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武侠电子书 > 灵山 >

第288章

灵山-第288章

小说: 灵山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梅振衣对李元中有映像,此人是一位罕见的美男子,如果说梅丹佐地相貌是西方人的英俊,那么李元中就是东方美男子的表率。他的身材键硕,眉宇间有一种独特阳刚俊朗气质,五官分明神采天然,留着及胸的飘髯。

当年他随侍狄仁杰身边为护卫时,每一次出门都能吸引无数妇人少女的目光。李元中也以相貌英武为傲,非常注重保养,不仅常年习武强健体魄。还好养生全形之道。当年在彭泽时,就曾私下里向梅振衣请教过餐霞炼形之术。

他善养生,按现代地话说也很臭美,大男人喜欢照镜子。

李元中在战场上受伤后,回家养伤时做了一个梦,梦中有一人自称东华帝君,他从未见过却又感觉十分熟悉,不由自主就有崇敬之心。东华帝君对他说:“你曾于我有护法之恩,此世既好养生驻颜之道。我就传你一卷法诀,善护全形。”

东华帝君所传地法诀十分深奥繁复,梦醒之后李元中只记住了入门法诀,也就随之习练,果然有效!他本就文武双全,悟性与资质都十分出色,修为精进很快。

奇异地是,随着修为境界越来越高,后续的法诀自然在神识中记起。就似在那个梦中早已印入灵台神处。李元中对神通法力并不太在意,渐渐习以为常自然而然,他地炉鼎容颜三十年来果然丝毫未衰,英武俊朗一如往昔,所行便是所愿,所修便是所求。

有一个习惯倒是一直保留,他还是喜欢每天对着镜子抚美髯自赏,哪怕到了华山中清修时也一样。在狄仁杰去世三十年后,李元中已有飞天之能。脱胎换骨修为圆满知常。

他在梦中得传仙家法诀。按密宗的说法,有梦观成就。破妄大成之后。李元中自悟了梦修之法,经常于定坐中元神出窍行游,于华山绝壁险峰间飘飞观赏,好生逍遥自在。

他尚未堪悟出神入化境界,此时所谓的元神离窍,实际上只是一缕离体的神识,假借出摄炉鼎之象,并无施法显形之妙。若无人护法,在华山野岭中这么做是非常凶险的,外在神识不能离体太远,也不能出游太长时间。

李元中知道其中凶险,但以此为乐趣,曾对身边僮仆说:“我若在定坐中一去不回,七日之后将我地遗蜕烧去,我一生爱惜形容,死后亦不愿在土下腐朽。”

阴神出游若受惊扰,不论多远片刻即回,丝毫没有阻碍,假如唤他也回不来,那就是入轮回去了。以李元中的修为,当然明白其中道理,故有此交代。

但凡事都有例外,李元中还真就遇到意外了,就在梅振衣找上门来的七天前。

那一天后半夜,李元中于定坐中元神出游,来到华山绝壁上地老君堂旁边,却碰见了一个“人”在峭壁上方凌空背手而立,目光扫来发现了他,正是多年前梦中见到的东华帝君。

李元中的元神赶紧过去打招呼,多谢对方当年的指点。东华帝君告诉他,自己曾下界为狄仁杰,见李元中资质与悟性都不错,又忠心耿耿护卫多年未出一丝差错,故归天之后梦中传法诀接引仙缘。

东华帝君还说道:“修道之人,爱己身贵及天下,以求炉鼎全形长生,本无厚非。但你执着一世形容太重,虽有今日修行成就,却难历苦海劫前世种种考验。如今你的修为已脱胎换骨圆满,却迟迟堪不到苦海岸边,实为心境未明之故。”

说完这番话又传了他一卷法诀,是出神入化以上境界的修行,却没告诉他怎样到达这一境界。最后东华帝君一挥手道:“有人找你,快回去吧。”言毕闪身消失不见。

东华帝君一消失,李元中立刻察觉到不对…………自己的肉身炉鼎出事了!

听闻法诀之时,如在入境观中,(炫)恍(书)然(网)不觉华山绝壁上的天光变换,也浑然不知家中的僮仆摇撼肉身唤他。等到东华帝君离去,时间已经过了七天了。

家中僮仆在第二天就发现老爷一直定坐未起,没有像往上一样去登山餐霞,于是唤他,结果毫无反应,伸手一试,血脉不搏气息全无。一直等了七天,按“遗言”焚烧了李元中地“尸身”。僮仆不是修行人,老爷不在了。自然也不会继续守在山中,为省事连房子一起都烧了。

李元中神识收回的时候,炉鼎已毁不可挽救。下一瞬间就要入轮回了!此刻听见一声龙吟震荡灵台,紧接着“眼前”一暗,进入到一片无边无际的未知空间当中。

梅振衣带着梅毅恰于此时赶到李元中的清修之地,正看见这座院落被火舌吞没。梅振衣已是仙人,灵台不受烟火所阻,察觉到李元中体魄已毁,神魂无依下一瞬就要入轮回,随即祭出黑如意,施展此神器收摄元神地妙用。将李元中的神魂摄入其中。

暂收了李元中的神魂,梅振衣也傻眼了,他没想到千里迢迢找到李元中,竟是这样的结局。黑如意收了李元中的神魂,无非两个结果:一是将他放出来再入轮回;二是等到原有天年尽,神识从黑如意中自然消失再入轮回。

梅振衣与梅毅面面相觑不知该如何是好,梅毅突然一直来时地路:“少爷你看!”

离蜿蜒上山小径不远地林中,一棵大树下靠着一个人,看似个衣衫褴褛、头发蓬乱的乞丐。一只脚蜷缩着,手边还放了一根枣木拐杖。梅振衣上山时没发现这个人,现在以神识扫过,竟然是个倒闭在路旁的“死”人,炉鼎完好生机可复,但神魂无踪。

他脑海中灵光一闪,忽然想起了一件事…………八仙中铁拐李的传说,随即明白了什么,长叹一声道:“原来如此!”

梅毅不解的问:“少爷什么意思?”

梅振衣一指倒毙的乞丐:“这将是李元中的炉鼎。”他一挥手。黑如意飞去。化为一片黑雾罩住乞丐的遗蜕,接着黑雾一收又飞回袖中。那乞丐客咳嗽一声睁开了眼睛。

“梅真人,梅将军,你们二位怎会在此?刚才是你们救了我吗?”李元中睁眼,发现自己坐在一棵大树下,浑身酸软无力,就似经历了一场耗尽神气地斗法,不远处山上地院落已成火中残垣,而梅振衣与梅毅站在身前。

“李元中,你原先的炉鼎已毁,如今之身,来自……一位倒毙山野地无名氏。”梅振衣直截了当地开口,伸手在李元中面前画了一个大圈,圈中银光显现宛如一面明镜,照出了李元中此时的形容。

黑面蓬发,卷须牛眼,衣不蔽体袒露胸怀,相貌极为丑恶。李元中下意识的站了起来,以手抚脸喃喃道:“我怎会成了这个样子?”身体还未站直就往旁边一歪,好悬没摔倒,这才发现“自己”的右腿有些跛,难怪树旁会靠着一根枣木拐杖。

“李道友,此无妨,我还剩一枚九转紫金丹,有移换炉鼎之功,以你的修为,只要服用此丹,未尝不可恢复前身炉鼎。”梅振衣在敬亭山中炼成六枚九转紫金丹,自己服用一枚,给了清风、钟离权、知焰、提溜转各一枚,手边还剩下最后一枚,此时很大方的拿了出来。

梅振衣递过去九转紫金丹,眼神中有考问之意,眼前人是不是传说中的铁拐李,就看他接不接了。

李元中正要伸手去接,空中忽有东华帝君的声音传来:“这就是你前世之表相,你前世为一容颜凶恶跛足乞丐,神魂散去倒毙路旁。”李元中闻言神情一肃若有所思,动作僵在了那里。

“我见你今生修行有成,心境却难堪苦海,何得仙道超脱?故借梅真人之手先显你前世之身,望你能有所悟,惜之慎之!”东华帝君的声音再度传来,这句话说完之后空中没有了声息。

李元中站在那里,脸色急速地变换,他也是颇有悟性慧根之人,观己所遇,听帝君之言,一念之间宛如顿悟,忽然求证了多年懵懂未解的心境。最后展颜一笑,开口道:“草脊茅檐,窗毁柱折,此室陋甚,何喜获丰收寄寓?”又朝天抱拳道:“多谢帝君点化!”

梅振衣与梅毅一起拱手:“恭喜李道友!”

李元中拿过了树旁那根枣木拐杖,一瞬间元神清明无碍,神气法力尽复。他腋下拄杖抱拳道:“元中也多谢二位,既悟道,就不贪得梅真人的灵丹了,好意心领。”

梅振衣摇头笑道:“既已看破,就无所谓执着,恢复清朗外相未尝不可,灵丹还请收下。实不相瞒,东华帝君推荐李道友为小儿应行之师,我故此寻来相求,这枚九转紫金丹,乃仙家束。”不动声色的挖了,又不动声色的填上了。

第六卷:子非鱼 262回、传教士捧一神论,听讲堂坐众仙佛

梅应行的师父还没拜,梅振衣先给儿子交学费。李元中怔了怔,随即笑道:“既然是东华帝君所托,我也不好推辞,这枚灵丹就收下了,就算我不用,将来也可赐于弟子。”

李元中伸手接过九转紫金丹,忽听咔嚓一声响,他腋下的枣木杖年久已朽,一受力便折断。一见此杖朽折,几人都相对而笑,假如有旁人在此一定会莫名其妙,不知道他们在笑什么?

梅毅伸手不知从何处取出一根树枝状的长杖,双手递过去道:“我家少爷为小少爷赠九转紫金丹,我也不能空着手,这根金乌磐龙杖就算我的一点心意。梅应行这孩子可不是一般的顽皮,李道友若肯调教,连我也松了一口气呢。”

当年梅振衣在昆仑仙境得到一根金乌玄木枝,是瑞兽阿斑搜罗的玩具,截取较直的一个分叉,在钟离权的帮助下炼成了金乌玄木剑,后来赐给了刘海。当时钟离权向徒弟演示传授炼器之道,毕竟像金乌玄木这种天材地宝可遇不可求。

剩下的整枝金乌玄玄木,梅振衣亲自炼化成器,外形几乎没有改变,有齐眉长短酒杯粗细,就似一节砍掉枝桠的树枝,不是一溜笔直,而是略显曲折虬结的模样,通体深紫色,深的接近于发黑,表面反射出金中带红的点点暗淡光彩。

此杖的质地坚愈精钢,比金铁还要沉,一般人别说耍,连拿都拿不动。梅振衣将这枝金乌磐龙杖交给了青漪三山中最有神力的梅毅,梅毅平时用剑不拄杖,此刻将它送给了李元中。再看李元中的形容打扮,拄着这根杖,简直就是绝配!

“好个铁拐李!”梅振衣开口赞了一声。

李元中:“铁拐李?这名号不错,在下谢了!……但我心境已至,将历苦海劫。恐不能立时赶往芜州。”

梅振衣:“道友欲在何处闭关?”

李元中:“就在此树下吧,用不了一年。”

梅毅看了看周围道:“少爷请先回芜州,我在此为李将军护法。”

李元中一挥破袖道:“梅真人且回。不必刻意引见令郎。我自会去寻他。”

高人行事玄机巧妙。李元中既答应了梅振衣地请求。就不必让梅振衣把儿子带到眼前拜师。他自会去找到梅应行并收拾这个顽皮小子。只是梅应行还蒙在鼓里。

梅振衣回长安接儿子。带着应行返回了青漪三山。人间还有这种好去处。在长安老实了几个月地行儿又撒欢了。因为山中有同样喜欢嬉闹地阿斑与小葱。梅应行成天骑驴追豸满山乱窜。应愿修行十年终于有成。今世已有飞天之能。快成山中地保姆了。看着行儿与阿斑等人不要闹地太厉害。

李元中还在华山闭关。玉真见儿子游手好闲。于是与梅振衣商量。将行儿送到菁芜山庄去住。每天上午在梅氏家塾中读书。他也到了该启蒙受学地年纪了。阿斑也被送到梅氏家塾读书去了。这只瑞兽已化人形。应该学会知书达理。正好与行儿作伴。

菁芜山庄地管事赵启明年事已高。梅振衣命应愿为菁芜山庄地新管事。学习打理人间事务。女人为族中管事在唐代很罕见。但也不离奇。武则天还做过皇帝呢。家塾只在上午有课。梅应行虽然住在菁芜山庄。下午却经常溜回青漪三山来玩。

一百二十多里路呢。但是阿斑跑得快。可以在无人之处变换原身驮着他。而且脚踏青漪江面如履平地。对于这些。梅振衣倒也随他。并非事事都管束。

青漪三山的下一代弟子中,除了梅应行修为尚浅。阿斑与小葱稍欠火候,其余如刘海、龙腾、鱼跃、双全、秋水、元充、胡春、应愿等皆有飞天之能。梅氏五兄弟只有梅大东脱胎换骨圆满,其余四人受资质所限,虽能破妄大成,但继续修炼境界突破颇为艰难,一世成仙的确不易,就算得传仙法入门,也并非人人能成仙道。

而上一代尊长中,梅振衣、知焰已成仙道。梅毅、提溜转、张果、星云已是出神入化之地仙。谷儿、穗儿亦有飞天之能。

这两代修士加起来,已经相当了得。不亚于世间甚至昆仑仙境某些传统的修行大派。之所以有如此规模气象,当然与梅振衣本人分不开,他用五十年时间修成真仙,古来罕见当世更是第一。更难得他接触过各派甚至各教、各族类的修行之法,擅长教授弟子,而且精擅炼制各种外丹饵药辅助修行,此技艺为天下第一。

另一方面原因,他身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