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行之路-第16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因为它做的新三板少……”王立松斜眼向下嘀咕了一句。
“你特么给我闭嘴!”曹平生提声道,“这篇就算了,刚才那篇完全偏离事实,老子之前还看过新闻,是股转系统自己下了一个负面清单,就是因为那个负面清单,新三板的门槛才被人为抬高的!”
所谓负面清单,就是班主任把所有差生的不良表现罗列而成的一份清单(比如早恋、殴打同学以及上课吃西瓜等),用以教育学生们:“你们如果有清单里面的任何一种行为,你们就不是好学生了,无论你们的考试分数多高,都无法进重点班,明白么?”
所以,负面清单就是班主任老师变相提高重点班准入条件的体现。
王立松抿了抿嘴,道:“但我听说股转系统内部的要求,是企业营业收入超过1000万,净资产超过3000万,报告期内发生融资金额超过3000万,三个条件满足一个就行,其实跟我们中介机构的要求,还是有些区别。”
曹平生闻言瞪大了眼珠子,因为王立松的话中之意,无疑是股转系统的负面清单只是新三板挂牌门槛被抬高的原因之一,但投资银行与其他各中介机构自己内部设定的不成文标准,也难辞其咎。
见曹平生又要发飙,王立松赶忙道:“当然,柴胡那小子没写全,是他不对;作为公众号作家,确实不能为了制造话题而以偏概全,他应该思考周密点,发文前多考虑考虑后果,主要是我之前也没提醒过他,这事我也有责任。”
“你特么有很大责任!”曹平生怒喝道,“照他这样下去,那根本不是什么低调发育,而是野蛮生长!野蛮生长你懂么?!”
王立松立刻陪笑,“曹总,您看您都多久没抽烟了?”
“别特么想岔开话题!”曹平生印堂发黑,正好此时机场传来了飞机延误的广播声,致使曹平生的脸色更为难看。
王立松眼角仍然带笑,“烟这么难戒的东西您都差不多戒了,说明您意志力强大,而且也开始关注身体健康了,生气对心脏不好,真的,以后要尽量少生气,养心。”
“狗日的!你特么要是多招几个柴胡这样的进来,老子早心脏衰竭了!”
王立松立刻做了一个深呼吸的姿势,示意曹平生要心平气和。
但就在曹平生打算消停下来时,他的微信中又弹出了一篇柴胡的公众号文章,发送时间,两秒之前。
这篇文章的标题是:《警钟再起,70%的新三板野孩子被罚,原因是……》
文章主要内容如下:
新三板企业家数呈爆发式增长,持续督导让各大投行焦头烂额,企业新任董秘对于信息披露环节更是各种懵圈,故新三板的信息披露变成了小白的“抓虾池”。
据小编统计,从2014年3月至今,监管层累计采取了173次监管措施,其中125次是针对信息披露问题,占比高达72%。
监管对象涉及投资银行、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挂牌公司、挂牌公司董监高、以及信息披露负责人。
采取的监管措施轻则约见谈话、提交书面承诺,重则出具警示函。
那么新三板挂牌企业在信息披露方面最容易出现哪些问题呢?
小编为大家总结了四个要点,即:不及时、不完整、不准确、未披露。
案例1(信披不及时):一家公司董事长都换了人,而且换了六个月,才想起来要信息披露。
大家明白,若是事发后超过规定时间,再补充披露的公告,被称为“补发公告”,新三板企业一年补发公告数为1322份,大家想象一下……
案例2(信披不完整):某公司高管兼职信息披露不完整,关联交易未经内部决策程序而且未披露,关联方资金占用未披露,更有甚者,披露年报的同时,未披露财务报表附注。
当投资者看到一份公司财务报告,只看到了四张表,即: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和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看不到任何附注解释的场景。
只摆数据,没任何其他解释,小编墙都不服就服它。
案例3(信披不准确):某公司定于去年12月24日开始启动做市转让,但第一次披露错误地将时间写为12月14日,一个日期的错误,导致公司本身、董事长和董秘一并被约见谈话和要求提交书面承诺。
信息披露中一个“低级错误”看上去很无辜,但后果很严重。
案例4(重要事项未披露):某公司曾经发生高管被采取强制措施、实际控制人占用资金这样的重大事项,却没有履行信息披露义务。
小编认为,相对于未及时披露,未披露的性质显然更为恶劣,尤其是当未披露事项对挂牌公司持续经营、股价变动可能产生重大影响。
(明和证券大厦28层)
“好!”柴胡放下了副总经理王立松电话后,立刻在网上搜索关于安防公司的所有信息。
王立松在电话里说道:“我们现在正在投标一家安防公司,行业是智慧城市,你收集下相关信息,需要做一个项目推荐的PPT。”
柴胡一边在搜索引擎中输着关键词,一边内心长叹:“哥这回看来玩大了!如今只能帮着拉项目,不能直接进场做项目了,看来以后真得把冷板凳坐热了……”
正当他想泄下一口气时,目光突然聚焦了!
等下!
如果是对我的文章不满意,觉得我玩大了,怎么过了这么久,曹总都没让我删文章?
第302章 智慧的城市
智慧城市的概念早在十多年前就由某家跨国公司提出过,国家如今大力发展科技产业,目的也是全面建设智慧城市。
智慧城市是指利用各种信息技术或创新概念,将城市的系统和服务打通,以提升资源运用效率,优化城市管理和服务以及改善市民生活质量的城市体系。
一个发达的智慧城市可以帮市民快速、高效地解决各种问题。
姑且不论一百年后的智慧城市所应有的样子,当下智慧城市的愿景是:国民的衣食住行,只需要一部手机。
智慧城市行业中的公司,业务应当是多种多样的,比如移动支付,比如大街小巷随处可见的自动贩卖机,比如各大饭店里的智能点餐器,以及购物中心的楼层商铺提示器等。
在青阳,自动贩卖机不仅卖饮料,还卖鸭脖、生鲜水果、各种零食、现磨咖啡、纪念品、甚至于卖你唱歌的时间。
当柴胡第一次看到街边的迷你KTV包间,也曾好奇地进去过,扫码支付,五块钱一首歌,十五块钱十五分钟任意唱,唱得越久,单价就越便宜,而这种包间最多只能容纳两人。
当时柴胡就在想,大爷我想自己唱首歌还不是仰头朝天一声吼就可以,为啥要把自己塞到一个密闭空间里花冤枉钱?尤其是这价钱比实体店的KTV还贵几倍,怎么可能有市场?!
但后来,随着大街小巷中这样的迷你KTV包间越来越多,柴胡的嘴只能不情愿地闭上了。
当时的他不知道,随着城市人口越来越多,人们工作越来越繁忙,价格在某些情况下反映的不只是产品本身或服务的内容本身,还包括便利程度溢价与隐私程度溢价。
蒋一帆说:“现在确实挺便利的,至少进停车库都不需要额外停下来刷卡或买票,有机器能自动识别我的车牌,计算停车时间,计时过程与付款过程都不需要下车,有点像人脸识别。”
杨秋平说:“现在连街头乞丐都摆着二维码,也不知他们哪里有钱去印,而且我看那竖着的牌子印刷质量还很好……”
王暮雪说:“科技改变生活习惯,自然也会改变营销方式,现在肯德基和麦当劳的自动点餐器已经普及了,乞丐面前立个二维码也不足为怪,毕竟如果他们还像以前一样摆个碗,路过的人想救济一下都发现没现金给。”
好似人们的生活确实因为“智慧城市”这个口号而有所变化,但从柴胡这些天的研究成果看,“智慧城市”概念下的各大创新型企业,都还在亏钱,就算赚钱,也未成规模。
唯一离“智慧城市”这个概念比较近,还勉强能做成规模的公司,是柴胡所不熟悉的安防公司。
安防公司也是王立松这次的投标对象,这类公司从事的业务比如:覆盖城市的视频监控、抓拍测速、自动报警、出入口控制、管理,楼宇对讲和视频联网等等。
柴胡知道这又是块硬骨头,于是乎揉了揉眼睛,起身去接了杯热水。
回来时他一看时间,已经晚上十点半,四处一望,整个28层只剩下他与吴双二人。
在曹平生的接济下,柴胡租好了新房子,手头也宽裕了一些,但他仍旧觉得孤独,尤其是在这样的情境中。
过年时,柴胡曾给母亲胡桂英发了一条新年问候,这是他思考了许久才最终发出的,但母亲过了七八天才回,而所回内容也简短到不忍直视,因为只有一个字:好。
柴胡不敢问弟弟的事情,因为他怕自己只要一提,母亲就会顺势找他要钱。
而柴胡先前因为生活拮据,住办公室大半年的事情,全部门都知道。
同事们虽然平常对柴胡很好很客气,走路散步时也经常会请柴胡喝饮料吃小吃,但柴胡明白,他们私下聚会,是永远不会叫上自己的。
可以说,柴胡的微信号确实是在所有同事的朋友圈里,但却从未真正进入他们的“朋友圈”。
柴胡努力到现在,他的成绩在新进员工中算是特别亮眼的,但他还是觉得自己跟这个群体格格不入,格外孤独。
很多时候,这种孤独感会让柴胡怀疑,是不是曾经的自己选错了;他偶尔也会自问,如果不是最开始自己与王暮雪和蒋一帆被分在了一个项目组,他们是不是也不会在下班之余,找自己一起看电影、喝咖啡。
想到这里,柴胡将微信签名改成了一句话:我走在一个圆,弧线是我的决心,却没有终点。
是的,没有终点,就必须一直痛苦地走下去,或许这才是保持清醒的最好方式。
孤独算什么,如果什么都不肯放弃,那么最后又会得到什么?
“吴双姐,还不回去啊?”
“哦,今天加会班。”吴双答道。
柴胡站在吴双的座位旁边没有动,双手捧着热水杯,不知为何,他可以感觉到吴双也是孤独的人,且她在孤独的同时,还要24小时伺候一个比死神还可怕的老板。
这么比较起来,柴胡认为自己的境遇还不算太差。
吴双原本在电脑前打着字,但因感觉不到柴胡离开的迹象,于是抬起头望向了他。
“PPT做完了?”吴双问道。
见柴胡摇了摇头,吴双淡淡笑了,“这不太像你的速度。”
柴胡怔了一下,好似确实,他对于王立松布置的这项制作PPT的承揽任务,内心深处是有些抵触的,原因很简单:拉业务,短期内赚到钱的概率太小。
柴胡先前与王暮雪直接进场做的那些项目,往往都是大领导进场看过、评估过、甚至整改规范过的公司,比如晨光科技、东光高电和法氏集团……
虽说也有部分是无法在当年内申报的项目,比如风云卫浴,但撤场的比例总归小于那些连进场评估的机会都没有的公司。
这种自我推销的PPT就算做得再好,就算今年真的拉到了项目,但进场调查后很可能发现企业根本不成熟,两三年内能转换成人民币的可能性也不大,故很想发财的柴胡动力自然也不足。
吴双似乎能猜透柴胡的心思,笑道:“你现在做的事情,让我想起我刚来的时候,那时部门才成立不久,曹总手上还没什么项目,所有进来的新同事连续一两年,都在做各种项目建议书,每天吃公司食堂,连企业现场是什么样子都不知道。”
“啊?!”柴胡一脸吃惊。
吴双抿了口茶,继续道:“不仅如此,因为要争取的项目太多,各家公司所处的行业又比较杂乱,如果想脱颖而出,我们就必须比其他券商更懂行、更专业、更能与那些公司的CEO有共同话题,于是王总就自掏腰包,买了很多书籍回来,一箱一箱的,大家一起看,一起研究,还相互提问,加深理解。”
“王总从那时就开始看行业书籍了?”柴胡明白吴双所说的王总就是王立松。
“嗯。”吴双应了一句,“当时跟着王总讨论的那些人,现在不仅是保代,而且还是具有业务承揽能力的保代,各个都可以独打天下的,即便没有曹总,他们也能养活手下的人。”
柴胡闻言,茅塞顿开。
他突然觉得自己真是鼠目寸光,原先他的内心还有一种隐约的不平衡感,认为自己已经达到了曹平生的要求,而且还是粉丝数破万这种与投行本职工作不沾边的苛刻要求,但依旧没能获得进入新项目组的机会。
现在部门其实根本不缺项目,柴胡听说有五家IPO公司都是曹总新拉的,所以其他同事都已在各个项目现场开展工作了,唯独只有他和王暮雪被留了下来。
晨光科技和东光高电的反馈已经全部提交,柴胡有预感王暮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