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言情电子书 > 开局一条小渔船 >

第116章

开局一条小渔船-第116章

小说: 开局一条小渔船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很显然,这一年多里,顾鲲的名声暴涨了好多倍。

    之前,他只是一个几千万美金级别的富豪,而这样的富豪世界上起码有几万个,不起眼。

    但现在,随着奥运年,他已经成了媒体炒作的热门。过去这将近一个月里,连大洋国这边不少媒体,都在预热报道关于顾鲲的花边了。

    所以,好莱坞的媒体圈内人,但凡能跟顾鲲攀上点交情的,只要本身不属于顶级名流,肯定会倾向于多多来往。

    所谓的顶级名流么,当然是指卡梅隆、斯皮尔伯格这个档次的大人物,他们高高在上,不屑于跟顾鲲交往。

    但艾默里奇显然不属于那个档次,他如今只不过是一个介于二三流的导演。

    面对艾默里奇的热情,顾鲲一边跟对方热脸相迎,一边也不忘略作敲打地吐槽:“去年这时候,在荷兰跟你聊起你的电影,你还不屑于跟我多说呢,有钱想给你投资,你都不要。”

    艾默里奇略微有点尴尬,一边亲自给顾鲲倒了一杯纯鲜榨的新奇士橙汁,一边让自己的仆人招呼顾鲲的随从,然后才找借口解释:

    “你是说我的《地球反击战》吧?那不是每个圈子有每个圈子的募资渠道么,我怕你不懂,随便瞎几把投,到时候赔了还怪我,咱连这点普通交情都不剩了。

    你可能不知道,我的电影,在好莱坞就没几个人看好的,幸亏我自己有钱,所以就不看别人脸色,自己想怎么拍就怎么拍,瞎几把拍。”

    《地球反击战》这个名字,其实是96年之后华夏国内盗板碟上的中文翻译,属于瞎几把翻,大洋国这边的原名叫《独立日》。

    这片子是艾默里奇最近一年多的时间里拍的,要赶在7月4号大洋国国庆兼暑期的档上映,没几天了。

    顾鲲当然知道,这片子历史上票房非常好,但同时业界口碑也非常差。

    怎么说呢,就好比华夏后世经典电影艺术节的人,很看不上《某某某烦恼》、《某某某首富》这样的电影,觉得这些电影“把网文里的重生、神豪系统流低俗元素”引到了电影界,把电影行业的逼格下限拉低到了跟网文一样没品。

    又或者类似于传统相声界,看不起郭德纲,觉得是满嘴荤话擦边黄段子,把相声搞低俗了。

    但是呢,这些俗不可耐的东西,卖票其实是卖得很好的。

    低俗,污名,可惜能捞钱。

    艾默里奇的电影,低俗就低俗在剧情实在不咋地,甚至逻辑都不能自洽,但他知道这个时代的观众喜欢看特效堆砌。

    于是乎,从《地球反击战》到后世的《哥斯拉》、《后天》、《2012》,一堆儿的剧情稀烂、但毁天灭地大场面绝对管饱的东西就出现了。

    《地球反击战》是他第一部即将赚到大钱的电影,所以此刻他的处境,就像是一个即将赚到大钱但还没赚到大钱的“好莱坞郭德纲”,被同行喷得不行。

    所以,顾鲲也知道怎么跟这种朋友打交道:

    “你怎么知道我当时想给你投钱就是脑子一热瞎几把投?我不觉得我眼光不好,你那个本子我看过,场面很大很热闹嘛。你还砸钱请工业光魔做特效,观众肯定爱看。要是当初你让我投,我绝对投。”

    这番话,着实让艾默里奇有点意外,甚至比去年顾鲲想给他投钱时还意外。

    因为他不缺钱,就是觉得业内没有知己。

    他略带审视眼光地问:“你不觉得这个电影剧情烂?”

    顾鲲:“烂,确实烂,但是没关系。剧情这么多年我们看腻了,就算不烂的也没见得有新意,95%的好莱坞艺术片就是在无病呻吟。

    既然如此,不如直接就迎合观众,你哪怕拿一堆段子凑起来,只要拍出大家惊悚的宏大场面,就算是对社会有贡献了。”

    艾默里奇苦笑叹息:“那帮学院派觉得这样会拉低观众的欣赏能力。”

    顾鲲无所谓地耸耸肩:“如果你火了,别人就会跟风,到时候观众们看多了就会腻的,我敢说,不出十年,崇拜特技和大场面的市场氛围就会饱和的。到时候社会审美自然会回到关注剧情和思想。

    我们华夏人有一句老化,堵不如疏。要解决人民的错误需求,就要让他吃饱吃撑吃恶心。而现在这一刻,你在做的事情依然是满足稀缺,有什么好迷茫的?等十年八年后不稀缺了,你再改行或者退休好了。”

    阅读网址:


………………………………

第25章 要俗就俗到底

    穷**计,富长良心。

    这个观点或许很多穷人不同意,或者认为在大多数情况下不适用。

    但不管多反对的人,都不得不承认:在一种特定情况下,刚才那句话肯定是成立的。

    那就是对艺术家而言。

    一个艺术家如果有钱,他就可以完全为了艺术操守和理想而创作,不用为了金钱而放弃节操。

    就好比一个钱花不完的B站UP主,可以专注于自己觉得有趣值得做的东西,而不必恰饭影响观众体验。

    又好比一个钱花不完的网文写手,他就不可能因为“扑街”而烂尾。他可以为了一小撮同好的理想而让作品活得久一点,成为一个在读者心中绝对“良心”的人。

    (我不是说富豪写手不会烂尾,该烂还得烂,但至少不是因为“赚不到钱”这个理由而烂,或许是真写不下去了。我就没这么高尚的节操,因为我穷啊,所以我人品奸计,不然活不下去啊。)

    这还不叫“富长良心”的话,什么才算?

    而艾默里奇,显然属于一个至少因为有钱而人品良心的导演。

    他是富二代出身,拍电影不在乎圈内人的感受,不在乎投资人,早期都是自己给自己投,拍自己觉得看得爽的东西。

    对于这样的人而言,给他钱,并不是最大的支持。相比之下,在别人谩骂他的时候,理解他的作品和创作动机,更能赢得他的友谊。

    “唉,顾,对不起,我一直以为你就是个自我炒作的文旅奢侈商呢,没想到你对艺术也有这种包容力,早知道,去年就让你投一点了。

    我当初,主要是怕投资人给了钱就指手画脚、看到圈内人抨击我就干涉我的创作,所以才不要你钱的。”

    听完顾鲲刚才那番“观众需求没有雅俗之分,有人想要就塞饱他们,功过是非留给历史验证”的精辟言论后,艾默里奇对顾鲲的知己之感,瞬间就提升了一级半级。

    颇觉相知恨晚。

    顾鲲不客气地拍拍对方肩膀:“没什么,一点钱而已,要是那时候真投了你,说不定就成‘昧着良心赚小白观众的钱’了,现在这样也挺好,反正先一起见证大卖,别的以后再说吧。”

    他都不说“祝你大卖”,而是说“一起见证”,用辞细微之处,让人体会到他对这部电影的信心,纯乎由内而外、发自本心。

    艾默里奇:“啥也别说了,你要是不忙着去亚特兰大的话,一定要在洛杉矶多玩几天,我们等到独立日首映结果出来,好好喝几杯。”

    顾鲲本来在哪儿都是训练,至于赛前适应水土气候,提前十天也就够了,于是便欣然应允:“喝几杯还用等结果么?现在就能喝,罗兰,你是不是舍不得你家的好酒啊。”

    艾默里奇欣然一笑:“什么话,你有雅兴,那今天就喝几杯。你喝什么?”

    顾鲲扫了一眼客厅背后的酒柜:“琴酒或者伏特加、白兰地都行,只要别是威士忌,我不喝布列塔尼亚酒。”

    艾默里奇露出一个“你懂的”的表情,一边去拿酒,一边随口吐槽:“你这家伙,看不起布列塔尼人的脾气,都写脸上了。不过不关我鸟事,其实我也看不上。”

    艾默里奇是德国人,只不过最近几年电影事业来好莱坞混罢了,他当然不用看得上布列塔尼人。

    90年代中期,在欧盟建立、德法和解的大背景下,德法对布列塔尼搅屎棍的感官,也跌到了一个低谷。觉得布列塔尼人自古以来就是破坏欧洲和平、挑拨离间的下贱坏种。

    于是,艾默里奇就在自己酒柜里,挑了几瓶非常民族注意特色的高度白酒,北欧的阿瓜维特酒,跟顾鲲畅饮叙谈起来。

    阿瓜维特酒其实跟伏特加大同小异,不过这是瑞典的酒,典型的日耳曼文化风格的高度白酒,在国际上比较小众。

    甚至可以说,“伏特加”和“阿瓜维特酒”,分别是古俄语和古瑞典语里“生命之水”的发音罢了。(但酒的酿制材料选取也确实略有不同,玩过大航海时代ol的都懂)

    两人喝着喝着,就顺便聊到了电影生意上,顾鲲直接了当地表示,以后还有别的酷炫视效大制作,一定要让他投钱,最好能去兰方取景。

    他愿意为纯特效电影专门布设拍摄地、给各种优惠甚至能按照VIE结构给特技公司以技术服务的税务转移。

    这些条件,听得艾默里奇着实眼前一亮。

    他强行让自己的酒意清醒一些,详细追问:“给特效公司VIE架构的税务转移?能说清楚点儿么?好像听起来有点玄机,好莱坞这边难道就避不了税?

    这世上愿意靠减税抢好莱坞生意的城市太多了,据我所知隔壁加拿大的温哥华,多年来就一直念念叨叨各种税收优惠,可还是没抢走多少业务,你说的那个难道能比温哥华的政策还更优惠?”

    后世到2020年代,加拿大的温哥华通过了20多年的坚持不懈努力、各种税收优惠吸引,以及对工会的压制,总算是撬走了洛杉矶或者说好莱坞60%的低端产业岗位,都转移外包到了温哥华。

    税收其实还是次要原因,毕竟知道外国人税收优惠了,加州当地政府也能倾斜性减税的,如果配套产业链都在好莱坞,转移走之后上下游配合不畅,别人还是不愿意走的。

    就好比后世越南的人工成本比华夏低了之后,依然没有成功挖走富士康这类的产业链,就是因为他们的上下游供应链配合体系都还在深镇,只把组装厂搬走不方便。

    真正让好莱坞的低端岗位挤出的,主要还是大洋国的工会太强大了,对无竞争力低端岗位从业者保护太厉害,让资本家都不甘心了,才愤而出走。

    在温哥华挖走大量低端岗位的同时,后世好莱坞很多特效外包团队,则转移到了华夏。

    所以,千万别喷后世华夏影视公司做不好特效,这不是技术问题,是观众审美和投资洗签的问题。

    大约2010年代中期,华夏人的特效团队就已经是绝对的世界一流了,只是观众爱看小鲜肉流量狗,不愿意为特效买单,所以国片国剧不在特效上花钱罢了。

    面对艾默里奇的疑问,顾鲲也不得不稍微假装推心置腹地提点回答:

    “具体的,我也不好多说,这是一些法务上的窍门,值钱的商业机密。我跟你说了,你绝对不能跟其他投资人或者产业政策政客身份的人透露。”

    艾默里奇:“那是当然,咱们是朋友嘛,我又没有其他政客朋友,干嘛出卖你。”

    顾鲲:“VIE架构呢,是我们华夏人发明出来的一种给互联网企业避税的方式,就这几个月才刚刚诞生。

    你有兴趣可以去观察一家名叫搜虎的华夏新生互联网公司,他们这几个月就要接受来自硅谷的风投了,具体用的架构,是一位叫刘刚的律师发明的。

    总而言之就是规避‘在华运营的互联网公司,必须注册在华夏本国’的限制,弄运营公司和技术服务公司双重嵌套,然后实际运营公司其实几乎是零利润,所有利益都输送到提供技术服务的海外公司。”

    (注:刘刚这个是史实真名,这位大律师是华夏VIE之父,当初搜虎新郎黄易三家的风投法务模式,都是他承办的。不过本书中不会出现这些人的剧情,以上纯科普,不侵犯任何人名誉权。)

    顾鲲停顿了一下,继续解释:“我呢,也算是借鉴了这位刘律师的计策,我觉得,特效其实是最容易实现异国外包来降低工会话语权的。

    目前好莱坞的导演工会和其他几个工会,不允许直接把特效制作整体打包,但我们可以通过一家海外离岸公司的特效为本土特效公司提供‘技术服务’,然后利润都留在技术服务公司,好莱坞本地的总包方几乎零利润,也就不用交税了。

    同时,我们在兰方的技术服务公司,也不会收取任何所得税,你们可以尽情地分赃,就像其他加州互联网避税大户,准备在开曼群岛、巴哈马和维尔京群岛做的那样。一年之内,我就可以说服兰方政府,把自己的高新产业税制,改造成开曼群岛那样子。但我们比开曼群岛多更多的配套。”

    视觉特技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