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穿越电子书 > 盛世太平公主 >

第78章

盛世太平公主-第78章

小说: 盛世太平公主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漫步乡村小路上,享受着有空旷的草地,温暖的阳光,感受着乡村独有的气息,有点令人陶醉。听鸟儿清脆的歌声,观池塘鲤鱼闹波,踏着石板路,感受着难得的闲散自在。柳枝在柔和的春风下随风飘摇着,空气好像也是清澈的透明的,透露出的是让人沉醉的清新,沉醉于浓郁的乡村味之中。

我背着包袱,夕阳已经西下,天色渐晚。看太阳慢慢的从山边落下去,而在村的清河旁,却还有一些妇女正聊着天,洗着衣服,在淡淡的夕阳的映衬下,似乎在她们脸上可以看到那种农村最纯朴的微笑。

突然间人就多了起来,大路上骑过来几匹马,朝我的马迎面而行。马上坐着很朴实的村民,皮肤黝黑,挂着笑容。大概是在镇子上做买卖回家了吧。成群结队的男人都纷纷匆忙的赶回家,洗衣的妇人急急忙忙去相迎。想必这也是这一个宁静的村庄最热闹的时候。

朴实、勤劳的乡村人自己正享受着身边的一切平凡生活,享受着凭靠自己双手努力而赚来美好的环境,多么幸福的乡村生活。

在那些喧哗的都城里,有多少王孙贵胄是整天游手好闲的?他们什么也不用操心,只知道吃喝玩乐,照样有大把银子往他们袖口里塞。我也开始为自己曾经是柴绍家养的一条小米虫而懊恼。

新的生活终于来了我也要学会自给自足,过平凡的农妇生活了哈哈哈哈……

我忍不住大笑起来,压抑了几年的心里,现在已经感觉好多了。当所有熟悉的人全都被我抛之脑后的时候,我的确感到特别轻松。

背着小包袱,牵着马儿,朝村庄里走去。

观察一下这里的风土民情,渐渐发现平凡人其实也是别有一番风趣的。

最先映入眼帘的,是一个两层楼的砖瓦房,外壁墙面上爬满了爬山虎,只不过是一边密集,一边稀疏,她们伴着轻轻的风声,有节奏的舞蹈。

屋檐下还挂着几串晒干的红辣椒,房前屋后还种着向日葵。远远眺望,离屋子几十米的地方有一个池塘。

几个小孩子蹲在泥土地上围成一圈,嘀嘀咕咕的,不知在议论、研究什么东西,我轻手轻脚的走过去一看,他们竟是在掏鸟蛋。

其中一个小孩子爬上树找寻目标,他环顾四周,眼睛突然全神贯注的盯着什么东西,侧耳倾听,他指着一棵树,其他的几个孩子便迅速的爬上去,最高大的胖男孩第一个爬,最小个子的那个孩子在最后,就见那胖男孩在能够到鸟巢的地方停下,伸手去掏鸟蛋。

孩子们用左手使劲儿抱住树干,右手迅速地将鸟蛋递给下面的人,有条不紊,速度快极了,仿佛一支训练有素的军队。孩子们的两个膝盖亲密的劲挨一起,掏了三、四个蛋后,最上面的胖男孩好像突然摸到了什么奇怪的东西。

“老大?咋啦?”

下面的孩子不见动静,忙问那胖男孩。

“我摸到一个软软的东西诶没有毛、表面黏黏的,还在“咝咝”叫着咧,难道这是……”

胖男孩发出一声惊叫,急急忙忙把手中的蛇扔下树,顿时下面的孩子传来此起彼伏的尖叫声。大家急忙下树,最小个子的孩子躲得远远的,在后面用力打胖小子的背,啜泣着说:“谁让你把蛇扔下来呢吓死我们啦”

看了这一幕,我忍不住扑哧一声笑了出来。多么有童趣的画面

我在最远离小镇的地方购置了一片闲田,自己雇人搭了砖瓦平房,把从清雅小筑带出来的珠宝首饰当掉的银钱花去一大半,只留少部分,存放在小锦盒里,一来,我想要克制住自己花钱的欲望,专心做一个农妇,二来实在是农村生活会很艰苦,光只靠着那几个钱,花着花着便会养成坏习惯的。

以前和苏婉儿住在西梁国的时候,还可以凭借自己的画艺去开馆子卖画,现在到了村子里,什么附庸风雅的记忆都没用了。死活只有自己一个人,只能靠自己的双手养活自己。

好在隔壁家住了一户三十岁的农妇,人唤牛大姐,对我非常照顾。她的丈夫老牛在小镇的酒楼里当伙计,吃穿全是一起的,半年才能回乡下一趟,所以牛大姐整日闲来无事,就会和我一起搬着椅子坐在外面晒太阳。

牛大姐有两个孩子,一个才三岁的女儿叫花妞,一个八岁的儿子叫木木。这兄妹两人都非常听话,很少做惹他们母亲不高兴的事情,一副少年老成的样子,深得牛大姐欣慰。这种承欢膝下的日子,我怕是无福消受了,能够借着牛大姐的光享受一下天伦之乐,还真是一大幸事

来到农村住了有一个月,这里的生活比较低调与纯净,天天都差不多重复着一样的动作,周而复始,夜以继日。

最热闹的就是孩子们从学堂里回来,或者男人们从镇上回来。村子里有一位教书老先生,大家都叫他张夫子。他以前曾中过进士,本有很好的学问,能当大官,可后来因为看不惯大燕国的朝堂制度,不想与贪官同流合污,因此毅然辞官归故土了。

张夫子人特别善良,村子里孩子多,没有钱去镇子上的私塾读书,张夫子便把孩子们请到他家里去,免费教大家。后来他年纪大了,干不了农活了,孩子们的父母亲便会义务送茶水粮食给张夫子,作为谢礼。

家境不好的孩子,到了五岁便自动去找张夫子拜师学艺,这已经成了咱们村子里的习俗。牛大姐的两个孩子都很聪明,木木这个当哥哥的每次从张夫子家里回来,都会开心的告诉花妞今天学习了什么。

每当下午孩子们回家以后,田野上的乐趣声漂洒整个村庄,仿佛他们那些小孩子要把整个村庄淹没,沉静的村子就因为小孩子的欢呼声而变得生气勃勃。

那时候的木木,一回家便带着一只小篮子跑到田野中去玩,篮子虽小,但每天都乘满了兔子草,满满的一篮,几乎要把小篮子装破才能满足。而三岁的妹妹花妞自然也是一颠一颠的跟在哥哥后面。

在田野里拔兔子草,原本是女孩子们专做的事,爱玩但又想玩得尽心,女孩子们常常聚集到一起拔,有时像似在抢点着比赛拔,看谁又快又多。只可惜花妞这孩子除了哥哥,不爱跟别人家的女孩子亲近。据说是因为别家小孩老说花妞是没爹的咋种。

花妞才三岁,哪里会争嘴,不敢像母亲哭诉,只能粘着哥哥陪她玩,因此八岁大的男孩子木木还和一个小姑娘似的拔兔子草。就算有小孩子嘲笑他,他为了保护妹妹也不会理会他们。

女孩子都有事情做,男孩子当然也不能停放着没有事做了,赶鸭与牵牛便落脚在小男生的手上,咕咕的小鸭子声音总是比小女孩子的尖叫声叫得还大,吓得一些小虫们不敢出来了,小鸟也似乎被他们的咕叫声吓着到处乱跄的飞。

有些男孩子听到这些叫声,似乎自己的小鸭没有叫,不服气,偏要让他们的牛也吼上几声,可淘气的小牛很聪明,知道会吓到其他的动物便不想叫,顶多是“哞哞”的低沉吼两声。

不想叫的牛儿,可是会受到主人的处罚的小男孩们拿起手中的鞭子抽打着小牛,小牛算是反被聪明误了。小牛受不了主人的抽打,不得已也去大吼几声,小主人有时会感觉不够大便又来抽打。

村里的小女孩拔完兔草,就开始着自己喜欢的游戏。

小男孩们也早早就把小鸭与小牛赶回家,赶回后也不能放过还没有天黑的时间,便也冲冲来到黑土中,和小女孩一起谈笑说趣。

孩子们有孩子们的乐趣,田里找不到好玩的东西的时候,小家伙也会去寻找一些好玩的东西出来。

田里半湿的泥土也成了孩子的玩具,小女孩们和小男孩们经常把那些泥土地做成各种各样的泥娃娃,淘气的小男孩们总是捏一些人形出来,说这个是某某人,那个是某某人,还故意在泥娃娃的脸上弄些不好看的东西。

小女孩们有时会被气得呜呜的哭。模仿大人的动作也是小孩子的一种乐趣。村民们喜欢走亲访友窜窜门,小孩子就也模仿着过家家的游戏,一个男孩和一个女孩便结成一家,或是一个女孩与一个男孩扮成了他们俩的孩子。

他们有时候也学着镇子上的商人,开一些小店铺,把泥土捏成的东西摆出来作商品。买卖中当然会遇到钱的问题,孩子手中没有真钱币,就拿树叶子作钱币,越是品种稀有的树叶越值钱。

孩子们模仿起大人来还真是有模有样的。办成一家人的孩子,男的需要外出劳作挣钱,其实也就是去河边摘树叶,女的就在家操劳家务,假装洗洗衣服做做饭。

牛大姐家的两个孩子不喜欢跟他们玩在一起,因为花妞的缘故,木木也总是独来独往。虽然牛大姐总是教导他们,这样孤僻不太好,但是两个孩子不听。这恐怕是他们唯一一件不如母亲意愿的事情了。

卷一【盛唐篇】 第083章 烟笼寒水月笼沙

第083章 烟笼寒水月笼沙

自打正式生活在这个村庄以来,我从未将自己的身世告诉过任何人。

牛大姐总说,她看得出来我是富贵人家的孩子,也能感觉得到我很有学问,只是见我不爱细说,她便很贴心的不会多问。有时候花妞和木木实在闷的发慌,就会跑到我的小瓦房来找我聊天。我把他们当做自己的孩子一样看待,感觉生活是那样无忧无虑。

牛大姐每月十五都会拿一些刺绣的花布绢子到小镇上去卖,有时候还会把两个孩子也带去。我因是一人居住,没有可以赚钱养家的丈夫,便也厚着脸皮拜托牛大姐帮我卖一些。刺绣这种活计我是打小就会的,虽然十多年没碰过针线了,但是学习起来倒也不难。

我不希望在镇子上碰见熟人,所以每次牛大姐笑着问我要不要一起去看看的时候,我总是急急忙忙的摇头,眼神闪烁。

她大概也看得出来我的心思,便不会勉强。

第二个月的十五,她还是依照旧例带着她自己绣的和我绣的绢布去镇上,早早的就出了门。木木因为想买一本书,所以也跟着去了。花妞染了风寒,几日都不见好,家里穷吃不起药,喝了许多姜汤只是退了烧,但咳嗽的症状却不减。

我心疼这孩子,便提议去牛大姐家帮忙照看一天。反正花妞和我挺合得来的,不会排斥我。

这三岁的孩子精明的很,生了病以后粉嫩的小脸蛋立马就憔悴了,看得我满心都是疼。照顾她倒也简单,生病的人最需要的就是休息。花妞吃了午饭,只在院子里晒了会儿太阳,便说没什么力气,想多睡一会儿,我就在她床边给她讲故事。讲着讲着,这孩子就睡着了。

我摇着扇子想念以前的情景,怀念着那些曾经和我的生命有许多交集的人们。

不知不觉,又是到了傍晚时分。牛大姐和木木还未归来,我的思绪便不知飞到了哪里。

搬了张小凳悠闲的坐在门口,我也开始学起文人骚客观看美景来。

这日的夕阳,就像是个贪酒的汉子,红着脸向西天后倒下。刹时间,西边的那半边天蓦地燃烧起了火一般的红云。树木、田野、茅草屋子仿佛披上了一层红红的轻纱,这红彤彤的景致煞是可爱,绝不亚于七仙女织就的锦云。

以前的我,总是沉浸在自己的仇恨和迷茫中,难得欣赏到这么美丽的风景。

看看远处,红云和门前那棵老松树,应和着缕缕似浮云般冉冉上升的农家屋顶上的袅袅炊烟。

那从田里回来的耕牛发出的“哞哞”声,还有那农人扛锄头回归时吆喝出来的、充满着山野粗犷与广袤的、没有韵律、不成调的乡歌,勾勒出一幅农人暮归图。

这个村子里的村民给我的感觉就是勤劳、朴实,踏踏实实的干活,没有一丝杂念。越是年老的人越善良,老人们看见我的时候总会很客气的朝我打招呼,尽管我是一个外来者。

不知不觉, 夕阳躲进了山坳,夜幕渐渐降落下来。缕缕沁人心脾的晚风,悠悠然挂满树梢,轻轻吹拂着村庄的肌肤,仿佛一位慈祥的母亲用温柔的手抚摸着她宝贝的脸。她轻柔地吹出了村庄夜的恬静和温馨。

可是村庄并未就此成漆黑一片。

蓦然间,村里已有零星的烛光亮了。向远处遥望时,就能看见村庄圈上了黄晕。才一会儿工夫,村里便汇成了一片烛火的海洋,整个村庄变成了一颗晶莹剔透的璀璨明珠。

花妞这时候也醒了,闹着肚子饿。我赶忙帮她穿好衣服,带她去了后厨房,那些复杂的菜式我也做不出来,而且穷人家吃不到什么大鱼大肉,我便在院子里随便摘了颗大白菜,就着滚烫的开水煮了两碗清汤面。

花妞脸色不好,才吃了半碗就说饱了,我收拾好碗筷,问她想不想出去逛逛,吹吹田野上的风。我本以为花妞又想回屋子睡觉了,谁知她却点头说想去。

我给花妞加了一件披风,夏日的夜晚虽还有些燥热,但花妞染了风寒还是保暖着好。

准备妥当后,我牵着她的小手,顺着石子小径挨家挨户从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