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回之帝国的历史-第3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校场阅军之后,翟国秀等人彻底坐不住了,下面的人要求加入禁军的呼声越来越高。又有谁不想进入一个自己方更强的军队里面呢?何况还有地分给你。再说了,就算进入不了,也还有更多田土给弟兄们做以前的报酬,那也不枉了咱跟朝廷一场啊。
可是他们还在商议,方兴却阅军一结束就迫不及待地找到张士杰,要求见陛下加入水军。方兴已经觉得自己吃亏了,带着那么多人,你要管吃喝拉撒,还要管军饷,现在已经欠手下不少了,交给朝廷来管正好。更重要的是,张达这小子太不地道,一声不吭直接就去找陛下了,听说陛下已经许愿给他一个炮船指挥使干,咱可是也想那炮船的。迟了一步啊。
至此,在内外压迫之下,翟国秀他们也就无可奈何地接受朝廷整编的要求了。
东立刻在皇宫见了他们:“众位将军,朕知道你们是忠君爱国的,朕向你们保证,将来你们会有更多的报偿的。不要怕人少了,难道你们不希望自己将来的手下个个都是虎狼之士?”
翟国秀他们互相看了一眼:“臣等谨遵陛下教诲。”
东接着说到:“各位将军先到武学院里学习,朕相信你们会成为真正的将军,不就是些鞑子吗,他们也不过是一个脑袋长在肩膀上的人,并没有两个头颅。记住,朕绝不会亏待跟随朝廷的人。”
在随后一个多月的淘汰挑选过程中,有三分之二的民团和义勇被淘汰下来,只保留了二万五千多人,其中刘师勇的水师留下了一万多人,剩下的全部打散了编入步军。紧随其后的,是大规模的分土地,陆秀夫等人自然又是忙的够戗。
东松了一口气,可算是把这个包袱给解决掉了,可是他还要对付陈宜中等文人的要求啊。他知道别人已经看出了他的用心,但他不能让步。看来还是要上课啊。
他告诉文天祥,把杜浒录的俘虏口供摘抄一部分给那些文人看,并问他们一个问题:为什么北元在抄掠屠城的时候,只有工匠是不杀的?
自己有宝不知道珍惜,想想去吧。
苏刘义、张德也来了,他们也是为监军的事。谁让苏刘义身上算有半个文人的呢?陈宜中等人也找他了,还抬出了他的老祖宗苏轼,要他向祖先学习,谏言陛下。
不管怎么说,苏刘义还是知道朝中文人力量的,再说陛下所为也的确是有很多不同于先王的做法。他倒不是想打退堂鼓,只是想提醒“年幼的”陛下,必要时,还是要安抚文人一下。
张德心里面就认为这是多此一举,陛下把督军司这一亩三分地交给咱们,咱们就应该把好了,什么叫要安抚文人?以前交给了他们,他们搞好了吗?
东笑了:“刘义将军,你考虑的很对,我们是应该需要招些文士,将来督军有空的时候,还要教兄弟们识识字,多了解点道理。”
苏刘义和张德一听傻了,这怎么又多出来个第五条了,陛下是什么意思?
东看着他俩:“二位将军,文人中间也是有人才的,刘义将军不就是家学渊源吗?”苏黑手难得地脸红了一下,和他的本家苏景瞻相比,他的书读得是有距离的。
“朕以为,你们也可以到文人中间去招人,他们之中并不乏忠义之士。只不过他们必须先到武学院里学习,并通过你们的考核,你们说是不是?”帝国小皇帝脸上又露出了坏笑。
能通过文化学习成为文士,又能通过武训成为武士,这在后世就是双学士啊,那可是享受硕士待遇滴,这样的人才怎么能放过呢?
张德用拳一击手掌:“陛下说得对,连陛下都跑步训练,其他的人当然更应该了。”至于他心里想的是不是把那些人给训昏过去,那就没人知道了。
苏刘义的脸上也露出了狐狸一样的笑容。
………………………………
第四十九章 币制
( )东到了这个时代没多久就发现,相当多的宋代文人其实和后世的儒生还是有区别的,他们中间的很多人更应该称之为“有骨气的知识分子”,有文化,还有血xing,这在他周围的人中就能看出。就是苏刘义、杜浒、邹?、张唐、林琦等人也都算的上是知识分子,而且如果以时代的平均文化程度来衡量,他们完全可以被评为哪个时代的中高级知识分子。更难得的是,他们实际上还并不排斥“武”,慷慨豪侠多得去了。
可是在后代,你一讲到文人,别人脑海里基本上就是一幅弱不禁风的形象,并且一度文人还快和儒生也划上了等号。而儒生,那差不多就是贬义的称呼,这都怎么造成的?这种情况要扭转,但要慢慢来。
东和苏刘义、张德说到:“二位将军,告诉那些文人,孔子当年可是教过驾战车和she箭的,作为圣人的弟子,他们应该学习先贤的技能,否则他们能称得上是圣人的学生吗?”
当苏刘义和张德走出皇宫之后,苏刘义是洋洋得意:“陛下就是圣明,谁说不应该习武?这可是圣人教的。那帮家伙连圣人的本领都没学全,就瞎嚷嚷。”敢情这苏黑手以前在家里也是被人奚落过的。
他对张德讲到:“回头去那帮没事干的家伙那里招人,把陛下的话讲给他们听。咱们当然要让文人来监军,可是你先得把圣人的本领学全了才行。”老子这也算是对你们有交代了,愿不愿意,做不做的到,那就是你们的事情了。
张德就更别说了,听了陛下的一番“歪理”,他忽然明白了:原来咱也是圣人的弟子啊。他更来劲了,他第二天就跑到那些跟随行朝的文人中去招人,也不管别人的鄙夷,大谈什么圣人的六艺。他还真的就招到了一些人,本来就没事做,又听说是将来成为什么督军监军的,当然有人想试试,自然他们当中也有些人本来就有一腔热血。就是有些带职的文官也来了,朝廷就这么大点地方,有多少职位给你?很多人的职位其实就是虚衔,还不如看看别的地方能不能弄个新的进身。
那张德带着新人进行的第一项训练就是跑步,而且他还大言不惭地告诉那些人,陛下当初小小年纪,每天早上都跑五圈,你们以后每天更应该跑十圈以上。他的这个夸大还不算什么,他的手下更是直接将帝国君主跑步的距离给讲成了十圈,二十圈,唬得后来的人一楞一楞的。反正中国人就这秉xing,一传十,十传百,最后肯定是传走样了。
在这帮兵痞的折腾下,那些人必然被练得每天像狗一样地爬在那里直喘气,叫苦连天。可是你打退堂鼓?行,但你们以后就不要说咱不要文人当监军了。
东当然不管这些,因为他还要施行一个新的举措,那就是改变币制。
宋代是中国历史上非常富裕的朝代,也是铸钱最多的朝代,同时更是最先大规模实行“会子、交子”等纸币的朝代。但终其一朝,却始终缺钱,钱不够花不说了,还经常闹“钱荒”。
宋代的铜钱制作jing美,分量很足。比如宋太宗于太平兴国二年(977年)就曾经下诏,规定铜钱每贯必须“四斤半以上方得行用”,凡不合标准的限一月内送官府,官府按铜价给你兑换。
在宋代的铸钱中实行的是样钱制度,它是在翻砂铸钱技术出现之后,朝廷为统一铸币样式所采取的、使铸币规范化的一项重要措施。这项制度不仅提高了铸币的质量,有效打击了民间私铸的钱币,而且也对后代钱币铸造中的样钱、母钱制的出现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但是,宋钱太jing美了,它上面的文字书法非常好看。无论是当时的辽、金,还是高丽、ri本,以及周围所有的国家地区,都被它冲击的是稀里哗啦。甚至宋钱随着海外贸易,还跑到了阿拉伯非洲地区。
宋人记载:“蕃夷得中国钱,分库藏贮,以为镇国之宝,故入蕃者,非铜钱不往,而蕃货也非铜钱不售。”更有“倭好铜钱”,“海外东南诸蕃国无一不贪好”。宋钱一登陆ri本,立刻ri本的钱币就垮了,市面上根本不认本国的货币。
用后世的话说,宋代的铜钱就是当时的国际储备货币,它一个国家发行的货币要满足整个东南亚地区的要求,那如何能够?当时的铸币技术根本无法满足这样的需求。宋代整天闹钱荒,假币不绝,铁钱、纸币大行其道,除了经济的发展,商品流通的需要,也是有这些原因的。
东当然要考虑钱币问题,你总要给官员、士兵发钱吧?不当兵有四十亩地,当兵的只有二十亩,就没有别的了,这哪行。但东不想弄什么纸币,因为当时的人们并不喜欢纸币,而且北元实行的就是纸币制度,他当然要和它对着干。百姓的想法很简单,纸的东西那有金属的东西实在呢。
他做了两件事,其中一件在他到?山之前就已经开始了,那就是弄铸币机,其实就是冲压机。在他看来这是可能的,因为金、银、铜的硬度是要低于钢的,现在他有钢,只要做好了模具,“咣当”一下,钱不就出来了,这多简单。宋代一个翻砂钱模也就做六十几个钱,太浪费不说,还效率极低。
中国古代不是没有齿轮,出土的文物中汉代就有那东西。动力吗,水车还是有传动力的,海南又有河流。在他的想象中,通过水车的传动,把一个大的铁家伙举起来,然后让它落下去,“咣当”一下,至少一个钱就出来了。
他把他的想法告诉了黄之杰和几个工匠,并让陆秀夫和赵与珞多关心这件事,然后他就到?山去了。老赵“卖官鬻爵”有功,东已经让他担任户部尚书,何况这还是在他的地盘上。陆秀夫和赵与珞一听,jing神大振,立刻又调集一些工匠人手并ri夜督促。其实这都是缺钱闹的,现在行朝快没钱了,官员的薪水早停了。
东还在?山的时候,实际上宋版的冲压机就已经弄出来了,陆秀夫和老赵一实验,得,这做出来的钱就是齐整,密实,还好看。陆秀夫立刻拿出陛下事先写好的诏书,给予有关的工匠封官,同时告诉他们再改进,改好了再升官一级。
只是等陛下回来,看了他们的制作的样币后,却提出了一个他们意想不到的建议。
东虽然不想弄什么纸币制度,因为他认为那是在商品经济比较发达的情况下才可以实行的东西,现在宋代的经济再发达,也还是处于商品经济的初级阶段,和后世比,差太多了。大英帝国都工业革命过了,不还是实行了一段时间的贵金属货币经济的吗?而且纸币需要在印刷技术上要有大的进步才行,要不然你无法杜绝假币,中国人的模仿、造假本事可是太大了。但他认为借鉴后世的货币发行,适当地改变一下宋代的货币制度还是有很大把握的。
宋钱是以“文”为最基本的单位,上面就是“贯”,中间也可以加一个“吊”。一贯是一千文,一吊是一百文。
后世的货币去掉纸币,光以硬币来说是:分,角,元。
和后代相比,宋代的货币发行少了两个单位,“角”和“元”。
后代货币用“一元、五角、一角、五分、一分”这五个硬币代表了一百六十六个基本的货币单位,而宋钱却要用一百六十六文钱来行使同样的流通职能,这当然不方便,明明可以用十个硬币来代表一贯,你却用一千个硬币来充数。挂在身上,那叫找累。另一个,你至少十几倍地增加了流通领域里实物货币的需要量。
而且这更是一种浪费,材料的耗费就不说了,咱们宋代钱监里的工匠累了半天做出来的东西,才相当于一分钱,也太不把古代劳动人民的劳动当回事了吧?什么叫剥削,这就是**裸的剥削。
东仿造后世也设计了五种硬币,一文、五文、十文,五十文和一百文,然后交给目瞪口呆的陆秀夫和赵与珞。
他不好意思地和他俩说:“这个,这个朝廷现在缺钱,咱们只能想别的办法,能用的一定要用足了,浪费可不好。再说,朕以为一贯钱太重了吧,运送不方便不说,点数也不好点。”那是,这要数钱,您一个一个点吧,那可真的是要数到手抽筋滴。
赵与珞强忍着心里面的晃荡,小心翼翼地问道:“陛下,这背面印什么呢?”
东想了想,说道:“这背面印什么以及怎么设计,就由你们定吧,嗯,一文钱和五文钱的材料可以差点,越往上材料要越好。一文钱要小,顶多是过去的一半,每上一级都要大一圈,中间的哪个方洞就不要了,省得做起来麻烦。关键要做得jing致。”nainai地,兄弟咱搞个铜圆经济出来,好好玩一把。
陆秀夫和赵与珞立刻回去找几位大臣商量,这本就是宋代文人的强项,什么字由谁来写,怎么排版更漂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