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言情电子书 > 造车 >

第382章

造车-第382章

小说: 造车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至于中华集团,我承认他们是很不错的对手,但未来伴随大众集团引入更多车型,我相信在汽车领域我们依旧保持着足够优势。
  在这里,我可以向大家透露一点,就是大众将很快推出新的SUV产品,在紧凑级SUV市场跟其他品牌竞争,以此弥补产品线差距。”
  德方代表首要考虑是合资企业的利润问题,去年大众品牌在中国的利润大幅下滑,今年他们的主要目标是让财务报表更加好看。
  至于中华集团威胁问题,大众虽然重视,但并不想牺牲利润和打乱自己的产品部署来应对。
  此次会议终于还是不欢而散,德方继续拒绝了中方要求给予更多车型和技术本地化支持的要求。他们虽然跟中国人合作,但在技术转让方面却牢牢把持,防止任何中国合作伙伴崛起的机会出现。
  “德国人太过自信了,他们不相信中华集团会对大众汽车产生足够威胁。反正我是在其职谋其政,对得起自己的职业操守。
  再过几年,估计德国人肯定后悔放任中华集团这个怪物成长。他们推出的每一款车都是爆款产品,等其做大再想遏制就难了!”
  刚才发言的中方代表在会后对身边的同事感慨万分,谁都看得出中华集团势头很猛,但却拿不出实际针对之策。
  “看你一副恨铁不成钢的模样,现在上汽集团正在抽调精兵强将到荣威这个自主品牌,你要不考虑一下?
  依靠外人帮忙,终究靠不住,还是得靠自己。
  要是我们能把荣威这个品牌做起来,直接下场跟中华集团对垒,足以把他们消灭在初始状态之中!”
  身旁的同事见状,笑呵呵回答道。
  “荣威准备从B级车做起,毕竟罗孚75的车型资料都在我们手中。只不过发动机的生产设备被南汽搬走了,要新建这条生产线可是一大麻烦事。
  当初两家企业谁都不服谁,结果到罗孚各搬了半边家,都吃了哑巴亏!
  我们上汽家底厚,经得起折腾。反倒是南汽打肿脸充胖子,菲亚特自顾不暇无力向南汽引进新车型,若是他们新搞出来的名爵汽车销路不佳,南汽就深陷泥潭之中了。
  现在中华集团势头如此之猛,不论是名爵还是荣威,前景都不妙!两家若是联合起来,说不定还有一战之力。”
  能在上汽大众中做到市场方面高管,眼光确实不一般。
  当上汽和南汽兴致勃勃把罗孚肢解后搬回家,发现手中的资产并不足以让自己尽快实现自主品牌的梦想。
  按照目前进度,至少需要2到3年时间,上汽和南汽才能消化完从罗孚得到的资产。
  只不过,一直会有一座大山横亘在他们面前,中华集团将是其绕不过去的梦魇。
  在其他同行都认定中华集团会研发推出B级车时,代号为Z的项目确实在企业内部有条不紊推进,只不过发展的方向被韩皓稍微修正了,Z的先发版本将会是纯电动的新能源车型。
  中国汽车品牌一直缺乏号召力,通俗来讲就是品牌溢价不高,消费者不愿意为其多掏钱购买。
  为何国产中级车难以突破15万魔咒,就因为合资品牌卡住了门槛,中国B级车必须拿出不一样的优良品质才能杀入这个利润丰厚的市场。
  为了推高Z车型的形象,韩皓便打算直接从纯电动轿车起步,至少要让消费者看到产品时,会觉得眼前一亮,或者有大声喊酷的表现。
  纯电动版本的Z轿车当然售价不便宜,韩皓也没打算卖出几辆,最主要就是打广告拔高品牌形象而用。
  随后汽油版的Z才跟随上市,作为中华集团向上发展的升级产品进入竞争激烈的市场。
  按照研发进度和合理考虑,在2008年首都奥运会时,Z正式跟公众见面将会是最好的时机。
  届时不单在中国,还有借助奥运会契机向全世界推广,让全球人民认识来自中国的纯电动轿车风范。
  传统内燃机领域,中国汽车属于在国外同行身后追赶的对象,但在新能源汽车领域中国汽车将率先转场,引领时代发展的潮流,给全世界人民一大惊喜。
  因为鲲鹏T1新能源公交的实际使用,给中华集团在新能源汽车领域提供了许多有益技术积累,从大巴转化为轿车的可行性在逐渐明晰。
  中华汽车研究院针对新能源汽车已经成立分院,专门对锂电池纯电动汽车进行深入研究,另外在混动领域也开始立项展开可行性分析,开始打造下一个时代的出行工具。
  特斯拉给出的电动车解决方案,足以证明是一条可行之路,中华集团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起跑,极有可能比特斯拉还要更早一步推出自己的纯电动轿车。


第七章 可以攻玉
  位于印度萨南德工业园的塔塔中华合资工厂即将迎来开业,在印度强力政客莫迪的推动下,18个月时间合资公司的一期工程建设完毕,号称印度洋旋风速度,促使生产规模达到60万台摩托车以及CKD组装达到3万辆的汽车生产线正式落地。
  在印度招聘的合资工厂骨干已经来到江州进行培训,将来他们会把中华集团的管理经验带回印度。
  作为中印最大合资项目,塔塔中华合资工厂获得了中印政府双方的高度重视。
  为配合我国总理12月份应邀出访印度,塔塔中华项目特意推迟开业时间,等待两国总理一道为其剪彩,以此彰显“龙象共赢”的大好局面。
  不用说,这次总理出访,韩皓当然会作为工商界代表陪同访问。据悉此次将会有400多人工商界人士共同访印,有望达成超过百亿美金的合作协议。
  在出访前,为了方便妻子回校进行论文开题,韩皓跟陈灵兮一道飞到了首都。
  得知韩皓来京,恩师胡一鸣特意以家宴形式款待两位新人,当成是在江州宴请的回礼。
  在胡一鸣家里,韩皓和他又开始了一番对话,话题明显深入许多,触及许多深层面的探讨。
  “我已经知晓您说的第四波红利是什么,资本就是我足以掌控未来的红利!”
  当初在江州,胡一鸣把第四波红利的问题抛给韩皓自己思考,现在到了阅卷的时刻。
  “你很聪明,资本确实是我所认为的第四波红利。看了你近期的所作所为,我便知晓你已经有了答案。”
  在韩皓成立投资基金时,胡一鸣就知晓自己的问题有了答案。
  有了资本这个答案作为前提,今天胡一鸣的讨论就要深入许多。
  “那你再来说一说,我们国家到底属于什么性质的国度?”
  从教书出身,胡一鸣很喜欢启发性的教导模式,他看着自己的得意门生微笑着问道。
  “社会主义国家?”
  如此简单的问题,韩皓有些不肯定给出答案。
  “对了一部分,但还有问题没有答对,结合你刚才谈及的第四部 红利,再好好想想。” 
  拿起茶杯喝了一小口,胡一鸣继续耐心说道。
  “实行中国特色市场经济的社会主义国家?”
  韩皓迟疑般给出了第二个答案,他发现胡一鸣的表情并未有所改变,估计这个答案依旧无法让其满意。
  “以我们国家国有经济所占的比重,以及国家把控经济命脉的力度来看,我们现在应该属于国家资本主义社会!”
  跟上一次有所遮掩不同,这次胡一鸣直接给出了让韩皓大吃一惊的答案。
  “国家资本主义社会”,这跟一向来自己的认知大为不同,毕竟中国特色可以解释许多问题。
  “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并不互相对立,把两者对立是冷战思维的固有想法。资本主义国家一样可以引入社会主义,好比美国30年代经济大萧条时,罗斯福新政就把社会主义的许多理念主张加以实施,开启国家干预自由市场经济的大门。
  同样,我们社会主义国家一样可以采纳资本主义有利的理念,从而让资源得以在全社会更合理流动分配。现在的人,要干点什么,手里总要有钱才行。大到一个国家,要实现自己的施政举措,国库口袋一样需要有钱。
  当我们引入市场经济的时候,实际上已经承认了资本在国家经济中起到了关键作用。”
  胡一鸣简单跟韩皓解释自己的结论来自何方,他其实有着更深的含义。
  “我们国家的银行金融业几乎百分之百由国家控股,中石油中石化和国家电网垄断了国家的基础能源,更别提铁路、公路、机场和码头,都由国有资本掌握话语权。
  因此,在我们国家,实际上经济话语权牢牢掌握在国有资本手中。
  前不久10月份刚在香港上市的中国建行,募集了超过700亿人民币的资金,整体市值接近5000亿人民币。光是募集的700亿资金,就几乎把你的中华集团购买下来。怎么样,见识到中国国有资本的厉害之处了吧?”
  一番话下来,韩皓算是听明白了好几分,自己虽然一直被称为大陆首富,但在国家资本面前却是不值一提。
  “对现在的日A本经济,你是怎么看?”
  没等韩皓反应过来,胡一鸣又抛出了另外一个有些不相关问题。
  幸好韩皓平时也有关注国际经济情况,知晓当今邻居的经济大国遭遇什么问题。
  “在广岛协议后,日方经济产生了巨大泡沫,现在正经历着失落的十年,国内GDP一直徘徊不前。”
  日A本的GDP虽然一直处于世界老二位置,但却几乎陷入零增长的困境,按照这样的发展速度很可能会被老三德国取代,更别提2005年已经冲到世界第五的中国,很可能会后来居上。
  “你说的不错,是大多数人认知的情况。只不过,有一个数据大家都有意无意忽略,就是日系企业在海外的投资没有记入本国GDP考量。在本国GDP停止增长情况下,每年日方海外投资收益以3%的速度在增长,实际上失落的10年时间里,日系企业在海外再造了一个日A本经济。
  据不完全统计,日方资本在海外的总投资已经超过本国当年GDP金额,这个数字还在进一步增加。
  因此,就算国内GDP没有增长,但日方普通民众的生活依旧没有影响,因为有海外的收益源源不断支撑着他们的国内经济。”
  今天对韩皓来说,可真是三观都受到极大改造的一天,胡一鸣问出两大问题的答案,都超出了他的认知。
  日系企业的影响力,已经不用多做说明,从世界杯和奥运会赛场上满地都是的日系品牌广告牌,就能窥见一斑。汽车、机械和电子领域,日系产品都是傲视群雄的强者。其中,最成功当属日系汽车,无论是在世界最大的市场北美,还是在最有潜力的市场中国,日系品牌都展示出无可撼动的影响力。
  没待他回过神来,胡一鸣又问出了第三个问题。
  “谈到中国最知名成功的企业家,在你之前,想必你听说过‘北荣南霍’之说。你知道他们两人为何被称为中国最大的红色资本家?他们两者有什么共同点,为何在我们这种国家资本占据主导地位的国家,还容纳得下私人资本家的存在?”
  三个问题有些风马牛不相及,但胡一鸣却煞有介事向韩皓提问道。
  “北荣”自然就是在韩皓兴起前一直屹立潮头的荣氏家族,而“南霍”则是另一边享有副国级政治待遇的香港霍氏家族。荣氏家族为何排在首位,就因为荣氏老爷子破天荒获得过高官的礼遇,作为国家名义上的副手,他做到了一个企业家能触及的最巅峰存在。
  “他们都在国家最困难的时候,怀着爱国之心用实际行动帮助国内发展。一定程度上,他们实际上是国家的影子,用自己的名义行着国家之事。
  有些场合,国家并不方面直接出面,而换了个人站台,事情就容易办成功。
  在中国被美苏联合封锁时,香港是大陆唯一通向外面的窗口,霍家在其中出力甚多。至于荣家,在建国初期响应国家号召公私合营,就成为国内工商界的代表;改革开放后,又率先成为中国大陆跟海外资本沟通的桥梁,为招商引资做出重大贡献。
  说实话,跟两位前辈相比,我实在不足一提。”
  第三个问题的回答,让胡一鸣脸上露出赞许之色,韩皓的表现让他很是满意。
  “一个人的成就,除了他个人的努力,还得看时代发展的背景。荣霍两家的荣誉,跟当时的历史进程分不开,你也不必妄自菲薄。
  反过来看,也说明每个历史阶段都会有不同的挑战存在。时代在发展,挑战也在改变。伴随中国全面改革开放,荣霍两家已经完成了他们的历史任务,现在该轮到像你这样的新一代才俊接过他们的火炬继续前行。
  你能做到的事情,他们不一定能胜任,这就是你能在众多企业家中脱颖而出的原因之一。”
  这番话说得很是直白,已经说出了韩皓身为红色资本家接班人的意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