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回之帝国的历史-第12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分荨hao州相邻,驻守梅州的是帝国的叛臣钱之荣,而chao州现由原先在循州的刘兴扼守。这要怪刘兴他自己,谁让他那么积极地搜寻文天祥。既然到了海边,干脆你就驻那吧。因此,如果进攻漳州,他们是最便捷的。
江西的元军进福建,则必须先进入邵武或汀州,这两地和泉州和兴化之间,均隔了个南剑州,也就是说,如果江西的元军要进攻泉州、兴化,他们还要再越过南剑。而从汀州那里,则可以直接攻击漳州。
福建的西部和中部是山区,你像整个漳州地区,虽然它是福建的第一大平原,但地势仍然是从西北向东南倾斜。因此,总体来看,江西的元军如要进入福建,就必须通过山区。这里面是有很多文章可以做滴。
东笑眯眯地对张世杰说道:“少傅,chao州的刘兴,方兴将军就可以让他进退两难,光一个钱之荣,则无所能也。朕相信江西的元军,恐怕很快就会得到增援,他们的来势必定凶猛。但北兵利急,重在抄掠,山区并非其所长。”
望着帝国陛下满是“邪恶”的眼神,张世杰很快就露出了个笑容:“陛下放心,臣明白了。”
东转向了许夫人,他的态度变得前所未有的恭敬:“夫人,朕临来之时,太后特意交代,请您务必前去琼州和她相见。”
-----------------
感冒,头痛,草拟。
………………………………
第一百六十一章 牵线
( )元至元二十年chun的一个夜晚,从地处东安州的原北元镇国上将军、都元帅、水军万户张禧家的后院里,断断续续地传出了一些受到压抑的哭泣声。
昨ri深夜,家中忽然有来历不明之人的投书。只是当少爷张弘纲在看了下人拿来的所投之书后,他立刻冲出院外寻找投书之人。但茫茫的夜se中,早已渺无人迹。
独自一人时,张弘纲把手中的书信看了一遍又一遍,在反复思量之后,最终进了后院,见了他的母亲。
这是一封令他震惊的来信,因为书信之人虽未署名,但却是他早认为已战死的父亲张禧。按信中所说,他不仅活着,而且现在就在琼州。
张弘纲简直不能相信,但在仔细查看了书信之后,他断定这是父亲所书,因为信上是他再熟悉不过的笔迹。
在支开了下人、只剩下母子相对之后,张弘纲向母亲转述了信中之言,张禧的夫人忍不住流下悲喜交加的泪水,她几乎是迫不及待地、就想立刻动身前往哪个传说中的蛮荒之地。但张弘纲劝住了她,因为在这封书信之后,还有一附言。
“某等所为,因人所托,不受分文。所持者,信义二字。凡往来信物,必封而勿视,不动分毫。三月之内,来回而已。如有差次,定有分说。立规如下:信不必署名,物宜少;yu回之信物,所投之处按某等指定。请勿相见,亦勿查证。必若如此,则后果非吾等所愿耳。”
张弘纲实际上对这个附言琢磨了好半天。这里面既有信誓旦旦之言,当然也有**裸的威胁,但办事之人显然考虑得非常细致,而且可以推断,他们极有组织。
可这个“因人所托”四个字,却颇为令人思量。
张禧所书的内容并不多,大致也就是问家里情况如何,他一切安好、无须挂念,只是要在琼州再待十五年才能回来。但张弘纲明白,这十五年,怕是父亲要在牢房中度过了。
问题是,父亲找机会托人带信一次,这是有可能的,但每三个月一次,就不可想象了。可谁又会托付这种事?而更不可思议的是,天下竟然还就有人敢接下如此之事,并且分文不取。
冷静下来的他甚至非常怀疑,自己的父亲是否真的还活在世上?毕竟四年多过去了,始终音信全无。但这种事情通常只能信其有,不可信起无。
在和母亲细细地商量过后,他不仅小心翼翼地按对方所言行事,并且为防走漏风声,尽量不让其他的人知道。因为即便现在有疑问,那也要看是否再有第二份来信,而且此事是无论如何也不能让朝廷知道的。
张弘纲当然不知道,能把张禧的信送达他家里,这其实意味着,琼州的军情司,已经渗透到北元的核心地带了。
桑哥看着盒子中金光闪闪的弥勒佛,脸上露出了点笑意。在仔细地观赏了一会之后,他轻轻地合上盖子,然后向厅房走去。
桑哥在北元朝廷中的职位现在是总制院使。所谓总制院、后又称宣政院,是元代为“掌浮图氏之教,兼治吐蕃之事”而设立的朝廷机构。
这个宣政院在整个元代,由于它过问的都是什么国师、帝师,以及他们的弟子,不仅权势熏天,而且胆子贼大。
“二年,复有僧龚柯等十八人,与诸王合?八剌妃忽秃赤的斤争道,拉妃堕车殴之,且有犯上等语,事闻,诏释不问。而宣政院臣方奏取旨:凡民殴西僧者,截其手;詈之者,断其舌。时仁宗居东宫,闻之,亟奏寝其令。”
元至大二年,有西域僧人和亲王王妃抢道,他们当场将王妃从车上拉了下来痛扁,甚至言语还犯上,结果朝廷知道了,不仅不追究,宣政院的一帮家伙竟然还要皇帝下令:百姓打西域的僧人,砍他的手,骂僧人的,割其舌。这份诏书幸亏当时还是太子的元仁宗劝谏,才没有颁布。
而元代国师及弟子常干的另一件事就是,借着为大汗祈福,请他们赦免人犯。
桑哥最近就帮助一个人逃过了朝廷的惩罚,他就是今天携礼上门的卢世荣。
阿合马倒霉后,卢世荣这个和他沾边的家伙同样被人告发。幸亏他见机的快,se目人不行了,他立刻又攀上了桑哥这个国师弟子的关系,尽管他的江西榷茶运使之职被剥夺,但也免去了牢狱之灾。
厅房内,见到桑哥出来,卢世荣以比见阿合马更恭敬十倍的态度,小心地站在哪里。因为他明白,阿合马其实是商人,这商人对商人,有些事情是可以用商道上的规则来处理的。但你面对国师的弟子,这就是另一回事了。
等桑哥落座之后,他用一种极其谦卑的语调说道:“弟子拜见大师,大师恩泽被世,草民实难表达心中敬意之万一。”
听了他的话,桑哥心里受用,却也淡淡地言道:“我佛慈悲,救人一命,胜造七极浮图,卢居士就不用多言了。”
桑哥此前其实是不太知道卢世荣这个人,如果不是看在别人送来的“东西”面上,他见都懒得见。
但桑哥不是一个没有见识之人,作为传教,他曾经跟随他的师父在西域各地行走过,对那里的风土人情非常了解。他原先并不太看得起阿合马,这不仅是由于他超然的身份和地位,而且是因为西域人所谓的理财方法,他都明白。
像他这样的人,端坐在哪里,自然而然就形成了一种在外人眼里特有的国师气派。“卢居士,阿合马这个妖孽,名为给大汗理财,实为中饱私囊。你竟然与他弄在一起,哼哼,若不是佛祖保佑,大汗圣明,即使有本座出面,只怕你也无法幸免。”
他略有点冷冷地看了看面前的这个汉人,接着说道:“一个得了点理财之术皮毛的妖孽,竟然有如此众多的庸人趋炎附势,现在如何?须知,佛法无边。”
卢世荣擦了擦汗:“大师法眼如炬,阿合马这个妖人的确不懂理财。草民罪孽深重,从今往后,一定全心向佛。”
桑哥的眼中露出了嘲弄:“哦,莫非卢居士也懂得理财之术?”
卢世荣差点就杯具了,怎么这三绕两绕,绕到俺头上来了,他的汗更多了。“大师明见,草民并不太懂。”
桑哥的眼中不仅是嘲讽,而且还有了戏弄:“卢居士,在本座这里,你大可放心直言,本座可以坦白地告诉你,大汗他一直为如何行钞法而头痛,如果你真的有真知灼见,本座必会在大汗面前一力举荐。”
桑哥当然看不起这些处于社会底层的汉人,而且在他的眼里,虽然阿合马是一“妖孽”,但汉人却比他更不会理财。因为在如何摆脱北元经济困境的问题上,汉臣们根本就没有任何有效的提议。
卢世荣的额头上冒出了细密的汗珠,他抬起头来,低眉顺眼地看了这位国师一眼。也许就是因为桑哥眼中的嘲弄,使他说出了他这辈子最不该说的话:“草民以为,朝廷之困,困于岁入。如增课税,则必损民,如此两难耳。”
桑哥一楞。因为这个论调,其实就是朝廷中许多汉臣、包括深受汉儒影响的部分蒙古大臣的看法,他们中甚至包括了太子真金,还有现任右丞相安童。但知道归知道,他们却拿不出解决的办法。没想到面前这个似乎满身铜臭的家伙竟然也有这见识。
他的眼中少了些嘲讽:“卢居士既然知道这点,想必总有些解决之道吧。”
“要想上可裕国,下不损民,也不是没有一点办法,只不过……”卢世荣忽然心中觉得有点后悔,他变得吞吞吐吐。
但桑哥的兴趣却来了,他的态度大变:“卢先生,大胆地说,如有不妥,本座决不怪罪,权当你我戏言。”
卢世荣咬了咬牙,终于轻声说道:“常平与官卖。”
“常平”起于战国,它原为古代调节粮价,储粮备荒的重要举措,其做法是:官府于丰年购进粮食储存,歉年则卖出所储粮食以稳定粮价。这一措施,既避免了“谷贱伤农”,又防止了“谷贵伤民”,对平抑粮价和稳定社会有着非常好的作用。其后大约在汉代,它发展成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平准制度。宋代有个社仓制度,即来自于此。但遗憾的是,历史上这个制度时断时续,没有完全起到它应有作用,尤其是在王朝的末期。
东采用的、所谓的后世“统购统销”政策,其实也源自于此,只不过在做法上更极端。陆夫子和老赵这两个帝国的大管家之所以能采用他的政策,实际上与这是有很大关系的。
我们真的不要以为后世的政策什么都来自国外,那差得简直太远了。平准制度介绍到国外后,它被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你比如说期货。
米国在经历了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大萧条后,为了避免以后可怕的物价飞涨局面,就曾特别在农业上将中国古代的这一制度引入罗斯福新政,并将其用到现在。
钱穆老先生在《中国历史研究法》中讲到平准制度时,更有如下趣言:“据说美国罗斯福执政时,国内发生了经济恐慌,闻知中国历史上此一套调节物价的方法,有人介绍此说,却说是王荆公的新法。其实在中国本是一项传统xing的法制。抗战时期,美国副总统华莱士来华访问,在兰州甫下飞机,即向国府派去的欢迎大员提起王安石来,深表倾佩之枕。而那些大员却瞠目不知所对。因为在我们近代中国人心目中,只知有华盛顿、林肯。认为中国一切都落后,在现代世界chao流下,一切历史人物传统政制,都不值得再谈了。于是话不投机,只支吾以对。”
听了卢世荣所言,桑哥一楞,但卢世荣却也不肯再讲下去。他恭恭敬敬地向桑哥深施一礼:“草民狂悖之言,实在有辱圣僧之听。大师之德,来ri定将厚报,今ri草民就告辞了。”
说完,他一步一步地退后,在到厅房门口时,才转身而去。
桑哥看着他离开,没有说话,但他的眼中,却露出了深思之se。
………………………………
第一百六十二章 改变
( )清晨,左大拄着一柄带鞘的宝剑,站在一个丘顶上,看着禁军在向北急进。他的周边,伫立着十几个亲兵。
一匹战马急驰而来,上面的斥候翻身落地,直奔他的面前。“指挥使,昨夜前锋叶大五将军已拿下闽清,并与方兴将军的水师会合。”
左大的眼中jing光一闪:“很好,传令叶大五,不必停留,也无须等待本将,立刻率部上船,与水师直奔南剑。”
“得令。”战马再度飞奔而去。
回过头来,左大和身边的一位亲兵说道:“通知后军的翟国秀,令他加快速度。”
东在景炎八年抛出的“北伐战略”,实际上在他的内心里面,就是行朝第二个五年计划中,在军事上所要争取达到的目标。
但这个目标的提出,不仅对以后的帝**事产生了很大影响,就是眼前的福建战事,也因此而产生改变。
事实上,在福建的宋军将领中,张世杰和苏刘义是最能领会陛下意图之人。
张老大从北地南下后,他一开始加入的是江淮军,隶属于吕文德的手下,而吕文德是帝国后期防守襄阳的重将。因此,张老大前期在帝国的主要作战区域,就是荆州地区。而苏黑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