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言情电子书 > 造车 >

第378章

造车-第378章

小说: 造车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尽管中华集团在发动机和变速器领域投入巨资,但韩皓也明白跟传统巨头相比,己方还是技术积累不够,和对方有不小的差距。
  在继续跟传统汽车巨头同场竞技之时,中华集团已经开始在下一个赛场进行热身,期待届时比赛开始后能领跑前进。
  中国的市场红利足够支撑中华集团同时进行两场竞技,只不过这份红利有时间期限,因此只能采用超常规手段来发展。
  在婚礼次日,韩皓和陈灵兮在西湖旁款待了胡一鸣全家,他跟恩师在此进行了一次深入对话。
  “你觉得中国经济飞速发展是因为什么?”
  胡一鸣喝着西湖龙井茶询问自己的学生。
  “最主要还是融入了全球经济分工,承接了西方国家的产业转移,吃到了全球化的红利。”
  韩皓已非吴下阿蒙,对宏观问题颇有见地。
  中国人一贯来吃苦耐劳,为何改革开放后经济才迅速发展,就因为积极把自己融入到全球化当中。
  更明显的例子就是加入WTO后,中国经济迸发出超级活力,不但消灭了下岗大潮,每年GDP增速更上一个台阶。
  中国汽车业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都是从西方国家引进。中华集团能飞速发展,就是搭上了全球化的顺风车,从底特律抢人和利用国外技术打造发动机、变速器等就是明证。
  “说得很不错,看来我给你的书籍都看了。不过全球化是外因,还有一个内部因素不得不考虑。
  你觉得今后农民还能当上大老板吗?读书无用论现在有所抬头,许多人都用身边例子证明不读书也能发家致富。”
  作为国务院高参,胡一鸣没有说出内因到底是什么,反而又有新问题等待韩皓回答。
  “农民身份的企业家受困于眼光界限,许多时候会被困在天花板下,无法再更上一层楼。
  从我身边的例子看,许多人到了一定程度都要继续学习,不然就会被时代淘汰。
  现在身边越来越多成功的企业家,都是受过高等教育的知识分子,尤其是互联网新经济下,农民成功的几率非常小。
  依靠勇气和胆量闯出一片天地的蛮荒时代已经过去,未来将是知识竞争的天下。”
  韩皓想了一下,毫不迟疑说道。
  “承接西方产业转移纳入全球化是关键红利,但我们国家也有自己的红利所在。
  人们常说的没有文化农民也能发家致富,这是因为他们赶上了中国发展的内部红利。
  这个内部红利又依时间分为三大部分,第一是市场需求红利,第二是廉价劳动力红利,第三是知识人才红利。”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每次跟胡一鸣交流,他都能说出高屋建瓴的理论。
  “改革开放之初,中国有9亿多人口,计划经济年代被压抑许久的需求一下子迸发出来。那个时候你做生意卖点什么,都发现供不应求,很快就能发家致富。
  就像你爸当年洗脚上田,挑着货架走街串巷叫卖,完成了原始积累。
  这样的时代画面,只要肯干敢干,就能立即成为先富裕起来的人群。这就是市场需求红利的体现,它造就了许许多多的私营老板在中国崛起。
  包括你,也是抓住市场需求红利的尾巴,利用摩托车市场供不应求的红利成长起来!
  这个红利到今天,持续25年时间,基本已经消耗殆尽,这也是为何大家都发觉生意难做了,因为国人的普通需求已经基本得到满足。”
  胡一鸣首先解释了第一波内部红利在中国的影响。
  果然不愧是学者型官员,韩皓身边经历的情况经他一总结,还真是这个道理。
  “第二波红利是廉价劳动力,这是我们中国承接西方产业转移最引以为傲的地方。
  从改革开放之初的百元月薪,上涨到现在的千元月薪,中国成为世界工厂是由无数廉价劳动力造就而成。
  西方国家一个工人成本每个月过万元,在中国只需要一千元,这其中包含了巨大的利润。
  为何我们中国制造产品能席卷全世界,就因为我们能造出无可匹敌的超性价比产品。
  这份红利,你现在依旧在享受着,要是中国工人的成本和国外一致,中华集团绝对无法抗衡国外同行的竞争,也无法生产出极具性价比的汽车。
  很明显,这波红利也到了收尾阶段,今后中国的工人成本将会极大上涨,不出10年时间就能应验。
  国内已经有不少服装制鞋企业搬迁工厂到人力更便宜的东南亚,就是一大例证。”
  擅长从宏观层面看问题,胡一鸣的分析让韩皓惊出一身冷汗。
  “第三波红利的话,就是知识人才红利。
  低端普通工人出卖体力劳动,而知识分子则靠脑力劳动吃饭,创新和研发需要大量受过教育的知识分子。为何你们中华集团能够在技术上迅速攻克一个个难关,就因为当前你能以低廉价格雇佣大批技术人才集体使用。
  现在新闻上开始提及就业难,国家扩招的大学生开始面临就业压力,实际上为你们这些企业提供大量高素质的廉价知识人才。
  以前国有企业技术人才被私营企业邀请炒更赚外快,现在你们大批量雇佣大学毕业生,本质上都在吃知识人才红利。
  一旦廉价劳动力普通工人的成本上涨,接下来就是知识技术人员涨价。
  为何你们研究院现在可以源源不断招人,就因为能承受得起廉价知识的成本。将来这个红利窗口关闭,你将再也无法复制现在的大手笔动作。如果每个人都是底特律归国待遇,怕中华集团早就破产了。
  不过你不用担心,人才红利至少还有20年时间,因为改革开放后的人才红利才刚开始显现,80后人才刚大学毕业进入社会,红利至少持续一代人的时间。
  把握得好的话,应该可以满足你追赶国外同行的时间要求了。”
  字字千金,胡一鸣的分析足以使韩皓的发展战略轨迹改变,他终于明白为何自己老在潜意识中有一种紧迫感,总觉得时间不够用。
  一旦现有中国经济红利吃完,那自己也将迎来天花板结局。
  “接下来的还会有红利吗?”
  既然有智囊在场,韩皓便直接开口问道。
  “嗯,这个问题我初步有了答案,不过还是交给你自己去想吧!我可以提示一点,红利依旧有,你身上已经有了一部分存在。”
  胡一鸣摇摇头笑道,决心让韩皓自己参悟。


第二章 战略转型
  第四波红利到底是什么?
  当天晚上,妻子陈灵兮给出了她的答案,就是互联网红利。
  作为颠覆传统经济的新科技,它将带来全所未有的生活方式改变,当前跟西方发达国家站在同一起跑线上,中国有足够的市场来容纳互联网带来的红利。
  这也契合了陈灵兮大四毕业论文的选题——互联网对未来经济的影响,她认为互联网将会极大改变人们生活,今后现实和虚拟网络的结合将会更加紧密。
  身为华清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学生,陈灵兮的见解已经超出了同龄人,但这并不是韩皓心中的答案。
  在国庆后例行高管会议上,韩皓问出了到底中华集团现在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
  “我认为是技术,只有技术驱动创新,我们才能在对手如林的竞争中脱颖而出。
  在国内同行中,我们的研发投入处于最前列,每年都有源源不断的新成果转化为生产力。
  如果没有核心技术,我们就跟其他组装厂一样,处于产业低端地位。”
  这是汽车研究院院长赵全复的答案,他认为技术是中华集团区别于其他对手的独特竞争力。
  集团常务副总裁凌云智却提出不同观点,他认为中华集团高举民族品牌是大义,符合时代的要求。
  “中国的民族工业需要旗帜,尤其是汽车行业许多人都期望能有自主品牌来抗衡国际巨头,因此中华集团高举民族品牌旗帜,得民心是大义。
  只要继续坚持扛起民族汽车工业的大旗,就能广聚英才海纳百川,消费者也会支持我们。在未来汽车技术趋于同质化背景下,自主品牌高性价比的国民车将是消费者选择主要考虑因素。”
  第三个观点是集团首席财务官尹庆勋提出,他认为中华集团的优势在于资本。
  “中华集团具有国企不可比拟的灵活资金运作方式,尤其现在打通了两大股市融资渠道,加上实业获得的银行授信,可以调配的资金量是一个瞠目结舌的数字。只要韩总保持首富的地位和商誉,就能维持没有边界的资本影响力。
  今后中国将进入资本的世界,资本将影响商业的布局和发展。在由资本构筑起来的护城河前面,普通人再想创造出商业奇迹非常难。我们国家将会进入中国特色的资本主义商业社会,任何好的项目在萌芽阶段都逃不过资本的收割,最终沦为资本打工的命运。”
  尹庆勋一直认为中国将会重复西方的道路,西方国家走了几百年的发展之路,中国将会凭借后发优势在几十年内完成复制,最终在经济结构稳定后将由资本开始主宰未来的经济。
  可以说,三位高管的回答都是从自己擅长的角度出发,但他们都触及到中华集团核心的竞争力。
  第四波红利的答案就是三者之间,很明显韩皓倾向于第三个回答,今后中国社会将进入资本的红利。
  在市场需求饱和、廉价低端劳动力优势丧失、高端知识人才成本上扬的背景下,资本将成为中国新的红利。
  谁手头掌握的资本多,谁就能撒网式地网罗各种鱼群,待鱼群长大后再一网打尽,从而享有中国市场带来的发展红利。
  最明显的例子就是阿里巴巴,韩皓当初的投资现在已经浮盈超过10倍。在许多创业型企业缺钱嗷嗷待哺之时,谁能雪中送炭般给予**,谁就能坐收未来发展的红利。
  现在1块钱投入,将来能带回来10块乃至100块的回报。
  要说现在国内掌控资本最多的人是谁?韩皓说第二的话,没有人敢称第一。
  “中国经济在不断发展,但不会一直保持高速增长,到一定程度总会慢下来。
  这个节点就是大规模完成城镇化建设,届时中国将达到比肩日韩等邻居发达国家阶段,经济开始进入高容量低增速发展。
  不管你承认与否,完成了原始积累的资本都会介入各种经济活动当中,成为它们的主导。
  很明显,现在的你,就是中国最大资本家之一!
  你有机会在别人没有完成原始积累时,利用自己的优势来扩张地盘,打造自己的万里长城。一旦成功,你将把所有野蛮人抵挡在城墙之外,独自享受胜利果实。”
  对西方经济学研究透彻的尹庆勋,一针见血说出了韩皓心中的答案。
  “市场经济不是资本主义国家独有,既然承认市场经济存在那么资本家同样可以诞生在社会主义国家中。
  资本家是个中性词,犹如一把尖刀本身没有对错性质,得看它到底握在谁的手中。
  现在你的头上戴着红帽子,完全可以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大有作为。
  如果可以,你能成为新时代的红色资本家,超越以往任何一个同行。”
  尹庆勋的这番话有些惊世骇俗,但确实说出了事实,相比汽车王国,他更愿意打造一个庞大的资本帝国。
  曾在一代枭雄金仰勇旗下辅佐,尹庆勋见证过对方提出“资本运作造车”的理念,但时势造英雄,资本运作这个理念的真正受益者,反而是现在的首富韩皓。
  手上有实业,身上有信誉,头上还有光环,没有人能比韩皓更合适担任资本运作的实践者。
  为何胡一鸣没有说出第四波红利是什么?
  韩皓至此心里也猜得出一二,尹庆勋可以说的话,恩师不一定方便说。
  想明白了这一点,接下来怎么做就非常简单了,在完成原始积累后,韩皓有实力在资本市场大干一场。
  在尹庆勋的建议下,韩皓将成立两只投资基金,作为资本运作的平台。
  一只专门投资汽车相关领域,形成跟现有汽车主业相得益彰的命运共同体。
  对那些有发展潜力的汽车零部件企业,中华集团入股后在资金和技术上加以扶持,以国际一流供应商标准孵化,打造出一支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小而精队伍。
  中华集团要成为国际性大企业,背后没有国际竞争力的自主零部件供应团队可不行,每个汽车巨头背后都有本国优秀的零部件体系在支撑。
  韩皓不会对入股企业正常经营过多干预,他只会选择有潜力的企业加以扶持,最终企业能否脱颖而出还得看最终在市场上的表现。
  “中华系”这个概念便应运而生,在中华集团这艘巨轮带动下,其他的小舢板企业愿意跟随一起出海,那可以拥有巨轮在旁边护航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