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言情电子书 > 开局一条小渔船 >

第38章

开局一条小渔船-第38章

小说: 开局一条小渔船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来啦,坐。”萨武洋端着一杯泡了枸杞的茶水,喝了一口,微微抬手示意顾鲲自便,“怎么想到上班时间来谈生意了。”

    萨武洋说这句话很自然,就好像上班时间不该谈生意。

    顾鲲在对面沙发上坐下,自己从饮水机倒了杯水:“那天买了奔马礁之后,我回去琢磨了两天,觉得我们兰方目前的环境,基础设施太差,没法搞旅游业。我们至少要在交通和宣传两个方面,下大力气建设,才有可能吸引到外国有钱人。”

    萨武洋不置可否地点点头:“看起来,你是认真做功课了。不过,这事儿你和我说没用,你应该去找朱敬业。国家的交通基建,都是他管的。反正每年就这么不到1亿令的财政预算。你要他倾斜,就看你能给他带来什么了。”

    顾鲲听得出来,萨武洋说这番话的时候很冷漠。

    显然,他觉得顾鲲做任何想提升国家基建的事业,都会撞到朱敬业手上。

    然后,无非就是两种可能:

    要么,顾鲲被朱敬业当成是他这边的人,最终什么都办不成,碰一鼻子灰。

    要么,顾鲲确实把事儿办成了,但肯定是被朱敬业笼络过去、改换门庭投靠了。

    不管哪种情况,他萨武洋似乎都没好处。

    而萨武洋之所以没有刻意掩饰自己的情绪,还是因为他轻视了顾鲲察言观色的能力。他依然把顾鲲当成一个十七八岁的少年人。

    可惜,顾鲲体内是个四十出头的大叔,怎么会看不出来对方的顾虑呢。

    他巧妙地说:“找朱老板和朱部长,当然也是一个办法,但我想过了,交通基建要一两年内快速见到建设效果,靠他那点财政拨款,根本不够。我们应该寻找外国投资,或者是外资银行融资。”

    萨武洋不禁觉得有些可笑:“开玩笑,兰方这种地方的基建工程,怎么可能有外资愿意投资的,至于发国债让外资银行承销也不太可行。”

    顾鲲:“但如果是商业模式比较成熟的项目,能够以建设标的做抵押、用将来的租金回款还贷,就会有外资银行愿意给钱了。而且,如果是这样的话,都不一定要恳求朱部长拨钱,您就可以申请承包。”

    萨武洋有些觉出味儿来,但还不敢最终确信:“你是说……”

    顾鲲:“我觉得,我们可以先抛开那些公路桥梁机场不谈,就专注于扩建港口——您是国家外贸的掌控者,兰方港的设施规格和吞吐能力,涉及到国家外贸规模。

    所以,只要不用国家的财政拨款,港务扩建的事儿,您直接跟大公或者次相申请,应该就能拿到授权吧?”

    兰方国名义上是有过首相的,不过独立十年来一直由大公本人兼任,后来索性取消了。只有一名次相,算是帮大公处理常务的。

    这种格局也没什么奇怪的,沙特就是这样,国王同时又是首相,要一直当到驾崩。

    当代依然采用传统君主国的国家(区别于“君主立宪制”),奇葩程度基本上也不会比这个更低。人家阿联酋还有总统底下设酋长呢,而且总统一般是阿布扎比部落的酋长兼任的。

    至于顾鲲专注港务的目的,其实也很明显:他知道造机场花钱更多,还不如先扩建港务,让兰方几年内就能做到停靠远洋游轮,这样他的旅游业岛主大计才能有客源。

    “绕过朱敬业、直接找次相申请港务扩建?”萨武洋眼神中闪过一丝对权力和利益的渴望火焰。

    他帮姐夫执掌国家外贸这七八年,一直都是以经营船队和消费品进口贸易为主,还真没怎么打过扩建兰方港的主意。

    主要是他跟朱敬业那种微妙的竞争关系,让他很难开得了口,加上国家的基建预算也确实不多。如今顾鲲把一条扩张权柄的大饼送到他嘴边,他肯定下意识就想咬。

    不过稍一冷静,他就意识到没那么简单。

    不花国家的钱就扩建港务,确实可以绕过朱敬业。

    可这么多年没人敢干,不是没有原因的——扩建了港口,怎么回本呢?兰方就这么一丁点进出口贸易业务量,到时候靠发国债扩建了港口,码头使用率都吃不饱,就得兜着走了。

    他冷静了之后,叹息道:“这事儿……说得容易,扩建之后,业务量怎么解决?我们兰方就这么点内需,哪怕把我掌控古晋华人进口市场走S渠道的份额都算上,也就是50万人口的消费力,能需要多少运能?”

    顾鲲:“往年没有办法,不代表将来依然没有办法,萨总,外面的世界已经变了,跟80年代的环境大不一样了——华夏已经崛起,将来会成为越来越大的世界工厂。

    我们如果能够在外交上一边倒,跟华夏方面彻底搞好关系,让他们出一些引导政策,哪怕只是把李家坡的过路船舶加油修整的生意抢过来几个百分点,都足够养活我们这个便宜的小港口了。

    毕竟,李家坡有三四百万人,有超过五十万就业者和数以百亿计的港务投资需要靠航运业吃饭。而我们兰方只有八万多人,就算现在扩建兰方港,未来几年内,最多也就几千人和数亿美元级别的投资,靠航运吃饭。从李家坡那儿,把涉华转口贸易量抢过来5%,就够我们吃香喝辣了。”

    顾鲲这番见解,让萨武洋彻底有些热血沸腾。

    他是懂行的人,当然知道李家坡的航运生意,不是没可能抢。

    很多对李家坡不太了解的看客,觉得李家坡的经济之所以发达就是靠航运业的过路垄断优势,甚至认为李家坡的起家是巴拿马式的,这实在是天大的误会。

    马六甲海峡是天然航道,即使需要人工疏浚维护,那也是能免费通行的,不可能像巴拿马运河那样收取高额通行费。

    所以李家坡并不是收买路钱起家的。他们只是因为路过的货多了之后,有税收和转口优势,加上华人的经营精明,慢慢崛起的——

    换言之,在长长的马六甲海峡上,有好多个马来亚和印尼的港市,都可以和李家坡竞争,也无时无刻不想着取代它。这是一个准入开放的市场,而非垄断市场。

    是在多年的经营中,马来人和印尼人因为组织效率不如华人,经商精明程度也不如华人,抢不过,才让李家坡独大。

    不过,马来人和印尼人“抢不过”,就说明这生意是“允许抢”的。

    而兰方,其实也算离东亚商路主航道并不远——兰方位于纳土纳群岛附近,看看南洋地图就知道,从兰方往西南偏西330海里,就到李家坡了,这点距离实在不算远。

    从马六甲海峡出来的船,如果是要去华南各港,那么来兰方或许要多绕100多海里远路——正常航路应该是驶出海峡后,立刻转向东北偏北,穿过巴达斯群岛从暹罗湾航行,然后贴着越南沿海北上。

    不过,从马六甲海峡出来后、前往华东各港乃至日韩的船,路过兰方就几乎不需要绕路了,或者说最多二三十海里,一伸腿的事儿,可以忽略不计。

    “具体怎么个抢法、怎么跟华夏方面搞好关系、集中力量抢哪类单子,你有想法了么?”萨武洋越想越热切,忍不住追问顾鲲细节。
………………………………

第54章 被骚操作闪到了腰

    “萨总,昨天预约的下一位客人已经在等了……”

    萨武洋在办公室里根顾鲲谈论国家航运业大计的同时,他的秘书终于扛不住排在后面客人的软磨硬泡,便轻手轻脚进来通报一下,提醒老板时间已经到了。

    “滚,让他们候着……你就跟他说,一会儿吃午饭的时候,赏脸带他一起!”

    萨武洋正在兴头上,当然是直接喝退了秘书。

    他知道排在后面的预约者,不过是一个来请客送礼的庸碌之辈罢了。跟有才华有见地、对华夏行情熟悉的顾鲲相比,孰轻孰重还是分得清楚的。

    他确实贪婪,也奢靡,不过好歹算是一个会办事儿的人。不是只贪婪不建设。

    轰走秘书后,萨武洋重新调整好表情,做了个请的手势:“小顾你继续说。”

    顾鲲便继续往下分析:“我觉得,我们如果跟华夏方面的COSCO搞好关系,第一步就应该着力于从李家坡抢一些散货船的加油补给经停业务,暂时放弃集装箱业务。”

    (注:COSCO,中远。)

    萨武洋摸了摸自己的小胡子,示意顾鲲继续。

    这个观点并不新鲜,也不见功力,关键看后续解读。

    顾鲲:“集装箱船的特点,是非常适合远洋国际航线的中途换船配货。需要高投资的港口装卸设备,还需要精密的物流冗余运能调度管理,这不是我们现在玩得起的——不光是钱的问题,也没有人才。

    而散货船一般都是运输大宗单一商品,中途也就是加油、采购补给品,略作休整。以我们兰方的环境,这些过路船的生意是可以接的。

    具体来说,我觉得我们第一批应该弄至少3。5万吨散货船和5万吨散货船泊位各一个,将来还可以停靠5万吨以下游轮,供旅游业使用。几年后,如果运行顺利,还可以考虑上8万吨散货船泊位,再大就不用考虑了。”

    萨武洋听到具体吨位规划时,才觉得有些奇怪:“为什么会有3。5万吨和8万吨这种奇葩的吨位规划?这不符合国际标准吧,会不会有冗余浪费?”

    萨武洋这个问题,对海运外行的人,或许想不通为什么要问,但对于圈内人来说,就知道这是必须问的。

    顾鲲也知道对方的质疑点所在:“您觉得这两个吨位奇怪,肯定是在按照国际通行标准,卡2。7万吨五大湖级和7。5万吨巴拿马级的尺度吧?确实,国际上的造船业,在吨位设级方面,都是按这样的尺度的。

    不过,华夏方面的造船业,乃至部分韩国造船业,都是在拿了大洋国的同级设计后,自己逆向优化。因为东北亚新兴国家的航路,不需要考虑通过圣劳伦斯河进入五大湖区,也不用通过巴拿马运河。

    所以他们发现在按照2。7万吨和7。5万吨级散货船同等结构强度时,可以不增加船长和不明显增加建设成本,把运能提升10%~20%,分别提到3。5万吨和8万吨,这就更经济了。我们要专注于做东亚国家的生意,就该按照他们新进年来最经济效率的船型,设计泊位容量。”

    原来,后世华夏最经典常见的3。5万吨和8万吨散货船型,在90年代初,却是刚刚出现不久的——

    知道历史的人,都可以查到,直到1995年,COSCO刚刚改制后,都还在给沪江的沪东船厂,下2。7万吨散货船的订单呢。那是COSCO历史上首例“国际融资,国内建造”的合作案例,著名到能写上中远集团的百度百科历史词条。

    但是,当时国际流行的2。7万吨和7。5万吨,其实效率是不高的,是为了通过特殊地形放弃了一些同等造船成本下的运能。

    后来,当华夏成为国际进出口贸易的最大一极后,华夏方面觉得再按照大洋国标准,每条船浪费几千吨运力,不划算,就普遍升级了。反正他们的船一辈子也不用进圣劳伦斯河,管你圣劳伦斯河吃水多深、巴拿马船闸长度有多长?

    但是,之前国际同行建设的港务设备,都是按照旧标准实施的,这就导致一个问题。

    比如一艘华夏的3。5万吨散货船,经停李家坡的话,就发现在2。7万吨的标准泊位停不进,要么就停到5万吨的泊位上。

    可5万吨的泊位,每天的泊位费要比2。7万吨的贵很多。3。5万吨船停到大泊位上,就白白浪费了一部分泊位利用率。所以3。5万吨流行开来后的最初几年,华夏散货船进李家坡经停加油就不划算了,反正散货船也不需要中转重新配货,都是单一货种直接运到最终目的地的。

    当然了,李家坡也是很高效改革的国家,后来很快就为华夏标准又扩充了港务设施,但这需要时间,都是后话了。

    这里面,就有兰方的竞争优势了。

    兰方目前的港口设施,是一张白纸,如果萨武洋能下决心,直接按照3。5万吨级的泊位配置设施,到时候就算效率不如李家坡高,可再低效,总比李家坡的5万吨级泊位要便宜吧?

    这样,还怕不能用成本优势吸引到路过的华东日韩航线加油修整散货船?

    当然,这么修的代价也是有的,那就是兰方港以后再接待2。7万吨标准五大湖级和7。5万吨巴拿马级的时候,成本会非常劣势——

    你不但单位吨位比别人效率低,你还要用3。5万吨的泊位去给2。7万吨用,浪费掉八千吨冗余。

    所以,兰方港估计一辈子都揽不到那些跟大洋国外贸体系有交集的货轮了。

    但是,这没关系啊。兰方跟欧美隔着那么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