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言情电子书 > 大唐长公主 >

第20章

大唐长公主-第20章

小说: 大唐长公主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槿落双手接过杯子,应了声“唯”就退了下去。
    ***
    李显和薛绍在承乾殿决斗的事情,传到了圣人的耳朵里。
    李治一听自己的熊儿子要和小外甥决斗,顿时来了兴致,问王百川到底是怎么回事。
    恭立在旁的王百川低着头,“听说是薛小郎君要去找公主比赛,看谁背的诗更多,周王为了让薛小郎君赢,便趁薛小郎君不注意的时候在他的头发上插了两朵大红花。说是薛小郎君头上戴红,便能赢得头彩,将公主比下去。”
    李治:“……”
    李治:“那比赛到底谁赢了呢?”
    王百川笑道:“那天公主只让身边的伴读与薛小郎君比,薛小郎君便比不过了。”
    李治闻言,顿时朗声大笑。
    小公主还没正式启蒙,但是这些日子以来读书认字,都是经他一手调|教,怎么可能会被城阳阿妹的小郎君比下去呢?
    帝王笑完之后,随即又板着脸轻哼了两声。
    ——春天到了,也该要收拾熊孩子了。
    听说李显和薛绍两人因为在承乾殿决斗的事情,被圣人罚去抄书。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大概书抄百遍之后,对书本上的知识也会有更加深刻的认识和体会。
    李显和薛绍不敢不服。
    ——那可是一国之君,天王老子都没他大。
    于是,俩熊孩子每天都被留在崇贤馆里闷头抄书。
    李沄听说这事情之后,除了给三兄点了根蜡烛之外,又替薛绍觉得有些冤枉。但是父亲向来就是这样的,不论是表兄弟还是亲兄弟,兄弟之间,父亲最看不得他们之间感情不和睦。
    大概是因为父亲经历过两位兄长因为夺嫡而自相残杀的事情,因此阿兄们之间有什么争执分歧的苗头出现,父亲都要将那些苗头扼杀在摇篮里。
    薛绍虽然冤,但也是没办法的事情。
    李沄想了想,跟槿落说:“今天阿娘不是让尚食局给我做了好吃的小点心吗?你让秋桐去跟尚食局的人说多送两份过来给我。我等会儿要带着这些点心去找三兄和薛绍表兄。”
    李沄到崇贤阁的时候,李显和薛绍正在奋笔疾书,谁都没空搭理她。
    李沄不以为意,让槿落将带来的点心一一摆在案上。
    李显看到阿妹来,开始还能装一下矜持,可当他闻到点心的香气时,就按捺不住了。
    他将毛笔一放,跑到点心前方,手也不洗就抓了一块吃,嘿嘿笑道:“我就知道阿妹肯定舍不得让三兄受苦,唔……这点心好吃!”
    在崇贤馆奉命监督两位小郎君抄书的人见来人是公主之后,便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权当没看见。
    薛绍依然坐在位置上,纹风不动地抄书。
    李沄见薛绍不睬她,也不以为意。
    她乖巧地坐在薛绍对面的凳子上,水灵灵的眼睛望着薛绍,笑容可掬地问道:“表兄已经抄过多少遍了啊?”
    薛绍头也不抬,语气冷淡,“二十遍。”
    李显凑过头来,看了一眼薛绍的字,跟阿妹说:“阿耶让我抄书,抄了这许多遍之后,我觉得自己的字好看多了。你看表弟跟三兄的字,谁写得更好看一些?”
    李沄探头看了一眼三兄的字,一本正经的神情:“当然是薛绍表兄的。”
    李显:“……”
    真要比背书,他比不过表弟,更比不过阿妹。
    可要说写字,这些年他写过的字躲过表弟走过的桥,怎么可能写得不比表弟的好看?!
    李沄看着三兄的神情,继续笑吟吟地补刀:“真的,我觉得表兄的字比三兄的字好看太多了。”
    李显:“…………”
    原本还十分可口的点心顿时索然无味。
    太扎心了!
    李沄双手托着白嫩嫩的小脸,亮晶晶的眼睛像是里面住着星星似的,她跟薛绍说:“今天尚食局做了许多好吃的点心,我特地让秋桐多拿了两份,一份是给三兄的,一份是给表兄的。”
    薛绍:“……”
    闷头抄书半天,然后蹦出一句:“多谢太平。”
    李沄嘻嘻一笑,站了起来,“那我不打扰表兄抄书咯。”
    小公主话说完,就带着一群侍女离开了崇贤馆。等李沄离开之后,一直在闷头抄书的薛绍这才抬起头来,看向李沄离开的方向。
    小公主被众多的侍女拥簇着,他已经看不到她的身影。可是即使看不见,他也是能想象出她的模样的。
    白嫩嫩的,漂亮又可爱,那双像是黑葡萄般的眼睛,偶尔会流露出几分狡黠。
    嘤。
    表妹真的超漂亮可爱的!
    他刚才就是觉得自己前两天头顶着大红花在表妹面前晃悠太丢脸了,才不好意思抬头看她的。
    ***
    李沄到了清宁宫去找母亲。
    清宁宫的那颗海棠花开得正好,春日的阳光下,那枝头的花瓣随风打着旋落下,那景致美轮美奂。
    李沄从小就特别喜欢那颗海棠树,有一天跟母亲在海棠树下玩的时候,跟母亲撒娇说要是在海棠树下有个秋千,那就更好了。结果翌日,李沄到清宁宫的时候,那秋千就已经做好了。
    李沄喜特别喜欢母亲让人给她做的秋千,每次去清宁宫的时候,母亲都会陪她荡一会儿秋千。
    这天她才到清宁宫,就看到母亲站在海棠树下的秋千旁。
    李沄见到母亲,笑着奔过去,“阿娘!”
    身后的侍女们哗啦啦地向皇后殿下行礼。
    武则天嘴角不由自主扬起,语气有些无奈地看向李沄,“太平又比去年大了一岁,不能总是这么横冲直撞的。”
    李沄朝母亲扮了个鬼脸,“为什么不能?我是阿娘和阿耶的公主,谁敢说我的不是?”
    武则天弯腰,伸手轻点了一下她的眉心,“你啊……”
    李沄捂着被母亲点过的地方,眨巴着大眼睛,声音爱娇,“太平怎么了呀?”
    武则天笑而不语,伸手牵着李沄的小手,“走吧,阿娘带你去东宫。”
    李沄一愣,“去东宫?”
    这时候太子阿兄大概是会在东宫里忙正经事儿才对,母亲怎会在这时候带她去东宫。
    武则天牵着小公主走出清宁宫,后面跟了两排侍女。
    武则天告诉李沄,“你的太子阿兄生病了,我们去看看他。”
    李沄“啊”了一声,太子阿兄身体总是不好,很容易生病。就说今年正旦之后吧,就来来回回折腾了好几次。
    对太子阿兄来说,生病就像是家常便饭似的。
    李沄忧心地问母亲:“太子阿兄病得严重吗?”
    武则天:“没有太严重,就早上起来咳嗽的时候,咳出血来了。”
    李沄:“……”
    这还不太严重啊?!
    由此可见太子阿兄病得严重时,该是怎样的奄奄一息。
    武则天低头看了女儿一眼,说:“没事,前些天明大夫说你的太子阿兄今年会有一劫,只要给他定下一门亲事,就能化解了。”
    李沄:“…………”
    母亲说的明大夫,就是明崇俨。
    明崇俨是个长相很英俊的男人,能言善辩,很会装神弄鬼,是个神棍。可他有个能耐,每次父亲头疼的时候,都不知道此神棍用了什么偏方,总是他给父亲用药之后,父亲的头疼总能有所缓解。
    因此不管是父亲还是母亲,对明崇俨都格外宠信。
    李沄记得的,历史上这个神棍因为太喜欢装神弄鬼,在太子阿兄死了之后,二兄李贤当太子时,他非要在父母跟前说什么太子不堪重任,英王貌类太宗,相王相最贵,后来晚上出门就被人套了麻包袋杀了。
    谁杀的,不知道。
    但是祸从口出,这是必然的。
    武则天的心情似乎并没有因为太子重病而受到影响,她告诉李沄:“你的阿耶为太子阿兄定下了一门亲事。”
    李沄仰头,好奇地问母亲,“那谁会是我未来的太子阿嫂啊?”
    武则天笑着说:“是你外祖母家的一个小娘子,你如今应该喊她表姐。明大夫看过她的生辰八字,说她是难得的好命格,会为你的太子阿兄带来福气。”
    李沄:“……”
    ——没想到明崇俨这个神棍这会儿已经开始胡说八道了。
    而且还是跟母亲一国的。
第24章 皇家有女24
    024
    太子李弘在东宫起居的地方有一个特别诗意的名字——东篱下。
    李沄曾经好奇地问太子阿兄为什么要起这个名字; 太子阿兄笑着跟她说在大明宫里; 总感觉处处都跟国家大事脱不了干系; 但在心中总有一个地方; 可以让他的心得以从种种俗事之中解脱; 得到片刻的悠然自在。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东篱下就是太子阿兄看了陶渊明的诗后起的名字。
    李弘摸着阿妹的头; 清秀的眉目带着几分青年意气; “总有人一身傲骨; 不愿与人同流合污。我一定辅助父亲开太平盛世,令我朝政治清明,让大唐的有识之士永远不会对朝廷失望。”
    没想到太子阿兄还有这样的梦想。
    ——有梦想谁都了不起。
    做人要是没梦想,跟做咸鱼有什么区别?
    小公主嘻嘻笑着; 一脸听不懂太子阿兄意思的模样,歪着头说:“我听父亲说过陶渊明的。太子阿兄你知道陶渊明会自己下地种田吗?你住在东篱下; 可得要像他一样下地种田才行啊!”
    发现自己跟阿妹是鸡同鸭讲的太子李弘:“……”
    无奈。
    只好带着阿妹去看他最近得到的亮晶晶、金灿灿的小玩意儿。
    阿妹虽然听不懂他的梦想,但阿妹懂亮晶晶、金灿灿的是好东西。
    ***
    李沄跟着母亲到了东宫的东篱下; 太子阿兄脸色苍白地躺在卧榻; 精神不怎么好,东宫的一个卢良娣在旁服侍着。
    卢良娣听说皇后殿下和太平公主来了; 忙带着屋里的宦官侍女出去迎接。
    人还没出去; 皇后殿下已经带着李沄进来了。
    武则天进门,没看那行礼的一屋子人; 原本不急不慢的脚步加快了一些; 走向太子的卧榻前; “弘儿,如今感觉怎样?”“
    听说母亲和阿妹来看他,太子李弘已经起来半靠在身后的大迎枕,见到了母亲,还挣扎着要下地。
    武则天连忙上前将他按在了卧榻上,心疼地轻斥道:“都什么时候了,还讲究这些虚礼。”
    李弘面上带着笑容,说:“阿娘前来东宫看儿,儿不能出去迎接阿娘,还不能起来向阿娘请安,这像话吗?”
    站在母亲身旁的李沄望着太子阿兄,皱着秀气的眉毛,像是个小大人似的,神色十分严肃地说道:“这哪有什么像话不像话的?病在儿身,痛在娘心。如今太子阿兄生病了,阿娘心疼都来不及,又怎么会计较什么像话不像话。”
    李弘闻言,顿时啼笑皆非,他没好气地睨了阿妹一眼,“礼不可废。”
    李沄却轻哼一声,扯了扯母亲的衣袖,仰头问道:“阿娘,太平说的对不对?”
    武则天笑着摸了摸李沄的头,笑道:“太平说的对。”
    李沄的目光却是落在了太子阿兄的脸上,太子阿兄的面色也太差了些。
    她知道太子阿兄从小身体就特别不好,容易生病,她想起父亲的头疾还有阿翁太宗身体的毛病,这好像是家族性的遗传病,放在医学发达的后世,大概就不能算是没什么了不起的病,可搁在这大唐,愁死人了。
    这个指标不清楚那个指标不清楚,鬼知道到底是什么病?
    不管是尚药局的大夫还是民间名医,一天到晚就是说不通则痛、不通则痛,他们倒是用药帮忙通了,结果却是太子阿兄咳血都咳成习惯了。
    发愁。
    李沄忧心忡忡地看着太子阿兄,整个人趴在他的卧榻边上,神情认真地说道:“太子阿兄,你可要好好养病,阿娘刚才跟我说,她和阿耶为你选了一个太子妃呢!”
    李弘愣住,随即抬头看向母亲。
    武则天笑着在卧榻旁坐下,语气慈爱地说道:“其实弘儿早就该定下亲事了,只是这两年又是泰山封禅,又是关内饥荒、西北地动,耽误了一些时日。但也算是错有错着,明大夫说弘儿今年会有一劫,只要为你定下亲事,便能化解。”
    古人迷信,就连圣人李治和皇后殿下武则天也不例外。
    明崇俨此人,李沄也是见过的。
    此人长得特别好看,气度儒雅风流。她也弄不明白明崇俨到底用了什么方法缓解父亲的头疾之苦,但只要能让父亲身体好些,那也是好的。
    也正是因为这样,虽然小公主在心里吐槽明崇俨是神棍,面上还是愿意给他好脸色看的。
    反正不管是父亲还是母亲,都挺信任明崇俨。
    可李沄却不知道太子阿兄信不信,因为每次她听到宫里的侍女们说的鬼故事时,便会问太子阿兄是不是真的。
    太子阿兄总是笑着说子不语怪力乱神。
    所以李沄说不好太子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