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言情电子书 > 80小龙女她三岁半 >

第5章

80小龙女她三岁半-第5章

小说: 80小龙女她三岁半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夫妻两人对视了一番,老夫老妻几十年,李翠芝想起昨晚的事情,咋一下还有点不好意思。但是没事,老脸皮了,也不会表现在脸上来。
  李翠芝看着窗外打了个哈欠,“该起床了。”
  “你再睡一会,才四点多还早。”敖全福起身,开始套衣服,打开窗户,朝着后廊檐吐了一口唾沫。
  李翠芝“嗯”了一声,心里暖暖的。
  女人不管你几岁,有人疼心里都会觉得舒坦和踏实,儿女替代不了老伴,这是李翠芝这三年来总结的心得。现在老伴回来,她突然觉得腰都直了。
  儿子媳妇们对她也好,也给她撑腰,但是那不一样。
  李翠芝没有起床气,但敖全福让她睡,那她就再睡一会儿,又没人敢喊她。
  那边头的敖富贵两夫妻也起床了。
  敖富贵从茅坑出来和老头子敖全福碰个正着。
  “爸,怎么不多睡一会儿?”
  “差不多就行了,睡那么多干嘛的,地里活儿不干了?”
  老头子头也不抬地进了茅坑。
  农闲时哪来那么多活干,他就是闲不住。
  敖富贵撇了撇嘴,进灶下从前锅舀了一小瓢开水,泡一壶春茶先醒醒神。
  茶叶是李翠芝在后山上采的野茶叶,炒了炒,味道醇香,解渴又耐喝,关键是还不花钱,敖富贵很喜欢。
  他边泡茶边想事情。
  昨晚饭后那些宗亲叔伯兄弟来看他爸,说到他爸案子的事情,几个老叔公的意思是让他们家就安安生生过日子吧,别再整那些事情了,万一又进去了可怎么办?他们的担心也不无道理,可敖富贵不干,他当场表态了,这案子一定要翻。他咨询并请了一个律师,律师说了胜算不是没有。但就算没有一点胜算,他也要上诉,争它个是非黑白出来。
  他爸不能白白被冤枉,一家人也不能一辈子被人指指点点过日子,几个妹妹也得体体面面出嫁。
  虽说村里人大部分都相信他爸没贪污,可外村人呢?
  马上农忙,他想着等忙完这一段,去城里再找一下那个律师,看看事情进展到了哪个阶段,还需要他们提供什么材料。说实话,他的几个妹妹拖不起。
  至于隔壁的王有吉,你做得初一,我就做不得十五?所以敖富贵也是有计划的,不过证据还没到位。毕竟王有吉是个老会计,做事情手法隐蔽,把柄没那么容易抓到。
  敖富贵这些年等的也就是这一天。他爸进去以后敖家再也经不起任何的闪失,小心使得万年船,所以他一直忍着,没有轻举妄动。
  除了这些,敖富贵还想着昨天大家伙聊得火热朝天的包产到户。
  改革开放了,但实际上并没有完全开放,现在做买卖还是得偷偷做,他倒是认为这只是暂时的,马上应该就会放开了。这也意味着所有的市场都将放开,按照历史的套路,每个朝代初期都会有个盛世,大约属于这一代人的盛世即将来临。
  偷偷读过《资本论》的敖富贵敏锐地意识到,机会也许很快就要来临,但并非在这小山庄,而是在大城市,首都、港口城市,就好比和香港毗邻的深圳。
  实际上敖富贵不仅会割松油,他还是个木匠,但木匠不是天天都有活干,所以只好干点别的搞搞副业。用《资本论》里的话说是剩余劳动力。
  他们一家人都在利用剩余劳动力创造价值。
  有时候敖富贵都觉得自己是个全能,当过两年兵,会种地,学过木匠,能割松油,长得还俊俏,放眼整个张泉村,你再也找不出第二个像他这样的男人。
  敖富贵喝了一口茶,觉得通体舒畅,精神奕奕。
  他站在坪里冲着楼上喊了一嗓子敖荣华,听到楼上应声,他才进灶下拿了把柴刀别裤腰带上,拎着桶出去了。
  两兄弟一人管一片山,谁挖谁收。
  敖富贵出了们,敖全福也扛着锄头下地了。
  其实与其说是下地,不如说是去他开过的荒地看看,看看家里人都种了些什么,管理得怎么样。还有就是到处走动走动,与他劳作了几十年的土地熟悉熟悉。
  田垄上已经有人在劳作了。
  大片大片金黄的稻田,稻穗沉甸甸的,马上就要进入早稻收割季。
  敖全福走在田垄上,偶尔遇见村民,停下来攀谈几句,问问情况,而这些村民们也乐意和他聊天,就像多年不见的老朋友。
  其实他们还真怀念这个老队长啊,每当村子里减产的时候,每当储木场出事的时候,每当没有福利的时候……
  那个时候,他们嘴里上骂着王有吉,心里想的却是那个被奸人所害的老队长。
  可是这个老队长还能回来吗?怕是不能了吧,案底会跟着敖全福一辈子,从今往后他只是和他们许多人一样,是普普通通的老百姓,这是整个张泉村的损失,去哪里再找那么精明强干、处处为民的队长?
  想起过去那十来年属于敖全福的岁月,他们更加恨起王有吉,恨她不作为,恨他害了好人的一生。
  而让人觉得晦气的是,想到王有吉,还偏偏那王八羔子就出现在你面前。
  可不是,王有吉扛着一把锄头就来了,农闲时节大家翻来覆去不就是捣鼓自己的那点菜地。
  两人眼看着就要撞上,和敖全福站在田埂聊天的陈银亮紧张了起来,这两人莫不会打起来吧?那打起来他帮谁,还是说光看不说话?
  他完全有理由怀疑王有吉是故意过来碰瓷的,他最喜欢摆着个高高在上的臭架子来关怀村民了。
  是啊,他有资本高高在上,人家是生产队队长和伐木场厂长,也就是说敖全福的活儿,他全接管了,一个月拿着三十六块的工资,不比城里的正式单位差呢。
  王有吉把锄头放地上噔了两下,以示自己的存在感,“回来了?”
  敖全福鼻孔里发出“嗯”一声表示回应,望着金黄的稻田继续听他往下说。
  王有吉看着自己曾经的搭档,叹了口气,“回来就好啊。只要改过自新,重新做人,队里、村民还是会重新接纳你的。”
  听着这话一旁的陈银亮都要吐出来了,只听着敖全福道:“今年收成不错,看着稻穗沉甸甸的,辛苦你了!”
  “嗨,哪的话呀,亏了……”王有吉客套话还没说话,那边敖全福扛着锄头头也不回地走了,他琢磨着老敖头的话,觉得哪里不对,辛苦了?这不是领导来视察时的惯用词汇吗?
  “他刚刚这是在骂我呢?”王有吉指着敖全福的背影问陈银亮,陈银亮差点没笑出声。
  王有吉脚踩锄头,撸了撸袖子,“嘿,这王八羔子还把自己当领导呢,什么东西,我呸!”
  陈银亮见他一口唾沫吐得老远,怕引火烧身,两脚就跑回了菜地,却低着头哈哈大笑,这说出去王有吉怕是要被人笑话死,他就是欠收拾。
  敖全福走走停停,停停走走,一切都是那么熟悉而陌生。
  敖全福看到一块长满草的荒地,大约能挖个两垄出来,他马上决定不去看自家的地了,有什么好看的,自家的地又不会跑,可马上分产到户,荒地开垦就算自己的了。将来种种花生、地瓜都行。
  “全福叔,全福叔!”
  老远的有人喊他,听这声音是他家宗亲侄儿敖生礼,他停下来看了一眼,敖礼生跑得气喘吁吁。
  “快回去看看,唐阿婆晕倒了!”
  作者有话要说:  求收藏求评论~


第七章 
  敖全福听说唐阿婆晕过去,马上扛起锄头和敖礼生一起往家赶,一边了解情况。
  “你刚回来可能不知道,唐建军老婆给他弄了个名额去煤矿,本来今天下午要去报到的,结果唐阿婆昨晚做了个梦,说有个小仙女告诉她,煤矿要塌,唐建军会出事,所以死活不让唐建军去,于是他们娘俩吵了一架,唐建军还是执意要出门,唐阿婆受不住,就晕过去了。”
  “现在醒过来没有?”敖全福不关心过程,只关心这老嫂子好了没有。
  “我出来时正在掐人中呢。崔淑珍带着孩子回娘家喝喜酒去了,唐建军又是出了名的怕老婆,大概不知道怎么跟崔淑珍交代吧,所以他就急了……”
  敖礼生分析得头头是道,敖全福没怎么听,提着一颗心,步伐越走越快。
  张泉村从敖全福懂事以来就没有活过花甲的人,唐阿婆是第一个,而且如今已经是古稀之年,依旧健朗。说起来她也是个苦命的人,将近四十岁才生了这唯一的儿子,可儿子三岁,老公就撒手人寰,孤儿寡母也是不容易。如今老人家做了个这样的梦,自然是不同意儿子出门,这也不难理解。
  而年轻人也有年轻人的考量,好不容易托关系弄来的名额,肯定不愿意因为一个梦就白白丢了的。倘若是无关紧要的事情倒也罢了,但这是一份工作,虽说只是临时工,但保不齐将来能转正,变成吃国家饭的铁饭碗,说什么也是要博上一博。
  说话间就到了家了,敖全福扔下锄头,洗了一把手,直接去了唐家。
  唐家堂屋乌泱泱围满了人,不知道的当以为是唐阿婆归西了呢。看见敖全福过来,唐建军红了眼眶:“敖叔。”
  “人呢,醒来没有?”
  唐建军点了个头,“醒过来了,人在里头。”
  敖全福从侧门进了房间,唐阿婆正躺在床上,面色苍白。敖全福叫了一句“老嫂子”,唐阿婆冲着他歪了个头。
  敖全福掀了一下她的眼皮,给她把了一把脉。
  约莫两分钟后,敖全福把唐阿婆的手放进了被窝,对唐建军道:“不碍事,就是气急攻心了,休养一下就好。待会儿我开个方子给你,你去卫生所找林金医生,让他给开几幅药就行。但是毕竟年纪大了,你们要注意着点,高血压犯了大家都知道后果。”
  敖全福又低头叮嘱几句:“老嫂子,没什么事,好好休养就行了,少操心。”
  唐阿婆听了这句话,眼泪从太阳穴滑到了耳框里,“全福呐,没法子不操心啊。”
  唐阿婆不止是做了梦,早上起来烧香,蜡烛灭了,香也断了,这是多不好的预兆啊,而这些她都没敢开口和人讲。由此一来,她对梦里的小仙女的话深信不疑。
  小仙女的声音软软糯糯的,十分好听,她喊她“唐阿婆”,那声音十分耳熟。而眼下她心思烦乱,竟然一时想不起来在哪听过,一定是听过的。
  “儿孙自有儿孙福。”敖全福替她掖了掖被角,“老嫂子,休息吧。”
  唐阿婆动了动头表示知道了,她也不再去想其他。
  唐建军听说他妈不是中风,这才松了一口气。
  敖家有中风偏方是大家都知道的事,所以这十里八乡但凡有人中风,第一个找的就是敖全福。唐建军一度以为她妈是犯了高血压,后悔得只想弄死自己。
  可跟老婆怎么交代?崔淑珍非得生吞活剥了他不可。
  听说唐阿婆没事,邻里们本想散去,但看到敖全福还在,就又多呆了一会儿,毕竟他才干回来,打个照面,聊几句总是难免的。
  但是他们现在更加关心的还是唐建军去煤矿的事情,到底是去不成了吗,这名额岂不是可惜了?
  唐家的后门跨两个台阶就是敖家,敖家门口此时正坐着一排七个孩子在醒神,唯独不见金枝。
  李玉玲也起来了,她的脚趾头青了一块,一晚上都不敢怎么动弹,但是那石头居然又放回了墙边,现在正坐在自家的老大屁股下呢。
  不过她现在更感兴趣的是隔壁家唐建军去不了煤矿的事情,以至于把姑嫂几个偷吃她鸭子的仇恨先放在了一旁。
  李玉玲进厨房和张凤英一起做早饭,李玉玲都快笑出声来了,“这唐阿婆是老糊涂了吧,因为个梦就让儿子出去赚钱,挖煤啊,多好的工作,虽说不是正式工,但赚的钱总比我们在地里刨食来得多吧,我们是没门路,不然我肯定让荣华去。”
  李玉玲花花肠子多,她想着唐建军没去,是不是可以让崔淑珍给她那熟人打个电话,于是她又顺嘴说了一句,“要是崔淑珍肯让名额给建华,我出钱,没钱我就回娘家借。他运道不好,又不代表荣华运道不好。”
  唐阿婆又没说那煤矿什么时候塌,运道好的人自然是能避开。
  李玉玲仿佛看见一条康庄大道,她就要摆脱这种农村生活了,做一个煤矿工人的家属,是多么光荣的事情。
  张凤英着实有点佩服自己这个弟媳妇,还能想到这上面去,但是这话张凤英听着有点不对味儿,什么叫我出钱,没钱就回娘家借啊,大家不都在一口锅里吃饭吗?钱还是在敖富贵身上管着呢。
  他爸回来了,缓两天敖富贵就会把家交出来。
  不过李玉玲这事儿,张凤英也不操心,这也不是她该操心的事情,有两个老的在呢。
  村子小,芝麻大一点事情都会迅速传开,成为讨论话题。老人觉得这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