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武侠电子书 > 灵山 >

第376章

灵山-第376章

小说: 灵山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清风仙童在丹溪福至心灵,居然恢复了上古青帝的形容与心境。但要想一想后来“青帝”的修为有多高?他求证了金仙极致、玄妙大罗之境!仙家形神修行地尽头。这种境界不是仅凭修炼能够达到的,对于绝大多数仙家而言几乎永无可能,别说玄妙大罗之境了,一般仙家就连历化形天劫成就金仙的愿心都没有。

还有一点奥妙连青帝本人都不清楚,当年上古青帝与后来清风两次历化形天劫竟是同样地愿,只是青帝失败了而清风求证金仙成功,这种巧合几乎不可能出现,然而偏偏出现了。

然而即便修为超绝如青帝,也只恢复了上古的形容与心境,恢复不了当年的神识与见知。有没有完全恢复的可能呢?答案是“不可能”,就如太上与无量光地“不可见”一样,对仙家而言也是说不清的。

不动尊明王愿重入轮回见证堪悟,就是上述的第三种情况,米迦勒见闻后欲言又止,什么话都没再说。

广场众仙家以通明法眼彼此而观,良久之后波旬第一个开口:“梅真人,你邀集诸天共商立新规,究竟是怎样一种新规能止此时天人之乱,免末法到来?”

梅振衣只答了两个字:“天条。”

波旬:“何为天条?”

梅振衣一指高台上的巨碑:“诸位不论所修何道所依何教,这无边玄妙方广世界各人叫天庭也好、佛国也罢、天国也可,只定一名为‘天’。凌霄宝殿不在而此碑现,诸天世界共参玄妙之规,列于其上立愿共守,是为天条。”

这番话与“梅溪”梦中所言非常相似,也有微妙的不同,带着仙家妙语声闻——

先明确天条只是超脱轮回的诸仙家所立之规,与论回外地芸芸众生无关,一经确立则不可违背,违因立愿而自斩堕入轮回,无需他人动手。

梅振衣未成仙时曾向化名随先生的大天尊请教过天条,大天尊当时答了三条“世间法不过出神入化、天刑还一世业力、轮回之外灵台中开辟。”但这三条只是轮回内外地法自然之道,无需何人去立。

此刻谈的天条,是超脱轮回地仙家自我造化之道,需要众人共商共立,它不能违背诸天世界的修行本源,又要能斩断如今地天人之乱。

米迦勒沉吟道:“如此之说,众天使毫无意见,但怎样才能定天条?”

梅振衣:“有此意可登上封天台,拟天条而宣,诸天修士共证因果缘法,能定事即可。”

观自在环顾四周道:“诸位道友,何人拟天条登台而宣,集诸天共鉴?”

事情已经到了最后一步,需要有人登上封天台。仙家行事讲因果缘法,开口便是愿,所拟的天条也是证自己的修行,若被诸天世界哄下了台,那可不是闹着玩的,不是人人都有资格上去的。但另一个角度,若拟天条得立,也是一场大功德圆满。

广场中一时变得奇异的沉寂,谁都没有率先开口说话,一见这个场面,梅振衣一整仪容就要登台。有这么多前辈高人在场,本轮不到他上去,真正有资格的人应该是法舟、米迦勒、镇元子、波旬、青帝这五位。

但梅振衣是今天的“事主”,他与大天尊一番斗法然后邀集诸天共商,此刻拥有大天尊的信物玉皇簪,论缘法也有资格登台。况且他欲宣地天条早已拟好,见众仙家前辈无人做声,当仁不让挺身

梅振衣刚迈一步,青帝突然闪现在他身边,灵台互感暗语道:“帮我拿一下。”说话的同时已将金击子递了过来。

梅振衣不知青帝何意,下意识地伸手一接,身形突然被一股**力定在原地,手捧金击子一动都不能动,也不出任何神念来。他竟然在此刻被青帝“暗算”了,青帝此举分明就是要阻止他登上封天台。

外人并不完全清楚其中的变故,只看见梅振衣上前一步捧住了青帝递来的金击子,然后就站在那里不动了,与沉默的大多数仙家一样。

梅振衣不明白青帝为合何这样做?难道他要争这场大功德吗,那为什么刚才不动?当年在洛阳云端上众仙家对峙时,清风仙童曾示意梅振衣站到中间去调解,成就一场功德,却被突然赶来的镇元子抢了先手,此刻又是怎么回事?

其实青帝若要登台,梅振衣必不会争,因为他要宣地天条就是青帝所拟。

“金击子出自万寿山,我若回不来,就托你送还,并到芜州代我向绿雪告别。

……若真是那样,打猴鞭是一点谢意。”青帝的声音又从灵台神念中传来。

梅振衣疑惑不解,却无法开口询问,灵台中另有所感,青帝的另一件法宝打猴鞭,也莫名到了自己地左袖中。

青帝举步向铺云长阶走去,他一动,法舟也动了,两人几乎同时走到了广场尽头的长阶下。长阶很宽足够数人并行,但两人没有同时登台,而是在长阶下止住脚步对面而立。

“我若不出来,你也不出来吗?”青帝问法舟,金色的眸子里有淡淡的嘲笑之色。

法舟微微一笑:“青帝何出此言?贫僧正欲登台,你我齐步而行,这一问实在多余。”

青帝又转头道:“米迦勒,你也来吗?”

米迦勒摇头道:“我不必登台,不论天条何人所立,若依梅真人之言,不违背诸天世界地修行本源,又能斩断如今的天人之乱,天国自然立愿而守。”

青帝笑了笑,又瞪眼问道:“波旬,你不凑这个热闹吗?”

波旬摇头退了一步:“不必了,还是二位去吧。”

青帝又望了远方的万寿山一眼,神情似很感慨,转头朝法舟道:“有些事,其中玄妙谁也无奈,果然还是你我二人站在此处,你毕竟还是站出来了。”

法舟一指高台问道:“你上去,还是我上去?”

场景有点怪异,镇元子没有现身,米迦勒、波旬都不欲登台,而法舟与青帝却站在长阶下商量谁上去?这有什么好让,又有什么好争的!但事情好似不是这么简单,梅振衣手捧金击子(炫)恍(书)然(网)有一种错觉,仿佛又看见法舟与青帝在玉门关外云端上,那一场奇异的对峙重演。

然而这对峙只是一瞬,青帝答道:“演法论高下方知!”话音未落就出手了。

诸天世界中,两位修为最高的仙家居然打了起来。战场只是长阶尽头那几步之地,而旁观却很难看清楚他们是如何动手,灵台所见一片恍惚,根本看不见青帝与法舟地身形,也感觉不到一丝法力波动传出,此刻环绕封天台的诸天世界也变得时而模糊时而清晰。

不知他们斗了几个回合,施展了多少手段?时间不太长也不算短。斗法地最后一幕众仙家都看清楚了,青帝与法舟的身形又突然重现,青帝手挥金击子一击正敲在法舟地脑门上,出“当”的一声响,就似寺庙里地晨钟长鸣。

这响声悠长,带着穿透神念的回音传遍了诸天世界。金击子本在梅振衣手中捧着,青帝怎么又拿出一根?想必是与大天尊斗法时一样的神通境界,灵台变化而成。

这一击之后斗法就结束了,青帝手提金击子哭笑不得:“这算什么,我有狼牙棒你有天灵盖吗?”

小和尚法舟摸了摸光脑门,毫不动怒的反问道:“青帝,看你手中是何物?”

青帝低头,脸色微微一变,他手中灵台变化出的金击子,在转念间竟成了和尚敲木鱼用的棒槌,众仙家都看的清清楚楚,很多人忍俊不禁露出笑意。

“好手段,你当真不弱,但演法论高下,还是你输了!”青帝一挥袖,木鱼槌化为无形。

法舟一摆手道:“是我输了,您请登台!但无论如何,你欠我一叩。”他又回到了广场中央众仙家之中。

青帝举步登上长阶,这条长阶有一丈八尺宽,形容不出有多高,上面层铺着凝聚不散的祥云,青帝的身形就似在云朵中飘然升起。看他的背影,羽衣银丝之光与雪白的长伴随祥云飘浮,看不清他登阶的脚步。

当青帝转过身来时,已站在那块无字白玉碑之前,他的身形说不清是高大还是渺小,但诸天世界修士,不论多远,都能看的清清楚楚——那没有血色接近透明的脸庞、淡然毫无表情的金色眼眸。

第六卷:子非鱼 344回、登台此宣当自斩,妄拟天心为己心

帝没有一句废话,甚至连开场白都没有,直截了当开不可妄拟天心为己心。”

这是天条的第一句,仙家妙语声闻并不复杂,但要把它具体描述出来却很困难,勉强可以这样解构——

世人经常说的两句话让人觉得很无奈、很悲情甚至可怕,一句是“我这么爱你,你为何不爱我?”另一句是“我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你好!”它们可能出现在各种不同的情况下,具体何指、究竟有没有道理,不必一一去做解释。

但超脱轮回的仙家,从修行本源而论,不欲为红尘中的痴男怨女。超脱轮回是自己的福缘,指引世人超脱轮回是自己的功德,世人爱也罢、恨也罢、羡也罢、妒也罢,那是世人的选择,仙家既无法强求,也不可强求。

世间修士或普通凡人,修行发愿坚定不移或者偏执自视,都是轮回中的众生相,做为已超脱轮回的仙家,则不应彼此妄拟他人,否则世间之乱迟早波及仙界,进而返乱众生。

诸菩萨可以说无量光照彻十方世界,这才是真正的觉悟超脱。诸天魔可以说世界就是我的世界,当直指本心证入他化自在天。诸金仙可以说清静逍遥、法自然之造化才是道果所求,镇元大仙也可以跳出来说一句“万流归宗,合光同尘。”

不能说他们错,也许都对,但有一点是不对的。譬如加百列坚信天主的光辉照耀一切,却不能以她期待的方式要求佛国灵山接受照耀,她这种求证之心也许令人钦佩,但却没有意义。

加百列可以说天主的光辉怀抱一切,那就在灵台中怀抱未曾照耀的世界,而不是强求仙界诸天世界都能受其照耀,这便是区别。

诸天世界之中,皆超脱轮回,不得于教外称外教,不得于门外称外道,仙家不论修求只论行止。其实诸教诸派之中,早有类似的戒律,但诸天世界中并非全然如此,而这则天条的含义更广——立环天之戒,诸仙家不得妄拟天心。

妙语声闻送出,青帝又说了第二句:“不可在世显圣自称神。”

这一条就更复杂难解了。妙语声闻中只说了现象如何分别。并没有解释更多地原因。让众仙家自去推演。

众仙家超脱轮回。不是被放逐出轮回。自然可以下界修行见证。这一点谁也不该禁止。有金仙、菩萨化身下界。比如观自在化身为关小姐;有仙家托舍入轮回。比如东华帝君为狄仁杰。大势至菩萨为武则天。地藏菩萨为金乔觉。

有仙家亲身入人间。比如大天尊自古好如此。小和尚法舟也是如此。还有仙家留法诀接引世人、指点弟子、建立道统。凡此种种。皆非在世显圣称神之禁。

众仙家留下法诀引渡众生超脱轮回。或者亲自下界引渡传人。与天条无涉。在人间有道场。受信徒供奉、弟子传人香火祭拜。那是世间之事。也非天条所能止。

那么此天天条何禁?譬如莲华生打落沙利耶之举。且不论他们之间地私斗。但他们那种现身地方式。皆为天条所禁。

回纥伏地匐部与吐蕃之战。虽有摩尼教修士与僧人参与。但争夺地无非是人间地土地、财物、金帛、人口。假借光明尊或无量光护佑之名而已。不能因此世人借神佛之名争斗纠缠。神佛就要现身显圣“护法”。

仙家可以下界,留法诀经卷指引、点化、规劝众生,也可以展示玄妙于传人,留道统修行之途。有缘法之人识你,那就自识你,不识之人,那就不识。比如地藏菩萨下界为金乔觉,梅振衣是清楚的,但芜州百姓并不知,金乔觉也从未以地藏菩萨自居。

至于事后如何,那是世人之事。仙家不得为显圣而显圣,惑弄无知之徒,既入众生中,形容与众生无别,动念下界行于轮回中行事本无超脱可言。若你不能让听闻者证悟各种仙家果位境界,就不要以各种仙家身份自居。

若闻者能见证明悟,那无所谓,这不是犯天条,而是你的功德,此为仙家在世行止界限。

这第二条与第一条相承接,讲的是仙家在世行止之规,明确了界线的分别,常人听起来可能很复杂,种种行止不好分辨。但超脱轮回众仙家心念通透,很自然就明白其中的含义所指。

诸天各派也有类似的戒律。碧桑洞有戒,弟子行走世间,在未得仙家传承的世人面前,不得以仙家自居,所以李元中在市井中只是一名乞丐。还有更严格地,比如小和尚法舟,在人世间就是个和尚,就算在诸天世界面前,也不能自称未来佛弥勒。

未证时不得自称,寄名受印时便受此戒,心念有违则自斩。至于他人谈论弥勒佛,则与法舟无关。这一戒不是约束世人的,而是约束法舟自己的,是无量光留心印所授。

但此天条范围更广,诸天世界所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