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科幻电子书 > 书香世家 >

第98章

书香世家-第98章

小说: 书香世家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个为了自己儿子奋不顾身的女孩还是挺满意的。  
    她从手腕上脱下一只质地莹润的暖玉手镯,缓缓为书华套上:“这个是我在嫁进侯府之时,侯爷的母亲送给我的,她老人家早已不在了,但这手镯却还得传下去。我说的,你可是明白了?”  
    书华早就打定主意应下这门亲事,眼下又见到自己的未来婆婆是个好相与的人,这脸上的开心却也愈发的真切了:“夫人所说,书华全都记下了。”  
    侯爷夫人满意地点点头:“沛倌儿是个不喜多言的孩子,平日里有什么事儿也不爱说出来,就爱装在心里兜着。你既是他相中的人,想必对他也是了解的,有些话便是他不说你也应该明白的,若有个什么事儿,你也得学着多为他考虑考虑。”  
    望着她含笑倩兮的眼睛,书华心里没来由地颤了一下,头也不由自主地垂下去了:“抱歉,这一次的事情是我给侯府添麻烦了。”  
    “这一次的事情并非你所愿,你也不过是个受害者,实在怪不得你。只是,以后你若与侯府订了亲,那些个谣言还是少些得好,祸水东引固然用妙,只是女人的名声却也重要,这两者之间,我相信你应该能够权衡得宜的。”  
    庆远侯是个常年征战沙场的男人,性子能免有些强硬,而这位侯爷夫人看起来柔弱,却是个最擅长以柔克刚的,要不然,那么大的一个侯爷府,又何至于至今连一个妾侍都不曾出现过。  
    书华垂首望着手上晶莹剔透的手镯,心中一片叹然,她最不擅长与这种绵里藏针的人打交道,看来今后的日子还有的熬了。  
    “夫人教训的是,书华日后定当谨记在心,不敢有负夫人的希望。”态度恭敬,眉眼卑谦。  
    “今日,侯爷已经进宫去讨旨了,彩礼也已经准备得差不多了,过两日便会送上府来。”侯爷夫人又将她从头到脚看了一遍,见她面色红润,精神不错,方才再次说道,“你家的事情我多少也听说过一些,沈夫人去得早,家里的烦心事也多,很多事情可能你也不大清楚。我见你也是个聪明的孩子,应该不至于出甚大问题,只是这婚嫁之事非比寻常,出不得半点差池。”  
    知道她是有备而来,书华倒也没有反驳与她,只安安静静地继续听着。  
    果不其然,很快又见那侯爷夫人说道:“我这次来顺路带了两个精通礼仪的嬷嬷,她们都是从宫里出来的,教过不少管家小姐规矩,在这汴京城内也算是有名声的。你且好好地学,若是合适的话,我便让她们继续教你学习婚嫁方面的规矩。虽说现在距离正式嫁娶还有六年的时候,但这事儿却也耽搁不得,早点学会了也早点安心。”  
    一听说是嬷嬷,书华脑中浮现的第一个念头就是那个传说中的容嬷嬷忍不住在心里暗自打了个寒颤,甩去那些恐怖的想法,她乖巧地点点头:“有劳夫人操心了。”  
    似是察觉到了她心中的惧意,侯爷夫人不免露出几分温柔的笑容:“不用担心,我都与她们打过招呼了,你现在身子还不爽利,她们做事也是有分寸的,断不会让你感到难受。” 
    那意思就是说,等她身子全好了就要开始“没有分寸”了吗?书华忽然觉得,这个病可以养的更久一点……  
    她笑着感谢侯爷夫人的善意,又接着道:“不知夫人在城中可识得哪些好的绣娘?”  
    侯爷夫人不想她会问出这等问题,神色稍稍一顿:“是有识得几个,你这是……”  
    书华不好意思地笑笑:“实不相瞒,家母去得早,很多事情也来不及教,二哥也没注意到这档事儿上来,便拖着耽搁了。虽然这事儿说出来有些丢人,但书华也是真心想要快些补回那些落下的课程,难免让夫人见笑了。”  
    沈家前些日子的传言她是知道的,这沈家里的事情她多少也能猜到一些,知道她的日子也不容易,心中不禁也软了些:“你且放心罢,我回去之后为你好生留意,过几日便会差人将绣娘请到你的府上。”  
    两人又就这纳征之事说了些话,等到快到中饭时候,书华本想留她下来用饭,奈何侯爷夫人说是家里的彩礼之事还有地方需要打理,便带着丫鬟们离开了沈家,留下一大堆的补药补品,弄得书华又得一样一样地吩咐下人们将它们收好。  
    想着那侯爷夫人,书华知道硬碰硬是行不通的,就只能选择选择表现的比她更加软。虽不至于占得什么便宜,但至少也不用担心吃得什么大亏,至于这其中的弯弯绕绕,也只好等到日后再慢慢研究了。  
    只不过,此刻摆在她面前的难题,除了那些琐事,还有侯爷夫人好心送上门的两位嬷嬷……   

第37章 过定 
 
    对于学规矩这种事情,只要手段不是过于严厉,书华也不会有多大的反感。相反的,她倒更觉得自己正需要这样一番系统的训练,只有等到摸清了这个时代的规矩,她才能清楚自己那些作为是不合理的,也免得日后再犯这种常识性的错误。  
    而且,那位侯爷夫人看起来也不是什么好糊弄的人,为了自己将来能有好日子过,这规矩还是老实学着好。  
    初次见到两位嬷嬷的时候,书华还躺在床上养伤,但为了保证自己能够赶在纳吉那天不出错,她还是从床上爬了起来,并且根据两位嬷嬷的建议,做出了这两日的课程安排。  
    这两个嬷嬷看起来都不过三十岁左右,稍胖点的那位姓姜,面皮白皙,眼角总是带着笑,看起来像是个和善的人;而稍瘦得那位则显得严肃许多,她姓胡,颧骨略微突出,嘴唇单薄,一眼看去就觉得是个厉害的人物。  
    显然是有侯爷夫人与她们打过招呼的,所以她们对于书华的教导倒也不是很严厉,而且时间比较紧,她们也没什么闲工夫也摆架子,就挑了些紧要的地方说与了书华听,让她将那些常人容易出错的地方多多练习了几遍。  
    与她们而言,这沈家与侯府之前的亲事已是双方认定了的,这教规矩之说也不过是走个过场,她们又何苦去自讨没趣,弄个不好两边都得罪了,最后可是半点好处都捞不着。  
    这层层的原因叠加起来,书华学规矩的日子倒也不是很难过,而且她之前也专门联系过宫廷里面的礼仪,行走敬茶之类的简单事情难不倒她。  
    两天的时间就这么过去了,书华这些个表面上的规矩倒也学得似模似样了。这不,今天庆远侯府的人就带着聘礼上门来了,这次只算是小聘,俗称过定,正式的下聘还得等到成亲前的半个月才能进行。再加上如今沈家重孝在身,死者为大,这红白之事更是要相互避忌着点儿。  
    庆远侯府似是早就注意到了这点,在准备聘礼的时候也只是备了贵重但却不隆重的礼,数量也精简了不少。但因着有皇帝陛下的圣旨在前面开道,这再怎么简单的聘礼,最后还是不免引起了汴京城内很多人的注意。  
    当媒人带着带着聘礼上门时候,直接就见了沈书才,两方交换了八字。上有圣旨压阵,后有庆远侯府撑腰,这位据说很有名气的官媒对沈书才那也是极为客气的,一双嘴皮子不停地说着吉祥话,只恨不得把沈书华与小侯爷都夸上天才可。  
    妹妹能觅得如意郎君,当哥哥的沈书才自是高兴的,虽然那些吉祥话听得耳朵都起茧了,但还是抵不住他心底的欢喜,当下派人赏了好些礼金,又差人将提前准备好的回礼让媒人带回去。  
    如此变算作是礼成了,而作为主角的沈书华与小侯爷至始至终都未曾露过面,对于此事,这两天努力学习规矩的书华表示非(…提供下载…)常愤慨。  
    被耍了被耍了书华趴在床上,裹着被子来回打了几个滚,自己这么辛辛苦苦地学规矩,到最后竟是半点用场也没派上,根本就是浪费她的感情啊。  
    可还没等到她蹦出来向侯爷夫人表示不满的时候,又一个消息传入了她得耳中——西王府被证实与辽人奸细一案并无关系,实属无辜牵连,已被皇帝下旨无罪释放。  
    朝廷给的解释是,故意联系人贩子拐骗妇女的只是王府中的一名小丫鬟,朝廷已将其定罪,并决定秋后处斩。而西王府一家被证实与此事无关,陛下就形式上给了个管教不力的罪名,罚了西王爷一年的俸禄,并且将其禁足三个月,以示惩戒。  
    如此不痛不痒的惩罚,落在旁人的眼中,即便是瞎子也能看出其中有文章。喊抓人的是皇帝,下令放人的也是皇帝,人常说君心难测,果真是没错的。  
    至于此次立功的庆远侯府,皇帝陛下倒也没有冷落了他们,大方地给了不少的赏赐,甚至于刚刚与侯府订了亲的沈家也沾了不少的光。  
    当书华看着摆在面前的绫罗绸缎,那些个怨气一下子又被憋了回去,吃人家嘴软拿人家手短,这下子她是再没底气去寻人家的不是了。啥,你说把它们退回去?那可都是皇帝御赐的,你敢抗旨不遵?你怕是活腻了吧  
    沈家还在孝期,三年之内是没法子穿这些歌华丽丽的绫罗绸缎了,而这些又是御赐之物,更不能拿出去卖了换钱,到最后只能将它们摆在了库房的最高处,早晚三炷香供着,只等着快些过完这三年。  
    与此同时,侯爷夫人选中的绣娘也被送上门来了,那位绣娘的夫家姓谢,常人称之为谢娘子。她看起来是个做事相当利索的女人,不爱多说话,但在规矩和绣工上面,却是相当不错的。尤其是她带来的那些绣品,都是极为精致的上品,看得书华钦佩不已。  
    想来那侯爷夫人也是费了心思的,特意寻来这般绣工精良的绣娘,感激与怨气相抵,书华这心里又恢复了平衡。  
    上午学规矩,下午学女红,书华的日子过得相当充实。而在她对院的沈书画似乎也消停了,自打书华过定之后,一直就安安静静地呆在屋里,直到沈书才带来从苏州老家传来的消息时候,沈家这才再一次掀起了不大不小的波澜。  
    姚氏在路上遇上了山贼,等到当地的官府赶到之时,她已被吓得失去了神智。后来被辗转送回到苏州老家,族中的长老为她请了大夫,据说是受刺激过大,导致神志不清,如今算作半个疯子,说话颠三倒四,时常还会动手打人。为防止她伤人,族中兄弟商量了一下,决定将她锁了起来,每日派专人伺候。
    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沈书画急得差点晕厥过去,她扶着绿思的手,在经过短暂的缓气之后,又将矛头直指书华:“是你……是你,你之前就说会对我娘下手,如今我娘成了这般模样,定然是你在暗中下的毒手。”  
    面对她得猜疑与指责,书华倒是显得很冷静,她若有所思地看了二哥一眼:“那些山贼呢?”
    沈书才摇摇头:“官府说那批山贼是那一带很有名的,这一次也只抓获了一小部分,如今都被关押在牢,只等着刑部定罪了。杀人抢劫,想来他们的下场也就是个‘死’字。”  
    书华沉默了一下,一句话噎在喉咙处,结果还是没能问出口。她想问,既然明知那一带的山贼很有名,又为何还要走哪一条路?便是绕一绕,也不过多了三四天的功夫,又何至于闹出这档子事情。  
    只不过,这些话也就是在她心里想一想,说出来是没必要的。事已至此,多说无益,更何况二哥此举也是出于保险,她又何必去做那个烂好人。  
    至于情绪激动的沈书画,书华表示除了几分同情以外,便是再无其他感情。莫说她铁石心肠,她与姚氏、沈书画本就无甚感情,再加上她们这些日子来的所作所为,书华此刻没有跳起来拍手称快就已经很不错了。  
    她让人将沈书画送回屋子,并且派专人守着那里,严防她随意乱出。偶尔空闲的时候就去看她一眼,直到确定她不会再挥刀砍人的时候,方才稍稍松懈了一些。  
    等到这事儿一过,书华又开始继续她得学习大业,每日勤勤恳恳,学习的效果亦是相当显著。当两位嬷嬷将书华的表现报给侯爷夫人的时候,那侯爷夫人显得还算满意,她对这个儿媳妇的要求并不高,只要是儿子喜(…提供下载)欢的,并且不会给侯府丢脸的,便已经算是不错的了。  
    在学规矩这方面,侯爷夫人也算是过来人,心中亮堂得很。她原本还以为沈书华会向其他那些官家女儿一样,只要一提起学规矩,就忙不迭地叫苦连天,那些个暗地里使小手段偷懒的,更是家常便饭。但听到两位嬷嬷夸奖沈书华认真努力的时候,这心中不免对其刮目相看,另一方面,她也为自己这个儿子的眼光感到自豪。  
    这心里一开心,她对两位嬷嬷又是一番赏,这两位嬷嬷也都是明白人,收了赏钱自是更加尽心尽力地教导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