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言情电子书 > 造车 >

第53章

造车-第53章

小说: 造车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现在铃木在国内摩托车领域,东南西北中都有战略布局,东有轻骑、南有大长江、西有望江、北有长岭、中有金城,五大合作伙伴无一不是大有背景来头企业。
  汽车领域,也是跟军工巨头合作,1993年跟长安集团合资成立了长安铃木,生产奥拓、羚羊微型轿车。1994年跟昌河集团合资成立昌河铃木,主打微型面包车,准备引进铃木的wagon…r车型(即北斗星车型)。昌河汽车现在热销的ch1010,就是华夏厂购买的昌河微面,原型车就是铃木的st90k引进改造而来。
  1994年,占据中国微型汽车90%以上份额的7大生产厂家,除了五菱引进三菱l100和华利引进大发850系列外,剩下5强长安、昌河、松花江、飞虎、汉江都是引进铃木技术车型改造升级而来。此外,由于历史原因1992年中国兵器集团引进了奥拓的生产技术和设备,分别让旗下4家企业:长安、江南、江北、秦川厂统一组装生产奥拓车型。所以中国市场上常见的奥拓小车,一共有4个妈,其中长安做得最好当属大妈。
  在中国的产业布局,充分体现了铃木修的战略意识,作为进入中国最早的日本汽车企业,铃木起了一个大早来赶集。1995年,日系汽车巨头丰田、本田、日产、三菱等都在中国国门外张望,铃木集团依据跟中国政府的友好关系拿下了2个汽车合资生产厂的名额。不可谓没有先见之名,具体发展如何还得让时间来证明。
  因此,韩皓作为华夏厂的掌门人,他没有提出与铃木公司合资的幼稚提议,铃木在中国两大合资名额已经用完。但引进生产线,依照铃木公司在中国发展的策略,应该有得谈。华夏厂只引进某一种车型进行消化,建立起自己的汽车拼图。
  1994年7月份,中国政府正式公布了《汽车工业产业政策》,其中提出了鼓励私人购买轿车,同时明确了外资汽车企业进入中国最多允许2家合作伙伴的政策规定。
  这份政策文件出台,让许多国外汽车巨头蠢蠢欲动,都在为进入中国广阔的市场做准备。加之看到大众汽车在中国尝到了甜头,通用、福特、丰田、本田等纷纷寻求机会进入中国轿车市场。现在他们纷纷与中国各地政府谈判,寻求合适的合作伙伴。
  美国、欧洲、日a本市场已经饱和,下一块未开发的汽车新大陆就在中国,谁在中国市场抢得头筹,谁就能领跑下一个世纪,毕竟离2000年新世纪到来还有不到5年时间。
  《汽车工业产业政策》的出台,严格意义来说也堵死了像华夏厂这样民营企业进入汽车领域的门路。跟摩托车实行目录管理一样,汽车行业同样实行目录管理,没有进入目录的企业不允许生产汽车,也不能上牌上路行驶。
  华夏厂想进入汽车领域,肯定得绕过目录,极大可能像摩托车一样兼并目录上的汽车企业,为此韩皓还得慢慢谋划。
  现在,他的重心还得放在摩托车领域上,毕竟在摩托车领域,华夏厂也属于后来者,根基很浅。
  虽然在铃木公司没有得到想要的答案,但至少跟铃木方面有了交流,如果今后需要合作也铺设了基础。
  坐在飞机上,看着下方日a本的都市群越来越小,韩皓感觉日方能从二战后以战败国身份重建家园,成为世界经济第二强国,值得我们中国人学习他们的地方很多。
  华夏厂考察团的第二站将直飞意大利,那里也拥有许多摩托车世界知名品牌,如杜卡迪、比亚乔等。其中比亚乔旗下的vespa品牌应该被最多中国人熟知,因为风靡世界的经典爱情片《罗马假日》中美丽的女主角赫本在影片中游览时乘坐的就是vespa125踏板车。
  跟日a本四大品牌在全球摩托车民用市场攻城拔寨比起来,欧洲的摩托车厂商步步退却只好固守高端市场,在中低端市场丢盔弃甲。因为跟便宜、美观、耐用的日a本车比起来,欧洲生产的摩托车竞争力实在不高。除了bmw、杜卡迪在高端市场有一定市场份额外,其他厂商日子都不好过。
  比亚乔在1993年在南粤省跟一家中国厂商佛斯弟合作建厂,由于水土不服,生产出来的产品并未有太大影响力。但它至少对中国市场有一定了解,所以接到华夏厂的咨询后很高兴欢迎其来访,并对合作研发车型一事很感兴趣。这也是为何韩皓在日a本吃了闭门羹,心里却并未太过在意。
  敌人的敌人是朋友,日a本人不卖,意大利人卖,因为他们的日子实在不好过。
  跟日a本现代化大都市比起来,意大利保留许多了文艺复兴面貌的建筑,许多建筑都有上百年的历史,去工业化明显。工厂们都转移到像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只为降低成本参与世界范围的竞争。
  比亚乔公司属于家族企业,公司经营一直掌控在比亚乔家族手中,现任掌门人比亚乔四世。在他的带领下,比亚乔中规中矩,面对日a本人的进攻,他拿不出太多的办法应对。
  现在中国市场已经成为世界上摩托车最大的市场,年销量超过500万台,远远超过了欧洲市场。意大利摩托车产量占据欧洲的一半以上,但市场却在不断萎缩。
  面对华夏厂的来访,比亚乔公司希望能跟华夏厂进一步合作,在中国市场有所作为。欧洲的产品不合适中国人的审美,踏板车显得娇小玲珑,不符合中国人大气宽敞的观念。因此,韩皓并不想跟比亚乔建立合资公司生产其产品,只希望能引入摩托车设计研发的设备和流程。
  比亚乔在中国的工厂投资巨大,30万辆整车和30万台发动机,一投产就陷入亏损当中,产品滞销卖得很不好。价格太贵,油耗太高,车型不接地气,成为阻碍其在中国市场发展的重要因素。
  中国工厂的亏损让比亚乔四世寝食难安,在中国投资是在一手力推的大举动。没想到搭上中国这艘飞速发展的大船,比亚乔几乎成为唯一亏损的外资品牌。看到日资品牌在中国大赚特赚,比亚乔四世的内心苦涩无法言语。现在华夏厂找上门,就算只寻求技术合作,他也会尽量答应,只要中国人能给钱,技术都可以卖。只求能在中国回收一些投资,年底在董事会能有所交代,家族里面已经有股东要求卖掉企业套现,因为公司利润逐年锐减。
  “我们希望先进行设计开发方面的合作,针对中国市场设计出专门的产品。要是完全照搬欧洲的产品到中国,容易水土不服。我了解到你们公司已经在中国投资建厂,如果我们研发的产品成功对你们在中国公司也会有所启示。而且研发的风险基本全部由我们承担,你们只需要提供技术咨询指导服务,我们将以市场的价格来购买。如果你们不同意,那我们将在意大利寻找其他厂家,甚至独立的设计工作室帮忙。想必几千万人民币的生意,在意大利我们能找到合适的合作伙伴。”
  正式谈判中,韩皓拒绝了比亚乔要求合资的要求,他只希望进行技术引进。但他话也没说死,后来补充了如果合作愉快的话,不派出今后进一步合作的可能。
  “韩,你是一个很厉害的商人,完全掌控了谈判局势。我承认,我们比亚乔公司在中国做得不是很好,确实也需要从你们这些本地人才处寻找一些灵感。你提议的联合研发,我代表公司大概同意你的请求。但在价格上,我们需要进一步协商。”
  比亚乔四世没办法,现在他有求于中国商人的资金。何况,如果有了华夏厂成功案例在先,说不定其他中国厂家也会找上门。
  本来韩皓只同意给技术咨询费和人员培训费,但比亚乔坚持要由他们提供硬件和软件,要把整套流程的费用都挣了。最终,韩皓见好就收同意了比亚乔方面提出的要求。双方达成协议,比亚乔公司以2500万人民币的价格,协助华夏厂建立一整套摩托车开发流程体系。包括电脑服务器、cad软件、油泥工程、数控机床等软硬件设施,同时还要帮华夏厂培训出一支合格的设计团队,整个合作期限12个月。风洞实验室和试车场这些不算,主要就是设计开发整车流程。
  至此,韩皓终于实现了从一味仿制迈向自主研发的前端领域,成为国内摩托车行业最先踏入现代化设计开发流程的厂家,在战略方面走在了前列。


第六十二章 广告效应
  华夏厂的新研发大楼近期来了几个欧洲人,他们在独立的会议室内正在为来自中国的学生上课。只有30个座位的会议室挤进了将近50个人,他们都是华夏厂的研发员工,现在认真学习来自国际一流摩托车设计研发人员的流程培训。
  教员的培训费很贵,一个小时的授课费用就相当于中国工人一个月的工资收入,每个礼拜来中国一天讲课,持续3个月时间。没办法,有求于人家韩皓只能咬着牙把钱出了,知识垄断就是这样值钱。幸好这笔钱是一次性支出,待华夏厂的研发人员学到了设计研发流程,就不用再劳师动众到欧洲寻找老师了。
  比亚乔公司跟华夏厂的合作很快开启,签了合同预付了第一期定金后,来自欧洲的设备和教员就开始进入华夏厂。
  “韩,要是早一年认识你,我们就不会选择在中国的南方建厂。你们华夏厂的设备一流,有着很强的发展潜力。”
  比亚乔四世也随之而来,看到意大利国旗飘扬在华夏厂门口,他深有感触说道。
  “比亚乔先生,往事不能重来,我们必须得向前看。作为朋友,我觉得你们该认真调查下中国人的喜好,完全照搬欧洲的车型进入中国没有考虑到我们的国情。摩托车在我们国家还只是工具,达不到你们欧洲人认为是玩具的阶段。”
  合同一签,意大利人就立马过来履行协议,韩皓对此心生好感,特意提醒道。
  像比亚乔在中国投放的车型,都属于文艺小资青年的最爱,实在太过细分市场,连经销商招募都举步维艰。除了南粤省外,在中国其他地方寻找代理都很是费劲。
  “我会认真考虑你的建议,毕竟我们在中国砸下了巨资建厂。”
  意大利人决定有时间跟合资厂的中方管理层好好协商,到底问题出在了哪个地方。所有人都在大把地挣钱,但意大利却在不断亏钱。
  当初答应无偿提供给钱江厂70cc发动机技术以及协助建立发动机生产线的事情,华夏厂可没忘记。将近4个月的施工,70cc发动机终于在钱江厂的车间落地,标志着钱江厂终于拥有了自己的发动机。可惜烂大街的90cc发动机,钱江厂却没有能力进行仿制改造。
  经过马啸天这一事件,钱江厂的管理层大换血,原厂长巩卫强被勒令退休,另外两名副厂长被纪委带走后查出问题就地免职移送了司法机关,公认的接班人郑南又跳槽来到华夏厂。因此,省里重新空降了一正三副厂长来到钱江厂。
  现在的钱江厂长是原浙海农机厂总经理调任而来,姓方,他先是从农机厂总经理位置上调省经贸委,现在又转了一圈从政府部门出来,到钱江厂任职。据说省农机厂在他的带领下由常年亏损扭亏为盈,因此才上调到经贸委任职。现在钱江厂重要职位空置,有强有力人士推荐,方厂长便到龙湖走马上任。
  钱江厂现在经济效益很好,每年纳税都在几千万以上,是浙海省内的机械工业大户。到钱江厂任职,可谓是镀金之旅,方志强便欣然走马上任。
  “方厂长,我们可是按照合同完成了任务,至于你说的希望我们转让90cc发动机技术,这我可做不了主得回去请示老板。”
  郑南这次回钱江厂,感觉物是人非,整个厂的熟人都走了不少。伴随摩托车行业的兴旺,许多资本进入摩托车领域,无数小厂纷纷挂牌成立,钱江厂作为长三角地区的老牌国企,自然成为许多企业挖角的对象。
  在钱江厂一个月拼死拼活550块,私人老板直接开价翻倍奖金另算,导致钱江厂的技术骨干大量流失。当然,跑到华夏厂投靠郑南的也不在少数,毕竟拿到手的钱才是自己的,没必要一辈子抱着铁饭碗不放。有能力的人走到哪里,都能够有饭吃。结果现在钱江厂有能力的人走了一大帮,留下来的许多都是混吃混喝的老油子。
  中国把市场经济写进宪法,决定走市场经济道路,目前在浙海省通过市场机制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效应正在逐步显现。许多物资、人才、资金从沉重僵化的国企大量流向朝气蓬勃的私营企业,浙海省的经济结构正在逐步发生大转变。
  新任厂长方志强来到钱江厂,才发现事情并未有自己想象中乐观。一过完农历新年,原本供不应求的摩托车市场突然出现了滞销,各省代理提货的频率和数量都在降低,因为摩托车市场突然饱和了许多。在整个前提条件下,大家开始打起了整车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