小龙女她三岁半-第9章

小说: 80小龙女她三岁半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是的,爸您说的算。”敖富贵夫妻附和着。
  “那行,春香给我去泡壶茶来。”敖富贵吩咐道,接着他拿过账本看了一眼,推到李玉玲夫妻面前,夏香几个小的也凑了过去,只见小本子上写得密密麻麻,每天他们家挣了多少工分,领了多少口粮,入账多少现金,结余又是多少,记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你们先看看,没有疑义的话,我就说一下我的想法。”
  大家都不是傻子,虽然像把这笔账算个究竟,但哪能真算呢,敖荣华又把账推到了敖全福跟前,听着敖全福说下文。
  “我有三个想法,你们俩兄弟商量一下要哪个。第一个是我和你妈带着你们妹妹过,等我们两个老了干不动了,你们两个再养我们,一人一个,灶头归我,给你们几幅碗筷你们自己出去过;第二个是你们抽签,四个妹妹两个老的,你们一人三个,灶头也是抽签,没有抽中的得钱自己出去另外盖个小灶头;第三是分出去一个兄弟,父母、妹妹和其中一个过,另一个自己另起炉灶,钱一人一半。”
  说完,春香正好送茶过来,敖全福喝了一口润嗓子,看他们四个嘀咕去了,敖富贵和张凤英自然是知道自己没有发言权,自古长子不就是要侍奉爹娘,养弟弟妹妹吗?你让他不要父母和妹妹,还不被村里人戳脊梁骨。
  然而老二又不一样了,李玉玲是想分家没错,但是这三个选择没一个合她心意的,盖灶头等于是要搭一个单间房子,你说这年头谁还盖土坯房子?这老敖家的脸往哪放啊?可是就冲着桌上那几块钱,够干什么呀,而且按照老头子的意思要是领第一条他们俩兄弟出去单过毛都没有一根,只给几幅碗筷,亏得她敖全福说得出来,这些年赚的钱就让他一人独吞了?不能够的事!
  要是按照第二个嘛,她没什么话说,但是她是老二,更小,承担了大哥的责任,理应得到灶头,还有就是她不要夏香那个死丫头;若是第三个,还抽什么签,自然是妹妹和父母自然是要跟着老大了,但是给的盖灶头的钱得归他们,况且那些钱也是远远不够的,一人一半,门也没有。
  这些话李玉玲自然是不好意思说出口,她主动问凤英,“嫂子,你觉得呢?”
  张凤英直接道:“我们是做老大的,父母、妹妹要跟着我们过,这在情理之中,没什么可说的。玉玲,你觉得呢?”
  “瞧大嫂这话说得,这样我们做老二的岂不是会被人笑话吗?不过话说回来,现在出去起个灶头也得花不少钱吧?”
  张凤英倒是听明白了她的意思,他们想要自己出去单过,但是呢钱得归他们,张凤英顺口就道:“盖个土坯房,自己盖,也花不了几个钱。”
  李玉玲当时脸上就不好看了,合着原来想让她拿着那几十块钱出去盖个土坯房啊,房子让她得了,四个姑娘可都是劳力,两个老的比他们年轻人还能干。
  “那哪行啊,怎么也得盖个红砖小单间才行吧,我娘家堂哥不就是盖了个红砖灶头,地板铺了水泥,干净又亮堂,听说花了七八百块钱。”李玉玲回道。
  一听说这七八百块钱,几个姑娘都咋起了舌头,她们的二嫂是要出去单过,并且想要盖个小洋房了吗?
  “你们要是出去过,哪怕盖红砖楼房我也管不了。”敖全福道,“那是说要第三种方法,你们也不要抽签的意思了吗?”
  张凤英自然明白李玉玲说的是什么,他们出去单过可以,但是钱少了,得补钱给他们。不知道她有没有算过嫁几个小姑子的嫁妆,虽说他们这姑娘出嫁都会有一笔彩礼钱,可这往往娘家是要往里贴不少嫁妆的,那可是四个小姑子啊,单算这笔钱,张凤英都觉得头疼。可没办法,谁让她们是老大呢。
  她和敖富贵嘀咕了几句,敖富贵道:“我们没意见,就看爸您什么个想法。”
  敖富贵是觉得做老大的,吃点亏也认了,都说吃亏是福嘛,没什么关系。
  敖全福能一口气说出这么些个方法来,说明他已经充分考虑过这件事情了,而且他已经有了决断。
  “不瞒你们说,我和你妈自然也有看法,我们是想我们两个老的带着你们几个妹妹过,这样你们也自在一些。”
  这下大家都认为刚好如了李玉玲的愿了,可李玉玲却差点没跳起来,“爸,那就让我们空着手出去吗?我跟荣华可是一份钱都没有啊!这样我们两连个煮饭的地方都没有。孩子烧水洗澡呢,怎么办?”
  瞧这话说得,不知道的人还以为他们老大得了很多似的,可张凤英心想着,她这样一闹对自己也没坏处,且看老头子怎么说吧。
  “就按照凤英说的,我们一家人花点时间盖个土坯房子,你们一人一间,这钱我又不能独吞了。”敖全福拍了拍手边的手绢包,里面鼓鼓的一大卷,“分成三股,我们一人一股,至于你几个妹妹的嫁妆,我们自己老的想办法。”
  李玉玲按了按胸口,还好能分得几块钱,但是她不要土坯房、她想要像她三哥家一样的砖房,尽管只有一层,也别提有多洋气了,反正老敖家地有的是。
  “爸,您不能想办法给我们一人盖一间砖房吗?”
  敖全福放下脸来,“我上哪去找钱给你们盖砖房,不然把这栋土坯房子给卖了,应该能换两间砖房子,卖了大家睡大坪。”
  “不是,我不是这个意思。可是现在哪里还有人盖土坯房子。”李玉玲还是不屈不挠,“这说出去,您也没面子啊。”
  “饭都没得吃了,还要什么面子。”敖全福喝了一口茶,搪瓷茶杯重重地放在了桌上,“想要住砖房的你们自己去想办法。管你们结婚,管你们生孩子,房子也给你们盖好了,灶头我管不了了。”
  李玉玲还想说什么,一旁的敖荣华踢了她一脚,让她闭嘴,再闹下去可能一分钱都拿不到。李玉玲这才闭了嘴,头歪一边,闷不吭声。他们老敖家就这样把儿子赶出家门,怎么好意思?
  张凤英则是压根都没想过什么砖房,盖砖房子这日子还过不过了,她也知足,分三股,他们也是赚了,这些年这几个妹妹可没少给家里挣工分。
  按理说出去自己出去住是最舒心的,但是李玉玲还在心心念念她的灶头,什么都没有的情况下,改砖房谈何容易。要怪就怪张凤英两夫妇,一下子把话说死了,这下好了,那个灶头谁都没得着。其实她对第二个方案也中意的,姑子老人一人一半,灶头归自己,钱也有一部分归自己,至于小姑子今后的婚事,她说不定还能往这上面赚上小小一笔,谁规定说嫁妆一定得给多少了?有就多给点,没有就少给点好了。但偏偏没人说第二个方案的事情,这你让她倒回去挑头。
  不过那捆钱到底有多少啊?能超过林进才的250块钱吗?
  李玉玲脑子转得快,她还有个想法,一想到就说了出来:“爸,要不这样,暂时先不盖房子,我们共用一个灶头。轮流做饭,怎么样?”
  “这我不同意,”张凤英马上反驳,“那还不如在门口搭个灶台呢。轮流做饭,到时候还不得打起来,你又不是没见过,陈银亮家三兄弟一开始不就是这样吗,一天打了三次。”
  “商量好,哪能打起来。”李玉玲有点蔫,说这话连她自己都有点不相信。
  “就这样吧,你们自己去商量盖什么灶头,我们钱是没有,给你们出力,灶头盖好正式分家。从现在开始,赚的工分各自记好,冬天结算就归你们自己了。”
  敖全福拍板,几个姑娘悬着的心落了下来,敖全福想要单过无非是怕他的女儿们受委屈罢了,姑嫂住在一个屋檐下,哪怕再好也有摩擦。


第十三章 
  敖富贵夫妇也知道敖全福老两口带着妹妹单过,无非是怕妹妹们不自在、受委屈。所以在他一锤定音之后也没有提出异议。他们觉得怎么舒心怎么来。
  李玉玲的愿望落空,纵然一肚子不满,也不敢再吱声。
  这其实是个万全之策,没事时大家各过各的,轻松自在;有事时又是一家人,相互帮忙。
  敖家的房子朝南,前面是唐家的三进房子,左边有块大空地,右边是个宽敞的纳凉小弄子,再过去则是王有吉家。屋后是一排牲畜的茅舍,其实这年头人都差点不够吃,哪来的余粮养六畜,无非养几只鸡鸭和兔子罢了。而这些粮食也是他们从嘴缝里省下来的,毕竟孩子多,逢年过节见别人家有肉,自己家没有会嘴馋,再说花钱去买更不划算。
  今天敖家说分家,要盖两间灶头,自然是盖左边的空地上,两间并排,正合适。
  可盖什么样的灶头?
  如李玉玲所说的,红砖灶头铺上水泥,平整又干净,谁不喜欢,但是那得花多少钱啊?张凤英想都不敢想,但敖富贵不这么认为,男人心里的账比女人清楚,他自己会木匠,木材山上砍,小工自己一家人干,灶头盖小一点,也花不了很多钱。
  虽说手头钱还差一点,但谁家盖房子是把钱存的足足的再来盖的?还不都是东拼西凑吗,房子盖了就盖了,没盖钱也不一定会剩下,平时人情花销,说没有就没有了。
  重要的是要给自己开源节流,争产创收。
  当敖富贵提出可以去问一下红砖房子的价格时,在场所有的人都惊呆了,李玉玲心里冷哼一声,怕不是真有小金库吧,不然怎么敢说要询价。
  同时,李玉玲又十分开心,算是看到了红砖房的一点希望,哪怕起个灶头也是好的,坐在红砖房里头吃饭都香。
  敖荣华也疑惑,瞄了一眼那笔钱,“哥,我们有那么些钱吗?”
  “肯定没有,这里就三百来块钱。我们的两股盖两间土坯房绰绰有余,想住红砖房那就得自己另外想办法。你们看吧,是要红砖还是土坯。”
  “能盖红砖房,谁还要土坯呐。”李玉玲道,“我们一会就去问问给我哥盖房子的狗哥什么价格。”
  “不用舍近求远了,晚上喊陈银亮过来,他会泥水,让他帮忙算算,工也让他来做。这样工资还能欠着,年底再给他。”敖富贵道,他盘算着,现在剩下的钱就是砖、钢筋、水泥、瓦的钱。
  如此一来,李玉玲只得禁了声。
  “行吧,你们要是有把握就自己盖,我们家人多力量大,不怕,这样的生活才有奔头。”
  敖全福表态,一旁的李翠芝也点头,她手里私藏了几个袁大头,是当年她奶奶偷偷塞给自己的,这么些年,她只在自然灾害那几年拿了两个出去换粮食,其他的都没动过。现在也是时候拿出来用了。
  她算好了,孩子们一人一个,老大老二打算盖房子,虽说只是个灶头,但也是人生中的大事、好事,作为父母理应给予支持。回头她打算换两个出来给他们兄弟两个。
  至于女儿们的,留着给她们当嫁妆。
  敖全福是个说一不二的人,既然说了要盖砖房,那就干脆利落的把钱分给他们买材料吧,至于说这两个月的伙食,还是老样子,粗粮都从队里先预支出来,等年底再还上。其他的也花不了几个钱,再说了,盖个小平房也用不了多长时间。
  他当即打开那块手绢,所有人都盯着他的动作,据敖富贵说里头有三百多块钱呢。
  分三份,一人能得一百多,事实上已经超出了李玉玲的期待,但她依旧高兴不起来,眼红剩下的两股。
  三百多块钱,逛逛大团结就有三十多张,还有零散的票子,拿到手上也有一小叠,实则轻飘飘,但在他们看来就是沉甸甸,踏实啊,这钱再也不用拿出来分了,属于他们的了。虽说要盖房子,转头又没有了,但揣在手里热一会儿也是好的。
  李玉玲还朝着拇指吐了一口唾沫,当着大家的面数了起来,“从来没拿过这么些钱,过一下数钱的瘾。”
  大家都跟着笑起来,的确啊,十个大人在一个锅里吃了十年的饭,腻味了。从现在起各自组建小家庭,可以有各自的打算和小目标,并为此而奋斗。这多新鲜呐,甚至都感觉不真实,放在从前是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说干就干,敖全福甚至都等不了天黑就让敖荣华去喊陈银亮了。恰巧陈银亮也在家,于是过去给他们做了个预估,按照敖家人的改法,一个单间最多花个两百来块,这样一来两妯娌紧绷着的玄总算松了下来。
  要真像李玉玲她堂哥那样盖,他们一大家子人不吃不喝四五年都不一定能盖得了。
  敖家要盖红砖灶头的消息不胫而走,左邻右舍有些惊讶,真的看不出来呀,敖家还是有两下子的。原来不是拿不出钱来去买名额,而是人家压根不想进煤矿。
  真是命好的一家人,躲过了一劫。可话又说回来,这起房子的钱真是自己赚回来的,还是某种不得当利?
  敖富贵也知道,只要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