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科幻电子书 > 书香世家 >

第202章

书香世家-第202章

小说: 书香世家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方锦莹如今已经将头发尽数挽起,梳着妇人的发髻,说话走路也不似当初那般任性洒脱。她拉着书华躲在房里头,说了好多贴心话,她从自己跟书亦定亲开始说起,一直说到了她嫁过来的一年里,遇到了多少辛酸事。
    不过说到最后,她又摸了摸自己微微隆起的小腹,幸福地笑着:“饶是遇到再多辛苦,只要一想到肚里的孩子,有些事情便也不觉得有多苦了。”
    女人果真是一种神奇的动物,不管自己再怎么任性委屈,但只要有了孩子,就会立刻变得坚强起来。
    书华又问了她,书亦待她可好。
    她红着脸低声说道:“他待我还是极好的,不管我在婆婆那儿受了多大的委屈,回到家里他还是会细心地哄我。”
    说到这儿,她忽然又笑了起来:“不过现在已经好很多了,我有了身孕,婆婆对我也挺照顾的,没事儿就让人给我熬些汤汤水水,倒我养得胖了好几圈。”
    书华也跟着一起笑,等到二哥派人来催她的时候,她俩这才察觉到天色不早,两人竟已在不知不觉中说了大半个时辰?
    离开的时候,方锦莹还一直拉着书华的手,在书亦的小心护送之下,亲自将书华兄妹送到了大门口。
    回到家里,书华想起今天遇到的人事,忽然发现这三年过得好快,原来还在一起玩闹的姐妹都已经结婚生子,如今只剩她一个人还是个单身贵族……想到这里,她忽然又想起了小侯爷,虽说庆远候府里有不可纳妾的规矩,可是老侯爷与侯爷夫人都不是什么省油的灯,她作为儿媳妇可得小心伺候着,倘若受了委屈,只怕也只能咬牙忍着。
    原本还高兴着的心情,一想到这些,忽然又变得担忧起来……
    她抱着这种既忧又喜的复杂心情,迷迷糊糊地睡了一整晚,第二天天刚亮就被青巧催促着起了床。
    今天要回京,书华在吃过早饭之后,立刻就跟着二哥走出门,钻上了早已侯在门口的马车。
    因着前些日子书画出嫁,家里大部分值钱的东西都被当做嫁妆送去了段家,家里的行李物件精简了不少,大大小小装了七八车。为了安全起见,另外还有三车贵重的大物件在昨天提前运走了,今天出发的时候,实在是省了不少气力。
    此趟回京,他们走的是水路,坐的是特别定制的官船。船头船尾都插有印着“沈”字的旗子,普通船只见到他们,都得让道而行。每次经过一个码头的时候,都有当地官员在那儿等候,书才又要与他们寒暄一番,开船的时候,那些个官员又都会送些特产给他们。
    如此折腾,书华发现自家的行李越来越多,等最后上岸的时候,原本只有十一车的行李,忽然增加到了二十车。
    他们带着这二十车的行李,又走了两天一夜,方才从安徽境内走到河南。二哥忽然让大家放慢脚步,走走停停,有时候二哥还会带着书华在当地比较有名的景点玩上半日,书华若是想要什么,他也会毫不吝啬地为她买回来,只要她觉得开心就好。
    在书华问其原因的时候,二哥温柔地摸了摸她的头:“回到家里,就该准备嫁人了,日后你就要变成别人家的女儿了。金银钱财什么的你也不缺,我只希望你能在出嫁之前,多多在外面见见世面,将来老了时候想起来,不会觉得太遗憾。”
    书华被他的话惹得鼻子一酸,可又不愿哭出来,便将注意力全部转移到那些好吃的好看的什物上面,放肆地大卖特卖。
    直到他们真正进入汴京城的时候,书华忽然发现,自家的行李在不知不觉中又多了两车……

第56章 母亲和女人

    书华一回到开国公府里没几天,庆远候府那边就派了人过来商量两家的婚事,原本依照二哥的意思,是想将书再多留些日子,毕竟他就这么一个妹妹,眼看着就要嫁出去了,心里说舍得那都是骗人。
    可庆远候府那边等这门婚事已经等了六年,如今好不容易等到书华过了孝期,哪里还愿意再多等些日子,自是巴不得快些把婚事办了,好让老侯爷与侯爷夫人早日抱上孙子。
    于是乎,两家在婚事的日期上起了意见,各有各的理由,拉来扯去的,居然连太皇太后也给惊动了。
    最后还是太皇太后一锤子定音,将婚事定在了两个月后的十七。
    书才回到开国公府的时候,还在心里憋屈了好半天,他养个妹妹容易么?好不容等到妹妹长大成人了,可以知冷知热的了,结果别人一纸聘书,就将她给要了过去。
    憋屈归憋屈,该置办的嫁妆物事可是一样都没少,好在前两个月为书画置办婚事的时候有了些经验,让他这一次镇定了许多。
    因着家里除了他们兄妹二人以外,便没有个可以主事的长辈了,三叔与四叔虽说隔得都不远,但之前将关系闹得那么僵,眼下也拉不下脸面去请他们。再者,书才也实在是厌烦了他们的那副嘴脸,能不见到他们就尽量不要见到。
    权衡之下,书才写了封书信,叫人快马加鞭送到洛阳白家。
    三天之后,大舅与陶氏就出现在了开国公府门口,他们两口子当初收到书才的书信时,知道是为了书华的婚事,立刻将手里的事儿全都丢给了三弟和阮氏,然后就赶了过来。
    进门的时候,陶氏就跟书才说道:“原本我们还为书华置办了些嫁妆,给她添妆的,可是这一路赶得匆忙,那些东西实在碍事,就让老魏带着些下人护送,现在还在路上,估摸着过两天就能到了。”
    书才一边应着,一边说道:“能将你们请来已是我和书华的福分,哪里还能让你们破费?倒真是我们做晚辈的不孝了”
    “哪里破费了?左右不过几件不值钱的东西,放在家里也是放着,还不如拿出来给咱们的外甥女添妆”大舅虽然因为赶路而显得有些风尘仆仆,但脸色看起来极好,红光满面的,说话也中气十足,“那几抬嫁妆大都是提前就置办好的,你外祖母和大舅妈可在这上面费了不少心思,就怕委屈了华姐儿若非怕跃过开国公府的规矩,她们两人非得把整个白家都得搬过来”
    难得见到大舅开玩笑,书才自然极给面子地笑了起来,又陪着他们夫妻说了些话,顺带问候了外祖母、二舅、三舅与阮氏最近的情况。
    大舅说起外祖母和三舅的时候,脸上的笑容又深了几分:“你外祖母是越老越爱热闹,今年也不打算搬回郊外的庄子住了,扎扎实实地住在了家里头,平日里没事儿就请几个戏班子在家里头唱唱跳跳。不听戏的时候,她就抱着明倌儿,精神头儿好着呢”
    明倌儿就是三舅和阮氏的儿子,全名叫做白宜明,今年刚好六岁,正是最可爱的时候。
    “你三舅如今总算是收了性,没有再老是往外头瞎跑,还能够帮家里管点事儿了,又加上又三弟妹在旁边看着,他们小两口的日子倒也愈发好了。要不然,我哪敢和你大舅妈啥事儿也不管,直接撂摊子就往这儿跑来了?”
    陶氏掩嘴轻笑:“老三学好了,也算是去了你的一块心病,相信咱们白家将来的日子一定会越来越好的”
    大舅爱听这话,立刻爽朗地笑起来,当真是身心舒畅。
    书才听着也觉得心情好,若非家里事儿忙,他还真想回白家去看看三舅的儿子,还有许久不见的外祖母,如今也不知道有没有变化。
    三人又说了好些家常话,最后还是陶氏首先站起来:“我先去看看华姐儿,这孩子马上就要嫁人了,有些事儿还得我这个做舅妈的亲自跟她说说。你们舅甥俩慢聊,我去去就回。”
    书才赶紧让下人带着她往书华的房间走去,等到陶氏走后,书才方才问起了二舅的事情。
    原本还喜庆的气氛,因为这个问题忽然就陷入莫名的压抑中,大舅的脸色也变得不大好看:“二弟的身子愈发不行了,估摸着今年年底……也就差不多该走了……”
    书才的脸色也变得有些严肃:“大舅莫要难过,说句不大妥当的话,这事儿未必不是件好事儿。二舅自小身子就不好,一直这么拖着,对他而言不可谓不痛苦,早些去了……也算早些解脱……”
    “诶……”大舅无奈地叹了口气,“道理我也是懂的,只是……只是他毕竟是我的亲弟弟,手足之情不可断,看见他受苦我这心里也跟着难受啊”
    书才又好生安慰了他几句,至于曹氏的事情……他没有去问,也不想去问。大舅是个性子宽厚的人,只要曹氏稍微有一点安分,日子应该都不会很差,但要是曹氏做得太过分,想必大舅妈是不会轻易放过她。
    陶氏虽然看上去性子仁厚,但熟识她的人都知道,她是个有心计有手段的女人。若非这样,她又如何能将偌大一个白家打理得井井有条,如今整个白家上下几百口人谁对她不是心存敬畏?
    话说那头,陶氏到了书华的屋里头,立刻就亲昵地拉着书华说了好些话,问了她最近都在干什么,在苏州的时候可曾有人欺负她,还有关于书画婚事的事情……
    书华对这位大舅妈的印象不错,面对她的问题都是老实地一一作答,等到陶氏问完了问题,书华才开始主动问道:“许久不见三舅和三舅妈,他们可曾还好?” 
    “他们小两口的,整天恩爱得不得了,哪能不好?”陶氏掩嘴轻笑,“我与你大舅在出门之前,还被明倌儿拖着,说要来汴京看她表姐结婚。若不是外祖母死命拽着,估计他现在都已经跟过来了”
    说起那个未曾见过面的小表弟,书华显得也很好奇:“就把他带过来嘛原先三舅还答应我,等到明倌儿生下来之后,就送过来给我瞧瞧,结果一直都没瞧见倒让我这心里好奇得要死”
    “把他带过来少不得又要多出好多事儿,凭地给大家伙儿添乱再说了,你外祖母对他心疼得紧,要是咱们把明倌儿带来汴京,你外祖母非得担心得吃不下饭不可”陶氏顿了顿,带着笑意瞅着她,“你若当真这么喜(…提供下载)欢小孩子,何不如自己生一个?大舅妈以过来人的身份告诉你,自己生的孩子绝对要比别人的孩子可爱得多”
    知道陶氏是在与自己调笑,书华不好意思接话,索性换了个话题:“等到大舅妈回去的时候,帮我捎些小玩意儿给明倌儿,让他也知道知道我这个表姐的好处”
    陶氏明白她是在害臊,便索性收起笑容,与她正色道:“我知道你心里羞,但我刚才说的那事儿对你而言,是极其重要的。一个女人若想要在后院站稳脚跟,除了有厉害的手段以外,还有就是孩子。只要你有了孩子,就没有人能够撼动你正室的地位,即便将来有一天你年纪大了,跟相公的感情也淡了,但你只要膝下有子,就照样还是你的正室,你这一辈子也就算是有始有终了。”
    书华受教地垂下头,静静听着。
    “我听说庆远候府里是不能纳妾的,但是男人若想要花心,即便没有了妾室,也还有通房丫鬟和青楼柳巷。作为未来的当家主母,你所要掌握的,是整个庆远候府的利益,外面的女人只要没有伤及到候府名声,你就可以睁一眼闭一只眼;后院里的女人,只要没有蠢到明目张胆地对付你,你就让她们那些个下溅的婢女互相去咬对方。你要记住,你是正室,是庆远候府明媒正娶八抬大轿抬进候府的,你和你的孩子才是候府未来的主人,即便你今日无法将那些挑衅你的敌人连根拔除,但到了将来的某一天,你一定能让他们消失得无声无息。”
    一想到小侯爷可能会与别的女人厮混,书华的手指下意识地收拢一下,道理她是明白的,只是有些事情不是光靠道理就能讲得通的。
    人之所以区别于草木,在于一个情字,时间任何事情的决断,也无外乎情理法三个字。然而,情却是摆在第一位的。
    如果事事都只讲理而不念情,人这一生未免活得太寡淡。
    陶氏似是猜到了书华的想法,便又道:“不是说感情不好,只是说感情对于一个女人而言,祸绝对大于利。你现在还年轻,在你还没有孩子的时候,你会觉得感情和男人是你的一切,等你有了孩子,有了需要你依靠的存在时,你就会明白,孩子绝对要比男人来得可靠得多算计不是每个女人与生俱来的,但却是每个母亲与生俱来的。”
    最后一句话,让书华微微一愣,如果将来有一天,她的孩子陷入危险了,她会不会不择手段地去将引发危险的祸端尽数铲除?
    答案很肯定,她会。

第57章 成亲(上)

    陶氏知道书华是个能拿主意的人,即便将来嫁到了候府,应该也不会犯什么错事,只是作为过来人的陶氏,深知作为新媳妇儿时候的艰辛与委屈。
    这是一条修行路,饶是再苦再累,也只能咬紧牙关忍着,人说前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