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言情电子书 > 开局一条小渔船 >

第291章

开局一条小渔船-第291章

小说: 开局一条小渔船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顾鲲把这个思路,大致阐述了一遍,还回答了朱猷栋的几个细节疑问。朱猷栋听完这个关于兰方本国改造的“未来五年计划”,总算是略微扫除了担忧,甚至稍微觉得有些热血,似乎这事儿颇有可为——当然,也没到“热血沸腾”的程度,毕竟上了年纪了嘛,见过大风大浪不再容易激动。

    就这么决定吧,未来几年,王室资金如果没有什么好的投资机会,也别莽撞了,否则亏都不知道怎么亏的,钱就花在兰方本地,花在国家建设上。国际形势不好的年份,那就先趁机修炼好内功,所有配套设施都要更上一层楼。

    他若有所思地微微点头:“你能想那么周到,有过规划,我就放心了,这些事儿的细节,可以日后再从长计议嘛,反正这两年你也没什么别的要忙,来日方长。

    不聊这些了,这几天呢,你就先好好安心过年,年后把你和悠然的婚事办了,其他都不急。”

    朱猷栋说着说着,话锋一转,歪楼歪得让顾鲲都有些猝不及防。

    但顾鲲也知道,他跟朱悠然的婚事,确实是要提到日程上了,是下一阶段最重要的正事儿。

    所以他礼貌地顺着朱猷栋的话题往下接,语气显得很有担当:“您费心了,这几个月我本来就会比较清闲,不会怠慢的。悠然就放心交给我吧。”

    ……

    翁婿闲话几句,也从国家建设大事自然而然转移到了家事。

    或许是因为对顾鲲近期的优异表现本来就积攒了很多欣赏、对他已经到了彻底放心的程度,或许是这次回来,相谈甚欢,朱猷栋也不吝再更进一步表态:

    “好好干,刚才聊到那些事,这几年你放手去干,如果历史证明你你做事确实稳妥。等你和悠然成亲满三年,我到时候也差不多70岁了。

    咱兰方船小好掉头,各方面都比较灵活嘛,退位我就不退了,但是我也想退休颐养天年,不问世事。到时候,你负责首辅监国吧。”

    让朱猷栋那么早退位是不可能的,毕竟他到时候也就70岁。

    现代君主立宪的国家,君主年纪大了就退也不是没有,但那都是储君年纪也大了、而现任君主实在太老,才会那么干。比如曰本人怎么也得快90岁了、太子都60岁了,那可以考虑考虑。如果没有退位特例的话,当太子当到七八十岁的也不是没有。

    兰方这边的问题,是朱悠然还太年轻——甚至都不能叫年轻,应该叫年少。预计18周岁成亲的小姑娘,再过三年,她父王70周岁的时候,她也才21。

    21岁的年纪,放到别处连大学都还没毕业呢,更是一点工作经验都没有,这种小姑娘怎么能治理国家呢,要是直接得到位置,说不定会被坏人利用(尽管在兰方,极大可能也只能被顾鲲利用)

    还是稳妥点好,实际放权,但不传位。

    至于首辅或者首相,那只是个名称,不重要。一般来说君主立宪才叫首相,普通传统的君主制叫首辅。兰方的体制跟狗大户差不多,就叫首辅没毛病。

    (注:狗大户不属于君主立宪制,只是传统君主制,该国没有XIAN法)

    顾鲲对这个问题不适合发表见解,也不适合谦虚,就当默认好了。

    至于在兰方这种弹丸小国辅佐君主是否会影响经商,那也是完全不用担心的,大不了到时候就当是运营王室资产了。学学那些巴林卡塔尔科威特怎么干的就行。

    迪巴那么多争夺世界首富之城的大刀阔斧建设,不也就是几个酋长的儿子就决定了么,本国法律没有禁止就行。

    “多谢殿下信任,这几年就请您静观其变吧,我会带着全体国民一起富足的。”顾鲲觉得没必要真弄得跟大明似的勾心斗角,实力已经到这一步了,直来直去实话实说就好。

    “一会儿你去陪陪悠然吧,你跟她也半年没相处了,是该重新熟悉熟悉,过年期间你也在这儿住吧,别回你那些别墅了。”

    ……

    顾鲲结束了觐见,就直奔后宫找朱悠然聊天叙旧。

    朱悠然正在御花园里赏花、由宫女伺候着荡秋千,似乎浑不在意的样子,实则早就等着顾鲲了。

    “悠然,我回来了。”近乡情怯,顾鲲也不知道说些什么好,总不想污染这个被保护得很纯洁、不用懂太多世故的小姑娘。

    朱悠然眼神忽闪了一下,这才侧过头来,假装刚注意到顾鲲:“顾哥,这次又要住多久再出国呢?”

    一边说,她一边停下秋千,从宫女手上接过丝巾擦了擦汗,理了一下汉服的长裙。

    顾鲲:“不出国了,至少几个月都不会出国了,前阵子确实太忙,冷落了你。”

    朱悠然淡然一笑:“这话说的,我们只是订婚,有什么冷落的,你当我还需要像民间女子那样婚前谈个恋爱不成?天家女子,不需要这些,像当年平常那样淡淡地也挺好。”

    朱悠然似乎回忆起了初中时代,请顾鲲当游泳教练、把他当成普通的世界冠军和厉害邻家大哥哥一样崇拜的岁月,那样好像也很不错。

    顾鲲是傲上而不忍下的脾气,自视甚高,女人要是缠他他会不耐烦,但是这样反而让他有些不安:“话不能这么说,我说了要多陪你几个月就多陪你。说吧,过完年你有什么想做的,我都陪你。”

    朱悠然听了却是掩口一笑:“说你装都装不像吧,过完年,你哪有机会陪我,你不出国,我还要出国呢——我今年都上大一了,未来我也是要为国家管理出一份力的,不好好念书怎么行。

    我都出国读书一学期了,你都没注意到吧?唉,谁让你八月底暑假的时候就出国了呢,根本没关心我的一切近况吧。”

    顾鲲闹了个乌龙,实在不知道怎么接口了。他赫然发现,对朱悠然确实一直没有关心。

    算算年纪,过完年,元宵节前后,朱悠然就18周岁了,四年多前教她游泳的时候,她还是个初中生呢,现在可不是高中都毕业了半年了。

    自己这个未婚夫,有些不称职。

    顾鲲轻咳一声:“有了你哥哥姐姐那些事儿,大公倒也舍得再放你出国求学?他就不怕出安全问题?要我说,宁可为了你,在我们兰方也建一所大学,实在招生招不满,大不了弄些留学生。”

    朱悠然:“放心吧,父王当然会吸取教训的了,所以他没让我去西方国家留学——你真是太不关心我的近况了。”


………………………………

第253章 市义

    自从顾鲲一出现,朱悠然身边的宫女们就都很识相地消失了,静悄悄地,以至于让人意识不到她们的离开。

    坐在御花园里,跟未婚妻聊了足足三五分钟,顾鲲才缓解了这半年多来对未婚妻完全不关心带来的隔膜与尴尬,了解了不少关于朱悠然的近况。

    原来,自从9月初,朱悠然就已经去国外留学读大学了,目的地国正是华夏。

    只是那时候顾鲲已经在坐游艇去澳洲的路上,所以没关心到这点小事。后来又一连串的奔波,一直忙到现在,竟然消息滞后了一学期之久。

    之所以选择华夏留学,也跟如今兰方面临的国际形势和态度倾向有关。

    朱悠然的大哥死在剑桥,二姐死在伊顿公学,这是血海深仇。朱猷栋吃了那么大的亏,肯定打死也不敢再把朱悠然往布系五狗为代表的西方国家那送的。

    如今距离春节只有几天,朱悠然还是放寒假,回来过年,所以才会在兰方。年后以她的特殊情况当然可以多请一些假,过完元宵节是毫无问题的。

    今年的元宵节是2月7号。而元宵节之后不到一周,就是朱悠然18周岁的生日了,她是双鱼座的嘛。紧接着便是安排在2月14号情人节这天的婚期、然后就是蜜月……

    估计朱悠然怎么也得3月初才能回去开学了。

    ……

    “是我太不关心你了,我向你道歉,原谅我吧——不过,你到底上了哪所学校?惭愧,我就一事不烦二主,逮着你一个问了。”

    顾鲲表达了自己的歉意,他也是聊到这一刻,才意识到对未婚妻的关心实在欠课太多,只能一点一点不耻下问。

    朱悠然也是一愣,很显然是因为离别太久,聊着聊着比较跳跃性,居然忘了哪些说了哪些没说:“我刚才没说么?呵,好像还真没说,好吧,原来你直到现在,都还不知道我学校——那就听好了,我不是什么大牌,以后我跟你就算校友了。”

    顾鲲下意识觉得不妥:“你去那种学校干什么?你想留学,北大清华还会不收吗?我当年是务实,也不想搞太特殊,才交大随便念念的。”

    “那我就该在乎学历虚名?我就是想跟你当校友不行么?”朱悠然半开玩笑地狡黠一笑,见顾鲲表情认真有当真的危险,她才摆摆手示意对方放轻松,

    “好啦好啦,刚才开玩笑的别当真,谁稀罕当你校友了。我不过是因为北方天气不适应,所以去沪江咯,那儿硬件生活条件也好,你的朋友也多,方便照料。要是岭南有稍微靠谱点的大学,我去粤州念也不是不能接受,但那些学校实在太差了吗。

    对我来说,上大学就是学点实干的东西,差不多能增长见识就行,学历文凭不过是浮云罢了,我要那东西作甚?如果不是为了接触民间疾苦、庶民生活,父王请一堆家教单独教我都没问题。”

    天气原因,水土不服,这个理由不错。顾鲲也很快就接受了这个设定,觉得“果然很符合郡主的脾气,日常决策全凭心情”。

    顾鲲也就不再问清华北大的事了,只是说:“那复旦呢?你要到沪江念书,复旦的招牌才是最响的。我当年去交大只是因为我要念海洋工程,专业问题。”

    朱悠然沉默了几秒钟,转述道:“这其实也是父王的建议,我相信他的决策。父王说,他越到晚年,越觉得咱东方人自己的政治智慧有价值,适应汉人与汉人之间打交道,华夏那种工科生做官的顶层选拔有大智慧。

    对我来说,学意识形态或者公共管理的专业,那才叫掉坑里了,三观被西方所谓普世洗脑了,将来还怎么让兰方不被带歪?我们要学的是他们的自然科学技术,至于他们的意识形态和公共管理法律那套,他们自己留着用就好了。

    所以,父王让我别选华夏那些近年来的文科强校,父王说那些学校有些院系已经堕入路径依赖了,曾经因为研究西方、走到了学界地位的制高点上。让他们与时俱进就会失去现在的学界地位,最后就汉奸了。我们还是实用注意一点,弃瑕取用。”

    对朱悠然这种人,最好的教育方式就是跟当初胡安。卡洛斯一世那样咯。

    千万别被事实上已经过气、但是靠商业互吹继续延长学术生命的学阀利用。

    顾鲲听了,倒是有些惊讶。

    对于这个决策本身,顾鲲认为以朱猷栋一辈子活下来的阅历,肯定是能够做出的,只是没想到朱猷栋对这背后的道理也看得这么透彻。

    “这个倒是对的,西方人最常用的伎俩,就是利用他们事实上强大,然后强行解释他们为什么强大。明明是靠科技霸权实现的强大,却希望外人相信他们是靠Federalist…Paper强大的。”

    顾鲲欣慰地附和道,随后又继续建议:“不过,你出国念书毕竟不太方便,尤其你的身份摆在那儿,而且后面几年,我也不太出国,结婚了分居两地挺麻烦的。

    要不这样吧,我花点资源,跟交大的人斡旋一下,让他们来兰方开个分校校区,地皮、房子设施都我出,就当是王室资金赞助办学了,外国那些王室和军阀出钱办大学不也挺常见的么,而你也方便两头跑,在外国住不惯,或者想回来见我了,可以随时两边上课。”

    “我们兰方也要办自己国家的大学了?这个建议听起来挺体面的,原先我们一直只有一所高中呢。要不你马上去跟父王说说吧。”朱悠然毕竟是十七八岁的年纪,说事儿很容易听风就是雨,觉得好就想说干就干。

    兰方目前的教育基础设施情况,依然是跟七年前顾鲲重生之初几乎没有变化——全国只有一所高中,三所初中,若干小学。大学完全没有,甚至高中级别的技校都没有,唯一的高中是综合性的,也就是相当于国内的普通高中。

    不过过去这7年,倒是没人觉得兰方这地方教育资源不够用,主要是98年东南亚金融危机期间,当局以王室资金赞助、移了很多老弱病残出去,给他们买一辈子的马来西亚医疗保险、还给他们交养老、或者是弄去砂劳越、后来为顾鲲在砂劳越的那些种植园做承包。

    所以兰方的户籍人口是从94年的接近九万人,跌到99年的7万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