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言情电子书 > 造车 >

第262章

造车-第262章

小说: 造车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过在此之前,我们还是要面对现实问题,就是混合动力模式如何搞定。丰田的混动模式有很强的参考性,他们的专利是很复杂,可我有一个想法可以另辟蹊径达到同样的效果。
  混合动力将是内燃机的下一步进化模式,在内燃机领域很难追赶上拥有近百年历史的国际大品牌,但在混动方面我们还是可以一试。”
  作为市面上最成功的混合动力系统,熊繁星曾对丰田的THS系统研究颇深。其出众的ECVT技术,能通过一组行星齿轮组,配合辅助电机,实现传动比的无级可调。妙处就在于真正把发动机动力和电机动力巧妙的混合在了一起,以最大化的实现有效利用发动机的最佳工况。
  丰田混动的最大专利之一就是这个ECVT,不过熊繁星已经有了一个粗略想法可以生产出替代品。一旦成功的话,中华集团就能破解丰田的混动模式,迅速追赶上对方的步伐。
  “我想明年我们可以由你出面报名参加国家的863新能源汽车计划了。一旦弄成功的话,就是中国汽车界的大英雄了。”
  韩皓听完熊繁星的介绍后非常高兴,混动系统是最触手可及的下一站地铁,谁先到达谁能抢占下一个10年的领先地位。
  插电的纯电动汽车看上去还非常遥远,丰田混动的成功商用让混合动力成为最可行的发展路线。如果能提早推出自己的混动系统,中华集团将会迅速跃居国际一流技术厂家行列。
  拿到中华集团预付的定金后,采埃孚集团便开始了把CVT生产线搬迁到中国的事宜。欧洲工厂的生产线已经打包全部运到了沪江市,今后CVT变速器将全部在采埃孚沪江工厂生产。
  按照合同,2004年3月1日开始,采埃孚的CVT变速器就要开始小规模供货给中华集团。
  “欧洲那群安装工程师到底什么时候到位?生产线安装不了,这边招募进来的工人到哪里培训!”
  萧芊妤作为CVT项目的中国负责人,这段时间在沪江市海关跑来跑去,好不容易把货提了出来。现在欧洲那边的安装工程师又没了下文,让她急得脸上冒出好几颗痘痘。
  工程师要优先满足AT项目的需要,因此远在中国的CVT自然是被放在次席。
  “到时供货不了,赔偿款可不是一笔小数字,不知道欧洲那边的人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作为负责人,萧芊妤迅速组建了自己的团队来操办搬迁事宜。面对她在办公室的发火,手下们没人敢出来劝阻。
  身为空降下来的副总经理,采埃孚中国区的其他高层都有意无意袖手旁观,看着这个年轻女人折腾。
  幸好萧芊妤已经习惯所有事情都是一个人亲力亲为,在她指导调配下,采埃孚的CVT生产线搬迁工作缓慢进行中。
  在跟各方面打交道中,萧芊妤意识到在中国办事要考虑到各种因素,不由对韩皓能创下如此大基业感到不自觉敬佩。
  与此同时,长城汽车的老总魏大军也来到沪江市,他们一行人目的地是同济同捷汽车设计公司。
  作为同济大学附属的高科技企业,同济同捷是国内最大的独立汽车设计工程公司,也是中国最早的汽车设计工程公司。
  依靠同济大学汽车系的招牌,几位大学教授和他们的学生在1999年一起创办了这家企业。
  在许多厂家都前往国外尤其是意大利寻找汽车设计公司时,同济同捷公司凭借同济大学招牌和低廉收费,还是赢得了不少国内自主品牌厂家的青睐。
  让他们一炮打响的就是昌河汽车海豚系列,当时昌河汽车急需一款新的微面产品来替代上市。为此,昌河汽车用了双保险战略,委托日方铃木公司开发了海象车型,而又尝试让新成立的同济同捷公司按照同一技术标准打造了海豚车型。
  同济同捷公司只用了一千万就完成了海豚的研发设计,是铃木所用成本的六分之一,做出来的海豚微面更符合中国人需求审美。去年海豚、海象两款微客同时上市,最终铃木研发的海象车型一年销量不足海豚的一个月成绩。今年开始,海象车型封存,反观海豚可以每个月有近3000辆的销量。
  这个例子说明,国内独立的汽车设计企业也能有自己的特色和实力,成本不高更符合中国消费者需求。
  因此,急需哈弗CUV救场的长城汽车闻名找上了门。
  虽然从底特律招募到牛人韩志宇出任技术负责人,但时间急迫长城为了让仿制五十铃Axiom尽快下线,必须借助外来力量。
  “我们由于人手和器材有限,不得不前来寻求合作。只要你们能按时在规定期限前完成哈弗CUV的设计工程,那长城公司将另给以一笔奖金。当然,条件是你们要派出人手跟我们到工厂驻点,同时把公司资源向我们倾斜。”
  魏大军已经感觉到中国汽车市场的风向有些不对,长城皮卡开始有滞销现象,明年长城拿不出新的主打产品很可能陷入困境。
  因此,他这才不惜成本邀请同济同捷公司的加盟,借助外力来让哈弗CUV尽快落地。
  同济同捷公司借助中国SUV热这股风潮,接到了好几单小订单,但是像长城给的1300万大单还是有史以来第一次。
  “感谢你们信任我们中国设计师,相信我们两家公司间的合作可以双赢。我们在整车设计上有优势,而你们在制造工艺上有经验,合作属于强强联合。”
  长城汽车的大单让同济同捷公司喜不自禁,尤其他们看到了双方长期合作的可能。
  不是谁都能像中华汽车研究院一样组建自己的设计开发团队,国内自主汽车品牌在这一块属于薄弱环节,因此才给了同济同捷公司的市场需求。
  谈到汽车设计方面,比亚迪汽车的王川福恐怕也得深有感触。
  被他寄予厚望的自主研发316项目,本想在福莱尔车型上有所进步,但最终316设计出来的成品却让其大失所望。
  这款316样车像是80年代的产品,本以为兼并的秦川汽车厂设计人员水平应该过得去,但眼前的轿车却狠狠打了他一个耳光。
  为了证明自己审美没问题,王川福还特意找来比亚迪公司新招募的经销商代表,请他们来看看316车型到底如何。
  “这款车看不出大卖的品质,尤其是有华夏QQ这样的拦路虎在前面,316作为一款微轿成品,没有半点胜算。”
  一名经销商代表直截了当宣布了316车型的灰暗前景。
  “现在中国消费者都喜欢大车,316太小了,注定不会让消费者为此选择一个新的汽车品牌。”
  又一个经销商代表做出同样判断。
  这给了之前认为造车只不过是信手拈来的王川福很大打击,投入接近5000万的研发经费,最后出来一个注定失败的产品,这让一向高傲的他很难接受。
  “给我把它砸掉!”
  王川福越看越觉得不顺眼,让人把316样车砸掉,正式宣判其死刑。
  手下以为是王川福的一时气话,没人敢动手。
  结果王川福亲自接过大铁锤,重重得砸在316样车身上。
  “一下、两下、三下……”
  很快,316样车就成为了一堆废铜烂铁。这款投资巨大的车型没有面市,便被终止冷藏起来。
  “我们没有过多试错的时间了,必须要找到一个合理可靠的方法,不然比亚迪进入汽车行业就真的成为一个笑话了。”
  经过两天时间反省,王川福决定还是向成功的国内汽车企业学习。
  既然中华集团现在发展得最好,尤其是“秦”如此热销,那么比亚迪也有样学样,把首款车型放在了花冠身上。
  “中华汽车能够借鉴,我们比亚迪也一样会模仿学习!”
  因此,王川福亲自担任主帅,决定把F3项目作为突破口,实现比亚迪的汽车梦。


第七十九章 第三款主打
  因为资源的稀缺性,才导致了竞争的存在。
  在中华集团内部,正进行一场研讨会,大家商量下一款“中华”品牌主打车到底该上马什么类型,这是内部竞争的一种表现。
  现在仅有的“秦”和“唐”分别对应紧凑级轿车和SUV,为了扩大影响力,不能光靠这两款车型来打天下,还必须加入更多的新帮手。但一款新车型研发费用巨大,按照中华集团现有人力物力,不可能全部同时开工,只能是重点突破。
  “我觉得应该向中级轿车发展,有了‘秦’打下的良好基础,我们可以向上延伸产品线。中级轿车是市场上最肥的一块肉,一直被合资品牌把控着,我们不能眼睁睁看着他们吃肉,自己连汤都喝不上。只要我们进入市场,就能给合资品牌带来压力,从他们嘴里抢食吃。”
  凌云智认为应该立即上马中级轿车,因为他们属于市场主流车型,利润最高。
  在汽车业内,造轿车相对货车、客车来说才属于正道,真正入了造车界大门。但在造轿车领域,只有中级轿车才是王者,谁掌握了中级轿车门道,谁就是公认的强者。
  因此,凌云智对中级轿车的执念非常强烈,希望能推出一款媲美雅阁、帕萨特的热销中级车。
  在中华集团的玄武平台项目还没有大进展情况下,现在的新车型只能是在现有底盘上做文章。又或者继续购买国外品牌来仿制其成熟的底盘,这是比较可行的方案。
  “中级车据我们市场调查,消费者普遍对自主品牌接受度不高。要是依靠公车市场,例如小红旗经营还可以一试,但我们没有政治资源。私人购车,大家都对自主品牌的中级轿车信赖不足,不愿意花大价钱尝试。
  反倒是小型车方面,许多消费者表达出购买国产品牌的强烈意愿。在6—8万市场,有不少人不愿意购买微轿,转而想要更大一点的车型,小型车就是他们的理想目标。”
  市场营销总监简兵拿起手中的分析报告说道。
  中华集团轿车领域有微轿(A00级)QQ,有紧凑级(A级)“秦”,但在两者之间的小型车(A0级)存在空白。在市场调研看,小型车(A0级)是一大市场切入点。
  “在6—8万轿车方面,我们明年将会推出第二代‘秦’经典款来填补,因此在集中力量攻克下一个车型前提下,小型车的研发可以适当延后。
  我认为应该进一步扩宽产品线,加速进入MPV领域。现在公务商务出行用车日益增多,市面上除了GL8和奥德赛外,就属江淮瑞风可以一战。不过他们最大的弱点就是售价超过20万,以我们的能力如果造出15万以下的载人MPV,估计能够从中分得一大杯羹。”
  调回江州基地,出任中华汽车副总经理的韦常辉这般提议。
  韦常辉已经被认为是凌云智的接班人,晋升到公司高管行列。他的意见是进入MPV市场,尽快弄出中华MPV车型。
  韩皓开会提倡大家务实畅所欲言,充分聆听手下们的意见。因此,中华集团的会议场面都是一派火热。
  “你的提议跟华夏B2项目很相近,B2项目也是主打10—15万市场的MPV,只不过其兼顾了载人和运货。在B2正在研发的背景下,再投入资源向中华纯载人的MPV有些重合了。
  在中国,MPV主要分布于公务用车和商务用车两大领域,公司、企事业单位、个体经营者是MPV消费的中坚力量,普通家庭用车都不会把其当成第一辆车考虑。
  MPV在我们国内市场份额稳定,一直保持相对固定规模,暂时不是我们第三款新车的最佳选择。”
  汽车研究院长赵全复综合考虑后说道,他继续提出了自己的新车型选择。
  “在国外汽车市场,SUV依旧崭露头角,占据销量将近20%的份额。但在中国,今年这个数字只有3%。因此,从‘唐’的热销可以得知,SUV将是我们国内市场最大的增长点。
  我觉得第三款车应该趁热打铁,在合资品牌还未反应过来之前,推出小型SUV车型。定价在7—10万之间,抢占这一大片市场份额。”
  小型SUV在国内好像就只有一汽丰田的特锐属于此类型,不过其售价在12—15万之间,加上车身过于狭小销量不佳。
  当前国内小型SUV确实是一大空白点,如果中华小型SUV车身相对加大的话,一定会有非常好的市场表现。
  赵全复的提议确实有道理,综合各方面考虑,小型SUV是第三款车型的最佳选择。
  其他与会人员纷纷表示赞同,就这样X1项目正式立项,在“唐”的基础上研发,将作为优先重点投入,预计2005年上市。
  由于汽车研发需要耗费几年时间,本着一年一款新车型上市原则,中级轿车和MPV也开始前期筹备工作,中级轿车优先级要高于MPV。因为MPV在华夏汽车B2项目已经有了类似投入。不出意外的话,中华汽车第四款车就应该是中级轿车。至于第五款是小型轿车还是MPV,还得看具体情况分析。
  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