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穿越电子书 > 小宅门 >

第39章

小宅门-第39章

小说: 小宅门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金林氏脸顿时一黑。
  “啪嗒”一声,却是金秀玉将笔扔在了箱子上,冷冷道:“春云,这儿不用你了,去堂屋门口跪着,不到一个时辰不许起来。”
  春云立马跳脚道:“为何罚我?”
  金秀玉冷笑道:“我不管你从前是怎样的人家,既是做了丫鬟,便该知道自己的身份,什么样的话儿能说,什么样的话儿得咽回肚子里,都得有个分寸。最要紧的,要明白谁才是自己真正的主子!”
  春云一张脸顿时涨得通红,知道是方才“大少爷”几个字叫小姐给抓住了,怪她没弄明白自己的身份。
  这丫头倒也光棍,双膝一弯,就跪下来,重重磕了一个响头,抬眼看着金秀玉道:“小姐教训的是。春云说了不该说的话,受罚是应该的。只是罚跪之前,有几句话定要同小姐分说。春云这辈子既是认了小姐做主子,就生是小姐的人,死是小姐的鬼,绝不敢存有异心。”
  她说完了,又磕了一个头,自己走出耳房,到堂屋门口跪下了。
  此时堂屋门口正好明晃晃一片日光,不到一盏茶的功夫,春云已是大汗淋漓。
  从她走出耳房开始,金秀玉便看都没看一眼,稳稳当当继续点着箱子里的布料。
  倒是金林氏,忍了一会儿,终于说道:“是不是有些过了,那丫头心还算好的,骂过也就算了,真要这么跪上一个时辰,定要中暑了,可别弄出个好歹来。”
  金秀玉道:“这丫头是什么心思,我倒是清楚。只是她那脾气,炮仗一般,半点不会转弯,将来若是跟我进了李府,如何能做我的左膀右臂,倒不如现在先磨磨她的性子。”
  “理虽如此,到底还是个小孩儿家,慢慢调教也就是了,何必罚得如此严重。她若是病了,咱们还得赔上请医看药的银子不是?”
  金秀玉白了她一眼,哭笑不得,只好道:“再等上一会,娘去叫她进来便是。”
  金林氏笑眯眯地应了,暗想这快嫁人的姑娘就是不一样,女儿如今已经懂得如何管教下人,将来进了李家,定能坐稳那当家主母的位子。
  果然再过盏茶功夫,金林氏出去将春云领了进来。
  春云浑身大汗,脸和脖子晒得通红,站在那里低着头,却是一丝不苟。
  金秀玉淡淡道:“还不快清点那最后一箱。”
  “是。”春云抬眼看了她一下,随手用帕子擦了擦脸,便帮着金林氏将最后一箱缎子给清点了。
  各色绫罗绸缎共有六十匹,金秀玉挑了十二匹出来,准备做四季衣裳,另外又挑了几匹好料,与金老六、金林氏和金木生做新衣裳,就连春云,也赏了两匹。
  春云抱着两匹料子,抿嘴偷笑。
  金秀玉白她一眼道:“还笑什么,还不快些去沐浴,一身的臭汗。”
  她一面说,一面还拿手在鼻间挥了挥。
  春云嘻嘻笑道:“这就去。劳累小姐,先替我保管着料子,我先去烧水。”她把两匹料子往金秀玉怀里一放,踮起脚尖一路小跑出去。
  金秀玉眨巴着眼睛,好嘛,看来让她罚跪,还真是罚轻了,居然还敢使唤起主子来了!她摇头叹气,只好抱着两匹布料,放到了自己房里。
  二十多匹料子,看来是要请裁缝到家来量身做衣了。
  金林氏倒是心疼那请裁缝的银钱,但是又舍不得将这二十多匹光闪闪的名贵衣料往人家店里放,左右想了半天,到底还是出门请裁缝去了。
  春云的沐浴十分快速,烧水沐浴收拾屋子,小半个时辰就完成了。
  金秀玉已将二十多匹布料都拿到了堂屋里,满满地摆了一屋子。没办法,东厢西厢都小的很,只有堂屋最宽敞。
  她正一匹一匹地看着料子,想着该拿来做什么衣裳。
  春云换了衣裳,清清爽爽,一跳一跳地小跑进来。
  料子中有两匹云茜纱,一匹桃红色的,一匹青草绿的。其中青草绿的这匹,就是害她罚跪的元凶。
  只是这料子却是好看,那绿色儿,好像雨后的嫩叶子一般,清零零透着鲜嫩,却一点都不眨眼,绿的十分怡人。
  春云忍不住又抚摸起这匹料子来,嘴里说道:“小姐一定得拿这料子做件好衣裳,那穿出去,定然好看得紧。”
  金秀玉也十分喜欢这两匹料子。要说云茜纱是真好,云州独家出品,轻、软、薄、密,花纹精致,做成衣裳穿到身上,显得整个人轻盈如蝶。
  院门轻启,金林氏带着一个老人和一个小姑娘进来。金秀玉立刻惊喜地迎了上去。
  “林爷爷,小果儿,快请坐。”
  小果儿欢快地叫了一声豆儿姐姐,林老则笑道:“豆儿定亲,你娘发了一整条巷子的红蛋,老朽吃了嘴,却还未曾向你道喜呢!”
  金秀玉大方笑道:“既如此,林爷爷便多费点心,与我做几件好衣裳穿。”
  林老哈哈大笑,连说正是。
  春云偷偷问了金林氏,这林老和小果儿是谁。金林氏答了她,她倒是惊喜起来。
  原来林老是淮安城御绣坊的当家裁缝师傅。这御绣坊是百年老字号,当初曾受过皇封,赐了“御绣坊”的匾额,如今还高高挂着本店大堂之上。
  林老二十岁便在御绣坊做裁缝,这一做,就是三十年。说个俏皮的话,他如今也成了御绣坊的镇店之宝,一说起他的名字,那就是一个活招牌。平日里小活都用不着他,只有重要的客户亲点,他才会操起那把伴随了自己三十年的剪刀。
  林老在御绣坊做了多少年,就在金玉巷住了多少年。之所以金林氏能够请到他来,是因为林老有了孙女小果儿以后,妻子儿子和媳妇都因意外丧生了,当时林老一门心思扑在御绣坊上,也是想麻痹自己,掩盖伤痛。那时候小果儿便寄托在金家,由金林氏带着。金秀玉比小果儿大一岁,也很疼这个小妹妹,有好吃好玩的都让着她。小果儿是把金林氏当成了半个娘,把金秀玉当成了亲姐姐一般看待。林老也一直都记着这份情,难得今日金林氏来请他为金秀玉做嫁衣,二话不说,带着孙女便来了。
  如今林果儿也已经出落成大姑娘了,尽得祖父真传,一手绣工那叫一个出神入化。人人都说,林老后继有人,小果儿会称为御绣坊的第二个镇店之宝。
  话不都说,盘暄过后,林老便一匹一匹料子看起来。
  金秀玉问道:“林爷爷,这什么料子做什么衣裳,您是再清楚不过的,还请教教我呀!”
  林老笑了一笑,说道:“你来看。”
  金秀玉走近了,见他挑着一匹正红色的绫,说道:“这绫嘛,色光鲜亮,入手柔软,做四季衣裳都使得。”
  他又挑了一匹罗,道:“罗,质地紧密结实,纱孔通风透凉,最适合做夏季衣裳,穿着又'炫'舒'书'服'网'又凉爽。哟,这还有两匹云茜纱,罗里面就数这料子最为难得。”
  “绸呢,纹路清晰,平滑挺劲,做里衣里绸是极为不错的。”
  “这缎子最为华丽,花型繁多,纹路精细,色彩又是最为 (炫)丰(书)富(网) 的。你这几匹缎子颜色都极为鲜亮,老朽且为你做几件大场面穿的衣裳,定叫你压人家一头。”
  金秀玉忙福了一福,笑道:“全仰仗林爷爷。”
  “小果儿,量身。”
  林老大手一挥,林果儿清脆地应了,从随身带来的包袱里,取出软尺,给金秀玉丈量起来。
  金林氏在一旁看着,肚子里暗暗算着账。
  这林老虽说是老街坊,多年的交情,到底人家是御绣坊的老师傅,工钱可不能出得太低,否则叫人笑话。这回又是请人到家来做衣裳,除开早饭,这中、晚两顿,还得加上茶水点心。女儿的,金老六的,儿子沐生的,还有自己的和春云丫头的,这加起来得有二十好几件衣裳呢,林老,加上林果儿,再加上金秀玉和春云,四个人也得做好几天,若是要做些精致的绣工,那更是耗费时日。
  金林氏心里一把小算盘巴拉巴拉打得响亮,自个儿这么一算账,不由倒抽一口冷气,心肝儿肉呀地都疼了起来。
  (陶苏晚上有事,不知道什么时候回家,先把今天的更新放上来。昨天看到有人给投了6000的催更票,陶苏想着这个比之前的12000的催更票靠谱多了,可以努力试试,没想到今天又撞出许多事情来。唉,亲们以后还是不要投催更票了,看到到拿不到实在太痛苦,多投点推荐票支持陶苏吧,么么大家~~)


第六十四章 大允朝典型婚礼
更新时间2010…8…30 21:22:49  字数:3369

 日子就在两家忙忙碌碌准备婚嫁用品的热闹中度过。李承之和金秀玉都是初婚,完全没有想到婚礼要预备的东西如此之多,又是如此繁琐,若不是有李老夫人和金林氏在,只怕两个年轻人都要焦头烂额了。
  金秀玉只觉着,前世的婚礼已是十分繁琐,古代的婚礼却一点也不比现代简单。
  在这样紧锣密鼓的筹备中,连中秋这样的重要节日都显得平淡了。
  套用一句俗话:这日子过得,那叫一个白驹过隙啊。
  到了九月十四这天,按照大允朝的风俗,准新娘是要分喜馒头的。
  金林氏头前一晚上便发好了面,一大早便蒸上了,高高几层笼屉,大锅上呼呼往外冒着热气。蒸馒头的当口,老两口就商量着分蛋路线应该从哪里哪里开始,先从哪家哪家分起。
  若是只靠这两口子,这一趟分下来,只怕要累折两条腿。也是惯例了,自有相熟的左邻右舍前来帮忙,就连杨婶子和花婶子也一早就跑来了。
  金家院子里放了两张八仙桌,还有七八只条凳,桌上一应茶水果点俱全,满满一大盘炒瓜子儿,堆得尖尖的。
  喜馒头每蒸好一笼,大婶大娘们便用红丝线将两只馒头相对捆成一双,放到大大的提篮里。提篮里事先铺好了厚厚的棉垫子,放满了馒头,就用厚厚的棉布一盖,大婶大娘们,两人一组,出了金家门,按照事先计划好的路线,挨家挨户分过去,每家两双喜馒头。
  按照金家的家境,嫁女儿不过也就是分个一条金玉巷,但是金秀玉嫁的可不是一般人,那是谁呀?那是淮安首富!
  这桩婚事是最叫金林氏扬眉吐气的,多少街坊都眼红呢。今儿可是大大长脸的机会,她恨不得叫全淮安都知道才好。幸亏是人力有时尽,全淮安是分不过来的,就是整个东市那也够呛得很,不过整个豆腐坊,倒是还能分得过来。
  所以呀,她早就同金老六算好帐了,今儿这喜馒头,要让整个豆腐坊家家都分得到。
  金家的门槛今日是热闹了,不停地有人进出。回来的大婶大娘们,都要坐下歇歇脚喝杯茶。金秀玉和春云干的便是添水倒茶问辛苦的活儿。
  今儿家里忙,原本连金沐生都不去学堂,要留下帮忙的。只是刚好轮到每三天一次的学武,他是死都要去,连金老六亮出了棍棒都没有用。
  蒸了一上午的馒头,到了饭点上,金林氏和金老六还得做中饭。今儿是犒劳来帮忙的街坊熟人,鸡鸭鱼肉那是不能少的,菜蔬那是挑着新鲜的上,米饭蒸了满满一饭桶,管饱。
  到了吃饭的时候,那叫一个热闹。
  两张八仙桌还不够坐的,金老六又向邻居借了两张桌子,就放在院门外的大樟树底下。今儿也算老天赏脸,虽说还在暑期,天上都是大朵大朵的白云,一丝儿光线都不透。若是吹个小风,还挺松爽的。
  院内院外齐开动,碗盘筷勺,叮叮当当响成一片。在座的基本上都是中年和中老年妇女,好家伙,几十人一张嘴,场面那叫一个惊人,人人都得扯着嗓子说话。今儿就是芝麻绿豆家常琐事的讨论大会。
  金秀玉和春云忙着上菜,耳朵里嗡嗡直响,金林氏得扯开了嗓门嚎,主仆俩才听得见。
  中饭吃得也快,人人都惦记着还没分完的那些地方。吃完将空碗往桌上一拍,拎起提篮便走。
  金林氏赶紧让春云帮忙熬了一大锅绿豆汤,拿木桶盛了,吊到井里头,只等凉了,好给众位街坊解渴消暑。
  金家四口子忙忙地收拾了残桌,金秀玉和春云拿大木盆泡了碗盘在清洗,金林氏就在厨房继续蒸馒头,金老六则拿了个大笤帚扫院子。
  “嘭嘭”院门响。
  金家的大门今儿还没合上过,大敞着,人人畅行无阻。因此一听敲门声,人人都觉奇怪,一起抬头看去,就连厨房的金林氏,也走了出来。
  只见一个穿着考究打扮入时的年轻姑娘正站在门口。
  此时,还有一些妇人,刚拎了提篮,还未出门,见来了个金玉巷少见的标志姑娘,人人都拿眼睛看着她。
  金林氏正茫然着,金秀玉却已叫出对方的名字来:“平平姑娘!”一面说着,一面便站起身来,迎了上去。
  平平大大方方福了一福,微笑道:“给金姑娘道喜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