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车-第3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万。
牌局散了后,庞爱国才如梦方醒,知道自己闯下大祸。28万货款没了,还写下了22万欠条,想到家里大腹便便的妻子和幼小的儿子,他唯有跑路一途。打算跑到外地找好落脚点后,他再打电话回家报平安。
到了江州火车站,捂着兜里仅有的一百来块钱,庞爱国左思右想不知道要买票跑路去哪里。直到最后被虎山警方找到,才乖乖上了警车跟着回虎山。
人没事就好,钱的事情好说。但韩皓还是觉得这件事情有些奇怪,拜托打电话来通知自己情况的虎山县公安局副局长,帮忙继续往下查查。自己家姐夫一向来都是百十来块钱的牌瘾,怎么这一次搞出如此大单的事情。
“放心吧,韩老板,我们一定会弄个水落石出。”
韩耀厂在虎山已经打出了知名度,跟韩皓这样的大老板建立良好关系,也是副局长一大目的。更何况这件事还是县里一把手直接交办,当然要办得漂漂亮亮。
人找到了,韩皓当然第一时间打电话感谢丘孟桐,要不是他出面自己家要想及时找到庞爱国可比登天还难。人在社会中,总要求人帮忙,人情债就是这样诞生。人际交往就是有来有回,下次丘孟桐让韩皓帮忙他便不好拒绝了。
韩皓不敢把这件事情告诉姐姐韩雨,毕竟她还挺着大肚子,免得动了胎气。本着教育庞爱国,尤其是将近50万的欠款总要有一个说法。于是他让公安把庞爱国先送回自己家,决定和父母商量事情要如何处理。
“唉,真是不争气!”
父亲韩永福听了庞爱国的事情,忍不住重重拍了一下茶几,差点把茶杯甩出去。庞爱国是自己一手送进韩耀厂,现在出了这样的大事,韩永福脸色很不好看。
这样事情可大可小,私自挪用公款,大的可算刑事犯罪,小的只要把钱补上也就既往不咎。但除了28万货款,居然还有22万赌债,以庞家的家产哪里能拿得出这样多的钱来还债。
“可怜的雨儿,怎么摊上这样的老公。”
王桂芬一听,唉声叹气抹了两把眼泪,替自己女儿和她肚子里孩子可怜。
“事情已经发生,还是想想如何善后吧。”
韩皓原本只想庞爱国至多会在工作中出些差错,到时自己在找个机会把他晾晾,让他自己受不了辞职。没想到入职不到3个月,庞爱国就玩了一把大动作。
“爸,我错了,我鬼迷心窍,一时糊涂。”
一路上回来,庞爱国心里想了许多,现在最关键就是找到有分量的人帮忙自己说情。无疑,韩永福就是最合适的人。
于是,他一进家门,就自动跪倒在地上,狠狠打了自己3个耳光,祈求韩永福帮忙。
“你先起来吧,把事情的来龙去脉好好说说,看看有什么补救措施。”
看到一脸憔悴的庞爱国进门就跪,还把自己嘴角打出了血,韩皓上前搀扶着他起来说话。
“韩……韩厂长,我错了,你看在你姐姐跟肚子里未出生的外甥面上帮一帮我们。”
本想喊“韩皓”,但喊不出口,庞爱国只好依据在工厂的规矩称呼韩皓。本来一切事情都狠美满,想不到现在自己把一切都搞砸了。
对着韩皓一家人,庞爱国把自己近段时间的经历一一说明,大致跟公安转述的一致。
让母亲带庞爱国下去洗漱吃饭,今晚他就先住在韩家,韩家父子开始讨论起如何处理这件事情。
“我怀疑你姐夫是不是中了别人的圈套?照理来说他不该犯下如此大错。那么多年都没出事,为何现在就惹上大事了。”
韩永福依照多年经商经验分析出这事不寻常。
“我也这样想,所以拜托了县公安局主管刑侦的副局长继续帮忙往下查,看看是不是真有人设局。毕竟一下子敢借出22万给姐夫,不了解他背景的人绝对没有这个胆。”
韩皓也赞同这个猜想,庞爱国的出事太过蹊跷。
“爱国当初是我硬塞进厂的,现在他出了事,严格意义来说我也有责任。现在他惹了祸,我们必须帮他擦屁股,就当看在你姐姐的面子上。家人有难,能帮还是得帮一把。”
谈及要如何处理庞爱国,韩永福先定了基调。
“钱财都是身外物,只要人没事就好。钱我可以给他垫上,但他必须要深刻反省并接受教训。厂里的人估计现在也知道了一些内情,毕竟虎山没有不透风的墙。总之,韩耀厂他肯定是不能待了,我会让他自动辞职。至于欠款,我帮他还,但也要让他写上借条给我慢慢还,算是警钟长鸣留个纪念吧。”
自从得知事情经过后,韩皓便有了上述处理主意。
“也好,就让他长长记性,在家好好反省一段时间吧。还有你姐姐那边,待事情调查有了结果后,有时间我们一起找她谈谈。罢了,不谈这件烦心事。皓儿,我们父子俩有多久没有好好谈心了?”
韩皓不追究并替庞爱国收尾的态度,得到了父亲韩永福的赞同,他接着问出了令韩皓有些惊讶的问题。
“也有一段时间了吧,在我印象中还是高考前我们聊过一次。”
摸不着头脑,韩皓想了一会后回答。
“那今天我们就聊聊真心话,就当是父子之间的坦诚交流。现在韩耀厂在你手中发扬光大,作为你的父亲我感到很自豪,为有你这样能干的儿子而高兴。想必要你放手再回大学校园读书,你肯定是不愿意吧?”
面对父亲韩永福的询问,韩皓勇敢地望着父亲点了点头。
“是的,韩耀厂现在就是我的理想,我不打算放手,因为厂里有许多跟我一样的人正朝着共同的目标奋斗。我不会中途离开背叛他们,打造中国人自己摩托车产业是我们的梦想!”
韩皓很坦然把自己的想法告诉父亲韩永福。
“如果我是你,应该也是这样的回答,毕竟你是我的儿子。好了,关于韩耀厂的未来我们各自有不同的想法,因此我们得想个办法一劳永逸解决。现在我的伤势也好得差不多,心也早就痒痒想回到工作岗位。何况40多岁就像一个退休的老头待在家,实在是闲不住也浪费资源。对于解决我们之间的分歧,我有一个提议,就是亲父子明算账,算清楚家当后父子分家。自此,你可以继续率领你的团队继续前进,我也能继续回一亩三分地开创自己的事业。”
父子之间迟早会有这样的对话,韩皓想不到这一天来得如此之快,还是由父亲主动提出。
“我也觉得这是一个不错的主意,虽然我们在经营理念上存有分歧,但大家希望韩耀厂发展壮大是一致的目标。”
开诚布公的交流,对划分韩耀厂的资产,父子俩之间居然没有任何不适,也许这是各自心中都认可的选择。
“我只要求恢复到我昏迷前的资产情况即可,也就是把韩耀厂旧厂交回我打理,还有韩耀厂的商标名号属于我。毕竟这是我当年想了好久的名字,已经有感情了。”
虽然现在新韩耀厂已经发展到数千万的资产规模,但韩永福却只要求拿回原本属于自己的东西。
“不管怎么说现在韩耀厂离不开旧韩耀厂打下的基础,现在的发展也有你一份功劳在内。这样吧,我把旧韩耀厂原封不动交还给你,另外给你1000万现金当做补偿。今后你可以用这1000万作为资本,实现你自己的规划。”
光把旧厂给回父亲,韩皓拿大头,他心里也过意不去,因此在父亲提出的条件上他加了额外的现金补偿。
“长江后浪推前浪,1000万足够买下好几个旧韩耀厂了。好吧,就这样决定了,我们父子俩就以这个条件分家,君子一言驷马难追,将来在商场中看谁能走得更远吧。”
父子之间,太过计较显得别扭生分,韩皓提出的条件严格意义来说很公平,韩永福点头同意了这个提议。
想不到庞爱国弄出来的风波,反倒成了韩家父子解决产权纠纷的引子,经过坦诚交流,韩皓和父亲韩永福就资产问题达成了一致。
韩皓打算使用刚收购的“华夏”品牌,将自己的新工厂改名叫做“华夏摩托股份有限公司”。
在公安的强力介入下,第二天韩皓就了解到整个事情的真相。
庞爱国自从到了韩耀厂上班,在外四处吹嘘自己跟韩皓的关系,以大老板的姐夫自称。一般人听了他的话,当面恭维几句也就算了,但被别有用心的人知道就招惹来祸端。
他们故意引诱庞爱国打牌加入赌局,让他先赢后输,几个人合伙起来设局坑他。为何敢大手笔借钱给庞爱国赌,就是吃定了他家里人有能力替他兜底。他们不怕庞爱国跑路,到时就拿着借条上庞家催收,不怕韩家不出手帮忙。
在公安火眼金星注视下,分开审讯只用了一点手段,这帮人就全部招了。拿到了钱款还没来得及分赃,就被公安一锅端掉,谁让他们惹了不该惹的人。在专制机关的铁拳打击下,一切不法分子都是乌合之众。
输掉的货款28万原封不动返还给韩耀厂,不,应该称呼为华夏厂了。所写下的22万欠条也作废,终于摆平了庞爱国惹出来的祸事。为此,华夏厂特意送了一面大锦旗给县公安局,韩皓还以个人名义向刑警大队捐赠了一台桑塔纳小车,感谢他们这一次的帮忙。
事情得到圆满解决,韩家父子俩一起来到庞家,把事情经过讲述给了韩雨。听到庞爱国惹出那么大的事情,韩雨气不打一处来狠狠地打了丈夫好几下。自己辛辛苦苦铺就的路,庞爱国却半路翻了车。幸好有弟弟出面,不然几十万的外债,想想就能让人绝望,目前自己家一年收入才1万多。
经历这样的事情,庞爱国还是老老实实修摩托车吧。不过韩皓承诺将来华夏厂生产的摩托车,可以让庞爱国在本地代销,算是他对姐姐一家的变相支持吧。
刚换了厂名,负责研发的余航那边研究就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第四十二章 硕果累累
经过田光明等人在全国各地的订制采购,由华夏厂完全掌握自主知识产权的电启动技术终于取得突破性进展。
韩皓来到新工厂的研发大楼,余航正和助手们一起,对一台连着电启动测试装置的发动机进行不间断点火试机。
“咔嚓——”
按钮按下,发动机立即点火启动,发出了“突突——”悦耳声音。
随着不断的重复动作,这台可怜的发动机一直做着点火——熄火——再点火的动作,旁边一侧的记录仪显示它已经重复了8562次的实验。
“基本上可以断定我们的电启动技术在稳定性上没有问题,换而言之就是我们的研发工作成功了。”
余航依旧是一副严谨的姿态轻描淡写宣布电启动技术成功。
太棒了,这意味着华夏厂在国内同行中终于跑到了最前列,率先攻克了电启动的技术难题。
韩皓心里不知道该多高兴,有了这项技术华夏厂年底说不定可以挤入国家公布的定点发动机生产企业目录,成为国家重点扶持企业。
定点企业这个说法,是在1985年由国家组织对摩托车行业进行摸底调查后,实施行业扶持政策的结果。
当时摸底一共摸清了全国有53家整车生产厂,其中大致分为两种类型。
一是部属企业,直接归中央各部门管理,其中大部分是军工企业转型而来。例如嘉陵、建设厂原来都是军工企业,在1980年后进入摩托车行业,技术力量雄厚,就像是直辖的中央军。二是地方企业和邮电机械行业工人,它们大多数是80年代前建起来的专业化摩托车厂,产品多为五六十年代产品,技术薄弱效益差。韩皓刚兼并的锡北厂就属于这类工厂,没有造血能力,属于地方杂牌军。
为鼓励摩托车企业迅速成长参与国际竞争,国家有关部门领导决定重点扶持一些整车企业,选择它们作为定点生产企业。
定点企业国家允许技术改造立项,允许引进国外资金和技术,而非定点企业就享受不到这种待遇。虽然没有遭到封杀,但也只能任凭其在市场竞争中听天由命存活,唯一的鼓励就是支持非定点企业被定点企业兼并重组。
1987年,经过一些列力量博弈,全国最终有19个定点企业,实际上25家生产企业进入了定点生产目录。因为在定点时,各方利益纠葛,有些地区两家或三家企业联合起来,要求定一个点。
虽然当初说明定点企业并非终身制,要在发展中调整,但在1994年前定点企业的目录一直未曾更改过。近两年又进一步细分,把厂家企业分成三类,一类国家出面扶持,二类地方政府照顾,三类自生自灭。
由于整车实现了定点生产,当然零部件企业也要随之而动。因此在1991年、1992年国家分别公布了第一、第二批摩托车零部件定点生产企业,一共50家,涵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