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武侠电子书 > 灵山 >

第384章

灵山-第384章

小说: 灵山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孤云川弟子将屡归尘接下场疗伤。行芸生的尸身也被抬走。方正峰上一片死寂。高台中央端坐的应愿看不清表情。金乔微闭双眼默诵经文。张湛轻轻拍了拍膝盖叹息一声。

这时只听蓝采和又问了一句:“何人再下场?”

有一年轻的后生提下场。冲四面抱拳道:“落…山晚辈洛加欢寻延龄门护法居思了断。我父洛有隐居山中与世无争。因好友白山派长老王长卿战乱中遇难。出山吊。却在白山派遇袭混战。死于居思之手。”

接下来的事情不必述。蓝采和不厌其烦的寻问双方。又最后相劝。最终的结果还是动手了。洛加欢死而居思受伤。延龄门护法居思虽杀了洛加欢却丝毫未的意。反而伤感难止。当众发誓从此隐逸。

接着又有人下场斗法。过程大多类似。方正峰上斗法断缘了结。各派修士纷纷出手。连斗了三天。死伤共一千二百余人。…天从日出到日落所有人都在广场四周看着。越|感觉越冷。那种形容不出的寒意深深的沁入骨髓!哪怕入山时曾沸腾的热血。此刻也变的一片冰凉。

有的人可能身经百战。并不(炫)畏(书)惧(网)在千军万马中冲杀。当身处混战之中时。许多人也许来不及思考就已卷入。或热血一冲拔剑而起。但在场的众人尽管修为高超。却谁也没有经历过这一幕。静静的旁观修行同道一个接一个的下场说出各方的仇怨。然后动手了断。或死或伤。

死伤

大多都有亲朋好在场。他们这一世都拥有普通人缘。入修行门径的神通法力。并在一场大乱中幸存至今。已是世上罕见的幸运儿。然而却斩不断纠缠之念今天仍要下场了断。一接一个的倒下。旁观的人也不禁在心中自问——我们。真要这样斗下去吗?

应愿本很担忧。按如今这场乱局的牵连程度。近五千人上山。能回去两千人就不错了心中着实不忍。结果只斗了三天。便无人再下场。这时她也反应过来。深深赞叹师父指点的手段高明。

好场子让各派放手斗法了断依次出场各见死伤。而让所有人就这么看着好似冷酷了极点。却是一种最好的劝阻方式。无声的让大家渐渐止息纷争之心。

斗法的过程没有出太大的意外。或死或伤或有人放弃。也有人出场之后并未见死伤。只是演法论高下。互相做出承诺的条件。只有第二天下午发生了一个小插曲应愿掌门出手斩杀了一名生事者。

当时有一名来自……昆…仙境的散修场自称胡不。点名要与龙空山的妖王了断。蓝采和问他原由他们三兄弟原先在昆仑仙境散场道中驻足。寒山与妖王攻打妙法山时。三兄弟也前去相助。并趁夜潜妙法群山。结果哥胡不往与三胡不去都殒命敌手。

不归当然要报仇。但镇元大仙身斩了杨天感之后。诸妖王就退兵了。全然不顾攻打妙法群山时相助之人的仇怨。胡不归发誓要报复。

蓝采和问了一句:“昆仑仙境围攻妙法群山时。谁邀请你们三兄弟去的?”

不归:“无人邀请。我大哥与姚妖王有旧。我'|三兄弟是自告奋勇前往。”

蓝采和又问了一句:“入妙法山。是谁指使?”

不归:“无人指使。我们三兄弟受过妙法群山弟子的欺压。自然咽不下这口气。”

蓝采和最后问了一:“何人杀兄弟。因为何故?”

不归听明白了他的意思。昂首答道:“姚妖王虽未杀我兄弟。我兄弟却因他而死。我发誓要斩这背信弃义之徒。”

蓝采和摇头道:“不归。我给你最后一次机会。请你退下莫要纠缠。请问你退不退?”

不归断然道:“只要我未死。必与姚妖王了断”

姚妖王的神通。胡不归当然不是他的对手。但他却不想与故友的弟弟斗法。正要说话却被身后的张妖王按住肩膀动弹不的。只听张妖王朗声道:“胡不归无端生事。以法会约定。我家姚妖王可请在场所有人帮忙。那就请法会主人处置吧。



话音未落。高台上的应愿就冷哼一声。围住演法场的二十八名道士一齐发动青玉莲花灯。光芒照射之处胡不归动弹不的。应愿拔下发簪朝天一引。一道金色的霹雳落下。从天而降威势无匹。落处却只是轻轻的一点。胡不归倒的而亡。只见眉心淡淡的一丝焦痕

有人将尸身撤去。愿收回发簪一言不发。张湛将已掏出的紫府神雷符又揣了回去。金乔觉微闭的睫毛颤了颤。张妖王也松开了手。

妖王面露痛惜不忍之色。以神念暗道:“胡不归死的不明不白啊!”

妖王:“今日丧生者皆死的明白。唯他除外。但大多陨落再入轮回皆是无辜。你有更好的办法阻止吗?既然来了。有平定乱象纠缠之心。就须维护这场法会。”

妖王:“还有五呢。我已经看不下去了!”

妖王:“谁都看不下去了。所以你不要着急。绝不会斗满七天。”

如张妖王之言。法会过了第三天午后。便无人再下场。最后一场斗法。在南冥派离山弟子新芙与昆仑仙境清虚派掌门寻剑客之间展开。

寻剑客率门中八位高人出瑶池结界灭了南冥一脉。自己一方也折损了三位。新芙当时已离山。她的未婚夫却死于南冥派琼崖道场。

寻剑客的修为高出新芙太多了。举手就可以杀了她。但却没有下杀手。新芙尽展手段仍然不的他分毫。

最后新芙悲愤中欲举剑自刎。寻剑客把她的剑打落道:“何苦如此呢?你此时修为不如我。可以再去修。我答应与你断不复牵扯他人。我就在昆仑仙境青峰山道场等着。可以随时来|我报仇。直到你能报仇的那一天。或者这一世已尽。”

寻剑客这番话听上去似乎违反了法会的约定——“今天在场的人若旧怨未清。就当场了结。事后追究将受众责”。但在诸位修行高人看来却没有问题。因为他确实做到了断缘了结。不论今后再怎样。已与他人无关了。

插述一段后话。新芙终其凡间一世没有再见过寻剑客。更没有去找他去寻仇。法会之后南冥仙翁人间现身。托名玄冥老人点化她再传仙家法诀。新芙在琼崖道场又立宗门传。为与前事有别亦警示后人。改名为玄冥派。

当日方正峰上新芙掩面而去。寻剑客也行礼退回本座。从这一场斗法后就再也无人动手。大家只是静静的坐在演法场两边。修行人的法会和普通人开大会不一。普通人开会如果无人发言就可以散了。但是法会不可以。

如佛门的辩经法。如约定好时日。就算无人发问。升座者也应该在台上等着。等候有随时问论。玄法师当年在辩经时。曾经就这样空坐了十几天。四围僧众哑然。

方正峰上的天下宗|法会。从第四天开始。大家就这样静静的坐着。从日出到日落。一沉寂了三天。'|大的方正峰数千人一言不发。都在默默的沉思。又似在缅怀着什么。

法会初始时那种化不开的浓郁戾气早已消散无形。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悲悯感怀。它就像一双冷酷无情的眼睛。却无处不在。众人看不见高台上后排肃容端坐的十位仙家。只看见金乔觉闭目垂帘。一直在默诵经文。

到了第七天正午。云盘声再一次敲响。蓝采和宣布斗法结束。

第六卷:子非鱼 352回、一战善谋千秋计,三规划定两昆仑

法终于结束,所有人都莫名松了一口气,就像搬开了一块看不见的大石。这些天的经历,旁观一番杀伐、三日无言静坐,胜过千言万语相论。

蓝采和退到一旁,金乔觉起身道:“各派宗门斗法不幸殒命,过半数已无人料理后事,正一门既为法会主人,应依礼安葬,天下修行同道当共祭之,贫僧为其超度。”

众人皆点头称善,张湛也站起身来道:“今日断缘了结前因,为后来者结福缘,但还有一事未了,贫道有一议,请各派道友共商。”

张湛一句话略过了这七天的斗法,众人也不想再过多提起,但他又说了另外一件事,关于世间修行各派曾传书共立的散行戒,或称人世间红尘内外三大戒。

其一,不得矫众显灵自称圣,惑乱乡里;

其二,切勿得神而忘法本,残害众生;

其三,禁止仗道术以图淫,勒索黎民。

这三条并不复杂,很多修行门原有的戒律中就包含类似的内容,但既称散行戒,同时约束江湖散修以及行走人间的精怪共守,得到世间修行人的一致拥护。但这一番大乱以来,散行戒已名存实亡,由于昆仑仙境众修士往来人间,彼此之间的争斗混乱不堪,谁也无法**护持。

散行戒还有一个最重要的陷前文已经提过,它不适用于昆仑仙境,因为修士所处的环境不同。张湛此刻重提散行戒,并不是要在昆仑仙境推行,愿不愿意护持它是各派自觉,但他有一个提议,各派修士无论是来自……昆仑仙境还是海外远域,在昆仑九州之地都应守散行戒。

至于有不愿守,在人间就要承担后果,因为散行|特别,梅振衣当年留了最后一句话——“此三则,贫道及门下弟子,受之为戒一律护持之。”

在人间道场的各派将一体护持,不愿守者,自可去昆仑仙境,但若穿越瑶池结界来到昆仑九州行走,应守此戒。若有违反,见者共责;若情由恶劣,天下各派共诛。

张湛最后问道:“今日修各派同道聚,不必再传书,我只问世间立道场各派,是否共持~戒,立于传人?”

“共持此戒、立于传人、一体护持!”世间修行各派,凡有大成真人以上者,齐声赞同。

方正峰上这简简单单的一问一答,在后世影响很大,被称为“划分两昆仑”。张湛只问世间修行各派,并没有问来自……昆仑仙境的修行人,他是为人世间重新确立散行戒真正的效力。假如在法会刚开始就如此说,可能会引起更大的纷争,但此时开口,已是水到渠成。

关于这三大戒的传闻很多,很多人有不同的理解,或者对未入门之弟子有意另解,但散行戒的原文就是上述那三则,为梅振衣百年前在彭泽张榜所书。

张湛回归本座,应愿走到台前向两旁拱手道:“既断缘了结,但法会不应到此为止,否则有违先师正一与当年各派尊长地本意,它本应是天下同道结缘盛会。当安葬殒身同道共祭,离去之前,正一门还会发帖邀请诸位,于今年冬至日重聚……”

正一门还要召开另一场法会,时间定在今年冬至,一年中阴至而阳生之时。众人离去前正一门会送上请帖,接到请帖的人凭自愿而来。但应愿提了两个要求—

来者不论门派大小,每派尊长最多只能携十名晚辈弟子,这是为了防止大派来的人数过多,不符各派之间广做交流的本意,各派尊长可挑选门下最得意的传人、欲重点栽培的弟子。

来地人要送“礼”,带多少名晚辈弟子,就送多少件礼物,总之是修行所用,天材地宝、法术道诀、灵丹妙药、各类法器都可以。这些礼物不是送给正一门的,而是送给天下修行同道的,你带了多少名晚辈弟子来,就可以拿回多少件东西。

届时正一三山法会上专门有一场“机缘大会”,各派送来的礼物都会以隔空符封在袋子里,各派晚辈弟子凭机缘而取,一人取一样。正一门保证,届时机缘大会上准备地东西,一定会比寻机缘的各派晚辈弟子多,每人都必有所得。

应愿还讲了另外一件事,此番斗法很多人殒身,其中不少人已没有身后传人弟子,留下了许多无主遗物,比如行芸生地藜杖就是一件很不错的法宝。正一门无意留为私有,都会在机缘大会中封于隔空袋内,让天下同道弟子凭机缘而取,正一门的晚辈弟子也可在机缘大会上取用,至于能得到什么就全凭缘法了。

人已逝,而物用无辜,留于后人结善缘,隔空袋里会附帖说明来历,供后人感怀。

除了上述两个要求,应愿还有一个提议,届时参加正一三山法会的各派,挑选一种宗门特产带来,不必是很珍贵的东西,但需有宗门特色,别处不容易遇到。

在“机缘大会”的前一天,正一三山中还将举行一场“善结大会”。

这是一个特别的集市,各派可以将携来的特产摆摊出售,每件只售一文钱。至于准备什么、准备了多少,全凭各派自觉自愿,正一门并不勉强。

还有一句潜台词应愿没有说出来——假如有人就是脸皮厚,什么都不愿意拿出来,还要每家花一文钱挨排买东西,徒招天下同道耻笑也随他的便,但此非真正地修士行止,恐怕下一届法会正一门也不会发帖请他了。

正一三山的法会将成定例,每六十年招集,当年分为两次。第一次定在夏至,天下宗门弟子切印证,为天下宗门大会;第二次定在冬至,接到请帖的各派往结福缘,为正一三山会。

应愿的提议实在很高明,为修行界千古以来所未遇之盛事,在抚平纷争创伤的同时,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