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言情电子书 > 投行之路 >

第195章

投行之路-第195章

小说: 投行之路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昨天报告会柴胡都没说话,全是王暮雪在说,就中午的时候跟大家探讨了企业家的事情,然后下午因为被杨秋平拒绝,打击太大,所以早退了。
 想到这里柴胡幡然醒悟,他确信早退的事情一定是被阎王爷知道了,所以这3000字是让他意识到守纪律的重要性。
 忽然之间,检讨书的主题明确了,柴胡的注意力也终于可以完全放在饭桌讨论上。
 “这节目你们专门点播的吧?”律师曹爱川指着电视,朝邓玲开玩笑道。
 “那不能,完全是偶然,咱们公司现在想不让国人知道都不行,大国崛起,一带一路,那全是咱们!”
 董事长张剑枫端着服务员倒好的茶,一字一句慢慢说道:“其实没这么乐观,14年的时候,非洲市场每年保持20%以上的增长率,但是16年就开始下降了,降到10%左右。”
 “功能机和智能机都降了么?”曹平生道。
 张剑枫点了点头,而后喝了口茶。
 “没事儿!”此时会计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罗大军安慰道,“那是增速的下降,总量还是上升的,市场还是扩张的,前景还是乐观的!”
 “哎哟,没想到罗老师还会排比,还会作诗呢!”邓玲道。
 罗大军哈哈一笑,此时电视中的镜头切换到另一个非洲国家的手机城,与之前的国家一样,天英控股的摊位、店铺、广告牌以及顾客都远超其他手机品牌。
 此时视频旁白道:
 2013年,智能机市场爆发,更多的中国品牌开始进入非洲市场,中国品牌智能机在非洲地区的市场份额也逐年上升。
 2016年,非洲地区智能机出货量超过0。9亿部,同比增长2。31%,中国品牌智能机出货0。4亿部,同比增长23%,而中国品牌在非洲地区智能机出货量达0。7亿部,同比增长近70%,远超非洲本地功能机出货量增长情况。
 中国品牌在非洲主要的几大市场——南非、尼日利亚、埃及都取得了超过40%的市场份额,南非作为该地区最大的智能机市场,其中国品牌占据了近50%的市场份额,出货量超过2000万部,而在尼日利亚,中国品牌智能机市场份额超过了60%。
 此时镜头一转,再次切回那个实地记者:“天英是非洲地区发展最好的中国品牌,其在肯尼亚、尼日利亚、南非、埃及等主要市场取得了不错的市场占有率,其中尼日利亚市场占有率高达45%,而在肯尼亚和南非地区市场占有率也均超过20%,拥有非洲手机之王的美誉。”
 “你们智能机是什么时候推出的?”曹平生问道。
 “2012年。”张剑枫回答。
 此时销售总监蒋维熙接话道:“咱们12年推出智能机,4年后就在肯尼亚和你是利亚都取得了市场占有率第一的成绩,埃及地区市场占有率为第三,功能机和智能机加起来的市场总份额远超苹果和三星。”
 柴胡安静地听着,默默地在心里回应道:市场份额远超苹果和三星的原因,应该是非洲人买不起高端智能手机,毕竟苹果的价格越卖越贵,连中国人都得卖肾了……
 当然,柴胡也明白,市场虽然有高、中、低端之分,但不能因为某些企业聚焦的是中低端市场,就被人用有色眼镜看待。
 地球上绝大多数人还是穷人,必须有企业站出来,竭尽心力地满足穷人的需求,为穷人切实解决问题。
 一家能为消费者解决问题而存在的企业,不可能不成功。
 比如京东和淘宝都不愿碰的三四线城市和广大农村,拼多多去碰了,去解决问题了,所以它成功了。
 比如法拉利和兰博基尼对中产阶级消费者的需求都没什么兴趣,所以大众、福特,本田都成功了。
 市场虽有档次之分,但绝无高低贵贱,能为人们的生活持续带来便利,带来改善的企业,就是好企业。
 “其实非洲最吸引我的还是它巨大的市场空间。”董事长张剑枫道,“智能手机市场在发达国家已经饱和了,我们中国市场也基本饱和了,但绝大多数非洲人用的还都是只能打电话和发短信的功能机,但那边总人口数占全球人口的%,你们想想那个市场。”
 “现在智能机也不是特别贵,非洲也是有很多有钱人的,那边宝石可多了。”会计师罗大军笑道。
 张剑枫读出了罗大军的隐含意,他附和道:“对,有钱的非洲人确实不少,智能机现在价格也一直在降,但非洲市场目前运营商发展得比较弱势,主要是由于经济原因,手机产业链和配套设施也没起来,你们看咱们国内如果没有那么多基站,没有Wi…Fi,没有各种工程师开发的APP,线下服务,那么苹果手机也就是一块砖而已。”
第363章 为实体服务
 服务员陆续将各类硬菜端上了桌,看到美味佳肴,如今的柴胡再也不会跟第一次去到晨光科技时那样,将胃吃到撑;甚至于当他从没见过的菜转到面前时,都没兴趣问菜的来头,更不关心他吃下去的究竟是猪肉、鱼肉、虾肉还是他没听过的肉。
 柴胡此时吃菜跟喝汤的速度一样,慢条斯理,若我们做一个仔细对比,他此时的吃相与蒋一帆和王暮雪,几乎看不出任何差别。
 “今年我听说IPO提速了。”邓玲边喝汤边道。
 “对。”曹平生回答,“之前不是堰塞湖么,今年全面加快了,目前排队的这几百家企业,预计2018年6月可以全部审核完毕。”
 “几百家?这么多啊……”张剑枫有些吃惊,一直在外跑市场的他,对于国内资本市场最新近况明显不是十分了解,只听他继续道:“我听说原先审核短则两年,长则四五年。”
 “现在确实提速了,目前已经受理的企业有662家,其中已过会38家,未过会624家。未过会企业中,正常待审企业583家,中止审查企业41家,审核速度两个月就可以审70多家。”柴胡劈里啪啦地抛出了这串数字,手机都没看,震惊所有人,当然,所有人中不包括曹平生。
 “两个月就70多家,那确实很快。”张剑枫笑道,他认为柴胡对这些数字如此熟悉,应该是投资银行职业病使然,故也没有多问。
 邓玲冷哼一句,“中国速度,肯定快,要多快就有多快,政府真想干啥事,那速度就跟高铁一样。”
 “新股发得这么快,会不会股市又要跌啊?“财务总监陈星道。
 曹平生摆了摆手,“之前每次股市跌,国家都用过减少或者直接暂停IPO的方式来稳定市场,缓解下行压力,我不否认,这么做确实取得了时点性的效果。但从长远来看,作用并不大,因为暂停IPO没有解决机制性问题。”
 众人的眼睛都齐刷刷看着曹平生,思考他所说的机制性问题究竟是什么。
 “股市跌,持续跌,最本质的原因就是没活水,没有新进资金的问题。”曹平生道,“投入股市的钱,究竟有没有真的服务于实体经济,这就是机制性问题,一个让资本市场长期稳定发展的机制,我们没有。”
 “哎哟,曹总您这么说,我们还上不上啊?”邓玲笑道。
 “当然上。”曹平生放下了筷子,“车开得好不好,上了车的人才有话语权。现在新股发行增加了,当然会改善二级市场的供求关系,但不管股价怎么变,资本市场的根本动力在于为实体经济服务的同时,分享实体经济发展的成果,如果将之脱离,金融是金融,实体是实体,那么没人会有动力往里投钱,再怎么暂停IPO都无济于事。”
 “就跟吃止痛药一样,治标不治本。”张剑枫笑着插了一句。
 “您说对了!就是这样!”曹平生赞赏道,“这次您抓着机遇就对了,现在除了审核速度提高,通过率也很好,单是今年3月,就通过了多少家企业来着?“
 曹平生说着看向了柴胡,柴胡立刻答道:“24家!”
 张剑枫闻言眼神亮了起来,“那我们今年能报上去么?”
 还没等曹平生开口,邓玲就直接下了结论:“肯定不能,这么大摊子事儿呢!今早上的问题整改起来就够折腾,昨儿你不在,我们还听了一早上人力资源的问题。”
 听邓玲说到这里,人力资源部部长陈斌立刻朝张剑枫诉苦道:“张总,咱们劳务派遣的比例得降到10%以内,这个成本太大了。”
 对于一家尚不规范的公司而言,哪儿不合规就得整改哪儿,但整改都是有成本的,就跟一个人看病需要花钱一样。
 对于王暮雪昨天上午提及的一系列人力资源问题,陈斌觉得除了劳务派遣,其他事项的整改成本都还能接受,唯独降低劳务派遣比例代价太高。
 最关键是,把一大堆灵活机动的派遣人员硬生生签成正式员工,并不会提高人力资源使用效率,更不会给公司带来额外的经济收益,故陈斌认为投资银行提出的这个建议不市场化,不考虑企业利益,更不具备实用性。
 陈斌昨日开会时,对于投资银行给出的解决方案是相当抵触的,人力资源专业出身的他,不想去做任何让工人得不到合理、有效且充分配置的安排。
 今天趁着董事长在,他才终于将昨日憋着的想法全倒了出来。
 “公司为了规范,为了上市,可以牺牲,但不能一味地牺牲;我们的体量需要的派遣人员有几千人,如果全签成正式员工,成本支出很大,尤其现在市场上工人很难找,比大学生都难找。”
 “再稳定的企业,也有生产周期性,一年之内有淡季有旺季,有好的年份,也有不好的年份,我认为对于生产型企业,在工人问题的处理上,不能失掉弹性。”
 “如果一定要这么做,没任何退路,我也会尽全力配合,但我建议大家再好好讨论一下,在坐的都是专家,希望能探讨出更好的解决方案。。”
 陈斌完全站在公司立场,阐述方式也仅仅只是建议,他今日的这番话体现出了一家大型跨国公司高级管理人员的思想水准。
 不过想法好是好,但明文法规摆在那儿,谁还能有更好的方案呢?难不成硬是不降,虚假披露,公然违法么?
 至少目前的柴胡是黔驴技穷了,他不自觉地瞄了一眼三个律师,曹爱川沉默不语,王萌萌面色僵硬,李月直接埋头吃饭。
 柴胡突然有些想念蒋一帆,因为蒋一帆总能在所有人束手无策之时,指出一条光明之路,并凭借自己的个人能力带着大家沿路去到终点。
 可是蒋一帆不在了,此时不在,以后也不会在,他彻底离开了柴胡的这条投行之路,正如柴胡认为自己早已预备好的那样,可是很明显,他没有预备好。
 众人沉默之时,一个沉稳的声音响了起来。
第354章 派遣与外包
 “劳务派遣的用工比例如果已经超过10%,那么上市前必须规范,这点没有任何弹性。国家虽然限定了劳务派遣比例,但没有限定劳务外包的比例,关键是咱们怎么定义劳务派遣和劳务外包,什么样的工人算劳务派遣工人,什么样的工人算劳务外包工人。”这个声音来自会计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罗大军。
 罗大军的这番话让所有人瞬间记起,他曾经就是资本监管委员会特别聘任的发审委委员。
 发审委委员之于在座所有资本中介,毫无疑问是最高法官,最权威性的存在,在业界没有一定的业绩贡献,没有一定的影响力积累,是不可能有机会担任发审委委员的。
 “我曾经审过一家企业,叫新安电子,他们就是用劳务外包来解决劳务派遣问题的,最后过会了。”
 “什么是劳务外包啊?”邓玲问道,还没等罗大军张口,她就撇嘴不满道:“不是我说,你们资本市场怎么这么喜欢玩文字游戏?发明一堆生词绕我们企业,直接能把我们绕沟里。”
 罗大军哈哈一笑,“如果你们什么都懂了,那我们还去哪里找饭吃?”
 说完他言归正传,给天英控股各大高管解释什么是劳务外包。
 劳务外包是指企业将其部分业务或职能工作发包给相关机构,由该机构自行安排人员按照企业的要求完成相应工作的业务模式。
 在劳务外包模式下,企业与劳动者之间不存在用工关系,因此无需承担用人单位的义务。
 劳务外包最大的优点在于公司可以集中资源于最能反映企业相对优势的领域。
 比如关键工序或关键技术,塑造和发挥企业自己独特的、难以被其他企业模仿或替代的核心业务,而将辅助性、简单的、重复性和临时性工作外包给专业的服务公司,从而不仅构筑了自身的竞争优势,而且还降低了综合管理成本。
 “没明白。”作为东北人的邓玲十分直接,她也不怕大家笑话,双手同时举起两根筷子就朝罗大军道:“罗老师您别误会,劳务外包我是听懂了,但您看这两根筷子,我左手是劳务派遣,右手是劳务外包,两个都是我们通过别的机构要人,要的也都不是我们的人,这些人都具有流动性,说实话,听了您刚才的解释,我还是没法听出差别在哪儿。”
 其他高管纷纷点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