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武侠电子书 > 灵山 >

第131章

灵山-第131章

小说: 灵山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道。

提溜转:“有感悟,有感悟。清风定住我,我什么都感觉不到了,只感觉到我自己,无形有形似乎已没区别,但我还不知道怎样破了这定身法?”

梅振衣微微一笑:“没关系,我可以教你法诀。钟离师父转我九转金丹直指,你无常人炉鼎不可修习金丹大道,但其中的抽添炼形之术正好适合于你此时情景。丹诀中,以抽坎添离炼纯阳,也可抽离添坎炼纯阴,你明白是什么意思吗?”

提溜转:“我不明白。”

梅振衣:“你天天东打听西打听,怎么也不打听点有用的?那我就拣你能听得懂的说吧,炼形的火候功夫中,身不动气定为抽。心不动神定为添。你已入经门径,但只抽不添火候不足,此刻你身不动气定,那么要做到的就是心不动神定,炼形是自然之道,不要想着怎么挣脱清风的定身术。”

梅振衣传授提溜转抽添炼形地火候心法,“九转金丹直指”丹诀本不适合提溜转连山地巡山护法了,既然这样,就有巡护之责。”

提溜转凑了过来:“梅公子快说,本护法听着!”它适应角色倒挺快。

梅振衣:“过几天,我就要去洛阳了,不知何时才能回来。家里有很多事还需要你关照,知焰在随缘小筑闭关,你约束满山鬼神守护不得让她受惊扰;玉真公主在齐云观,谷儿、穗儿也与玉真住在一起,无聊寂寞之时。你多陪她们聊天说说话;何家人最近过的不错,有事你暗中也照应点。如果发生了什么意外,你要及时去通知张果与积渊真人。”

梅振衣一口气交代了这么多事,提溜转不仅不嫌事情多,反而连声答应,听语气心里都乐开了花。觉得自己这个“巡山护法”的地位很重要。其实梅振衣也不可能把家中事交代给提溜转,无非是让它平时多留心,有事好通风报信。

等他吩咐完毕,提溜转又道:“梅公子要去洛阳,我本来还想跟着一起去呢。”

梅振衣伸手作拍肩状,也不知拍的是提溜转什么地方:“这次,你就不能去了,留在芜州,责任重大呀!……除了这些事。自己的修行也不能耽误,我既传你法诀,也要为你立一戒。”

“请梅公子立戒!”难得听提溜转说话语气这么严肃郑重。梅振衣:“不得装神弄鬼。”

提溜转:“是!”

说完之后,梅振衣已经转身离开竹林,提溜转环顾四周作踌躇满志状,过了半天才突然反应过来,叫了一声:“我就是鬼呀!”打着旋追了出去。

梅振衣要去长安,谷儿、穗儿以及玉真公主都十分不舍,这几天在给他准备行装,可梅振衣并不需要什么行装。他打算孤身上路不带任何下人,有仙童清风跟着就足够了。张果本想随少爷去,可是芜州还有很多事情需要他打理无法离开,梅毅身为代刺史,没有圣旨也不得离境。

这天在齐云观的内院书房中,谷儿不无担忧的说道:“少爷要一个人远去洛阳。身边连一个照顾的下人都没有。”

梅振衣笑道:“何必非要下人照顾呢,到哪里都要摆大少爷的谱吗?”

穗儿一撅嘴:“这怎么能说摆谱。你本来就是梅家大少爷嘛!”

梅振衣:“你们不必为我担心,我虽是梅家大少爷,也曾行走过江湖,什么场面都见过。”

谷儿、穗儿齐声道:“其实我们想陪少爷一起去,路上有人端茶倒水也好。”

玉真公主上前劝道:“这次上路形情不同,梅公子要带着仙童清风,其余地事还是越少越好。也不适合带别地随从。……梅公子。你打算怎么走?”

梅振衣:“你有什么好建议?”

玉真公主想了想:“你们二位上路,主仆不像主仆。兄弟不像兄弟,而且清风仙童肯定不习惯与沿途官府、驿站、哨卡打交道,我看这样好了……”

她给出了个主意,让梅振衣穿上道袍带上书,打扮成一个云游的道士,清风不用任何装扮,跟在他身边就是个道童,这样最合适不过。至于书,有现成的,就是纯阳子吕道长那份,虽然年岁看上去有些不对,但修行高人仙风道骨,看上去年轻些也没什么。等到了洛阳,先去梅府见父亲,然后换了装束去交旨,等候武后召见。

梅振衣拍掌道:“妙,真是个好主意,就这么办了!”

谷儿、穗儿对望一眼,一起来到梅振衣身前:“少爷,你这一去,什么时候才能回来?”这对双胞台心意相通,齐声开口就似一个人说话。

梅振衣看着她们,故意叹了口气道:“一个坏消息,我也不知什么时候才能回来。”见两个丫头难以掩饰的失望之色,接着又说了一句:“还有一个好消息,你们想不想听?”

“想,少爷请讲。”

梅振衣一手一个,拉住了两个丫头的手:“等我从洛阳回来,你们就不能总叫我少爷了,该改口叫相公了。”

“少爷,你…………?”两个丫头又惊又喜,面露羞色欲言又止。

梅振衣:“等到了洛阳面见我父禀明我们地事,正式向柳家下聘,让你们入梅家户籍,就该热热闹闹地娶进门了。”两个丫头在身边这么久了,体贴关心无微不至,眼看年满十七,也该正式娶了。

谷儿、穗儿说不出话来,低着头悄悄的用眼神对望。表情说不清是想哭还是想笑,粉脸臊地通红。玉真公主见状脸也红了,悄悄的退出了书房,暗中叹息一声。

梅振衣的手微微用力,谷儿、穗儿身子一软就倒在了他怀里,暖玉温香左拥右抱。此良辰美景,正待说几句温柔体己的私房话,却来了一个煞风景的,一阵阴风打着旋就冲进了书房。梅家管束甚严,下人根本不会如此冲进内宅,来地是提溜转。

提溜转一进门就叫道:“梅公子,智诜禅师选好九林禅院地地址了。……呃,打扰了!”

谷儿、穗儿把脸埋到梅振衣怀中头都不敢抬,梅振衣咳嗽一声道:“虽然你能穿门而入。下次也记得敲门。”

梅振衣站在芜州西城外地凤凰坡上,身边还有梅毅、张果与提溜转。此处正是当初他跃马入城地地方,这一段地势比周围要高,有一个不明显的起伏一直延伸到城中,远处地城墙顺地势也有一个波浪地形状。

智诜禅师给九林禅院选址,就选在凤凰坡延伸到城中的尽头,地势三面向下延伸,而九林禅院立在高处。这个地方选的好啊,如果从城里城外这一带的风水局来看,叫作“凤点头”。暗合武后下诏建寺之意。

如果再看更大范围的风水局,九连山最接近芜州城地一座就是敬亭,从十里桃花道方向一直到城中,地气如蛟龙入海,而这个不起眼的凤凰坡,就像蛟龙入海时激起的浪花。是灵气涌起之处。而穿城而过到城南的菁芜山庄,那是地脉地尽头。也是俗话说龙脉吐珠的地眼。

在“凤点头”这个位置建寺可是大有讲究,梅振衣沉吟半响才问道:“毅叔,智诜禅师选址时你一直陪着,他都留意了哪些地方?”

梅毅:“这几天,智诜禅师坐船沿青漪江以及句水河一路察看,在菁芜山庄外面停留了很久,似乎对那里很感兴趣。”

梅振衣:“菁芜山庄不在城中。又是我梅家地主宅。他就是看中了也不可能开口的。”

梅毅:“后来他进城,哪也没去。就直接点中了现在选地地方。少爷,有什么讲究吗?”

梅振衣:“讲究就多了,那是个好地方,就看他怎么用了,我梅氏一家也不能独占芜州风光,他要建寺就建吧。但有一点,智诜禅师是个大行家,他到底想怎么办,寺庙奠基之后才能看出分晓,现在还不好说。……对了,那不是空地,谁家的?”

张果答道:“说来也巧,是舅老爷家的地方,当年你外公柳伯舒买下来的,现在上面建了个货仓,但并不常用。……柳直老爷听说高僧点中了这片地,托我问一声少爷,是不是捐掉?”

梅振衣:“如果不捐呢?”

张果:“那就由芜州府花钱买啊,但这是建寺的功德之举,柳家也不缺那个钱。”

梅振衣:“先在芜州府挂帐吧,捐还是卖,卖多贵,等我从洛阳回来再说。我舅舅虽不缺这个钱,但功德也要出自本意,如果不知内情就算了,偏偏我也是个风水内行,到时要看看智诜怎么修这座庙?”前,滚滚黄河之上,会有一座桥,此桥名为浮津桥。古人的智慧不可小看,这是一座悬索桥与浮桥相结合地桥,不是设在河面最窄处,面是架设在某一段河面最宽、水流最缓地地方。

两岸有四头隔河相望地巨大铁牛,浇注与牛身一体的铁桩深深打入地下,长长地铁锁有碗口粗,横越河面穿在牛鼻上固定,这便是浮津桥的主索。河中间有一个小岛,也是浮津桥在中央天然地一段,岛上也有铁桩固定铁锁,铁索之上悬挂的是篾条编制地粗竹索,竹索上铺的木板十分结实,宽度可容两辆马车错行。

桥很长,两岸铁牛的高度有限,铁索在河中小岛两端已经垂到了水面上,在这个位置索桥就变成了浮桥,小岛两边有排列成行的船,被铁索固定连成一串。桥面的木板就铺在了船上。黄河讯期水流的冲击力很大,浮桥下的船常被冲毁,竹索与木板也需要定期更换。

这一座浮津桥,它地修造之难与养护耗费之巨,都不可能是民间能承担得起地,它是一座官方建造与掌管的桥。北岸还设立了专门养护与管理地官署衙门。浮津桥在唐代,是南北陆路来往的要冲,来往客商过桥都是要交税的,此处也是一道通行关卡。

虽然过桥要交税,但大家还是愿意走这座桥,因为过桥税要比雇船渡河便宜,还方便快捷地多。因此除了一年两度的讯期封桥之外,桥上车马每日川流不息,应该说是当时世界上交通流量最大的一座桥。

第六卷:子非鱼 119回、功德回望浮津渡,濠水抱残落欢桥

“商务考察,何意?记得第一次见你,曾于路上谈通财之道,你欲行商贾之事吗?”清风的神色有些好奇,但他猜的很准,一语中的。

梅振衣:“是啊,我需要赚钱,赚一大笔钱!”

清风反问:“你还缺钱吗?”

梅振衣叹了口气:“我一人是不缺钱,但是东华门开凿太牢灵境缺钱,有了东华门建造仙家洞天的经验,我将来未尝不可在青漪三山中建造洞天,那样需要的钱更多。”

清风:“仙家洞天,仅仅有钱是修不成的。”

梅振衣:“仙童得山神绿雪之助,欲在敬亭山建造仙家洞天,可以不再费一文,有那座山就行。但是世间修行弟子却不似仙童这般已有金仙境界,他们在世修行,有还要法、师、侣、地、财的讲究,凿建洞天须有仙家法力,但亭台楼阁、园林药田,还是需要人力物力,有钱采办的话,可以省力很多。”

清风又问:“欲超脱世间,不应受财色勾牵,你心里应该明白,怎么今天又想起赚一大笔钱呢?”

梅振衣答道:“世间行事,依世间法而取,我非欲强求豪夺,只是在想通商富足之道。所谓不受勾牵,有也罢无也罢,皆不受挂碍。若自命清高一味不取,当取、需取、能取亦不取,看似不受无的挂碍,却受有地挂碍。岂非亦是受此念勾牵?”

清风点点头:“不错,你看的通透,很多人苦修一世也想不通这个道理。以为自己什么都看破了,其实什么都没看破。”

梅振衣笑了:“仙童啊,你这一路话虽不多,可是每次开口发问,都很有玄妙,没事的时候你就多问问我呗?”

清风瞄了他一眼,淡淡道:“要我问你?如果你答不上来。可别怪我。”

一路再无闲话。往前走过了浮津桥,沿黄河南岸折转东行。走了没多远,在一处高坡上清风突然站住脚步,向浮津桥回望。

梅振衣问道:“仙童怎么不走了,对这座桥很感兴趣吗?”

清风:“后面有高人来,我们等一等,先看看这座桥吧。我问你,在芜州之时。沙和尚点中柳家地那片地,柳家欲捐给禅院以为功德之事。你却要看看再说,你如何理解这世间功德二字?”

这一问过于虚无飘渺,还真不好答,梅振衣一指远方的浮津桥道:“看见那座桥了吗,以你我的修为要想渡过黄河举步之间,但世人渡河很难,有了此桥之利。就方便了许多。……在我看来。修这样一座桥,比修那样一座庙。功德大多了。”他并没有正面回答什么是世间功德,而是举了这么一个例子。

清风未置可否,高坡下却有一个声音说道:“道友此言差矣!浮津桥渡世人过黄河,菩提法渡世人到彼岸,同为功德!立寺弘扬佛法,桥在世人心中,亦是功德之举。”

顺着声音望去,河堤下走来一个小和尚,这和尚看上去也就十六、七岁,小圆脸红扑扑粉嘟嘟,神情稚气未脱,然而头上却有十二个戒疤,竟是个已受俱足戒的僧人。清风方才说后面有高人赶来,难道就是指这个小和尚吗?

再看一眼清风,他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