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玄幻电子书 > 空间之伪嫡女的发家史 >

第15章

空间之伪嫡女的发家史-第15章

小说: 空间之伪嫡女的发家史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辛苦,不辛苦,甜甜觉得现在和娘、小宝一起生活得挺开心的。不用靠人照拂也挺好的。”
    向甜甜没想到许氏想出的竟然是这么一个主意,她很不赞同,许氏与向宁远以表兄妹关系进行相认,某种程度上她们娘仨确实能够得到照拂。
    可是,许氏自己呢?她方才也说了,她曾与向宁远两情相悦,那在近处看到曾与自己两情相悦的夫君现在与他人琴瑟和鸣,又是怎样一种煎熬呢?
    依向甜甜说,这种事还不如眼不见为净,许氏现在还年轻,模样生的还很不错,还不如另寻一个合适的人嫁了,时间久了,对向宁远的情渐渐淡了,便也看开了。这要是经常搅合在一起,到了猴年马月也不会忘。
    而且那位郑二小姐应该也不会是傻子,时间久了必然会发现踪迹,这样到时会发生什么事还真不好说。所以,向甜甜摇头否决,希望能改变许氏的想法。
    “这是你和小宝该得的,只是委屈你们了,原本正正经经的向家嫡子嫡女,却变成了亲戚。甜甜你就不用管了,这事由娘来处理。”许氏下定决心道。
    向甜甜看了许氏的脸色不禁暗暗叫苦,通过与许氏这么长时间得相处,她已经慢慢了解许氏的性格。
    许氏平日里是个很好说话的人,但是犯起执拗来,也很要人命。她一旦真正打定主意的事,一般人都很难改变她。
    就如同她坚持要送向小宝上私塾读书一样,尽管她们手头很紧张,束修费攒起来也特困难,她却宁愿自己省吃省喝,也硬是将束修费给攒了出来。
    还,有她一直坚持不让她自己以及向甜甜、向小宝三人与梁王府签订死契之事也一样。
    鉴于此,向甜甜打算先将此事放放,待过一两日再找个合适的时机,看看能不能打消许氏的念头。
    只是,向甜甜没料到的是,许氏这次处理事情来竟是如此的果断与迅速,快得连她阻止的机会都没给。
    本书由首发,请勿转载!

☆、第二十八章 往事(一)

乾清宫御书房
    已至中年却仍旧年青俊朗的乾康帝坐在龙椅上,对坐在左下方的镇军大将军向宁远和怀化大将军向宁致道:“尽忠已经有三年未回京了吧?献忠应当也有两年未回了。”
    坐在左上首的向宁远笑道:“皇上好记性,臣兄弟二人是有两三年未回京城。不过这么多年在边关也待习惯了。”
    乾康帝笑道:“你二人倒是习惯了,可是家中的家眷还不习惯啊!郑贵妃和齐丞相明里暗里都不知道抱怨过朕多少回。还好,去年年底鞑子的皇帝病重,他的几个皇子正在为储位之争忙乱。
    朕还特意派了几个医术高明之人潜了过去替他们的皇帝治病,将他的命先吊住,这样新皇一日未立,人心一日未定,鞑子的心思就不会放在咱们大夏朝身上。
    朕寻思着,也该到让你兄弟二人一起回京住些时日的时候了,不然也就显得朕这个皇帝太多无情了。不过,即便如此,你们此趟也不能在京中待太久,朕怕久则生变,到时候还请二位爱卿莫见怪。”
    “皇上英明。食君之禄,忠君之事,驻守边关原本就是臣兄弟二人份内之事,能允臣兄弟二人回来一趟已是皇上格外开恩,臣兄弟二人感激都还来不及,又怎会不知好歹的怨怪皇上呢?”这次,坐在左下首的向宁致赶紧笑着回到。
    “是啊,臣兄弟二人万不敢有任何抱怨之心。”向宁远也赶紧附和道。
    “两位爱卿能如此想,朕心甚慰。这些年来,有二位爱卿辛辛苦苦的驻守边关,朕和所有大夏朝的子民才能安安稳稳的生活。两位爱卿的功劳,朕不会忘记的。”
    乾康帝点了点头,然后又道:“朕今日选择在御书房召见两位爱卿,而不是在朝堂,是因为朕想让两位爱卿见一人。”
    说完,乾康帝嘱咐矗立在他身后的高得柱道:“去宣吴昭仪娘娘进来。”
    向宁远不由与他下首的向宁致对视了一眼,吴昭仪娘娘何许人也,即便他们远在边关,也早从京城传过去的邸报中知晓。
    可是,他二人与这吴昭仪既无瓜葛,又无渊源,乾康帝让这吴昭仪来御书房见他二人又是所谓何事呢?
    不多会,只见一个上着浅色五彩通袖罗袍,下着银枝线叶粉红百花裙,腰时束着和田玉女带,年约三旬,面容无端让他们感觉有些熟悉的妃嫔装女子缓缓走进来。
    宫装女子对乾康皇帝行了一礼道:“嫔妾见过皇上,不知皇上唤嫔妾过来有何旨意?”
    乾康帝没有回答,只是以目光示意宫装女子看下方的向宁远和向宁致。
    向宁远和向宁致知道这定是那位吴昭仪娘娘了,立刻起身行礼道:“微臣向尽忠(向献忠)见过昭仪娘娘!”
    “难道……。他们便是臣妾要找之人?”看到身着盔甲的向尽忠和向献忠,吴昭仪的神情显得非常激动,带着颤音的询问乾康帝。
    得到乾康帝的点头确认后,吴昭仪眼眶盈满了泪,走到向宁远和向宁致面前道:“你们便是瑞哥儿和祥哥儿么?”
    向宁远和向宁致皆是身躯一震,瑞哥儿和祥哥儿是他们的乳名,除了幼年时极亲近之人,几乎无人知晓。
    “娘娘……娘娘是如何知晓微臣兄弟二人的乳名的?”向宁远有些惊疑不定的询问道。
    “我是月娘啊,这是你幼年练飞镖是在我额上留下的。”吴昭仪边说边露出额际的一块星形的疤痕。
    向宁远终于明白他为什么觉得吴昭仪眼熟了,因为她的面容与他的姨母小张氏至少有七八分相似。
    吴月娘是他姨母小张氏之女,也是他发妻许云娘的姐姐,因着她的祖母吴氏的弟弟吴前坤未成家便得疾病过世,她的父亲不忍见外祖父家绝后,便将大女儿月娘过继到吴氏弟弟吴前坤的名下,改许姓吴。
    吴月娘与他同岁,不过却比他大上两个月,算起来应当是他的表姐。
    不过年幼时他对这个只比他大两个月、身材却比他矮小,胆量也比他小的姐姐很不屑,不肯唤姐姐,只肯以名字相称。大人们见他二人年岁确实相差不大,便由着他去了。
    她说的那块练武时留下的疤痕他当然记得,当时他见过镖局的一个武师耍飞镖,着魔般的迷上了,硬是磨着父亲向大牛也去铁匠铺替自己打了几把,没事时便天天自己在家胡乱练习。
    有一次不小心扔到了带着妹妹许云娘来自己家玩的吴月娘额上,顿时吴月娘额上血流如注,将所有人都吓坏了。
    为了此事,他的父亲向大牛还狠狠的抽了他几鞭子,并罚他跪了一整天。他当时甚至做了最坏的打算,日后娶了毁了容的吴月娘。
    “月娘?你真的是月娘吗?那次灯会时你究竟去了哪里?”想到这里,向尽忠的声音也不禁变得有些颤抖起来。
    那天中逢正月十五闹花灯,他带着向宁静和来家中玩耍的吴月娘、许星辰,也就是吴月娘的弟弟,许云娘的哥哥四人一起去观花灯,年幼的许云娘和向宁致则被留在家中。
    刚开始,他们四人还牵着手,肩并肩的走在一起。
    可是,后来来了一队舞狮灯的,这是他、向宁静、许星辰三人最爱看的,只是他们那里舞狮灯时有不停放鞭炮的习俗,吴月娘害怕放炮,不肯一起跟过去看。
    他们三个男孩子又着急去看,他便嘱咐吴月娘站在原地,不要乱跑,等他们看完舞狮灯再来寻她一起回家。
    然而,等他们三人看完狮灯之后,却再也找不到吴月娘。
    见势不妙的向宁静还回家找来了大人帮忙一起找,找到花灯散场,也未找到人。那天晚上,有好几家大人都在寻找自己的孩子,却都是毫无消息,大家都猜是不是被拐子拐了去。
    后来,向家和许家以及向、许两家的亲眷都加入寻找的队伍,在附近的几个州县都寻了个遍,却再也找不到吴月娘的任何踪迹。
    再后来,他的姨夫姨母因思念吴月容,整日郁郁寡欢,心病难医,不待许星辰和许云娘成年便相继过世。
    因为当年向宁远毕竟还只能算是个半大孩子,大人们倒是没有将责任算在他身上,更多的是自责,不应该放任几个孩子自己去观灯。
    可是,向宁远却一直在心中责怪自己,他是男孩之中年纪最大的,却未尽到照顾来做客的吴月娘的责任,这也成了他一辈子的心病和遗憾。
    当他自己有能力之后,还派人找吴月娘找了好久,却一直未再发现吴月娘的任何踪迹。
    本书由首发,请勿转载!

☆、第二十九章 往事(二)

“原本我是在那里等着的,可是后来跑去看舞狮子灯的人越来越多,将我挤离了之前待的地方。
    我害怕与你们走散,就守在人群外面等着,只是左等右等都没看见你们出来。当时我又冷又饿,就哭起了鼻子。
    这时,一个看起来还挺和善的中年人走到我身旁,问我为何独自哭泣。我就将原委说与他听。他说他带我去找你们,我信以为真,就跟在他后面走了。
    他却将我带至一处偏僻之地,用一块洒有蒙汗药的帕子捂住我的嘴巴,等我再醒过来时,发现自己被捆着手脚、塞着嘴巴坐在一辆行走的大马车上,马车上还有**个和我年纪差不多的女孩。
    后来晚上休息聊天时,我才得知,这几个女孩都是在附近几个地方的元宵灯会上被人拐来的。
    我知道这些拐子不会将我们卖掉什么好地方,便一直想寻机会逃走,只是那些拐子平时看得紧,只有在我们如厕时才会给我们松绑。
    有一次,经过一片山林时,拐子们让我们去小解,我趁着别人不注意,爬到一颗枝叶茂密的老树上,利用树的枝叶挡住我的身形,那些拐子在山林中搜了半天都未搜到我的身影,便骂骂咧咧的走了。
    那些拐子走后,因为害怕拐子会突然返回来,我一直躲在树上不敢下来,就这样,我在树上整整躲了一天一夜,最后饿昏后从树上掉了下来,呈昏迷状的躺在地上。
    恰好那天贤德惠贵妃娘娘带着侍女打从经过,去附近的寺庙烧香,发现昏迷的我后,她立刻找人将我抬了回去。
    待我清醒过来,告诉她我的经历后,她对我的遭遇非常同情,还央求当时还是余姚县令的刘大人帮我寻找家人。可惜的是,那时我竟不知道自己之前生活地方的地名,以及父母的全名,让这寻亲之事变得如大海捞针一般。
    就这样寻找了将近一年时间,还一点消息都没有,我也心灰意冷,自动请求做贤德惠贵妃娘娘身旁的侍女。
    贤德惠贵妃娘娘是个非常好的人,一直待我如亲人一般,我要做她侍女之事她一直不肯答应,还要让刘夫人收我为义女,却被我拒绝了。最后,她拗不过我,只得同意我做了她的侍女,不过却未与我签订任何契约。后来,娘娘进了宫,我也自愿跟着她入了宫。”吴昭仪边回忆边说道。
    “贤德惠贵妃娘娘临终前曾交待朕替月娘寻找家人,可是贤德惠贵妃娘娘过世后,朕很是消沉了一些时日,一直未能兑现。
    等朕想起此事时,却以为月娘的父亲姓吴,一直让人寻找姓吴的人家。因为不想让月娘寄望越大,失望越大,朕一直未告诉月娘此事。
    后来,朕一次无意中与月娘闲聊,才得知原来月娘的父亲姓许,而非吴,才知道朕一开始的调查方向就错了。
    不过,即便知道了月娘父亲姓许,却因着乾康十一年夏天的那场大洪水,好多人在洪水中散生,好多线索也因此断了。
    兜兜转转到年前才得到确定的消息,此时朕才敢将这个消息告知了月娘。这也是朕此次让两位爱卿回京的目的之一。现在既没寻错人,朕也放心了。你兄妹三人多年未见,且先好好述述旧吧。”
    一直任由他们叙述离情的乾康帝突然出声解释,并起身去了内室,将御书房留给吴昭仪、向宁远、向宁致三人。
    吴昭仪、向宁远、向宁致三人自是感激不已,没有乾康帝在一旁看着,他三人说起话来也自在了不少。
    “我爹、我娘、姨夫、姨母、星辰、云娘、宁静他们现在都怎么样了?”随后,吴昭仪又迫不及待的询问道。
    向宁远闻言脸色不禁一黯,方才一直未开口说话的向宁致开口道:“娘娘失踪后没几年,姨母、姨夫相继过世,星辰后来外出经商,却一直未再与我们取得联系。
    乾康十年春,爹娘作主,让云娘与大哥成了亲,乾康十年底,我与大哥一起来京城参加文举和武举,当时云娘已怀有身孕。可是,乾康十一年夏,南京地区发生大型洪涝灾区,我爹、我娘也在这场洪涝灾害引起的疾病中散生。
    听宁静说,不久后云娘便生下一对孪生姐弟,取名叫如花和如鲜。可是生下孩子没多久,云娘非要带着孩子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