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玄幻电子书 > 神兽传承在现代 >

第147章

神兽传承在现代-第147章

小说: 神兽传承在现代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也还有素璧,是作为礼器出现的,再后来则不多见了!”

    “谷纹璧和蒲纹璧流传的时间就长了一些。到明清时代。还出现了一面是谷纹或蒲纹。而另一面是花鸟纹的玉璧,全部为谷纹或蒲纹的玉璧多见于战国和汉代,有不少的精品流传了下来,其实早在战国时期,这类玉璧就很珍贵,多为佩饰和馈赠品!”

    说到这儿,肖荣把手中的玉璧交到陆宏手里,示意他仔细看。自己则继续讲道:“战国谷纹璧,玉璧上镌刻有成排的密集小乳丁,乳丁一般为漩涡状,如同谷牙,取其谷可养生的寓意!”

    “还有,战国谷纹璧多为上等青玉所刻,抚摸谷牙有润手感,且玲珑有致,璧侧半为三线排纹,一粗两细。另外玉璧内侧小孔为外厚里薄……”

    肖荣越讲,陆宏就越惊讶。他手上的这块玉璧与肖荣所讲的一模一样,肖荣所说的所有的特征都在这一块小小的玉璧上有所体现,这时他才真正彻底的相信了肖荣的话。

    “那这么说来,这真的是战国的?”相信归相信,陆宏还是希望肖荣再肯定一次,虽然他现在也不缺那几十万块钱儿,但是像这种两千多年前的东西,总是可遇而不可求的,收藏也挺不错的。

    “没错,你手上这块小玉璧,就是一块正宗的战国谷纹璧,只可惜保存的不是太好,有些磨损,不过若能盘上几年,还是能盘活回来的!”肖荣微笑点了点头。

    “盘?怎么盘?”陆宏一头雾水的问道:“你教教我,我自己盘行不行?”

    “你每天要忙着灶台鱼馆的事情,这么忙,哪有时间弄这个,何况你又不懂!”肖荣摇了摇头,说道:“我劝你还是转让出去吧,让真正真正喜爱古玉、懂古玉的人去盘,才能让这块古玉重现辉煌。”

    “这样啊!”陆宏有些丧气的说:“那好吧,二哥你认识这方面的人多,你帮忙给转出去吧。”

    “也好,这样吧,我先按市场价把钱给你,算是我收了,遇到合适的我再转出去,也省的到时候麻烦,怎么样?”肖荣笑道。

    “没问题,二哥你看着办好了!”陆宏不在意的挥了挥手。

    “什么看着办啊?”办公室的门突然打开,周东走了进来。

    陆宏把刚才的事情又说了一遍,周东听着跟讲故事一样,夺过陆宏手中的玉璧左看右看,嘴里还啧啧有声:“行啊大宏,你姥姥家是不是有什么宝藏啊?狗撵兔子都能叼回块战国玉璧来,什么时候我们也去试试运气?”

    “你还别说,我姥姥家千百年来一直流传着一个宝藏的传说,霸王别姬的故事都知道吧?据说虞姬的故乡就在我姥姥家旁边的一个村子里,千百年来一直传说项羽宝藏就藏在村子附近的草山上。”陆宏得意地说道。

    “不对吧,我怎么记得有记载说,虞姬的故乡是苏省my县的一个什么乡镇来的,怎么又跑到你姥姥家去了?”周东疑惑的问道。

    “大宏你说的那个村子是不是叫塔村?”肖荣突然插嘴道。

    “是呀,二哥你怎么知道?”陆宏奇怪地问道。

    “那就是了,我曾经看过一份资料,就是说项羽宝藏的事情。”肖荣微微一笑,说道:“资料上说,当年项羽为避难,曾与叔父项梁避难吴中会稽一带,在项里村一带隐居,得到当地村民庇护。”

    “此后项羽募集8000江东子弟在附近草山练兵,铸十二面金锣日夜操练,金锣质地80%为金,20%为铜,价值不菲。起兵前夜,项羽为报答村人,命士兵在草山附近连夜埋下十二金锣,并在草山上刻下指引找到那十二金锣的字符。”

    “两千余年来,时时有人在山上发现该字符,但至今没有人能解开字符的含义。还有传说,明末清初的著名学者张岱曾在草山一呆数月,意图解开字符之谜,但终究未能如愿。乾隆游会稽时听闻该传说,曾特意到项里村附近查访,但最后却也是失望而归。”

    “后来也有很多人都想去破解这个字符,有的人说它是经文,有的人说是蝌蚪文,莫衷一是。但直到现在也没有人能够破解这个神秘的字符,项羽宝藏也就成了一个千古之谜。”

    “听到了吧东子,二哥这才叫知识渊博呢,你那一知半解的就别拿出来卖弄了!”陆宏呵呵笑道:“而且我们那里还有一些奇怪的风俗哦,都是证明塔村是虞姬故里的佐证。”(未完待续。。)

第二百九十四章 乡村夜宴

    “哦,这倒没听说过,说来听听!”肖荣大感兴趣的说道。

    “首先,塔村全村都是姓虞的,没有一家外姓,还建有虞姬娘娘庙,每当虞姬生辰都会有庙会,热闹非凡!已经延续了许多年。”陆宏娓娓道来:“而且,塔村还有一个不成文的奇怪规矩,就是所有人,不论男女的名字里,都不能有‘翠’字,你猜是为了什么?”

    “这我哪儿知道,真奇怪,农村女孩子不都是喜欢叫什么翠儿、花儿的吗?他们那儿为什么不行?”周东挠头问道。

    “我知道啦!”一直没有出声的于灵儿突然说道。

    “咦?嫂子你知道?说来听听!”周东赶紧问道。

    “我瞎猜的,也不知道对不对!”于灵儿笑了笑,说道:“‘翠’字把它拆分开的话,就是一个‘羽’字,一个‘卒’字,羽卒,不就是说项羽死了吗?如果真的是虞姬故里,又供奉虞姬娘娘的话,当然不能用‘翠’字了!”

    “聪明!嫂子真是冰雪聪明!完全正确,就是这么个意思!”陆宏不由得击节赞道。

    “呵呵,这个规矩有点儿意思哦!”肖荣也不禁笑了起来。

    “对了,二哥嫂子,你们有没有兴趣到我姥姥家去玩玩儿?这几天好像正是每年一次的虞姬娘娘庙会哦,很好玩的!”陆宏对肖荣和于灵儿发出了邀请。

    “你走得开吗?新店开张应该很忙吧?”肖荣见于灵儿明显有些意动,不由迟疑地说道。

    “没事儿,明天新店开张以后。我就走的开了。各店都有店长打理。让东子在这儿盯着点儿,我可以走得开的。”陆宏略一思索答道。

    “我抗议,凭什么让我看家?”周东立刻不干了。

    “抗议无效,这里总的有个人坐镇,那里可是我姥姥家,我不去哪儿行,只能委屈你留下来了。”陆宏笑嘻嘻的说道。

    “哎,我好命苦啊!”周东一副可怜兮兮的样子惨叫道。惹得众人都是忍俊不禁。

    “好,就这么定了,等明天新店开张后,我们就到大宏他姥姥家玩玩儿。”肖荣说着站起身来,说道:“明天开张你们一定很忙,去忙自己的吧,我和灵儿先到倪哥那儿坐坐。”

    “也好,不过等会儿要回来吃饭哦!”陆宏点了点头,他们也确实有很多事情要做。

    “那当然了,车借我用用。等会儿我叫上倪哥一起过来吃大户!”肖荣哈哈一笑,接过周东递过来的车钥匙。与于灵儿走了出去。

    第二天,灶台鱼馆新店开张,场面搞得十分的盛大,相关部门的领导,餐饮协会的同行,以及社会各界的来宾济济一堂,新店开张仪式红红火火,非常的成功。

    又过了一天,陆宏和肖荣、于灵儿踏上了前往陆宏姥姥家的行程,只留下苦哈哈的周东坐镇灶台鱼馆。

    陆宏的姥姥家是一个小山村,那真是名副其实的山村,抬头是山,回头还是山,放眼望去,四面环山,这里的山都不高,不像北方的山那么高大陡峭,但真正是山青水秀,绿水青山。

    进村的山路不宽,但是修得极为平整,一点没有颠簸的感觉,道路两边绿意盎然,绿树成荫,山竹成林,车子行驶其中宛如穿梭在绿色的海洋,令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

    山村不大,背靠青山,依山而建,呈不规则的三角形展开,看上去也就是一二百户人家,家家都是江南特色的二层或三层的楼房。村前有一座不知建于什么年代的古老的小石桥,清澈见底的山溪水,带着山村特有的宁静和温馨缓缓的从桥下潺潺流过,好一幅祥和宁静的美丽画面。

    见陆宏带了朋友回来,他的外婆一家以山村人的淳朴热情欢迎着他们,简简单单的农家饭菜,将餐桌摆得满满当当。自家放养的土鸡肉、土猪肉,让肖荣和于灵儿吃得赞不绝口,大快朵颐;自己酿造的黄酒、果酒,醇厚甘甜,就连于灵儿都忍不住多喝了几杯。

    “大宏,这个地方真不错,我都不想走了,你小子怎么不早带我来呢!”饭桌上,微醺的肖荣赞叹道。

    “那有什么,二哥你们要是喜欢就多住几天呗,我外婆、舅舅和表哥都是很好客的,是不是?”陆宏也有些醉意了,一边说一边拍打着身边他表哥的肩膀。

    陆宏的舅舅和表哥都是实实在在的山里人,寡言少语,闻言也只是憨厚的笑笑:“是,你们愿意住就多住几天,就是条件差点儿!”

    “没事儿,这儿挺好的,其实我们老家也是农村的,还不如你们呢!”肖荣说道:“只是给你们添麻烦了!”

    “不麻烦,不麻烦!”陆宏的表哥叫黄明,是一个忠厚老实的中年汉子,一顿饭下来也没说几句话,他老婆,也就是陆宏的表嫂却是嘴皮子利索,说话嘎嘣脆:“多吃点儿,这菜都是自家种的,鸡呀、猪的也都是自己养的,一点儿药没有,你们城里话怎么说来着,对了,这叫无公害!”

    “哈哈,表嫂说的一点儿都没错,就是无公害,我们这是纯天然无公害绿色食品呀!”陆宏说着,又向肖荣和于灵儿耀道:“而且你们知道吗?这些菜都是用土灶柴火烧的,比起城里的液化气、天然气做出的菜味道不可同日而语!”

    “难怪呢,我说怎么这么香!”肖荣摇头晃脑的说道:“自古有云‘柴米油盐酱醋茶’,可惜现在在城市里,想吃一顿焚柴生火做的饭菜,已经是一件奢侈而又不切实际的事情。”

    “其实用柴火烹制食物,在古华夏是颇有讲究的,什么柴火做什么用途都有一定的规矩。比如‘桑柴火:煮物食之,主益人。煮老鸭及肉等,能令极烂。能解一切毒。秽柴不宜作食。是指用桑木作柴火,适合比较多种类的烹饪,因为能把禽类和肉类料理的比较透彻。”

    “松柴火:煮饭,壮筋骨。煮茶不宜。是指用松木做柴火,就适合做米饭,却不适合烹茶。”

    “栎柴火:煮猪肉食之,不动风。煮鸡、鸭、鹅、鱼腥等物,烂。是指用栎木做柴火来烹调猪肉,据说能防止风寒。”

    “还有什么,稻穗火:烹煮饭食,安人神魂,利五脏六腑。麦穗火:煮饭食,主消渴、润喉、利小便。茅柴火:炊煮饮食,主明目、解毒。芦火:宜煎一色滋补药。这里面的讲究多了去了,一言难尽!”(未完待续。。)

第二百九十五章 娘娘庙会

    “这人,又喝多了,每次一喝多就关不住话匣子,胡言乱语的卖弄文采,让你们见笑了!”于灵儿捅了捅肖荣,不好意思的笑道。

    “你们文化人儿就是懂得多,我们山里人可不懂那么多的道道儿!”陆宏的表嫂大咧咧的一笑,又对陆宏说道:“对了,你刚才说明天要和你的朋友去逛庙会是吧,要不要让你表哥陪你们去?”

    “不用了,别忘了我小时候是在这儿长大的,庙会去过多少次了,没问题的!”陆宏拍着胸脯说道。

    接下来几个男人推杯换盏,敬来敬去,直到都喝了个酩酊大醉,方才上床卧下,沉沉的睡去。

    第二天,一大早肖荣等人就被家养的大公鸡叫醒了,洗了把脸,呼吸着山村里新鲜的空气,精神好得不得了,虽然昨晚喝得多了点儿,但是居然一点儿头痛的感觉都没有,简单吃了点儿早饭,陆宏就和肖荣、于灵儿向庙会赶去。

    一路上十分的热闹,去参加庙会的人络绎不绝,这也可以看出当地人对庙会的重视和喜爱。

    快到庙会的时候,远远的就看见了一个五六米高的用木头搭建成的棚子。它由两扇木门和几根横梁构成,横梁上还搭有许多个三角形木架,上面扎满了各式花朵和幌子,颜色鲜艳,十分的显眼。

    “那是什么,这么高!”于灵儿奇怪地问道。

    “那个叫欢门,迎接着各方赶庙会的人,进了欢门就是庙会了!”陆宏回答道。

    “这就是欢门?这么说来你们这个庙会还真是挺有历史的。最起码是宋朝就有了。”肖荣突然说道。

    “啊。什么意思?我怎么不知道!”陆宏有些不明白。

    “欢门。全称应该叫彩楼欢门。兴起于唐,流行于两宋,上元佳节时,为体现与民同乐,皇城大门会扎制山楼影灯,起露台,陈百戏,就跟庙会差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