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看今朝-第25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雷霆对沙正阳提出的空调扇概念极为感兴趣,在他看来,沙正阳的每一次新概念都能引发一波狂潮,自然堂的矿泉水,华峰的饮水机,都已经证明了这一点,而很显然这个空调扇极有可能又会成为一个新的热点产品。
沙正阳之前就一直在考虑这个问题。
空调无疑是未来的一大方向,未来的海尔、格力、美的几大家电巨头无一不是在空调市场上占据了一席之地,就算是二线的长虹、海信、TCL也一样都介入了这个领域,可以说是成为家家电巨头的必争之地。
但是就目前来说,华峰还没有做好介入这个领域的准备,无论是在资本、人才和技术以及元器件供应体系上都还没有做好准备,所以通过兼并电风扇厂生产饮水机和空调扇,打好基础,应该是最可行也非常重要的一步。
到宛州之后,沙正阳就意识到宛州虽然各方面情况都很平庸,尤其是在工业这一块上几个大一些的企业都是举步维艰,但是毕竟还是有一些产业基础,只是随着时代发展有些跟不上形势了。
像电风扇厂、电器厂、无线电厂这几家企业,再加上很快就要实施搬迁战略的蓝光厂、红星厂、红梅厂,应该说宛州已经基本上具备了一个发展电子电气产业的条件。
关键就在于要引入足够的资本来对这些企业进行改造升级,同时也还需要一批具备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人才或者说创业者来注入活力,使得这些企业从老态龙钟臃肿蹒跚的国有企改制成为具有市场竞争活力的现代企业。
这也使得沙正阳开始认真考虑宛州发展以电子、电气为主导的产业的可能性。
当然宛州要发展电子电气产业也有短板,第一是这些企业虽然有一定基础,但是都已经落后时代,要升级和发展,还需要其他要素支持;第二,缺乏人才,尤其是宛州只有一家宛州工业专科学校,在研发专业人才上还很欠缺,底蕴不足;第三,宛州市委市政府在这方面也从未有过长远的规划,这一切都要从头开始。
第一和第三,沙正阳觉得都可以通过马上开展工作,引入要素,来逐步实现,唯独第二条难度很大。
光是一家宛州工业专科学校要支撑起宛州将电子电气产业作为主导产业来发展,还远远不够。
沙正阳有一些印象,前世中宛州工专要到2010年才正式专升本改为汉东理工学院,到2017年又更名为汉东理工大学。
而在2010年之前,宛州工专会一直以一所工业专科院校存在,并没有能真正发展其具有相当竞争力的电子电气方面的学科,在教育方面缺乏足够的底蕴支撑,这也使得宛州在工业经济发展上始终难以尽如人意,只能停留于较为低层面的制造业。
前世中宛州只能与其省内其他城市争夺第二名,而在GDP总量上始终连汉都的三分之一都未达到过,在很大程度上也由这方面的原因。
当然除了宛州,其他地市也从未有那个地市能达到过汉都的三分之一,无论是涪岗、昭阳还是宛州、通河,都只能堪堪超过汉都GDP的四分之一,争夺全省第二。
既然雷霆已经同意了自己这个建议,沙正阳心中也就有更宏大的规划。
VCD产业时代即将到来,如果能够适时介入,分一勺VCD产业的羹,未尝不能为宛州成为汉川乃至中西部地区的电子电气产业基地助一臂之力。
姜万勐的万燕VCD也应该已经制造出来了,但现在还是蛮荒时代,VCD影碟机的时代还远未到来,没有足够的盗版片源支持,国内VCD市场根本不可能发展起来,尚需时日。
而影碟机却是一个技术含量并不高的产业,飞利浦和索尼的机芯,斯高柏以及后期的亿世的解码芯片,只需要加以集成便基本上是一个影碟机的雏形了。
前世中沙正阳也认真琢磨过VCD产业的盛衰起落,最终的判断还是觉得如果要想从所谓专利这一块来控制难度很高。
姜万勐的担心并非无因,而且更重要的机芯和解码芯片的专利都不属于万燕,只是单纯的将其集成在一起,这一块会不会被专利认定不好说,而且认定了也未必能在现在还处于专利无人问的时代,也很难发挥出效益来。
时间紧迫,需要做的事情太多,沙正阳所以也是急切的想要说服雷霆跟上自己的脚步,毕竟自己是国家干部,在很多产业上的布局还需要一个得力的助手来具体实施,所以雷霆现在是他最重要最信任的帮手。
沙正阳甚至也在考虑,如果雷霆一个人难以分身,自己又该如何去寻找更多的帮手,焦虹无疑是最合适的另一人,只是不知道对方愿意不愿意舍弃现在的一切,当然自己现在也还没有做好准备。
******
“就一个字,累。”沙正阳坐在桑前卫办公室里,捧着茶杯,“现在才深刻感受到在办公室里边干的辛苦。”
“别那么丧气,你这么年轻,受点儿夹磨也很正常,最主要的是你才去,对宛州情况不熟悉,而林书记也是如此,所以才会感觉到太累了。”桑前卫乐呵呵的道:“也对,免得你以为办公室就真的是抄抄写写那么简单。”
回来一趟,沙正阳肯定要去拜会一下郭业山和桑前卫,哪怕就是小坐一会儿,聊几句,那也是一份情谊。
郭业山上午到市里开会,要下午才回来,所以沙正阳就先到桑前卫这里来了。
“还没有来得及恭贺桑县长呢,哪天请桑县长到宛州来做客,陪您尝尝宛州的特色菜肴。”沙正阳也是才知道桑前卫上个星期走马上任常务副县长了,赵嵩接任副书记,分管经济工作。
虽然郭业山在县委常委里排序排在前面,但是很显然贺仲业更欣赏桑前卫,所以常务副县长最终还是花落桑前卫头上了。
“嗨,都一样,干啥都一样,县政府这边的工作更繁杂,更操心。”桑前卫摸了摸自己的脸颊,“你没见我都瘦了一圈么?”
“今年全县的情况还行吧?”沙正阳笑着道:“在全市各区县排序中,我看银台各个指标好像都还不错啊。”
“你都到宛州去了,还关心银台?”桑前卫笑了起来,“是不错,经开区这边你的建议效果不错,还真拉到了两三家玩具和制鞋厂,虽然规模都不大,但我觉得这时候非常好的开端。”
“嗯,这种吸聚效应会越来越明显,当一个区域某项产业开始集中时,越到后面吸聚力量越大,因为这能使得产业链和熟练工人得以最大限度的流通,要素也更能聚集。”沙正阳赞同道。
“希望这个好势头能一直延续下去,卢雅他们都又到广州深圳那边去了,这丫头现在挺拼命的,原来还真没看出来,有一股子不服输的劲儿。”
桑前卫对卢雅越来越满意,站在不同的位置看待问题的角度也不一样了,从常务副县长的角度,比起原来单纯经开区管委会书记主任看得更远。
“卢雅的确很不错,她是宛州人,如果不是想到她在银台这边都成家了,我真想把她挖到宛州去,那边举目无亲无故,真的很难受。”沙正阳叹了一口气。
“哪里都有人才,关键在于你能不能有一双慧眼去发掘。”桑前卫摇摇头,“正阳,我觉得你只要沉下心来细细观察,哪里都不会缺人才,你也不缺慧眼。”
………………………………
第三卷 第五十二节 回家
这话桑前卫是诚心诚意之言。
之前桑前卫对卢雅的印象并不是很好,因为卢雅不是很愿意到开发区来,而想留在团县委,这让桑前卫有些不悦。
没有哪个领导喜欢一个不热爱或者说不能正确对待本职工作的下属,哪怕私人感情再好,但若是秉持公心,那么这种人就是不值得提拔重用的。
不过沙正阳观人,却又有另外自己独到的见解。
在沙正阳看来,一个人能被某一个或者几个领导看重欣赏,绝对是有其值得一提的优点。
所以他喜欢选那些已经开始崭露头角的干部,而不是要从茫茫人海中去当伯乐,那太耽搁时间,也耗神耗力。
卢雅能被县委常委、城关镇党委i书记罗冕高看,肯定有其过人之处,所以关键在于要打破对方心结,发掘出对方的优点强项,用其所长。
和卢雅接触时间虽然不长,但是沙正阳还是很快就发现了卢雅的优点,做事认真,心细,考虑问题很有创造性,性格执着坚韧,有这几条优点就足够了,当一个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绰绰有余。
所以沙正阳才会在桑前卫面前力荐。
至于说其他,沙正阳相信桑前卫的心胸不至于狭窄到卢雅是罗冕欣赏的人就不能用,前世和桑前卫接触几十年,他对自己这位老上司的心胸还是相当佩服的。
沙正阳结交人,无论是朋友,还是领导上司,首先就要看心胸,尤其是这一世,更是如此。
因为他很清楚,心胸其实代表着一个人自身的分量,只有自信的人才会具备广阔的心胸,而心胸也决定了一个人格局。
没有广阔的心胸,永远只能囿于一隅,说句俗一点儿的话,那就是长不大。
“桑县长,您太高看我了,我能有啥慧眼?”沙正阳笑着谦虚,“不过我倒是宁愿选那些已经被证明了有能力的人。”
“你小子就喜欢捡便宜。”桑前卫笑了笑,“对了,听说自然堂要到你们宛州去建矿泉水厂?你牵的线?”
“那倒不是,我去宛州之前高柏山就已经在考察了,不仅仅是宛州,估计还在周邻的一些省份考察,宛州地处汉东盆地,周围都是水资源很丰富的山区,加之地理位置可以辐射鄂豫两省,高柏山早就再打主意了。”
沙正阳摇摇头,“我听高柏山说过,按照现在自然堂的发展势头,今年下半年估计自然堂会在外地投资建三家水源基地,宛州只是其中之一,估计还会在华东和东北选址。”
“步子这么大?”桑前卫现在是常务副县长,自然对这方面很关心,沉吟着道:“会不会太激进影响到后续发展?”
“看起来的确有些大,但是考虑到矿泉水市场还处于一个正亟待开发的市场,加上自然堂今年现金流的丰沛,垮大一些可以和竞争对手拉开更大的距离,现在南粤那边怡宝的动作有很大,正在大举北上,而江浙那边也已经有入局者了,再不加大力度抢占市场,以后再想要来反攻,难度会大得多。”
沙正阳也给桑前卫解释着:“只要自然堂总部留在银台,自然堂水业发展越快,对银台越有利。”
“嗯,我知道,像自然堂水业不可能只在咱们银台一地发展,涉及到运输成本和市场覆盖问题,在全国各地建厂也是必然的,只是担心他们走的太快,资金链出问题。”桑前卫也能理解这一点。
“桑县长,自然堂水业也还是东方红集团控股的,资金问题还是有保障的。”沙正阳笑了笑,“只要东方红集团不搬走,银台县就可以高枕无忧,再说了,现在银台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发展势头这么好,也没有必要把过多精力放在东方红身上,让其自然发展就好。”
沙正阳离开时还是感受到了桑前卫喜悦背后的隐忧,银台发展速度不慢,但是贺仲业和贾国英的裂痕已经开始显现出来了,两个人在不少工作上的观点分歧也日渐显现。
在开发区建设上,虽然两个主要领导都很支持,但是究竟在如何发展上,却是意见不一。
贺仲业态度更为保守,认为不宜大规模推进经开区的建设,而应当考虑到银台是否能吸引到足够多的项目企业来落户,避免过多基建投入给县财政带来的巨大压力。
而贾国英作为县长却很支持加大力度推进经开区建设,以最好的条件来吸引外来企业落户,甚至愿意在政策上给出更加优惠的条件,这一点也遭到了贺仲业的反对。
这个分歧带来的隐忧让桑前卫这个常务副县长也有些作难。
这一点也在沙正阳下午和郭业山的交谈中得到了印证。
银台发展很快,但是其他县的速度一样不慢,像华阳、文都、百河几个县的发展速度也很快,尤其是在基础设施建设上的优势更是比银台好得多,进而带来的招商引资力度也要比银台大得多。
这让贾国英很是着急,所以在一系列工作上都言必称经济发展,但贺仲业要沉稳得多,认为在发展上还是要讲究客观规律,不能搞大运动式的突进,要稳扎稳打。
从五月份开始,两个人在常委会上都有争论,但好在大家都还能克制,就事论事,只是对工作的看法不一致。
但这种情形还是对银台的工作有所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