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回之帝国的历史-第7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宋代的行政机构不仅多而且还很混乱,光它的州一级单位就有府、州、军、监,这里面一般来说府的地位高,州次之,军、监要低一些,而县一级的单位还有县、军、监。宋史中的《职官》,东他自己也是一目百行溜过去,乱七八糟的,头痛还记不住。
但朝臣们的劲头却很大,他们是真的做到了“人尽其才”,在他们的策划中,行朝所有的人几乎一网打尽,人人都给安了个职位。
看着他们的规划,东捧着个脑袋,表情当场就杯具了。这哪叫jing简机构,这不就是机构膨胀吗?这要是以后地盘再大点,还不知道会怎样。怪不得宋代有“冗官”的弊政,这样玩下去不又玩回去了吗?
他请来陆秀夫、赵与珞、陈宜中、杨亮节等人,然后就找词了:“老师啊,诸位爱卿,这个东西,”他指了指策划,“朕看不太明白,复杂了点,朕真的很头痛。”古文,繁体字,还一大堆名称,咱脑袋犯晕。
陆秀夫翻了小皇帝一眼,给你讲课的时候,你好好听了吗?现在你却有话了啊,但他不吱声。小鬼头的那点伎俩,他早已明白了,你不就是又要来事了吗?赵与珞和杨亮节其实也明白,只有陈宜中不清楚。
陈宜中实际上现在在朝堂上有点边缘化,但这次两地升格改制,陛下让他参与,他还是非常热心的,做为帝国的原掌权者,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毕竟他在朝中还是有点势力的,他也想将自己的人安排好。故此他开口说道:“陛下,这是臣等按我朝的规制所定,可能陛下还未熟悉,但并不复杂。”
老陈,咱哪能和你这样的老江湖相比,你让咱熟悉这东西,咱还不如洗洗睡了得了,那得谋杀咱多少个脑细胞。“陈相,朕的意思是能不能简单点?先贤可是说过了的,大道至简啊。”
陈宜中有点迷糊:简单点,还怎么简单?他开口说道:“陛下,这个国制可是承太祖所制,变动怕是不妥?先帝神宗曾在元丰年间进行过改制,但成效不显,臣以为此事还应当慎重。”宋神宗在位时,他其实已经对朝廷体制不满,曾经试图进行改变,史称元丰改制。
东叹了一口气:“陈相,自南渡以来,国制其实已经变了。现在行朝如此境地,我们怕是要跟着变啊,朕也只是希望朝廷在体制上更简单点。”你的国都是在汴梁,现在你跑到哪里了?就是行在临安都待不住了,变得还不够大?
所有人都互相看了看,然后看向小皇帝,陆秀夫和赵与珞更是面露慎重、聚jing会神,他们知道关键的东西到了。
杨亮节虽然对陈宜中不满,但这个时候他也有点被弄迷糊了,这个外甥老是说简单,到底是什么意思呢?“陛下,臣以前看历代典籍,两汉之制最简,不过……”
东笑了,老杨,咱刚想说,你就冒出来了,这个配合到位啊。“舅舅,朕以为这个两汉的郡县制似乎比较好。”
好家伙,其他几个人“刷”地都把目光转向了陆夫子,这是你教的?陆夫子大吃一惊:“陛下,这恐怕不妥。”
东摆了摆手:“老师,诸位爱卿,朕请你们想想两汉之制的好处,以及它的不当之处,然后再议如何?”
陆秀夫当夜就进宫觐见了陛下,但他的好学生笑嘻嘻的和他解说道:“老师,跟随朝廷到海上的大臣,都是忠义之士,朕以后是一定要重用的。”欣慰啊,总算没白教他,小鬼头总体来说还是不错的。
“可是朝廷将来没有那么多的高位啊,他们到时会不会有意见?”恩,这的确是个难题,难道你有办法了?
“汉制好啊,大家基本上都一样,那不就谁都没意见了吗?”这就是你想出来的好办法?陆夫子差点没背过气去。
但他的好学生后面的话,他还是认可的。“老师,这样做朝廷的官员是会有很多不能安排,但朝廷可以明确地告诉他们,虽然眼前没有职位,但他们要多协助其他在职官员,多了解点民政,朝廷对他们不是没有要求,一旦我们杀回沿海,他们必须能立即处理民政。”
“老师啊,朝廷过去的体制必须改了,以后我们还要打很长时间的仗,养兵就要花很多的钱,朕能想像到,将来您的压力多大。”老师哎,咱可是也为你好啊。
东收起了嬉皮笑脸,慎重地告诉陆秀夫:“老师,告诉大臣们,这是朕的意思。反对可以,但他必须给朕弄来钱。”耍赖咱也没办法。
赵与珞回去之后稍加琢磨,他就准确地领悟了陛下的意思。鉴于五代的藩镇之乱,宋代的国策是“强干弱枝”,也就是集中强化zhong yang的权力,削弱地方藩镇的势力,这无论是在朝廷的体制上还是在军事上,一向如此。取消路而分成郡县,它就更大的削弱了地方的势力,这是符合太祖建国以来的一贯政策的。
而陛下此举更有简化官职和减少官吏的意思,帝国“冗官”的弊政,老赵不是不清楚。从朝廷财政的角度上讲,这更可以在以后节省朝廷大笔的开支。唯一令他不舒服的是,这是亡朝之政。包括陆秀夫在内的所有人,其实都想到了这些。
陈宜中从内心里讲是反对的,因为这实际上彻底改变了帝国的体制。但这个熟悉典籍的官场老手更知道,郡县制意味着行朝的大部分官员将来会在地位上基本相等。从摆平官员的角度上讲,他甚至都有点佩服这个小鬼头。因此在征求了他的圈子内人的意见后,他不仅没有反对,相反,他还表示了积极的支持。
杨亮节其实根本就不会发表反对意见,本来就是自家人,他的御史台牵涉又不大,得,还是看着吧。
东自己的看法是,行朝现在等于是从零开始,他还不如现在就干脆定下相应的规矩,并使官员熟悉这个“新的体制”,等登陆沿海之后,官员就可以直接套用。因为制度的建设一旦形成,改变的难度是相当大的。琼州、尤其是流求更应该成为他的试验田,不行的话,行政上再加上州一级,这个很容易,可是你要是设立之后裁掉,那难度就相当的大了。
反对者是很多的,争议自然很大,亡朝之政成为反对者指责的焦点所在,违背先帝规制更是多半的理由。不过在陛下缺钱的理由下,他们高低没顶住。
帝国在这一年体制上的变动,后世史书上称之为景炎改制。
………………………………
第九十四章 东的悲剧
( )宋军的三位大佬是于三月底回到的琼州。
宋瑞等人在临安一行之后,由于整个东进计划已基本完成,再加上他们需要和陛下认真商讨一下未来如何坚守翁州的问题,因此,就留下苏刘义继续坐镇、协助文官将物资运往流求,他们先期率部分宋军和朝廷官员返回了琼州。
君臣相聚,免不了一翻繁文缛节,好在军中礼仪已大大简化,所以也算省了不少工夫,东在朝堂上自然对所有人都大肆夸奖了一番。而宋瑞也代表他们向陛下禀报了对战俘的“临机决断”,因为考虑到这么多的人力被放弃,这其实是有违陛下行前旨意的,因此他向陛下自责了处置不当。
东摆了摆手:“文相,各位爱卿,放了好啊。”他看了看周围的人,笑着说道:“这么多人放回去,他们自然会替咱们传话,这个一传十,十传百,你们想想到时会有多少人知道?以后来的人肯定会更多,咱们都可因此省不少事,朝廷没吃亏。以后对新附军,就这样办。嗯,为了让他们能更快的回去,朕觉得以后是不是可以在放的时候,发给他们两铜币?”后世某支军队瓦解对方,不就是这么干的吗?
听了小皇帝的话,其他的人也笑了,但对陛下说的给对方钱,他们都不以为然。放他们走就不错了,还给他们钱,这事也太好了吧?看见他们的样子,东也只能摇了摇头,时代不同啊,咱没哪本事转换他们的观念,再说咱也缺钱,还是算鸟。
东随后又和陆秀夫在兵部与军中重将再会,这时他们谈论的主要话题就是翁州。东和陆秀夫其实早看过了宋瑞他们送来的方案,这个计划简单地说,就是以江淮军为翁州岛上主力,水师为机动打击力量,其中又以昌国为重点,通过强化它的防御,建立稳固的东进基地,定海作为配角,视情况而定,随时予以放弃。
以凌震为首的前线参谋们还提出了另一个方案,那就是先寻找对方还未成军的水师进行打击,把他们消灭在萌芽中,彻底消除行朝在海上的隐患。但这个计划需要水师深入长江,作战的距离将更远,而且现在军情司提供的情报还很不足,故此他们把它放在了第二位。不过这个计划得到水师和其他将领的支持,因为这样一来,翁州的守卫基本上将没有什么问题。
留在琼州参谋院的人,也同样提出了类似的建议。东同意他们的看法,但他当时没有发表意见,只是向参谋院的人指了一个地方,高丽。
北元从长江出来的水师,很容易被琼州水师封锁在长江以内,这就是刘师勇信心十足的原因。但东知道,北元应当还有一支水师,哪就是高丽。历史上的明年,北元至元十八年(公元1281年),忽必烈进军ri本的时候,他的另一路水师就是从哪里出动的。他们难道就不能也用于南方?
忽必烈的确是一个雄才大略的君主,不管出于什么目的,也不管结局如何,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大范围的海上联合作战,是他策划的。后世满清的各位“大帝”,真的不如老忽。
杜浒的军情司还没有渗透到那么远的地方,不可能了解哪里的情况,而限于知识和看问题的视角,参谋院的人也没有意识到北方还存在这样一个威胁,毕竟哪个时代到眼前为止还没有出现过这样大范围的海上远程作战。
参谋院在得到了陛下的提示后,立刻重新进行了谋划,他们认为,这种情况下,宋军仍然可以先攻,条件是舟山岛的防卫已完全建立,水师有一个可靠的补给基地,因为这样范围的作战,在这个时代,流求作为后勤基地都显得远了。但北元恐怕不会给他们这样的机会,等着他们来攻,无论如何,宋军都应该首先立足于第一个方案。正是鉴于他们的看法,故此陆秀夫早早地就派遣了一个建筑队携带各种物资上了翁州岛。
同时参谋院再度要求加快流求方面的建设,以满足将来对翁州提供支援的需要,他们更提出,未来水师的炮船队,应该以琼州、流求、翁州为驻军地,如此,东南海面将尽在琼州的掌控之中。
陆秀夫简单地介绍了陛下和参谋院的看法,军中的重将都皱起了眉头,尤其是刘师勇和水师的将领,他们马上悬挂起了地图,因为如果对方还有一支水师,那么显然他们的想法过于简单了。从杜浒的情报可以推测,北兵很可能已经开始在制作类似于琼州的新军械。
望着地图,张世杰和刘师勇又相互看了一眼,脸上露出了慎重。水师能不能应付可能出现的两面作战局面?如果水师不能应对,无法对岛上提供有效地支援,翁州岛上的宋军压力哪就太大了。
只有文天祥始终皱着眉头在想着什么,很快他就以一种不确定的语气,轻声问小皇帝:“陛下,北兵能有如此众多的霹雳炮?”宋瑞毕竟是宋瑞,在掌管了这么长时间的“总后”之后,他已经开始从后勤的角度来考虑问题了。
琼州现在将军械生产的绝大部分力量全放到了水师上,就这样,在不断扩大生产能力的情况下,两年的时间也才装备了九十多艘炮船,对方能那么快?张世杰和刘师勇的眼中有光闪出。
让对方来攻、后发制人其实也并不是没有好处,它将诱使北元将更多的宝贵资源投入到水军当中去,这对琼州来说实际上是有利的。至少在眼下,无论是在人员的素质、士气和训练上,琼州水师都绝对要比对方强,而在装备上,更比对方要早准备了两年。以我之上驷对敌之中驷,取胜的把握当然大。水上的决战,能更大地削弱对方的力量和士气。
刘师勇瞬间在脑子里又盘算了一下,他挺身而立:“文相言之有理,陛下放心,臣将重新拟定计划,水师有信心歼敌于海上。哼,他们不来找臣,臣还要去找他们。”
张老大眼中也是jing光闪闪:“陛下,江淮军保证翁州安然无恙,臣将亲自坐镇哪里坚守。”
事情既然决定了,气,只可鼓不可泄。听了军中大佬们的话,东毫不犹豫地给他们打气:“文相不愧为慧眼,朕也不相信北兵水师有多大能耐,他们敢来攻,正好在海上灭了他们。朕还真想看看他们的水师到底如何,到时候朕御驾亲征。”
空军是用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