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言情电子书 >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

第16章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第16章

小说: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盛老太太白了她一眼:“什么心肝肉?几个孙女我都是一般的。”

  孔嬷嬷不耐烦的挥手:“少给我装蒜,适才一顿晚饭,你往她碗里添
了几次菜?隔一会儿,就嘱咐一句‘明丫儿,多吃点儿’,再隔一会儿,
再一句‘不许挑食’,她往哪个菜多伸一筷子,你身边的房妈妈就暗暗记
了,你当我是瞎子!才儿她睡觉,你把我撂在这里半响,定要看着她吃药
就寝,估计等她睡着了才来的吧。”

  盛老太太莫可奈何:“那孩子睡的不少,却老也睡不踏实,一晚上得
醒过来几次,有时半夜还哭醒过来。我知道,她是心里闷着伤心却说不出
来,夜里折腾,白天还没事人一般,照样跟着我读书识字,乖乖的坐着听
我这老太婆说古;说来也怪,她不如当初的林姨娘识文断字、能写会画,
也不如华丫头伶俐讨喜、哄我开心,可我反觉得她最贴心。”说着怅然。

  “那是你长进了,冤枉了半辈子,终于知道看人要看里头货,外边再
花里胡哨也不如人品敦厚要紧;也是你独自太久了,如今有个孩子日日做
伴,再怎么端着,也忍不住要当心肝。”孔嬷嬷目光犀利,说话一语中的。

  盛老太太指着她骂道:“你这老货,这张厉嘴,怎么没死在宫里?让
你出来祸害人。”

  孔嬷嬷瞪眼:“那是自然,没听过好人命不长,祸害遗千年么?”

  说着,两个老人笑在一起。

  笑了半响,盛老太太一边擦眼泪,一边伸着脖子往梨花橱那里看,被
孔嬷嬷拉住:“别看了,吵不醒你的小孙女,她不是喝了一整碗安神汤么?
要是醒了早有声响;快回来,我有话对你说。”

  盛老太太想想也是,便转了回来,孔嬷嬷正色道:“我是山东民女,
你是金陵的侯府千金,因了静安皇后,相识一场也算缘分,有些话我要劝
你。”

  盛老太太正色点点头,孔嬷嬷方道:“我知道你冤枉了半辈子,奋力
拼搏却也不过是人亡情逝,因是凉透了心,也不肯再嫁,只守着盛家过日
子。可我问你,你还有多少日子可活?”

  孔嬷嬷见盛老太太神色伤怀,接着说:“静安皇后临终前说了一番话,
我今日送给你——所谓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咱们做女人的一辈子不容易,
但凡能做的都做了,后头如何就看老天爷的意思了;父母生养不易,咱么
如何也不能白白糟蹋了这一世,该怎么好过就怎么过,有一天日子便要过
好一天。你既然还有口气在,就得好好过下去,看见不平就说,瞧着不对
就骂,把你金陵徐家大小姐的架子端出来,把府里的规矩振一振,不说你
自己能过的舒坦些,也能给你盛家子孙留个好样不是,你说是不是这个理?”

  盛老太太眼圈红了,拿帕子轻轻拭着眼角:“到底是老姐妹,现如今
也只有你与我说这番话了,你的一番心意老姐姐我领了;……好歹我也得
撑到明丫儿出阁。”

  孔嬷嬷眼见劝成,大是欣慰:“你能这么想就对了,六姑娘还小,日
后且得倚仗你呢,不求她大富大贵,能顺遂地找个好人家就是了。”

  第14话

  次日一早,明兰端着习字帖去老太太跟前,打算这几天把没剩下多少
的《千字文》一鼓作气拿下,以后就不用装文盲了,正当她迈着小短腿来
到正堂,却没想王氏一大早就来接孔嬷嬷了,活脱脱是来领救济粮的灾民
生怕晚些来就没了。

  她坐在下首,恭敬的听盛老太太说话:“……昨夜我撂下老脸求了孔
嬷嬷,让她劳累些力气,在教大丫头时,把其余几个小丫头也捎上,虽然
她们年纪还小,但跟着听些看些,也好增长些涵养……”王氏自然愿意,
本来她就觉得难得请到个这么高规格的家教,怎么也不能浪费,于是明兰
的习字课只好先行中断,一吃完早饭就被崔妈妈送到华兰处。

  绕过点熙桥,穿过半片小园子,来到华兰的葳蕤轩,一看见华兰,明
兰顿时眼前一亮,只见今日华兰身着一件烟柳色的银错金双凤织锦短袄,
下着浅碧色轻柳软纹束腰长裙,头上绾着如云的朝月髻,上只束着一条累
金丝嵌宝石金带饰,整个人如一支白玉兰花苞一般,真是明媚鲜艳之极,
连孔嬷嬷都忍不住多看了几眼,明兰心里暗道:那姓袁的家伙好艳福。

  王氏见长女如此风采,心中骄傲之极,再转头去看另外两个——如兰
明显情绪不高,蔫了吧唧的站在一旁,墨兰却精神饱满,一看见孔嬷嬷就
伶俐地嘘寒问暖,引的王氏一阵气闷,呵斥道:“如儿,见了孔嬷嬷怎地
不问好,这般没规矩,仔细你的皮!”

  如兰闻言立刻嘟起小嘴,低头忿忿。

  王氏离开后,孔嬷嬷开始上课,她把教学重点放在华兰身上,另外三
个属于陪客性质,学习态度一开始就不端正的如兰,基本上是摸鱼打混,
没一会儿功夫就坐到一边和小丫头翻花绳去了;明兰其实也不想学,但是
她没有如兰这么硬的底气,也没她这么强的怨气,勉强性学习对明兰来说
那是家常便饭,早就习惯成自然,比起现代应试教育体制,孔嬷嬷这点不
过是毛毛雨啊毛毛雨。难道姚依依是喜欢三角函数,才一遍又一遍的画双
曲线计算的吗,难道她是喜欢盎格鲁撒克逊的腔调,才天天早起背鸟语单
词的吗,难道她是喜欢背书,才选择枯燥无聊的政法专业的吗——别逗了,
混饭吃尔。

  如今换了个环境,一样的道理,明兰要能在这里立住脚,也非重头开
始学习不可。

  “按说女孩儿家人品德行最重,举止教养不过都是虚礼,可大凡体面
人家偏偏喜欢讲这个虚礼,这关系也可大可小,做的好未必有人夸你,做
错了却不免被人明里暗里的笑话,姐儿们都是聪明人,当知道当中要紧。”

  孔嬷嬷对着几个女孩谆谆道,一上来就把学习必要性说清楚了,接下
来就好办了,孔嬷嬷的课讲的很好,深入浅出的把要点先点明了,然后示
范纠正,还时不时的举些实际的例子,华兰墨兰做不好,她也不生气,让
女孩们自己慢慢领会。

  墨兰亦步亦趋的跟在华兰身边,华兰做什么她就做什么,高标准严规
格的要求自己,还时不时的问‘嬷嬷我这样对不对’,‘嬷嬷您瞧这么着
好吗’,几乎喧宾夺主的把自己当正牌学生了,华兰咬着嘴唇,努力忍耐
着不在孔嬷嬷面前发飙训人。

  明兰的学习态度比上不足比下有余,一上午也跟着练了几个福礼和走
路的姿势,但总觉得越学越别扭,她来这个世界不过一年多,倒有一大半
日子是躺在床上装死的,别说大姐姐华兰,就是和另外两个比,自己对这
个世界的礼数也是一窍不通的,现在一时半会儿的如何能跟得上进度。

  于是趁着中午吃饭时让崔妈妈剪裁出素笺来订了个小册子,先把上午
的知识点回忆起来记下,然后下午去上课时,让小桃把自己的小毛笔小砚
台小墨锭还有那个素笺小册子都装在一个竹编的手提篮子里带去,孔嬷嬷
再上课时,她就不急着上前去练习,而是在一张松竹梅花梨木小几上铺开
了笔墨纸砚,然后撩袖子趴上桌,摘起随堂笔记来。

  孔嬷嬷正指点华兰几种不同的布菜姿势,不动声色的瞥了明兰一眼。

  上培训课摘笔记,对于明兰这样饱受应试教育锻炼的同志来说,简直
就是本能,要是老师在上面讲课的时候手里不拿支笔,那简直活脱脱被老
师注意的标靶,一笔在手,心中不愁,明兰立刻进入状态,十几年的素质
教育也没有白瞎,条条款款归纳总结的十分清楚。

  所谓规矩礼数,是个很笼统的概念,包括日常生活中的一举一动,举
止行礼,走路,说话,微笑,待人接物,乃至端一杯茶喝一口水都有成例
的做法,本来大家小姐从小耳濡目染,自然而然就会养成这种举止习惯,
孔嬷嬷来不过是给女孩儿们提点一下顶层贵族与盛家这种中层宦官人家的
礼数迥异罢了,讲白了,就是个速成班。

  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几个兰姑娘一通修行,明兰是先天不足后天
正在补,如兰是力有余而心不足,三天晒网两天也没怎么打渔,墨兰虽然
聪明可毕竟身型尚小,年龄悟性限制,动作不够伶俐规整,最后当然是华
兰一枝独秀,学得快记得牢。

  几天下来就初见成效,华兰不盛气凌人了,墨兰也不扭捏了,如兰也
不撒野了,明兰也不发呆了,女孩儿们似乎突然间温婉端庄起来,说话大
方得体,行为举止春风拂柳,看的盛紘大为满意,连着夸了好几天,连王
氏也真心尊敬孔嬷嬷起来了。

  “到底是宫里来的,就是有能耐;这不打不骂不红脸的,就把这几个
丫头给收拾了。”王氏啧啧连声的。

  “都是托了母亲的福,我听说孔嬷嬷在京里时,一般的公侯之家是请
不到的,你可不能在她面前摆架子,倒叫人家笑话我们没见识。”

  盛紘为人慎敏,颇有心计,后得盛老太太教养,心胸开阔,目光长远,
他知道这官要做长久,必得耳聪目明,知己知彼,这几日他时时借机讨教
孔嬷嬷一些京城故事,孔嬷嬷看在盛老太太面子上,也把京中权宦贵胄复
杂隐秘的关系挑干系不大的略略说了。孔嬷嬷几十年混迹于深宫内院,往
来之人大多是社会顶层人物,见识自也不凡,几次谈话下来,盛紘受教不
浅,几乎将孔嬷嬷当自家长辈了,恨不得把她留下才好;无奈孔嬷嬷惦念
故乡,坚辞不肯;盛紘也只好作罢。

  孔嬷嬷的培训班很人性化,辛苦学了十天后她发话让休息一天,刚好
又赶上个好天气,华兰领头带着如兰明兰去园子里玩,同样也休假的孔嬷
嬷则到寿安堂找盛老太天唠嗑。

  “我怕是小看你们家六姑娘了。”孔嬷嬷坐在炕上,和盛老太太隔着
炕几而坐。

  “怎么说?”老太太很兴味。

  孔嬷嬷把茶杯端到眼前,细细观赏,悠悠的说:“我原先只当这孩子
厚道老实,人却钝钝的,没曾想竟走了眼,原来是个大智若愚的。”

  “你没的又乱扯,不过教了几天规矩,竟教出个大智若愚来。”盛老
太太笑着摇头。

  孔嬷嬷掀开茶盖,轻轻拨动着碗里的茶叶,道:“你别不信……这几
天教下来,你家大姑娘还好,聪明伶俐,一点就通,无非耐性欠了些,五
姑娘也不说了,人小好玩也无可厚非,四姑娘看似柔弱,实则要强,非要
硬撑着学。你也知道,那些子磨人的规矩原就不是小孩子学的,人未长开
身量未足,许多动作根本施展不开;四姑娘硬要逞强,光昨儿一天就摔坏
了四个茶碗两个碟子,布菜的时候还掉了筷子。”

  盛老太太听了,不说话,摇摇头,孔嬷嬷瞥了她一眼,嘴角一弯,又
谑声道:“只有你那宝贝六姑娘,瞧着不声不响的,却一上午就把这关节
想通透了,头天下午就带了笔墨纸砚来,也不来凑着我罗嗦,只把我说的
做的及纠正华兰墨兰的,捡了要紧的一一记录在纸上;我偷眼瞧了瞧,嗯,
很是不错。”

  盛老太太依旧不信,笑着摇头:“明丫儿才识得几个字?如何记得了?
你又来诓我。”

  “你若不信,且着人把她那册子取来瞧便是。”孔嬷嬷道。

  盛老太太也起了童心,立刻叫房妈妈把明兰的随身书盒子取来,房妈
妈问崔妈妈要来了书篮子交上去,老太太立刻把那竹编的四方篮子打开,
里头果然整整齐齐的放着笔墨砚台,另一个小巧的厚白纸册子,老太太翻
开一看,大吃一惊。

  册子上清楚的记录着这些天上课的内容,还把各项内容分门别类的归
纳总结,例如‘饮食类’,‘休息类’,‘日常类’等等,类下列条,条
下再分目,用‘一二三四’编写整齐,一条条一句句都清楚明白;大约是
因为识字不多,半篇都是错别字,不是少了笔画,就是错了边框,有些地
方还画了几个好笑的小图,例如给长辈布菜时,袖子当如何卷,卷起几寸,
明兰估计是写不明白,索性就在那一行字旁画了条短短的小胖胳膊,上面
的衣袖略略卷起,然后用箭头注上详细的说明。

  盛老太太略略翻了几页,觉得又好笑又好气,越翻到后面大约是内容
多了,明兰还用红色细线在重要处细细的注上记号,房妈妈凑过头去看了
眼,失笑道:“我说那日丹橘向我要朱砂呢,原来是给六姑娘派这用场的;
这法子好,到处都写的密密麻麻黑压压的字,瞧着人眼晕,这注了几处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