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枪爆头-第52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程立骑乘着龙马“太仆”,去到羽林军驻地。刚刚坐下,天子便派心腹太监小荣,送来了圣旨和虎符。程立接了圣旨虎符,随即率领着一千羽林军精锐,浩浩荡荡走出驻地,出城而去。
从白玉京出发,要到扬州。最简便快捷的方式,就是首先一路往东前往徐州。到达徐州以后,便改走水路,坐船南下。相比走陆路,可以节省大半个月的时间。
现在虽然倭寇入侵,威胁东南。但倭寇的兵锋,一时之间还威胁不到徐州。所以这条路仍然可行。
程立率领一千羽林军,用最快速度急行军。只是三天时间,便已经离开京畿地带。再过十多天,便踏足青州地界,不经不觉间,已经来到泰山脚下。众所周知,武林众人为之津津乐道的“天下第一风云碑”,便位于泰山山巅之上。
第806章 泰山大会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
五岳,也就是东岳泰山、南岳衡山、西岳华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礼记·王制》有言:“天子祭天下名山大川,五岳视三公,四渎视诸侯;诸侯祭名山大川之在其地者。”
也就是说,唯独天子,才具有祭祀五岳的资格。终于其余诸侯,只能祭祀自己封地内的名山大川。若有逾越,即被视为有不臣之心,甚至形同谋逆。
五岳之中,以泰山地位最高。自秦始皇统一天下之后,便曾经亲自驾临泰山,举行封禅大礼。所谓封禅,其实是两种祭祀礼仪的合称。封为“祭天”,禅为“祭地”。只有举行过封禅大礼的人间帝王,才算真真正正的受命于天。其正统性再也无可动摇。
当然,也不是随便什么皇帝,随便什么时候,都能够进行封禅大典的。只有改朝换代,开创新朝的开国天子。又或者久乱之后,致使天下太平的治世明君,才有资格进行封禅大典,向天地报告自己重整乾坤的伟大功业。同时,也表示自己是接受天命而治理人世。
历朝历代,自秦始皇以下,还有汉武帝、汉光武帝、唐高宗、唐玄宗、宋真宗等,都在泰山举行过封禅大典。只有唐朝的武则天,选择在嵩山进行封禅。
至于其余三岳,则有史记载以来,从未进行过封禅大典。故此在五岳当中,以泰山和嵩山地位最高。但论封禅的次数,则泰山远胜过嵩山,其地位又再高出一筹。“天下第一山”的称号,绝对当之无愧。
可是对于武林中人来说,泰山还有另外一重意义。那就是“天下第一风云碑”。
这风云碑究竟是什么时候,由什么人把它竖立在泰山山巅之上的。因为年深月久的关系,已经无法考究了。
武林中人只知道,这风云碑三十年才会开启一次。开碑期间,天下高手皆可向留名于风云碑上的“天下第一”进行挑战,争夺头衔。
风云碑若未开启,则即使打败了现任的天下第一,却也无法在风云碑上留名。故此,若不在开碑期间,便无法进行挑战。若已开碑,则留名碑上的“天下第一”,也不得拒绝挑战。
当然,若有特殊例外的话,即使三十年之期尚未届满,也可以借助外力,强行开碑。只需要有五位留名风云碑的“天下第一”,同时运转内力按上风云碑,便能达成这目标了。
风云碑上,合共铭刻着十个天下第一。分别是天下第一拳、天下第一掌、天下第一指、天下第一刀、天下第一剑、天下第一枪、天下第一箭、天下第一器、天下第一毒、天下第一术。这十个天下第一之间,彼此排名不分高下。
当今的十位天下第一。分别是:
天下第一拳——金龙帮帮主,“气吞天下”李焚舟。
天下第一掌——龙华寺罗汉堂首座,
天下第一指——八斗堂总堂主,雷无咎(已亡故)。
天下第一刀——沧海月明楼楼主,朱有泪(已亡故)。
天下第一剑——真武宫“七星剑”之首,天权星。
天下第一枪——当朝丞相,名列“十二干城”之首的诸葛太傅,诸葛正明。
天下第一箭——诸葛太傅的四师弟,大内御前侍卫大总管原无限(已亡故)。
天下第一器——八大世家之巧手鲁家家主,公输神钜。(鲁家自称为鲁班后裔。鲁班本名公输班,因是鲁国人,所以后世通称鲁班)。
天下第一毒——八大世家之蜀中唐门门主,唐千毒。
天下第一术——诸葛太傅二师兄,天逸居士。
这其中,上届的天下第一刀朱有泪,正是陨落于程立之手。由于程立也擅长使刀,故此江湖当中,有很多人都认为黑煞神君有资格成为新一任的天下第一刀。
当然,这只是江湖中一种说法罢了,当不得真。因为仅仅就在十年之前,风云碑才刚刚开启过。按照常规,需要再等二十年,风云碑才会再度开启。在此之前,即使十位天下第一当中,已经有三人亡故,但也绝不会临时进行替补,只会任由这三个名额空缺。
此外,风云碑上的十个天下第一。也并非一成不变的。依照史料记载,过去某些岁月当中,有些时候并没有什么天下第一器,或者天下第一术之类。甚至天下第一掌,第一指等项目,也会消失。
取而代之者,很可能就是天下第一腿,天下第一鞭,天下第一弓等等。当中究竟是否有什么规律可循,至今仍无人能够了解。
关于这块充满了传奇性的风云碑,程立可谓早已经久仰了。难得来一次泰山,如果有可能的话,他当然也想要上山,一观此碑真容。
可惜,这一次程立并非独自出行,乃是率领大军,要赶赴南方驰援。正所谓军情如火,当然不容耽搁。故此纵然已经来到泰山脚下的泰安府,却也无暇抽空上山一游,只能叹句“缘悭一面”了。
虽然没时间上泰山。但军队连续多日急行军,却也确实需要休整。所以羽林军在泰安府城之中,暂且驻跸。打算休息两天,然后才再度上路。
程立既是燕国公,又迎娶了永嘉公主,属于名正言顺的皇亲国戚。所以知道这样一位大人物来到泰安府,知府和知县,还有当地厢军的马军还有步军统领,都纷纷前来拜会。更大排筵席,替程立接风洗尘。
程立虽然不耐烦。但人在江湖,身不由己。人在官场,又何尝能身得自由了?所以,他只好带上身边的副将,一起前往赴会。
这位副将姓成,双名“魏博”。是“十二干城”之中,卢国公成家的子弟。虽然并非嫡系,而且武功不高,顶多只有江湖上二流人物的水准。但他为人精明能干,性格又圆滑。相处下来,倒让程立感觉能够有这么一名副手,实在省了不知多少事,免了操多少心。
在成魏博辅助下,程立顺利出席完这场筵席。虽然从头到尾,程立所说的话,全部加起来都还不满十句。但无论知府还是知县,不管是厢军马军统领还是步军统领,都深感满意。反而觉得燕国公不愧是位贵人,确实有贵气。最后宾主共欢,各自大醉而归。
其实大醉的,只有泰安府这些地方官员而已。至于程立这种体质,早已千杯不倒。再加上他喝的酒其实也不多。哪里就能醉了呢?
可是也正因为喝的酒不多,甚至程立在酒宴上,根本都没动过几次筷子。所以散席之后,程立便禁不住有些不满了。
抬头看看天色,这时候连二更天都还不到,并不算太晚。而且泰安府也是处繁华之地,街道上依旧灯红酒绿,到处都是男男女女。各式摊贩也依旧叫卖不断。于是程立干脆让成魏博自己先回去军营,自己则在这里逛逛夜市再说。
成魏博答应一句,径自离开。程立则背负双手,摇摇摆摆,逛起了夜市。沿路上看见有什么有趣的小玩意儿,便买下来把玩一阵。玩腻了,就随手送给街边戏耍的孩童。若看见有什么好吃的,便也买下来品尝一两口。吃不完的,随手扔给街边的流浪猫狗。倒也悠闲自在。
走了半晌,忽然看见路面之上,有座三开间门面的大酒楼,招牌上写着“岱宗楼”三个金漆大字,两边敞着窗户,透露出一派灯火通明。酒楼内刀杓乱响,喷出阵阵酒肉香气。高朋满座,十分热闹。
程立自然知道。这“岱宗”二字,是泰山的古称。既然敢起名叫“岱宗楼”,那么这座酒楼显然很有些过人之处了。难得来到泰安府,没机会上泰山一游,那么便上岱宗楼坐坐,也是好的。
恰好,有几名酒客,刚刚在这时候结帐离开。程立于是丢下手里刚买回来的一堆小玩意儿,径行上楼。
店小二见客人进门,当即上前殷勤接待。引领程立来到其中一张桌子旁边坐下。程立随手塞过去一块银子,让店小二只管挑几样精致酒菜送上,多的就算打赏。店小二眉花眼笑收下,千恩万谢去了。
片刻之后,酒菜送上。酒是正宗孔府酒。儒门圣人孔子所出生之地曲阜,就在泰安府隔壁。这孔府酒是孔府自家的私酿酒坊出产。最上等的孔府酒,只会进奉宫廷,以及祭祀孔子的时候所用。次一等的则馈赠达官贵人,以及孔府自家饮所用。第三等酒水,才会对外出售。
不过凡事也有例外。据店小二说,这“岱宗楼”其实就是孔府的产业之一。故此酒楼里所窖藏的,正是孔府自家饮用之正宗孔府酒。
不过这正宗孔府酒,价格也很贵。若非程立出手豪富,一般客人是根本舍不得喝的。
程立尝了两口。但觉这孔府酒闻香、入口香,回味更香。而且香正、味正、酒体正。确实大有儒门“中庸和谐”的风范。是不可多得的好酒。
此外,店小二还送上了一盘干炸赤鳞鱼,一盘“泰山三美”,一盘炒山鸡,一盘炸荷香,再加上一大盘泰山煎饼。
这赤鳞鱼外表看着平凡,体长只有三、四寸左右,但实质价格不菲,乃是泰山独有的珍品。据说自古以来帝皇来泰山封禅,赤鳞鱼都是御膳中的必备之菜。
正宗的赤鳞鱼,只会生长于泰山山顶之上。每年泰安府知府的重要工作之一,就是把新鲜出产的赤鳞鱼送往白玉京,作为贡品。
当然,这山脚下酒楼里的赤鳞鱼,绝不可能是生长于山顶上的贡品。虽然和正宗赤鳞鱼品种相同,但它们生长于山腰或山脚的溪涧之中,口味上,终究比贡品赤鳞鱼要差了不止一筹。
但尽管如此,程立连吃几条炸鱼,仍觉得肉质细嫩,味道鲜美之极。确实物有所值。
相比赤鳞鱼的不凡,“泰山三美”却就朴素得多了。所谓三美,就是泰山白菜、泰山豆腐。还有泰山的水。所以这道菜说白了,无非就是白菜炖豆腐。
但尽管如此简朴,要做好却实在不易。程立尝了两口,但见菜汤白郁如乃,豆腐细嫩似羊脂白玉,菜汤清甜爽口,与平凡处见功夫,正是所谓的大巧若拙,非是真正的厨道高手,绝对做不好这道菜。
炒山鸡,炸荷香,都是以泰山上生长的野菜为配料,吃的就是个新鲜。还有那煎饼,以玉米、小米、大豆、花生、黑芝麻、高粱等五谷杂粮为原料。薄如蝉翼,香酥松脆,令人胃口大开。
程立独个儿坐在桌边吃喝,悠闲惬意。倒比之前在知府的接风宴上,显得更加自在。
吃喝了一阵,程立忽然看见,有好几人走过来,就在旁边的桌子处坐下,随意叫了些酒菜,却也没怎么动筷子。看来并非真心为满足口腹之欲而来。
程立略有好奇,向这些人看过去。却见是四名道士。他们身上都佩有长剑,而且呼吸悠长细密,举手投足之间也颇见轻捷。明显身怀武功,而且修为不差,至少也相当于昆仑、峨嵋等七大剑派的弟子。
泰山之上,自古以来皆建有道观,也都有武学传承。数百年来自成一家,乃是武林中的泰山剑派,历代也出了不少高手,在江湖里声势不小。只不过作为一个门派,整体实力始终比不上七大剑派而已。
这几名道士坐了一阵,门外又有人进来,却是几名俗家打扮的江湖汉子。他们径自向这边走过来,和酒桌边的几名道士相互行礼,彼此互称师兄。
不过细听之下,那几名道士是纯粹的山东口音。而那几名俗家打扮的汉子,却是中州口音。也不知道究竟是怎么成为师兄弟的。
再过片刻,又有几名尼姑走进来,和道士还有俗家江湖汉也相互见礼。这几名尼姑,却又是山西口音。
道士尼姑俗家汉,这样的组合,实在令人觉得奇怪。却见他们相互低声谈了几句,然后便一起出门。程立大觉有趣,反正时间还不算晚,于是干脆也结了账,然后远远地吊在后面,悄悄跟了上去,打算看看究竟。
这三伙人出门之后,便往城西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