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激情电子书 > 斜阳若影 >

第38章

斜阳若影-第38章

小说: 斜阳若影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自来练习琴筝笛,向来是以笛音杀人,以筝奏欢乐,以琴抚悲曲。是因笛音绵延,音节连贯不断,更好控制细微处的变化;筝弦数十六,最是适宜以之轮指弹奏;琴弦为七,拨之余音袅袅,悲声引人发泣。

    冷副总管如今就坐在眼前,虽说没见过他谈琴论曲,却也必须防其万一。如今手上正是七弦古琴,却要奏什么曲子,才能不被青阳宫一行听出其中有“梅若影”的影子呢?

    沉吟未几,有人一声咳嗽,听声音却不是真咳,而是情急之下催他奏曲的意思。

    本已按在火弦上的指轻挑,单音顿起,便压了那些心急如火者的催促之意。

    心头一动,他幼年习琴艺时,启蒙老师曾讲过一事。

    古琴其实又称“文武七弦琴”。上古古琴原本只有五弦,是为金木水火土之意。其后,周文王为纪念死去的儿子伯邑考,增加了一根弦。尔后,武王伐纣时,为了鼓舞士气,便又增添了一根弦。因而得此名。

    当时老师便说,有的俗人说“琴是高雅文致的乐器,应弹与世无争之音”之类云云,都是些放P的话……

    南楚人有点两晋人的风格,士人学者间崇尚清谈。琴曲便也多以类似高山流水、梅花三弄的高远雅致之调为主。

    思绪到此顿了一顿。稳了稳轻颤的手指,忆起那段雪中论琴的日子。就连他自己,在与林海如论琴时,也是配合了对方的风格,以雅曲为主。唯一一次以激越之情奏曲的,便是与岁寒三友品酒时的事情了。所幸那时也只是以琴音配合吟诗,不虞会让人记忆深久。

    正这时,司徒健突举酒冷然道:“公子如今久拖未决,不知是曲多难定,还是不屑为我等助兴?”

    旁边已被人遗忘的宁城府尹钱胖子立即附和道:“我可是第一次见到如此托大的小倌呢。”眼中却是色予神授。

    梅若影薄薄的眼睑微阖,懒意舒张的杏目便化作勾人的一泓春水,因笑道:“晚香未起,不愿起指。”

    旁边立有侍女燃上熏香捧来。梅若影心中暗赞颜承旧好手段,训得这些使女小厮个个会察言观色随机应变。

    袅白烟气盘屈上升,被火光一映,立又显出浓淡不同的菊色。正是群竹山庄名下产业散彩坊所特制的晚香,薰料中加入了夜来花香,幽幽沉沉,郁而雅致。

    于是起指行弦,一轮七音过后,便是在前世失传已久的《广陵散》的开指。

 

斜阳若影(法医穿越) 第二卷 南楚寒春 第43章 广陵散
章节字数:4290 更新时间:07…07…23 22:07
     广陵散


    小学时,曾在上课偷看金庸的《笑傲江湖》。正看到堂堂魔教曲长老已经绝响的《广陵散》,特地去做盗墓贼之处,忍不住噗哧一声笑了出来。

    下一刻,就见到老师米灰的裙摆刷地一下出现在自己眼前。惊愕之下抬头一看,老师正黑着年轻的脸,只瞄了一眼就说道:“原来是《笑傲江湖》啊,邹敬阳你倒是挺乐于‘笑傲课堂’的嘛,要不要什么时候到老师的办公室去‘笑熬浆糊’一下呢?”

    虽然后悔万分,可当时就是无法不笑出来。

    因为《广陵散》的曲谱外面没有,邹家却藏着。家里那位常装得一本正经的大爷爷就是个乐痴,曲谱是他盗墓盗回来的。

    及至稍长,便再无法为此嬉笑。那首曲子,成为一块圣域般的存在。

    初中时正读晋书,看到了嵇康,便不止一次为那个龙姿凤章、天质自然的男子而垂泪。

    世人皆道嵇康清高,岂能知他只求取心灵的平和。世道纷杂,名利与他无干,宠辱于他无惊,唯有身边友人与自然才是他所追求。

    这么一个人,因为无法虚伪迎合,不屑趋炎附势,最终获莫须有之罪名,死于洛阳东市的刑场之上。他也许不曾想到,一生挚友寥寥无几的他,死时竟有如此众人前来送行。

    刑场之下,三千太学生跪满一地,恳求朝廷刀下留人。

    然而最终不留。

    他只是一笑,一曲,一叹:“……《广陵散》于今绝矣。”

    刑场上下,寂然无声。

    性命于他,本无挂碍。那是真正的天赋之才,真正率性自然、深沉而不能矫饰的人。

    血染刀下,余音依旧袅袅。斯人已逝,风神依存。有多少人,能如嵇康一般,明了自己的信念,并一直坚持着?有多少人能如他一般,能摆脱现实的困顿,以性命来维护自己所坚持的道?

    这世道如此的残酷,单凭一人之力,如何能够傲笑一世?

    梅若影舒指撩拨,那曲激越悲怆的旋律,随丝弦震颤,盈溢众人心间。此间世人不知有嵇康,更不知嵇康临终之叹。但只闻起指,便如闻鹤唳于天,百折而回,如见天地辽远之悠悠,顿觉自惭形秽之怆然。

    起指犹若未息,小序大序相继而起。曲调因之一转,沉重叹息,纷争渐起。此曲本就是讲述战国聂政为报父仇刺杀韩王之事。正声怦然而过,乱声纷杂动摇。仇恨、怨怒、愤慨、继而勃发。

    嵇康当年也是竹林七贤,如青竹一般,百折而不能虬曲,一旦脱手,又即挺立于林。只有如此的琴曲,如此不畏强暴、宁死不屈的意志,如此百折不回、一往无前的气势,才能令当年之嵇康念念不忘,临刑犹鼓一曲,传颂千年吧。

    两个主调盘结而上,渐升渐烈,时而哀怜悲悯,时而高亢悲壮。一如当日聂政仇恨炽烈,仗剑于众前孤身刺杀韩王;一如当日嵇康之清浅淡笑,身化青魂余音不为浊世所束缚。

    席间有善兵刃者,不觉间手按刃柄,几乎便要剑拔弩张。善音律者,则已怆然而涕泪俱下。众人只觉心潮澎湃,随起随伏,犹似情思皆被夺,不知身在何方。

    若影双目阖闭,不视一物。清音渐起嘹亮,越拔越高,便如当日竹林七贤之一的阮籍,感叹世间道路难行,于山林长啸不息;而至终于悟道,声远闻于天,回于地,直入人心深处,恍然若经历数世春秋。

    终至,若影悬手于弦,止息不动,继而缓缓收回。

    众人犹自觉得曲音悠然回响,以为乐曲尚未止歇。至回神时,唯余一盏古琴置于案上,旁边鹤鸟升山炉顶仍是袅袅白烟盘升,而那散发红衣的烬阳公子已然离去。


    (注:现在大家可以听到的《广陵散》并非古曲,而是建国后我国古琴家管平湖整理《神奇秘谱》所载曲调进行打谱的。然而《神奇秘谱》所记载的曲调,却是自隋朝流传下来,已经不是绝响于晋朝嵇康的那曲了。)

    ************************


    冷厉云不由叹息:“如此人物,竟然身陷青楼。可知这天下间,本就是世事无常。”诸随从及廖毅也都心有戚戚,默然不语。

    那边的钱胖子见司徒健陷入思索,忙道:“可要我去将这小倌赎来?”

    司徒健冷冷一眼扫过,钱胖子顿觉似被冰凌穿透,赶紧噤声垂首不言。司徒健起身抬步,不再理会余人,自己走向楼梯,行了下去。其余从人见状,赶紧结了账,也跟着离开。

    一名富家公子怅然良久,突然举酒叹道:“晚香缭绕人头涌,红衣素手抚七弦。欲得美人一回眸,曲终音残人不再。”他刚吟诵完,左近几名文人都纷纷叫好喝彩,于是又起一番劝酒,气氛才慢慢回复。只是人人心头都念着那个“红衣素手”了。

    廖毅听了,做了一个欲呕的表情,低声道:“这等三流烂诗,韵律都不齐全,还敢拿出来见人。”转头对冷厉云怨道,“我家公子将行诗文法、十六弦筝技法告诉你们,是为了寻找若影哥的。你们怎么流传了出去,弄得留连青楼的竖子匹夫,人人都能来上一两手,如此还怎么找啊。”

    冷厉云摇头感慨,当日将这些传入江湖,只希望能借助众人耳目注意到司徒若影的行踪。怎知时人学到后,却形成了一股风潮,饮酒作乐都要行诗配乐。

    而司徒氏一族眼见难以找到,便到处宣扬司徒若影当日惨遭……之事。如此一来,就算那人仍然活着,也不会有脸面出来见世,就更不会以那些催命的曲子威胁九阳教了。端的是个阴险毒辣的计谋。

    看到此处,实在不必再做逗留。冷厉云举酒一饮而尽,道:“我们结账,准备走吧。”


    ************************


    身后的楼群建筑又渐渐热闹,刚才神妙的一刻似乎只是海市蜃楼,太过虚幻,所以太容易被人当作梦境一般的仰慕。

    颜承旧沿着鹅卵石子小路一路前行。两旁种植草木,高处有楼舍,低处有亭阁,此时各个分楼里也都灯火通明,莺声燕语不断。而越往后去,则越是安静,将凡世喧嚣都抛在了身后。

    穿过一道青砖简墙,便看见墙的那边,一栋两层阁楼上燃着黯淡的烛火,映在窗格子间的窗纸上,闪闪跳跳。颜承旧加快了脚步,绕过几丛芭蕉,推门走入阁楼。

    才一推门,便听见不稳的气息自二层传来。心中一紧,反手一袖拂上房门,飞身抢上二楼。

    二楼其实是一间颇大的卧室,此时靠窗的书桌上燃着豆点油灯。灯光摇晃欲灭,那边却是一人也无。在房间的另一头,一抹殷红的身影垂软地俯在浅褐的床褥上。

    感觉到有人将他轻轻扶起,梅若影眼睛开了一线。好不容易调好焦距,对上了来人的视线时,颜承旧已经将他置入锦被中了。

    “来时吃过东西了吗?”颜承旧一边为他抚顺额发,一边轻声问道。

    若影点了点头,便又合上眼睛。

    “还要吃些什么吗?”

    若影摇摇头,道:“只是有些冷着了。”

    颜承旧坐在床边,看着他有些发白的容颜,突然道:“若是那时……”

    梅若影睁开眼睛,止了他的话,笑道:“没用的,就算那时不去忙血网黑蝎的事,照样养不回来。倒是你们,这些年帮我极多。”

    “可是……”

    “你不是号称将来的天下第一花花公子的吗?怎么变成婆婆妈妈的邻家大婶了?别给你师父们丢人了。”戏谑地说了一番话,梅若影略感疲惫,便又阖上眼休息。

    颜承旧见状,不再争论,伸手抚上他的颈侧。触手之下,是一种诡异的冰凉,似乎那人的皮肤下流动的不是鲜活的血液,而是透明的冷泉。

    这个人,为何如此坚忍,却又让人如此心痛呢?

    将已到唇边的叹息咽下,颜承旧左手一弹,指风过处,熄灭了油灯。解开衣带盘扣,退下长衣,掀开锦被一角,如入水鱼鹰一般迅速地钻了进去。

    梅若影本就浑身冰冷,难以入眠,感到颜承旧突然钻了进来,于是睁开眼睛熠熠地逼视对方,倒是没再像以前那样一脚将人踹下床去。

    “我留了中衣。”颜承旧没有退缩地笑答,伸臂将那具冷得惊人的身体揽了过来,“朋友有病,自当略尽绵薄之力。”

    “那为什么熄灯?好见不得人么?”

    “哪里哪里!只是感念庄主将一泓阁交予本公子打理,就算一豆灯油,也是在消耗日后交给庄里的进项,本公子只是为庄子打算而已。”

    若影一翻白眼,反正这人发癫也不是第一次了,还是闭眼闭嘴由他去吧。


    ################################



    关于古琴与曲高和寡:

    有的大大担心此曲会曲高和寡,也是狂言曾担心过的问题,不过后来想通了。

    其实在秦汉魏晋,古琴并非阳春白雪的乐器,反而可说是主流弦乐器。式微后仍被人称之为高雅之器。所以有琴瑟合鸣、焚琴煮鹤、对牛弹琴、琴心剑胆、琴心相挑、蔡邕救琴等许多与琴有关的典故或成语。

    魏晋以后,便是南北朝隋唐,西域乐器渐渐融入中国文化。国力增强后,人们便越发崇尚繁复华丽的曲调,人们对乐器的要求便也发生了变化。比如筝,汉代仅十二弦,隋唐增至十三弦(筝于此时传至日本,看漫画时大家可以看到有“十三弦琴”一说,说的就是筝),明代增至十四十五弦(其实弦越多反而越容易弹)。古琴更因学习不易,兼之难找音准,所以越发式微。

    我有一位朋友,大学时曾是北京某校古琴协会的会员。一日我去造访他,见他墙上挂着一具十分雅致的琴,便要求他弹奏。他开始推说没有沐浴焚香,不愿碰琴。后来被逼无奈,抚琴一曲。

    当时他刚刚工作,北京租房很贵,他却找到一间斗室为居,因为那是XX处的后院(不能说住处,说了他的朋友就知道我是谁了),所以摆设、门窗都是仿古制成。我席地坐在十平米见方的斗室之中,外面是冬日暖洋洋的斜阳,合眼聆听。短短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