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武侠电子书 > 猎天 >

第749章

猎天-第749章

小说: 猎天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师姐,你这一晚上究竟去哪了。”

    长安棋社里,左清尘上下打量着齐灵儿,好奇地问道。

    虽才过了五更天,左清尘却早睡不着了,此趟下山再行长安,没了师父相伴,左清尘虽有些不习惯,可想到今次算是她第一次独当一面,心情难免有些激动,青墨色的庶人剑始终被她紧紧拽在手中,未曾松开片刻。爹爹能用一柄庶人剑超然于七州,我左清尘未尝不能用这同样的一剑,在四大部洲绽放光彩。

    看着坐卧不安的左清尘,齐灵儿莞尔一笑,却没答话,转头看向窗外的茫夜色,神色渐渐变得凝重。周继君让他们三人前来只是个幌子,既让长安城众人知晓君公子不会放弃西游之局,又能另他们放下警觉心生小觑,水陆大会的重头戏实则在于千里之外的大周‰来两三日间,衡卫和修真卫全速行军,当能赶至大周地境,可师父却没告知车儿他们该如何行事,大周境外各方势力蠢蠢欲动,自己这两个师弟也不知能否应付过来。

    相比李车儿和步空堂,眼前的左清尘和赵无极所行之事可谓轻松之极,不过抽个空去水陆大会走个过场,可自打来到棋社,他们始终一副紧张兮兮的模样,看得齐灵儿莞尔不已。

    “尘儿,无极,适才我带你们前去拜访陆压道人,你们俩也太失礼了点。”

    想到适才所见的那个陆压道人,齐灵儿不由得撇了撇嘴,陆压名头极大,可谁曾想一见之下竟是个极为惫懒的道人,大大咧咧,行事乖张,全无绝世强者的风范。不过转念一想,齐灵儿又了然,若真说起来,山上那个“月二爷”倒和陆压有几分相像,也是个行事随意不羁的主,看来这世上并非每一个修为实力高强者,都像师父那样拥有雄心壮志。不过周继君临行前特意嘱咐,和陆压相见要礼数周到,却又不能太过亲近,陆压此前本和唐皇约定好了,水陆大会召开的同时再办一场道法大会,可唐皇却突然反悔,以当初大病为借口,闭口不提。平白无故被人摆了一道,以陆压的性子,定不会轻易罢休,陆压谁都敢去招惹,可齐灵儿等人修为实力比不上那些巨头,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如若事发,则当划清界限。

    齐灵儿暗自思索着,黛眉微蹙,虽说三人在这长安城中也算安全,可这里局势复杂,暗流涌动,方一深想便觉头疼无比,这么多烦心事,恐怕也只有师父能理的清。

    轻叹口气,齐灵儿抬头望向西北方,在那冥夜尽头,白衣银发的男子恐怕已带着鬼面骑腾云驾雾,直插入大周境内。是了,现在的师父已经不是那个白衣银发的潇洒公子了,却换了副好生丑陋的面容若他永远是那“嗜天魔王”的模样,自己还会这么想念他吗?

    想到这,齐灵儿微微愣神,心中一阵恍惚。

    “阿弥陀佛。”

    夜色下,静谧的垂天道上忽地响起一声佛号,佛家的这喧号分两等,一为无量寿佛,二为阿弥陀佛,内中差别齐灵儿虽不清楚,可却知道喧无量寿佛者定是存在已久的佛家老人,喧阿弥陀佛者应当为年轻一辈的佛家弟子。佛号声传遍垂天道,从几方巨头府邸中飘出心神,探向缓步走来的年轻僧人,随即发出嗡嗡的声响,似是吃了一惊。那僧人不紧不慢地走着,路过酒肆、茶楼、药斋、客栈都未曾停留,直到棋社旁,方才吐脚步,端起佛礼打了个稽首。

    “阿弥陀佛。”

    或许因为周继君平日里有意无意间总会流露出对西方佛家的厌恨,天吾山门人自然也跟着不待见,僧人立于棋社外,左清尘赵无极置若罔闻,只有齐灵儿沉思片刻,缓步走出,朝那俊美得生辉于夜的僧人走去。

    眉如墨泄,肌肤白皙如玉石,虽是那出家人,可若天下出家人都有他三分俊气,恐怕寺庙中的女儿香火又要翻上数倍。僧人笑容绽放开,仿若佛祖阅尽枯荣后拈起的那朵明花,偌大的长安夜都不及他一笑。

    “小姐可是天吾山门人,君公子座下弟子。”

    “在下齐灵儿。”

    “施主原来是大名鼎鼎的天吾山首徒。大千世界,万物皆空,无相无法。”

    青年僧人低喧佛法,齐灵儿面色一冷,却是陡然察觉积于藏象的一身杀气变弱了几分,上下打量着僧人,齐灵儿心中微微警觉,开口问道。

    “不知阁下前来有何贵干。”

    “小僧和好友相约于此,今次前来,却是为了等他。”

    话音方落,棋社内传来一阵冷笑。

    “好胆,也不知哪里来的野和尚,竟将我们这间棋社当作碰头的地方。”

    右手紧握庶人剑,左清尘满脸愠怒地走了出来,可当遇上僧人含着浅笑的眸子,左清尘神色一怔,面上浮起些许恍惚,见状,齐灵儿面容愈发冰冷,轻轻握住左清尘的手,传过去一缕冰凉的精气,唤醒了有些如痴如醉的左清尘。

    “长安有佛子,其神通之大,可化世间兵戈嗔怒杀意,灵儿你若遇上,切勿迟疑,能避则避。”

    耳边回响起临别前周继君和她说的话,齐灵儿心头一动,深深看了眼那僧人,拱了拱手冷声道。

    “既然阁下是在等人,那在棋社外等便是,我等还有它事,恕不奉陪。”

    说着,齐灵儿拉上左清尘便欲回转,远处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夜幕下,行色匆匆的少年四下张望着赶来,见到棋社旁的僧人,面色一喜,隔着老远便叫唤了开来。

    “大师,我来了。”

    “孔施主果然是信人。”

    年轻的僧人轻笑着,拊掌道,目光落向停住脚步的齐灵儿,轻叹一声。

    “孔施主约的这家棋社,似乎不待见小僧。”

    面色红润的少年人走到近前,从怀着掏出一张信笺,笑盈盈的递给齐灵儿。

    “我叫孔丘,这是君公子给我的,说若我来长安游玩,可到这棋社找他。”

    疑惑地接过信笺,齐灵儿看了眼孔丘,而后拆开信笺,里面的内容和孔丘所述无二,字迹也是周继君亲笔无疑,可却让齐灵儿愈发疑惑不解起来,周继君让她避开那佛子,可这个名叫孔丘的少年却和佛子相约于棋社,前后矛盾,一时间齐灵儿不由得迟疑了起来。

    鸣更声从远处传来,六更天已到,僧人看了眼灰蒙蒙的天色,淡淡一笑,朝着孔丘作了个佛礼。

    “水陆大会第二场到了,小僧要去了,不知孔施主肯否同往。”

    眼前这位僧人虽相识没几日,可却几乎颠覆了孔丘这么久以来对佛家的恶感,数十天来书信往来,论道辨禅,每每破解那些机锋,孔丘总会欣喜异常。

    “好。”

    孔丘不假思索地点了点头,转眼看向齐灵儿,开口道。

    “公子似乎不在,孔丘改日再来拜访。”

    '。'

第七卷 古来征战几人回 第七百零七章 长安七日(七)

    (三更合一,长章节)

    ————————————

    是护着那个少年前去水陆大会,还是留守棋社。

    看着笑盈盈的少年人,齐灵儿不由踟躇了起来。周继君在那封信笺中提到,他和孔丘相识甚久,已有百多年,虽未提及详情,可从字里行间齐灵儿不难看出周继君对少年人的关心。

    为什么现在的我变得这么犹豫不决,是因为总站在师父的立场去考虑大局吗,可是,这样的我却非从前的我了。

    深吸口气,黛眉间的迷惘渐渐散去,齐灵儿上前一步,朝着孔丘拱了拱手。

    “我天吾山在水陆大会亦有座观礼阁,孔先生既然是家师故友,不如一同前往。”

    “也好。”

    想到或许有机会见到君公子,孔丘面露喜色应声道,转而看向一旁的僧人。

    “大师和我们一同登阁吧。”

    “不了,小僧前去水陆大会另有他事。”

    年轻僧人口喧佛号,眸中掠过一丝憾色,却转瞬即逝,淡淡一笑,率先向皇宫方向走去。

    佛会第二场,六更始,建佛龛,请大德登台,而后奉浴。齐灵儿三人护着孔丘登上高阁,时辰尚早,老天爷仍在懒洋洋地打着哈欠,吐出灰蒙蒙的云圈,将长安城掩于晨光前的雾霭中,放眼望去,庞大的皇宫宛若昏睡的巨兽匍匐在城池中,尺寸之地,却困缚了它无数载。

    不同于第一日的冷清,今日的佛会可谓是人山人海,百姓纷纷赶早前来观礼,或许是先前造势极大,又或许因为昨日“嗜天魔尊”大闹水陆,仙佛争相阻拦,让长安城百姓以为真佛降临,口口相传,到今日,长安城里已是人人言佛。更鸣声终于消停,百姓们热切地疼望去,就见明花绽放,虽只现于会场,可却仿若无边无际的大海倾荡流淌,蔓延至视野尽头,看得众人如痴如醉。

    “阿弥陀佛。”

    佛音传来,会场上凭空生出一座巨大的佛龛,周身金黄,共分九层,每一层皆放置一颗舍利,金光灿灿。之后自有十二名僧人走上会场,洗礼作法,摆放法器,约莫两柱香过后,为首的僧人口喧佛号道。

    “阿弥陀佛,有请大德登场。”

    刺目光华从西天尽头遥射而来,破开阴霾的天色,将长安城镀成金色,佛光垂天而立,俊美的僧人踩着金辉缓缓登上会场。他甫一出现,台下顿时哄闹声一片,本以为传说中登场讲经传道的会是一德高望重的大师,世人以老为尊,白发垂眉方才能令百姓信服,孰料这大德竟是一个年轻俊美的僧人。

    “是他?”

    南面观礼阁上,左清清尘忍不住低声叫唤了出来,下意识的看了眼齐灵儿,就见大师姐面色平静,没有半丝惊讶,显然早已料道。

    “这位大师姓唐名玄奘,和孔丘相交时间虽短,可他满腹经纶,才智高绝,却让孔丘心悦诚服。”

    从九重孔君宫悄悄留到人间的少年热情地说道,他亲近君公子,爱屋及乌,对天吾山门人也推心置腹,却未曾发现左清尘眸中一闪而过的怒意。

    台下百姓一个劲的起哄,隐于人群中的“仙神妖魔”乐得看好戏,阁楼上的四家巨头势力冷眼相向,而台上的僧人却从容不迫,嘴角含笑,眸子深处宛若一弯古井,即便暴风袭来亦不会波动半分。

    “诸恶莫作,诸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

    年轻的僧人吟念着,他的声音不高不低,堪堪能越过嘈杂声传入众人耳中,饱含智慧的眸子平静地望向世人,目光如流水轻荡,柔而不紧,温醇和煦。

    “是日已过,命亦随减,如少水鱼,斯有何乐,大众当勤精进,如救头燃,但念无常,慎勿放逸”

    随着佛音传开,会场上下渐渐安静,从西天尽头荡来的佛光仿佛一衫厚实绵软的袈裟铺落在皇城前,半柱香过后,长安百姓个个面容庄重,神色虔诚地望向唐三藏,听着或是朴素或是华美的佛经,心中感悟教化,只觉大彻大悟,一时间,满城百姓人人向佛。

    “咦传道在明日,今日就开始不好,水陆七日的流程只是个幌子,西方佛家今日就欲将长安变成佛城。”

    东面一座高阁上,黑袍男子瞳孔陡缩,心中暗道不妙。在他身后坐着两名男子,左边的身形高大,面容粗犷,不怒自威,右边的则略显削瘦,一头乌发垂地,透着几分妖冶。

    水陆大会召开,垂天道上诸巨头自然落座高阁,南阁为君公子,西阁为赵公明,北阁为清风明月,东阁自然是通风君圣,而在通风君圣身后坐着的,却是移山和驱神。除去酒肆里的陆压,这水陆大会竟聚集了四名君圣,而只东阁一方便拥有三名君圣,自然引人注目。

    “人人向佛,如此一来,这长安城变为佛地,我等还有何好争的。”

    闷哼声传来,却是妖族天帝移山君圣怒目望向会场中的僧人,大手扬起,一股道力悄然流转,化作离弦之箭射向唐玄奘。护佑于唐玄奘周遭的十二名老僧似有察觉,转目望向东阁,尔后齐念佛号,十二只手同时按上那座佛龛。这番场景落在百姓们眼中只当老僧们在为大德助势,可在场强者哪会不知这私底下的争斗,看向那座佛龛,就见九颗舍利微微摇晃着,黄光大作,从佛龛顶部蹿上一股道力,虚化成一柄利斧,重重砍向移山君圣的道力。

    东阁之上,移山君圣皱起眉头,道力聚于双目,只见在那十二老僧的皮相下,却是十二名相貌奇异、各执法宝的菩萨。

    “十二圆觉菩萨!哼,准提那厮还真是下血本了。”

    移山君圣是粗人,毫不忌讳地骂咧道,身旁的驱神却兴起来。

    “移山,这么多年了你还是没什么长进,且看我来。”

    话音落下,驱神及地的长发轻轻飘荡着,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