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家的日常生活-第6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这边的话,地皮目前已经有一定的突破了,还是那个烂尾楼,目前对于周边地区地皮的谈判中,已经谈好一定量的面积了,不过有些没能连在一起,这一点很要命。”阮正业也不掩饰自己工作上的难点,直接说出来。
那个烂尾楼赵启明还有印象,主要是每天晚上都有看工作邮件,所以对阮正业近期的工作重心也很清楚。
当初预计的2万平,从数字上来看,目前是能达到,但问题是这有小千平没连在一起,跟星罗密布的小岛似的,属于‘飞地’,而且目前连起来的地皮整个面积形状也不规则,这不利于后期地皮的使用。
但无论怎么说,有进展总比没进展要强。
“这块你自己把握,等都确定好了就约出来见一见,意向书的什么,该签的就赶紧签。”赵启明点头,表示知道了。
环顾了一圈,发现只有出纳卫芝兰没有发言,同时看样子也没有发言的想法。
脑海中闪现出对于她未来职场规划的念头,但下一秒就抛弃掉了。
“上一周的工作看来是没什么内容要汇报的了,那说说大家对于慈善项目的想法吧,阮正业,你先说。”赵启明所主持的会议,开启了下半场。
第117章。117 五个项目(求收求推求书单)
之前有对阮正业他们提过,让他们有事没事的时候想想基金会的慈善项目,这方面主要是考虑到群策群力。
赵启明对慈善项目是有刚性需求的,预想中的福利院项目是在太漫长,即便是现在就有地皮了,修建福利院还要一段时间,而医院这边受限于手续相对繁琐,可能还需要一两个礼拜才能走上连续、持续的签字活动。
所以,赵启明目前缺少具有突发性、短平快的慈善项目,尽量不浪费最近几周的时间。
项目最好是不需要育德慈善自己去做背景审核,但问题是这样的慈善项目并不多见。
“咱们基金会的业务很广泛,慈善事业的话,我觉得可以着手向偏远贫困地区的困难家庭、教育系统倾斜。”阮正业之前是做这方面的,自然也知道这方面存在的困境。
一个小学只有一两个老师去教导所有孩子的所有课程,一年级到六年级全部都混在一个班级里上课,冬天窗子漏风、夏天顶棚漏雨,这种教育充其量只能完成扫盲任务。
阮正业见过太多基层教育的困境,也见过基层教育的缺失,所以他的目光放在了这上面。
“嗯,这块我有考虑过,不过稍稍押后,这个东西需要一定的人力,咱们现在人手不足,后续人员招募这块别落下了。”赵启明掏出笔记本,记下阮正业的点子。
看到赵启明写完抬头,刘伟宏左右看了看,说:“我想到了点东西,就是对军队的捐款,其实我是个军迷,咱们国家虽然是全球顶尖行列,但在军费支出同比其他国家而言并不多,所以我觉得对军队捐款也是可以的,我有查过是可以捐的,好像是去民政局双拥办那边弄,再具体的我就不了解了。”
黑人刘伟宏憨笑着挠挠头,露出一口锃亮的大白牙。
老实讲,听着这么流利的汉语和内容,赵启明实在是很难联想到这居然是一个黑人说出来的话,内心里还真有点奇怪和不适应。
主要是这言语和表现来看,这刘伟宏黑奸当得太彻底了……
“……好想法,很高兴你能提出这样的建议。”赵启明笑眯眯地带头鼓掌,其余人也很给面子地鼓掌。
可能是察觉到赵启明意犹未尽之意,刘伟宏倒是挺胸抬头,一脸理所当然地神情说:“那必须的啊,好歹我也是中国人,对吧。”
阮正业忍不住拍了拍这个黑人肩膀,笑着说:“不错嘛,觉悟很高啊~”
“那是那是~”刘伟宏自鸣得意起来。
‘或许在他心中,他真就把自己当成少数民族来看了。’
看到这一幕,赵启明忍不住想起当初面试刘伟宏的情景了。
“小年轻的思想比不了,看来我的思想都是保守了点。”等到大家掌声退去后,文杨柳笑眯眯地调侃一句。
从年龄上而言,40多岁的文杨柳叫24岁的黑人刘伟宏为小年轻也不为过。
打趣一句后,文杨柳开口道:“我之前负责医疗救助这块,所以我想的是见义勇为受捐助问题,全国各地民政局对于见义勇为人员的奖励和保护都有文件落实,我的想法是和民政局沟通一下,要到这份名单,然后对其中家境普通的人进行资金援助,不过考虑到不同性质的见义勇为,这份名单可能会删减许多。”
听到文杨柳的话,赵启明忍不住竖起大拇指。
一份名单,再用几天时间去找到当事人,然后再去捐助,完全符合赵启明的短平快要求!
至于说名单删减这一块很正常,远的不提,就说宁玉燕的父亲吧,因缉毒而离世,妥妥的烈士家庭,但这种家庭背景还真不能、也不方便公开,否则容易被打击报复了。
推而广之,也未必没有那些热心群众在缉毒方面做个见义勇为的人。
上辈子,让号子里够拍《监狱风云》的朝阳群众,那不也是个代号么,真要说具体到某个人是谁谁谁,那就开玩笑了。
“提议非常好,这件事你去落实,是你本周的工作重点,医院的事情酌情放一放也没关系,对了,军队捐款方面,刘伟宏你先整理出个文档,回头个我看看。”赵启明下达指令。
刘伟宏和文杨柳齐齐地点头表示知道了。
不同于刘伟勇的小激动,在文杨柳心中,她觉得两件事同步进行也未尝不可,毕竟医院方面对于慈善用的医疗救助金还是很看重、很看好的,而民政局那边可能要稍微麻烦点,毕竟之前没有太多接触,临时去咨询操作的话,按照进度而言,这属于前期工作。
“王顺,该你了。”心情好好的赵启明,也不吝啬自己的笑容,轻松写意地依靠在椅子上,最起码本周的‘参与度’有望了。
“呃……我想到的是……是捐献一批公共设施,比如说新的垃圾桶等等。”王顺吞吞吐吐地说着。
赵启明笑容未变,但嘴角却不自觉地下拉,忍不住回头看了眼伫立在自己身后的余山彤。
提议上没毛病,但明显不够细致。
捐赠公共设施没问题,但对口的政府单位是哪家?
完全没进行调查就开口,不免让赵启明产生联想。
比如说这段时间,赵启明就有知道王顺有追求余山彤的动作,明显是馋人家身子了!
下……下流!
27的会计喜欢一个19岁小姑娘,虽然不能说啥坏话,但或多或少也会存在点非议。
不过好在王顺的骚扰也只是正常范畴内,赵启明对此不想过多干涉。
办公室恋情的确不值得提倡,但育德慈善理事长、副理事长是男女朋友,隔壁烛火4个大佬一对是夫妻、一对是男女朋友,所以赵启明也不方面明令禁止。
综合而言,他还是没能改变自己的心态,比如说成为一个杀伐果断的霸道总裁。
“嗯,不错,这块你回头查一查,然后形成文件交给我看。”点点头,赵启明还是鼓励了一下对方。
起码对方工作上没出问题,且对于王顺追求余山彤这件事,赵启明还是不看好的,毕竟他和余山彤也算是同吃同住,也多少了解这小姑娘心里的想法。
文明的说法就是,她认为一个人过更好。
“该你了,你有什么想法?”看向座位末端的卫芝兰,赵启明开口问道。
出纳这个职务能力说高不高,说低也不低,但在基金会这边,从目前人员架构上而言,她的向上职务少之又少,赶上最近又招募了文杨柳和刘伟宏,她能表现的地方并不多。
今年28岁的卫芝兰点点头,把搁在腿上的塑料文件夹放在桌上推送过去,随后开口道:“我的想法是落实在国内自然灾害上,去年国内收灾人次高达2亿,经济损失超过3300亿¥,水灾、火灾、地震、台风、雪灾等等,我觉得在这上面我们可以有所操作。”
“比如捐钱、捐物,灾后修复等等。”
第118章。118 九十九中的变故(求收求推求书单)
自然灾害?
赵启明忍不住挑眉,同时低头翻看手上的文件夹。
大略看了一下,发现内容很详实,里面主要是对去年一整年自然灾害的收集和分析,比如时间、地点、类型、经济损失、灾害类型、受伤人次等等。
而今年的自然灾害,多是记录灾害类型、时间、地点、受伤人次等。
“不得不说,你准备得非常充分,当然了,想法也很好,后续你可以跟进一下,去相关部门打听一下对口部门一类的。”简单翻阅后,赵启明不吝赞美之词。
赵启明本身是经历过自然灾害的,所以看到这份文件后,对于卫芝兰的想法很是赞同。
同时,他也有些懊恼为什么自己之前没能往这块想!
“好的赵总。”卫芝兰面带微笑地点头,表示明白了。
之前有过想泡赵启明的想法,但知道她的竞争对手是长相清纯可爱,年纪也更小的宁玉燕后,她也就放弃了。
但放弃赵启明不代表她要放弃整个职场生涯,卫芝兰也很清楚出纳的尴尬境遇,于是乎,在知道余山彤成为赵启明的私人助理并且挂职体育公司后,她就把目光放在了体育公司上。
“OK,基金会呢,现在人少,所以项目方面只能按人头来划分,等以后人多了,咱们就能正规些,但问题是有些事情是没办法等咱们正规了再去做,今天我们辛苦一点,明天可能就有一个人、一个家庭缓解巨大压力,我们……”赵启明的话还没说完呢,阮正业那边电话嗡嗡地震动着。
虽然在开会前调整震动了,但与人员太少且距离很近,这就让阮正业有些尴尬,掏出手机挂电话,紧接着把长按开关让电话关机,整个过程一气呵成,根本不给赵启明反应的时间。
冲着他点点头,赵启明继续说:“我们的努力、我们的付出、我们所做的一切,不只是践行我们心中的善良,也是为了让这个社会、国家的明天更好,所以各位请多努力!”
随后,阮正业几人很是知趣地鼓掌。
稍稍享受了一下这掌声,随后赵启明宣布今天早会结束,大家该干嘛干嘛去。
“刚才九十九中那边给我打的电话。”阮正业一边开机,一边低声解释了一句。
“学校那边出问题了?赶紧打回去问问。”赵启明有些关切地说着,毕竟学校捐款,是他真正去运作、去参与到慈善中去的,虽然当时也没‘参与度MAX’一类的奖励。
但很唯心地说,那次捐款也算是给他开启了新世界的大门。
出了办公室,阮正业在走廊里通电话,十几分钟后,阮正业一脸难看地回来了。
见状,赵启明连忙招手让他过来。
没等赵启明发问,阮正业率先坦白道:“学校那边的贫困补助出现点之前没料到的问题,他们打电话过来咨询我要怎么处理,毕竟咱们签了10年的补助计划。”
“是家里出现重大变故了?”赵启明不免往坏处联想。
在这个社会中,有钱可以规避掉很多东西,没钱会碰到各种麻烦,赵启明以为那些受捐的学生,其家庭出现诸如重大疾病等一系列负面事件,进而导致学生主动放弃学业并早早地进入社会。
如果是这样的话,赵启明自认为可以就个体不同而加大慈善力度。
最起码,能让孩子有书可念!
“是这么回事,第一期救助,我是说赵总亲自去捐献的那次,其中有个学生拿补助金买手机去写网络小说,据说每个月能赚一万块以上,问题是他学习成绩在班级中下程度,而且家长、老师都当着学生面去问学生怎么想的,但从沟通结果上来看,这学生还是想继续写小说来赚钱。”
“所以学校那边打电话过来问我们是什么想法,毕竟每月一万块的话,其家庭也不会归位贫困家庭,但问题是这钱是学生赚的,学校那边怕咱们有什么想法,所以特意来了个电话。”阮正业也有些头大,毕竟头一轮贫困补助是赵启明亲自去操作的。
从立场而言,赵启明的行为值得称赞,但从目前结果来看,也是有值得批评的地方,毕竟作为一个高三生,无论学习成绩有多差,这段时间都将会是其改变人生最简单、最快捷的一次机会,如此被耽误了,任谁都会心里有些别扭。
“这真是……”赵启明抬头揉了揉太阳穴,有些苦恼地嘀咕了一句。
学习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知识改变命运’这句话可不是随便说说的,赵启明自认为一番好意的捐款,最后却让一个可能会努力学习的学渣变得没那么努力学习的学渣,哪怕两者在高考结果上反馈相同,但对他而言也是个打击。
“我先去学校那边了解一下情况,然后和学生家长、学校沟通一下,看看有没有解决办法,争取尽快处理掉,别的不说,起码孩子那块要好好念书才行。”阮正业没好意思说这件事对育德慈善的影响,毕竟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