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穿越电子书 > 小宅门 >

第4章

小宅门-第4章

小说: 小宅门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金老六一筷子先敲在他头上,骂道:“没大没小,要叫姐。”
  金沐生敢对金林氏摆脸色,对金老六却不敢大声,尤其这个老子把脸一板,把眼睛一瞪,气势一来,他就心虚气弱了。
  金秀玉问道:“可是刘媒婆?你在哪里遇见了她?她说了什么话?”
  “她说像我们这样的穷光蛋,别说做妾,就是给李家大少爷做暖床丫头,都是抬举了。金豆儿,暖床丫头是什么?是不是小老婆?”
  金秀玉沉下了脸。
  金老六将酒杯往桌上重重一放,冷哼道:“刘婆子好臭的一张嘴!”
  金林氏忙道:“许是沐生听差了……”
  “才没有!”金沐生年纪小,心气却打,绝不容自己被质疑,嚷道,“那老女人脸白得像鬼,一说话满嘴大蒜味,可臭了。但是她说的话我可是一个字都没听错。”
  金秀玉沉声道:“这老婆子不是好人,你下回见了她,莫要理会。她若是敢再说混账话,你就揍她!”
  “说的什么,莫教坏了你弟弟……”金林氏慌忙地阻止。
  “听你姐的,只管揍她,爹替你兜着呢。”金老六立刻便跟着来了一句。
  金沐生咧嘴道:“知道了,下回再遇见,我打落她门牙。”
  金老六笑夸一句“好儿子”,金秀玉可爱地皱起了鼻子,揉着他的脑袋。
  唯有金林氏又生气又担心,但深知父子三人一样的倔脾气,说了也没人听她的,只管懊恼着,嘟囔道:
  “下午要做蜡烛,沐生还得上学堂,三位祖宗别顾着商量打人了,快吃饭是正经,莫要耽误了时辰。”
  金秀玉父子三人都知道她憋屈得厉害,且由她发几句牢骚。
  他们这边正正经经地吃了饭,上学堂的自出门上学堂,做蜡烛的自收拾了厨房做蜡烛。
  而方才口中所讨论的那位嘴臭的刘媒婆,正在李家宽敞明亮,比金家堂屋还要大几倍的花厅上,添油加醋地说着金家的坏话。
  李家的三位少主人都不在场,只有李老夫人,带着一众丫鬟仆妇,听这老女人口沫横飞。
  李家富贵,丫鬟个个穿金戴银,倒似大家的千金小姐一般。
  刘媒婆一面说,一面拿眼睛瞧着满屋子晃眼的物什,金的银的玉的宝石的,花团锦簇,倒似进了金玉铺子。
  就是金玉铺子,也不见得有这许多宝贝东西呢。
  这李家,实在有钱到没边。可惜她刘媒婆没个一儿半女,不然捏个八字,也能攀上一回。
  那金家,实在可恶,说话难听不说,连一个铜子的赏银也没有。八字命好又有什么用,结姻缘还要靠媒人,看她怎么用这三寸不烂之舌,搅黄了这桩婚事。
  (死赶活赶写了第二更出来,仓促之间也不知道有没有虫子,担待则个。大家要是看得喜欢,就请收藏吧。)


第七章 李家祖宗有四个
更新时间2010…7…1 23:14:58  字数:2519

   李家的花厅宽敞明亮自不用说,水磨的地砖,光可鉴人,一色梨花木的椅榻桌凳,博古架上琳琅满目的珍宝古玩,无不透露出主家的富贵大气。
  李老夫人倚在罗汉床上,满头白发,梳得整整齐齐,只插两根碧绿的翡翠簪子;脸上红润饱满,一团福相,尤其一双眼睛,全不似寻常老人那般浑浊,反倒清澈如水。
  两个媳妇子站在床后,各拿一把大大的芭蕉扇,轻轻摇着,风速拿捏恰到好处。
  罗汉床上放着一张小桌子,桌那边坐着一个年轻的姑娘,青葱一般的手指,拈着一柄剔透如雪的白瓷汤匙,将一丸晶莹沁凉的荔枝送入李老夫人口中。
  这姑娘,便是李老夫人的贴身大丫鬟,青玉了。
  这青玉,说是丫鬟,倒比一般人家的小姐还生得齐整,俊眉凤眼,顾盼神飞;身上所穿的乃是上等云茜纱制成的夏衣,既轻薄柔软又清爽透气。这种纱,市价得三十两银子一匹,若非大户人家,就是正经小姐也难得用这纱做件衣裳。
  刘媒婆一双眼睛从她头发上的一对红宝石簪子,滑到她耳上的一对宝石耳坠,再滑到她手上镶了七彩宝石的金镯子,忍不住咽了下口水。
  心道,这青玉,不过是李老夫人贴身的丫头,瞧这一身的穿戴,倒有好几百两银子。真个人比人气死人,寻常人家哪里有这般铺张奢侈。
  除了老夫人和青玉,屋里或坐或站的,大大小小总有十几个丫鬟仆妇,都好奇地看着这位刘媒婆,听她数落金家的不是。
  “这金家,小门小户,父母既无才识,子女又无教养。他家大姐儿生得甚是平常,又不善女红,脾性也嫌跳脱张扬了些。家里也不教导待人接物的道理,客人面前犹自指手画脚,言语乖张。老太君不知,当着我的面还指着鼻子骂呢!你说这般人物,哪里配得上咱大少爷!”
  刘媒婆只管口沫横飞,絮絮叨叨。
  李老夫人一面听着,一面给青玉递了个眼神。
  青玉笑眯眯地将最后一丸荔枝送进她嘴里,吩咐撤了碗勺。
  立刻有小丫头递上来湿手巾,青玉擦净了手,笑道:“刘妈妈辛苦了。金家之事老太太自有分寸,妈妈奔波了一天,也甚劳累,且随丫头去领了赏金,好早些回家歇息。”
  刘媒婆正说到兴头上,停也停不住,被青玉一打断,只笑道:“姑娘体恤我老婆子,是我的福分……”
  “来人呀,带刘妈妈取银子去。”
  青玉也不听她的,自管一面叫人一面扭头请示李老夫人。
  李老夫人便懒懒抬手,笑道:“厚厚地赏。”
  这么说着,一名绿色衣裳的大丫鬟便去请刘媒婆,刘媒婆一看这架势,只得起身,跟在丫鬟后头离去。
  这刘媒婆前脚刚走,李老夫人立刻坐直了身子,突然间便来了精神。
  青玉笑道:“老太太,可听那刘妈妈说了,金家的大姐儿,倒是个有趣的人。”
  李老夫人拿手指一戳她额头,笑骂道:“你个小蹄子,倒想让我孙子娶个泼皮娘子进门,可有你的好处不成?”
  青玉嘴一撅,挥着帕子道:“老太太冤枉我,我却不乐意了。咱们家,何曾喜欢那等唯唯诺诺的媳妇,这金家大姐儿倒是个爽利人,可不合您的脾性?”
  李老夫人抿嘴一瞪眼,地下一众丫鬟仆妇都笑起来。
  青玉笑了一回,反皱眉道:“只是有一桩,这金家听着是豁达爽利,心气未免也过高了。咱们这样的人家,凭她是天仙,配给大少爷也不亏。何况不过是个蜡烛匠的女儿,怎么的就看不上咱们家。难不成,真有那不爱银子的?”
  李老夫人眯着眼睛道:“百样米养百养人,指不定就是那不嫌贫不爱富的呢。”
  “我却是不信,她就是个仙女儿,也想凡人给渡个金身呢?”
  一个橙色衣裳的丫鬟端了一盘糕点给众人分派,正好走到青玉跟前,便开头插了一句,看其相貌比青玉还要略小几岁。
  青玉抬手在她脸上拧了一把,骂道:“你倒是看得透。”
  李老夫人招手道:“真儿也是个聪明的,过来替我捶腿。”
  真儿将盘子递给其他人,巴巴地跪在脚踏上替李老夫人捶起腿来。
  “只是这大千世界,人有高低贵贱,有人图名,有人图利,有人只图个心安理得,嫌贫爱富是人之常情,真懂得知足常乐的也不是没有。好比你们这几个丫头,天天尽心尽力地伺候我这老婆子,可有图谋的私心?”
  真儿抬头一笑,两只眼睛亮晶晶的小鹿一般,说道:“伺候老太太是真儿的福气,哪有图谋呢!”
  青玉嗤了一声,甩着帕子冷笑道:“老太太这话却是高看我了,我可是等着您百年了,好分个几分家产与我过逍遥日子呢。”
  李老夫人“呸”啐了她一口,拿手指指着,对一众丫鬟仆妇说道:“这是个没良心的,赶紧地来人与我拖出去,省的惦记着我老婆子的归期!”
  众人都知道是玩笑话,平日里老太太和青玉都是闹惯了的,从不当真,均只嘻嘻笑着。
  突地两个小丫鬟急冲冲跑进来,其中一个冲地猛了些,差点一脚踢翻了跪着的真儿。
  青玉大骂:“火烧屁股啦,慌什么,仔细冲撞了老太太!”
  两个小丫鬟忙跪下道:“老太太息怒,奴婢不是有意冲撞。只是二少爷和三小姐方才在花厅外偷耍,不知听了什么,便相约了往府外跑,奴婢等拦也拦不住。”
  真儿立刻惊道:“你们怎的不看住了,少爷小姐若在外头出了事,谁担当得起!”
  青玉瞪她一眼道:“你也一惊一乍做什么!”
  她回头看着两个小丫鬟,认得是服侍二少爷和三小姐的人,一个叫银碗,一个叫银盘,便问道:“少爷小姐出府,可有人跟着?”
  “贴身的都跟着呢,两位主子嚷嚷着赶马车去,却不知去哪里。”
  青玉忍不住斜了俩小丫鬟一人一个白眼:“伺候了两位主子这么久,还不了解主子的脾性,他们既是带人出门,必是寻谁的晦气去了,吃亏的总不会是他们。起来吧,只管回院子里守着,等两位主子回来。”
  银碗银盘应了,缩着身子退了出去。
  众人虚惊了一场,此时都是有些泄气。
  李老夫人闷闷地道:“这两个小祖宗,真真不叫人安生,早晚有人收拾了他们。”
  青玉撇嘴道:“咱们家何止两个,可有四个祖宗呢!”
  年长的丫鬟仆妇都是掩嘴偷笑,年幼的小丫鬟们都好奇地问是什么说法。
  “老太太是老顽童老祖宗,二少爷三小姐见天闯祸,是两个小祖宗,大少爷却也是个祖宗呢。”
  一个小丫鬟疑惑道:“大少爷最是和气不过,怎的就是祖宗了?”
  真儿摇头道:“你进府不过月余,不知道也不稀奇,等哪天你见到大少爷晨起,便晓得,这祖宗是个什么缘故了。”
  小丫鬟们面面相觑。
  李老夫人,青玉,真儿,还有知情的丫鬟媳妇们都无奈地摇头叹息。
  (今晚加班,一回家就闷头写,好在赶得及。么么大家,看到收藏多起来,真的好开心呀。考虑一下双休日加更,嘻嘻~)


第八章 小叔小姑来访
更新时间2010…7…3 0:18:53  字数:2713

   上午刘媒婆和刘坊正,加上中午回家吃饭的金沐生,几个人走马灯似的来了又走,闹的金家半日没开工。下午总算是要着手制蜡烛了,金老六的意思,今儿个要做它一百斤蜡烛。
  在这里生活了三年的金秀玉,对于家里这门制蜡烛的工作流程,早已烂熟。
  制蜡烛的第一道工序,便是卷芯骨。
  芯骨是行话,其实就是蜡烛中间那根引燃的烛芯。芯骨的原材料就是芦苇杆,只有粗细均匀的芦苇杆才能做出均匀的芯骨,从而做出粗细一致卖相均匀的蜡烛。
  所以,选芯骨才是最先要做的细工夫。
  昨日金老六便已带着金秀玉,从专门收集贩卖芦苇杆的匠人手里买了十几捆芦苇杆。以他多年的眼力,选出的芦苇杆,粗细程度自然十分均匀合用。
  金家制蜡烛一向都在厨房里进行。
  现下,金老六拿起一捆捆芦苇杆,用芯骨刀铡成整整齐齐的一段一段备用。
  金秀玉看着芯骨刀,明明挺精巧的器具,却总让她联想到开封府包青天的那道狗头铡。
  可不是么,下面半个圆槽,上面一柄光闪闪的刀,往下一按,“咔嚓”一声,芦苇杆被一截为二。啧啧,跟狗头铡铡人脖子那是一模一样。
  “嘶”,她忍不住抚了抚手臂上浮起的鸡皮疙瘩。
  金林氏抬手在她脑袋上敲了一记,说道:“神游到哪里去了?还不快干活!”
  金秀玉扁扁嘴,拿起棉片,将已经铡好的芯骨细细地卷了一层棉皮。
  这就是金家蜡烛质量好的一个特点了。
  一般的蜡烛匠都是用纸卷芯骨,这样制得的蜡烛,点燃后颜色浓黑,在屋里点的时间长了,人的鼻孔中多有黑色的污垢;不仅如此,这样的蜡烛,点燃时火焰长,烧得快,不经用。
  而金家用的是棉,制得的蜡烛颜色纯净,绝不会冒黑烟;火焰也短,蜡烛所用时间便更长一些,这也是实惠所在。
  金老六一面切芯骨,金秀玉和金林氏就一面卷,三人手法均十分娴熟,配合也很是默契。
  金老六切完了,便将母女二人已经卷好的芯骨/炫/书/网/整理好,两百根捆成一捆。等母女二人把所有芯骨都卷好了,他这边也都/炫/书/网/整理得差不多了。
  “这便开始炸吧,豆儿先去烧火。”
  金秀玉答应一声,坐到了灶口。
  金老六和金林氏则将事先提进来的乌桕脂倒入专门用来熬乌桕油的大锅里。
  乌桕油正是做蜡烛的主要原料,乃是从乌桕树的种子里提炼出来的。平常是白白的固态脂体,受热融化成清澈的油状,便是乌桕油了。
  刚刚倒好一锅乌桕脂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