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言情电子书 > 幽香闲闲露华浓 >

第184章

幽香闲闲露华浓-第184章

小说: 幽香闲闲露华浓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沈清兰呢,隔了好久不见的人,日日夜夜的担着心,积攒了满腹的话,冷不防久就这么在路上偶遇,却又这么匆匆别过,想说的,一句没说;想问的,一字未问,下次再见,总要在三、四个月之后了吧。
  这么一算,沈清兰又惆怅起来。
  一个年金花甲的老妪带着两个年轻丫头快步走来,笑容堆满面,“沈小姐到了,快请快请,太太一早就等着了。”
  沈清兰看老妪年岁虽大,但头发梳得一丝不苟、目光清明端正,衣着打扮整齐素雅又不失品味,便知身份不一般,笑着行了个礼,“有劳妈妈亲自来接。”
  老妪错后半步避开她的礼,看她的目光又变不同,颇有些赞赏,含笑道,“沈小姐这礼可就折煞我这老奴才了,这边请。”
  “妈妈请。”沈清兰心里不敢小看老妪,言辞格外恭敬。
  一路往里,沈清兰大大方方地打量沿路景色,只见走廊寸寸彩绘,线条繁复柔韧,用色明丽端庄,与申州的简练、会州的粗狂都不相同,廊外就是花园,假山层叠,青石上覆着冰雪,晶莹透亮;一条五尺宽的小渠,静水凝冰,蜿蜒远去,其余草地皆成雪地,唯有玲珑亭后的雪松,替几株怒放的腊梅藏娇,更显得眼前一亮。
  来之前,沈清兰猜想过,既然是财大气粗的姚先生为爱妻专造的园子,那必定是揽天下盛景,尽其奢华,美轮美奂,可眼观实景,却是另有感触,美是美哉,却远非当初想的那样刻意堆砌,而是一眼望去,疏阔明朗,大气中有温婉,心里不免猜测这是哪里的风格。
  前头一带青墙,墙头起伏如浪,宝瓶门旁,高大的雪松后露出白墙琉璃瓦,有个着桃红衣裙的女子笼着手半倚在门口,扬声长笑,随风化作春铃。
  “沈小姐,你瞧我这园子好看么?”
  沈清兰抬头见姚太太,人景相融,莞尔笑道,“端妍雅致,自然成趣。”
  姚太太哈哈大笑,招手相近,携她穿过宝瓶门往里去,过门见屋,登阶入室,沈清兰一眼就看到墙上挂了一幅《美人春睡》图,画中美人娇媚,神态慵懒,与姚太太颇有几分神似,不禁笑道,“我算是知道了,姚太太原来是从这画中来的。”


第390章 眼熟
  姚太太轻轻拧她粉腮,笑,“你长得好看,又会说话,怨不得一到会州就招人妒恨。”
  沈清兰讶然,“何人妒我?姚太太你么?”
  姚太太轻“呵”一声,拉她入座,等丫头放下茶,先指着让她喝一口暖身,这才说道,“我要年轻二十岁,自然也要妒恨你。”
  沈清兰笑着抿茶,茶香入喉,整个人都神清气爽,“你要真年轻二十岁,我自然要让着你,绝不与一个牙牙学语的女娃娃争长论短。”
  姚太太大笑。
  茶过三巡,点心摆满案,白的糕,红的饼,黄的酥,颜色各异,形状各异,盛在精致小碟里,看一眼,都觉得是享受。
  “这不像是会州的风味。”
  沈清兰先欣赏片刻,拈一口手指粗的酥条咬一口,做出评价。
  姚太太扬眉,“这些都是京城特色小吃,好吃吗?”
  “好吃,酥松细滑,甜而不腻。”沈清兰也没拐弯抹角,直接问,“姚太太爱吃京城小吃,以前在京城长住过吗?”
  “自然,我在京城住了十六年啊。”
  “……”
  姚太太笑,“我本是京城人,自幼在那里长大,后因嫁人,才离开。”
  沈清兰恍然,“那么,园景也是京城风格了。”
  姚太太话锋微微一转,“我听说,你的两位兄长都去了京城,准备开春的科考,想必,以他们的才华,金榜题名不在话下,将来,你也去京城瞧瞧。”
  “多谢姚太太吉言。”
  话是句好话,却勾起沈清兰的心事,想到穆华景,不由得心里叹口气,这要是让林氏听到,必定是欢喜的,因为她一心想让自己嫁给穆华景,那不就去了京城吗?比起探望兄长更名正言顺。
  两人就着这个话题,聊了聊京城的美景人情,姚太太自从嫁给姚胜,就再也没回过娘家,言谈之中,难掩淡淡思乡之情。
  这菡萏园正是姚胜为了排遣妻子的乡愁而建,“菡萏”二字则是姚太太的乳名。
  沈清兰一方面羡慕他们夫妻恩爱,另一方面也唏嘘女子出嫁从夫,从此后就要跟随丈夫四方经商,远离亲人。
  她本来想抒情一劝,姚胜的生意虽然在会州,距离京城千里之遥,但姚太太要真的想一趟娘家,何尝回不得?别说马车,就是八抬大轿也能抬回去,以姚家的财力,这不是难事,既然思念,不妨回去瞧一瞧;可转念一想,既然不是难事,为什么不行动?连这么大的园子都能平地而起,堆山开渠,回京探亲算个事?不回,自然有回不去的难言之隐。
  “时间还早,咱们先去园子里转转,回来再吃。”姚太太兴致很高,拉着沈清兰往外走。
  重新出了门,继续往里走,细渠蛇行,两畔修竹笼翠,冰雪裹着细长的竹叶,颤颤巍巍的在阳光下浮光溢彩。
  “你看我这竹子怎样?”姚太太笑问。
  沈清兰知道她是在那卢府做比,认认真真的欣赏一番,“竹畔红楼胜一筹,清渠入林再胜一筹。”
  姚太太笑得得意,“穿过竹林再看。”
  沈清兰也没客气,当先一步,沿着弯弯曲曲的鹅卵石往里走,微风拂叶,响起的不是丝竹窃语,而是飞雪如屑、冰凌叮当。
  走出竹林,豁然开朗,一带狭长的水池横陈眼前,水面上干干净净,坚冰如镜,阳光反射出大片大片的白芒,冷不防照得沈清兰眯起眼。
  姚太太大笑,拉她背转。
  沈清兰适应一阵后,转身再看,又惊又赞,沿着池岸小跑起来,莹莹白光随着她身动,将她一并融入。
  “慢些,仔细摔着。”姚太太追上来,两人一起大笑。
  “怎么样?”
  沈清兰撒娇似的叹口气,“历来风雅之人爱莲,盛放则称亭亭玉立、出淤泥而不染;凋零则称风吹残荷、虽败犹荣,自来造景讲究水上有亭、水面有荷,要的是临水观荷、兰舟戏莲,你既取名做菡萏园,却池中无莲,可是犯了大忌,我要不要借机贬低一二呢?”
  姚太太越发笑得欢,“好好,你尽管贬低。”
  沈清兰笑弯了腰,“要我说,清渠照竹影,风过两相和,就是最妙,再胜一筹。”
  姚太太笑得惊天动地,花枝乱颤。
  “我就知道你与众不同,这园子,我不常请人来的,想见我,去铺子里吃茶喝酒都可以。”说到喝酒,姚太太又想起上次的约定,“你果真不能喝酒?”
  沈清兰讪笑,“虽然不至于一口倒,但确实算不得好酒量。”
  姚太太愣了一下,不知想到什么,突然神秘兮兮地凑过来,“那可不行,你要是不会喝酒,将来一准被欺负。”
  不喝酒就被欺负?被谁欺负?沈清兰更愣,准备问一问,却被拉着穿过一道篱笆,从后院回屋。
  “阿落,去取酒。”
  屋里转出来一个女子,打扮像丫头又不像丫头,面容俏丽、身段婀娜,细步小跑出来,芙蓉朝阳似的养眼。
  她笑,“太太,既饮酒,菜饭也一起上吗?”
  姚太太略想,“上吧,沈小姐不像我喝惯了的,空腹饮酒易伤身,将热菜热汤一并摆上,摆到这暖阁里来。”说着话,携沈清兰往里去。
  阿落答应,笑着离开。
  沈清兰回头,若有所思地扫过她背影,觉得在哪里见过她,但印象不深,只剩一个朦胧的娇媚的轮廓,五官一概不记得了。
  姚太太注意到她的目光,笑问,“怎么?阿落是我丫头,跟着我年岁久了,我想着把她嫁出去呢,她不乐意,一天天陪我混着日子。”
  沈清兰笑,“我觉得面熟。”
  姚太太挑眉,“你到会州才多久,应该没见过阿落,她一向跟在我身边,偏偏那天去卢府是有些风寒,我又没带她。”
  “天下相貌相似之人不少,我大概是眼花了。”
  很快,酒菜摆满一桌,两人对坐,姚太太道,“都是京城的口味,你尝尝。”
  沈清兰慢慢看去,目光停在一道羹汤上,微微一怔,五福临门羹。


第391章 无奈
  时过一年,想不到在相距千里的会州,又见到了。
  姚太太好奇,“你以前吃过?”
  沈清兰直言,“只吃过这个羹,味道极好。”
  姚太太没有追问在哪里吃的,不过就是道菜,虽说沈家是外地官员,但谁说京城的厨师就不能去外地做菜?地道不地道先不说,想吃上总不是难事。
  对沈清兰来说,就不一样了,去年在分宁那边,一共吃了两次,一次在陆府,陆夫人有意结亲;一次是除夕年夜饭,大奶奶为了扫她的名声,帮着陆新明传递爱意,这两次,无论哪个都没法往外说,姚太太不问,相当于免她尴尬。
  “来,喝酒。”姚太太抬袖,亲自执壶给沈清兰斟了一杯,白玉杯,胎薄如纸,晶莹剔透,杯中酒色青翠透明,香气却又甜腻浓烈。
  沈清兰低头,未饮先闻,“像是葡萄酒,又有些不像。”
  姚太太笑,“就是葡萄酒,我自己酿的,尝尝。”
  沈清兰讶异,轻抿一口,含在池间,等唇齿间浸透饱满的香气,才徐徐滑落喉咙,清香顺流而下,下咽时,倍觉满足,等咽下后,又嫌不够,再喝一口。
  “与我以前喝的确实有些不同,更香、更醇。”
  沈清兰赞不绝口,又喝一口。
  姚太太含笑制止,“慢些喝,先垫垫肚子,别以为我这酒香甜可口,后劲大着呢,你初学,酒量不大,一次不能喝多了。”
  沈清兰嘻笑,“有这样的美酒,喝酒还用学吗?自然而然就变成大酒鬼了。”
  “这是在说我。”姚太太大笑,给自己也斟一杯。
  “并非,我在说我自己。”
  酒是好酒,沈清兰也没觉得有多大的后劲,因为没喝几口,姚太太就坚决不许她再喝了,甚至叫阿落又把酒壶端走了,热情的劝她吃菜。
  两人边吃边聊,吃到七八分,意兴正酣,突然有个丫头来禀报,说徐小姐来拜访了,现在门外候着。
  姚太太蹙起柳眉,不知是不高兴呢,还是诧异,她沉默了会,才吩咐下去,“都到门口了,请进来吧。”
  沈清兰听这意思,并不是真心诚意的邀请,突然想起自己刚到时,她说的那句话“这园子,我不常请人来的”,可见不假,暗暗思索徐小姐是何方任务,一时想不起是谁。
  姚太太问她,“不记得了?在卢府不是见过徐太太吗?”
  沈清兰恍然,“你这么一说,我就想起了,不过那天我没见到徐小姐本人。”
  “是的,她去陪卢二小姐了。”姚太太朝她微微一笑,“今天见了,或许可以聊聊。”
  沈清兰心忖,这个“聊聊”,怕是的聊的是卢二小姐的病情,她确实也很好奇真相,但还没想过通过徐小姐打听,毕竟自己跟她不熟,但现在有了姚太太在中间,问一问,就无妨了。
  换个角度又想,卢二小姐的病情如何,自己不知道,姚太太也不知道吗?她要是知道,为什么不直接告诉我,却说从徐小姐这问话?她要是不知道……
  那天看姚太太和卢老太太的互动,两人的交情非比常人,如果卢二小姐真是风寒生病,姚太太直接问、卢老太太直接回答就可以了,有什么说不得?
  “阿落,先撤席,上点心。”
  不多时,丫头领进一个女子来,十六七岁的模样,身材高挑,宽脸大眼,五官少了些精致,只是中上之姿,但打扮入时,一身粉红的衣裙与额前珠花为她妆点出几分温婉。
  “姚太太,冒昧来访,请勿见怪。”
  姚太太笑着起身迎接,“徐小姐是稀客,不必客气,快坐吧。”
  徐小姐又打量沈清兰,目光闪闪,惊艳之色一闪而过,迟疑地问,“这位是……”
  “这是新任别驾大人家的沈小姐。”姚太太看阿落给徐小姐送茶,转眼朝沈清兰笑,“清兰,这是判司徐大人的千金,你们大概没还没见过。”
  姚太太突然改口叫“清兰”,意在分出个亲疏内外,沈清兰明白,领了这份情,欠身点头,“上次卢府赴宴,不巧与徐小姐失之交臂,正觉遗憾,想不到今日在姐姐这里见着了。”投桃报李,回一声“姐姐。”
  徐小姐也不是傻子,见两人亲密互动,心里不是滋味,但面上一丝不露,客气又亲切的回了个礼,“沈小姐刚到会州,理当我先登门拜访的,往后,咱们就熟了,常来常往,不分彼此。”
  沈清兰笑着点头,“是该如此。”心里却笑,这个徐小姐专会避重就轻,我先问了卢府的事,她却只字不答,只说以后,是个聪明人。
  姚太太端着茶慢慢喝一口,又把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