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玄幻电子书 > 轮回之帝国的历史 >

第185章

轮回之帝国的历史-第185章

小说: 轮回之帝国的历史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更从全真教提出的条件中猜测到,他们想争取的,实际上仍然是“掌管天下的出家人”,也就是天下第一教派的宝座。

    东认为,在全真教奉大宋为天下正朔的条件下,他可以授予他们“玄门正宗”、或“道教第一”的名头,甚至借着“护国有功”之名,按帝国现时推行的政策再赏赐钱财、土地都不是不可以。但仅此而已,他不会再给他们当初北元的其它条件,因为这与他推行的帝国新政策相违背。

    这个后世的废才非常清楚,任何政策只要出现例外,随后很快就会导致整个政策的瓦解。在这点上,他绝不会让步,这就是他真正的底线。

    东还知道的是,历史上所谓的“三武一宗”灭佛事件,其整个过程就是在昭示,帝国政策在总体趋势上,是向着取消宗教的特权发展。而真正能适应这个趋势的,却恰恰是佛门的禅宗。

    这是由于,禅宗自百丈怀海禅师对佛律修改后,尤其是其中劳作的规定,使得禅宗在这个时代,在客观成为“禅农合一”,也就是做到了“自耕自食,自给自足”。

    再换句话说,就是他们在很大程度上已经摆脱了过去“寄生”的xing质,这实际上就是佛门的这一支,在东亚的这块土地上始终枝叶茂盛的主要原因之一。

    东可以暗中扶持一下道门,毕竟它是这块土地上土生土长的宗教,感情上有倾向这很正常。可他也绝不会故意去打压佛教,更不会弄什么宗教迫害,因为这违背了他作为一个后世之人所具有的宗教信仰zi you观念。

    他认为,从政策上讲,帝国真正要做到的,就是在天下人面前一碗水端平。也只有这样,将来才能避免类似于过去佛门所遭受的厄运。至于宗教的兴衰,哪实际上更要看他们自己。

    可以说,这小子拐了那么大一个弯,既是为了“隆重”推出帝国新的赋税政策,也算是对全真教的一种jing示。因为他的打算,就是要在谈一些具体的细节之前,先将有些大的原则讲明。

    东听了张志仙的谦逊之词,摆了摆手,又以一种敬佩的语调接着说道:“道长,当年重阳真人因时制宜、兼收并蓄,集儒、释、道三家为一体,重定了道门玄规,由此开创了全真一脉。”

    “同样,禅宗的百丈怀海禅师,曾在过去大胆地修改了佛律,定有百丈清规,禅风为之一变,这奠定了他们今ri名门大派的基础。”

    “所谓时移世易,取而用之,变而通之,通而化之,既是如此。”

    “教门中的先贤所为,其实已经告诉了我们很多道理。也正是有鉴于他们的做法,我大宋的国策同样也在变。朕更认为,只有朝廷的政策制定的更合理,这样才能避免过去教门曾有的灾难。”

    “大宋已制定了新的土地赋税政策,这个政策,朕希望道长你能先好好地看看。”

    赵与庆和张志仙明白了,这个端宗皇帝今ri真正想要说的,实际上是朝廷相关的政策。而所有的一切,将基于它的基础上。

    但帝国陛下显然并没有完。

    “道长,朕想明白地告诉你,朝廷找贵教,既不是要让各位道长去杀人,也不会让你们公开地宣称站在朝廷这一边,而是承接当年长chun真人的做法,拯民于水火。具体的事情,道长和杜将军随后会和你细谈。”

    “但无论贵教是否愿意奉我大宋为天下正朔,也无论我等彼此之间会否合作,朕都希望你们能记住,这块土地,是我华夏子孙的土地。即使朕不能复国,但将来总有一天,它还是会落到我们后人的手中。”

    当东说这话的时候,他的语调的确很淡。因为他知道,全真教与北元的关系,同样是它将来衰落的另一个原因。

    当明代的朱元璋立国之后,咱就不讲他来自佛门、以及朝廷从自身的角度来考虑问题等因素,仅是以靠反元起家的他来看,他也不可能还向着过去与北元关系火热的全真教。

    兄弟我现在虽然不能大谈特谈国家、民族大义,但有些事情,咱再不说,它一样还是存在的。

    张志仙听了这句其实已经相当**的话,心中不禁翻起了滔天的巨浪。可他还没想好如何回答,就又见别人的脸上露出了一丝莫明的笑容。

    “道长啊,依朕从过去朝廷纂修的道藏中所见,全真之要,在于xing命双修,其整个过程,怕更是要经历炼jing化气、炼气还神、炼神还虚等步骤。朕有复国的重任在身,眼下还不能分心,但一旦天下已定,朕希望到时能多向道长请益。”

    咱可是一点没想贪图你们的《全真秘要》哦,兄弟我非常清楚,现在根本不是咱来玩这个的时候。就算咱要学,嘿嘿,怕也要等到咱荒yin无耻过后啊。

    东的笑容有点邪,可所有人彻底地怔在了哪里。
………………………………

第二百三十七章 修真之法

    ( )东坐在桌前依然在写着什么。吉安则一直静静地看着他。

    张志仙已经在赵与庆和杜浒的陪同下,离开了这里。今ri之会,想必让他们、尤其是张志仙,在事后颇堪玩味,有些事情还是放到以后再说吧。

    东还是拿出了点礼贤下士的风度,为了表示自己对道门的看重,他最后亲自将张志仙送到了屋子的门口。

    东很快在一张纸上写完,再又看了一遍之后,他吩咐到:“吉安,你回头把这交给道长和杜浒将军。”

    吉安躬了一下身:“臣遵旨。”

    也只有到此时,帝国陛下终于又注意到了始终静静站在一旁的吉安。

    东看了看吉安,忽然在内心里产生了一丝歉疚感。因为他今ri的所言所行,已经彻彻底底地告诉别人,他根本就没有将为别人讨《秘要》之事放在心上。

    面对着吉安,他怔了怔,在好一会儿之后,才略有些尴尬地低声说道:“吉安,朕委屈你了。”

    这样做是不仗义滴,其实人家帮了你很多忙,做人不能像这样。

    吉安再度躬了一下身:“陛下的眷顾,臣一直铭记在心。”

    他的声音就仿佛空气中出现的一声叹息:“陛下身为一国之君,必须事事以天下为先。”

    从内心里讲,吉安原先并没有对陛下所说的、为他讨《全真秘要》太放在心上。他非常清楚,所谓的《秘要》,它有时候被教派中人看的比命还重要,别人根本不可能就那么轻易地双手奉上。

    但你要说他心中没抱万一的希望,肯定也不对,毕竟这是陛下在亲自出面。

    事实上,从知道陛下他不会、至少是暂时不愿意成为别人的弟子,他就明白,此事已基本渺茫。

    他的心中不是没有失落感,可他更明白,这种事情在帝王哪里,根本就不是什么大事,他们的眼中,从来都是只有这个天下。这个小鬼头当初能如此一提,已实属难得。

    甚至以他对陛下的了解,他早就认为,陛下不想成为别人的弟子,这就是不愿在将来受制于他人。

    但吉安非常震惊于陛下最后的说辞,因为这个话里面所表露出来的意思,是他知道些玄门的jing义。而吉安要比天下任何人都相信,以陛下的“天资”,他是能够“发现”道门里的玄机的。

    他接着轻声说道:“陛下天资之聪慧,人所难及。”

    此时此刻,这位陛下的影子,眼中有着某种恳请之se。

    东坐在哪里像石头一样,一动不动,可他的面容却颇为变幻。这是由于对他来讲,吉安的这件事,不是不能做一些补救。

    东知道不知道一些修真的理论?他知道,因为他当初是半个“she雕迷”。如果连王重阳练的先天功都不知道是啥,你还称什么“she雕迷”?

    在道教内丹学派的历史上,宋元其实是一个分水岭,本来只在玄门内部流传的这种修真理论,开始越来越为世人所知。到了明清,不仅它有很多内容展现在世人面前,内丹之士更有多篇宏论大泄玄机。至于后世,无论是图书馆还是网上,您都可以找到大量的有关书籍。

    作为一个后世之人,这小子其实了解的内容并不少。

    而最重要的一点是,与这个时代其他人所不同,他根本就没有什么泄露“天机”的心理负担。他一无门二无派,一切还不是他自己说了算?

    他的纠结在于,固然他知道不少相关的内容,可自己并没有什么修道的实际经验,就这样把过去看的书拿出来乱讲,假如弄出事来,这对别人也是有点不负责任的。

    但面对吉安殷切的眼神,再加上心中的愧疚感,这小子内心里天人交战了好一会后,终于一咬牙,再一跺脚,结果就来了事。

    “吉安,这个修真之事,朕曾琢磨过。依朕从书中所见,它既复杂,也很简单,但朕真的不知道自己的所见对不对。”

    吉安的眼中闪出了光,他的身体更出现颤抖:“陛下但说无妨。”

    即使已经开始流传,可在这个时代,真能和你讲这些事的人,仍然举世罕有。

    东停了停,先搜肠刮肚地将以前乱看的有关书籍好好回想了一下,再理了理思路,然后开口说道:“朕并不知该如何用道门之言来讲,只能随便一说。”

    道门的术语,对咱来说,实在是难度汰大了点。

    吉安大振。牛鼻子老道念的经,咱就从来没听明白过。

    “所有修道之士,其实他们都有个共同的祖师爷,哪就是老子。朕以为,要想知道他们修真的奥秘,你一定要多看、多琢磨《道德经》。另一个,则可以看看《庄子》。”

    这才是最关键滴。后人早有评价,老子就是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一个参天大树,其它均为其枝叶。

    “即使以今ri之全真教,他们依然奉《道德经》为必修之宝典。所以,看不看他们的秘要,也并非什么大事。”

    这个,这个,虽然说的不假,但也有为自己开脱的意思哦。

    “全真教所提倡的,是xing命双修,也就是身心的双修。嗯,讲内外兼修也可以。朕觉得,这恐怕是因为重阳真人过去是个武人。”

    依史书所载,王重阳在金代不仅中过武举,而且还是武状元。金庸写他武功天下第一,也不算是在乱写。

    东对王重阳所倡导的“三教合一”,其实真的是很佩服。外人的确可以讲重阳真人在抄袭,甚至可以说他是拿来主义,但这并无不可,反而还可以看作是一种心胸博大的表现。因为全真教真正的核心,从根子上讲,仍然是来自于chun秋战国时期的道家学说,它所借用的“儒”、“佛”之理论和做法,不过就是用来服务于“修道”的目的。

    这实际上与我们平ri里做事时,为了更好地完成所做之事,所以借用了一两个工具,也没什么区别。

    东的眼神,此时很是悠远,这是他在回忆以前所看的书。可看在吉安眼中,却有着令他心颤的“深”。

    但东很快转过来对吉安笑了笑:“吉安,其实你早已在修行了,因为你过去的习武,也就是在修身。”

    重阳真人先习武、后修道,这个吉安也是如此,莫非他将来也会成为一个绝代高人?

    吉安哪知道他的陛下脑袋里想的啥,他只是苦笑了一下。

    东随即又皱了皱眉头:“但依朕所见,这个身,还算好修,真正难修的,其实是心,也就是心xing。”

    过去曾经流传有一句话:十年练功,二十年养xing。这里面的意思,咱就不说了。

    “修真之人,这个第一步的修心很重要,它听起来最简单,可也是最难的。修不好心,一切免谈。”

    这世上有时候就是这样,越是最简单的事,它越是天下最难的。

    我们在后世可以看到有很多关于修真方面的书,它们花了大量的篇幅,都在劝说世人,指点人们看破红尘,为什么?哪就是为了让你能收心。

    吉安轻声问道:“陛下,不知这如何修心?”

    “修心之法,当先静心。”

    咱这不能算是虚言。俗话:静下心来做事。你静不下心来,还做鸟的事?

    但这个静心真的就不是那么容易。红尘中打滚的兄弟们,酒se钱财等等,诱惑实在太多,许多人这个第一步,他一辈子都做不到,其它的也就不用再提了。

    兄弟我是内牛满面滴,咱整天想着争霸天下和荒yin无耻的生活,更做不到静心,早已杯具了。

    “心能静下来,其实已经离大道不远了。常人难以静心,所以先贤授有听息之法。还有一法则是,凝神于心下肾上一寸三分之间,这亦称守中。但要似守非守,不要过于刻意。”

    后世各种书籍里所介绍的、开始练功时的种种方法,什么听息、数息、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